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腹痛及促进泌乳的效果。方法将128例产妇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分娩后6h开始接受早期定时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后乳房胀痛程度、硬度及乳汁分泌情况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分级0~Ⅰ级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硬度Ⅰ°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72h乳汁分泌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可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满足婴儿哺乳需要。  相似文献   

2.
罗建芬 《妇幼护理》2024,4(7):1544-1546
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结合早期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在鹤山市沙坪街道卫生院分娩 80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37)及研究组(n=43)。对照组给予 常规早期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中医特色护理结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初始泌乳时间、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 水平、乳房肿痛情况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初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 3d 总泌乳量及血清 PRL 水平均高于对照 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乳房肿胀程度及痛疼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 1、2、3d 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中医特色护理结合早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手段,可以有效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缓解 乳房胀痛,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施金春  徐礼白  樊刘 《妇幼护理》2022,2(1):122-125
目的 探究耳穴压豆联合产后早期循经推拿手法在促进母乳喂养中护理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 于我院分娩并进行母乳喂养的产妇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 规护理+耳穴压豆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耳穴压豆联合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 效果,血清泌乳素水平,以及产后乳房胀痛程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组泌乳始动时间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 究组 24h 内产妇的泌乳率显著高于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泌乳总体有效率为 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在产后 1d、2d 及 3d 时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乳房Ⅱ级和Ⅲ级胀痛发生率均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早期乳房穴位按摩能促进产妇尽早泌乳,提升产后泌乳成功率,减轻其乳房胀痛程 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产后早期实施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产后第4~6 h开始给予乳房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对照组只按照产科常规进行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血清泌乳素分泌量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乳汁分泌时间、乳量、血清泌乳素分泌量及母乳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给予乳房按摩措施,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提前,乳汁分泌增多,能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量的影响。方法:将212例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于产后6h定时给予乳房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率、血清泌乳素水平、泌乳量以及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增高、泌乳量增多、乳房肿胀的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可使乳房肿胀发生率降低,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用于足月分娩产妇产后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足月分娩产妇,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护理结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血清泌乳素、乳汁分泌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足月分娩产妇产后护理中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可加快泌乳始动时间,有利于提升产妇的乳汁分泌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母婴分离产妇泌乳期行超早期乳房护理的效果及意义。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共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行超早期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产后不同时间泌乳量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对两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行超早期乳房护理有利于促进其尽早泌乳,增加泌乳量,降低乳房胀痛风险,对母婴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故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伟容  宋丽开  邓小群 《妇幼护理》2023,3(16):3851-3853
目的 探究产后乳房按摩最佳时间及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本院自然分娩的初 产妇 92 例。按照抽签法分为 A、B、C 组,各 30、31、31 例。三组分别于产妇产后 2h、12h、24h 实施乳房按摩。分析对比三 组的初次泌乳时间、首次泌乳量、血清泌乳素水平、乳房胀痛发生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 A 组初次泌乳时间短于 B、C 组, 而 B 组初产妇初次泌乳时间短于 C 组(P<0.05)。A 组首次泌乳量多于 B、C 组,而 B 组初产妇首次泌乳量多于 C 组(P<0.05)。 三组产后 24 h 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但 A 组产后 48 h、36 h 血清泌乳素水平均高于 B、C 组(P<0.05);B 组 产后 48 h、36 h 血清泌乳素水平均高于 C 组(P<0.05)。A 组乳房胀痛发生率均低于 B、C 组,而 B 组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 C 组(P<0.05)。结论 与产后 12 h、24 h 相比,产后 2 h 是实施乳房按摩的最佳时间,能缩短初次泌乳时间,增加首次泌乳量, 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降低乳房胀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房康复按摩对初产妇泌乳效果以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9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乳房康复按摩干预,比较两组产妇首次母乳时间、48 h泌乳是否充足、血清泌乳素水平以及乳房胀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乳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产后48 h泌乳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房康复按摩干预能提高初产妇的泌乳效果,减轻乳房胀痛,提高初产妇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汤婷婷 《妇幼护理》2022,2(8):1806-1808
目的 研讨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在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 80 例分娩产 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乳房按摩护理。比较两组的泌乳、乳房 疼痛、乳房硬度、乳房肿胀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初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48h 泌乳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乳房 疼痛程度和乳房硬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乳房肿胀率、胀痛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早期乳房按 摩护理后,能够促进产后泌乳,缓解乳房胀痛,对乳房疾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针筒收集初乳法配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产妇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进行干预,研究组使用针筒收集初乳法配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焦虑和抑郁情况、乳房胀痛和乳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乳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乳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筒收集初乳法配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中应用可明显降低产妇的乳房肿胀发生率,促进乳腺管尽早疏通,有效刺激乳汁分泌,提高产妇舒适度,进而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2.
杨静 《妇幼护理》2023,3(13):3099-3101
目的 评价予以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对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本院产 科自然分娩的 12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实施产后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泌乳情况、婴儿喂养方式、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泌乳 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及混合喂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产后并发症率为 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6.67%(P<0.05)。观察组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结论 予以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无缝隙护理,能降乳腺炎、乳房胀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护理满 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产后早期乳房护理。观察两组产妇首次泌乳时间、乳房胀痛发生情况、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24 h内首次泌乳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可以减少产妇乳房胀痛的发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在门诊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中应用艾灸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 30 例初产妇乳房胀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产 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产妇的疼痛情况、24h 泌乳量以及乳房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的乳 房疼痛情况好于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 24h 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乳房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泌乳通畅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干预当中,基于护理措施实施艾灸干预方案可 以有效降低产妇的疼痛程度、提高 24h 泌乳量、减少乳房硬结的发生、促使泌乳通畅。  相似文献   

15.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94例初产妇,按产妇住院尾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结果基于产妇在产后的第1d乳汁分泌较少,因此观察组产妇乳房分泌乳量同对照组产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产后第2、3、4d乳房分泌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产后3d,乳房胀痛、乳房硬结以及泌乳通畅状况,观察组产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可有效促使产后产妇的乳腺管畅通,进而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在剖宫产产妇产后缺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后缺乳产妇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乳房推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指标、泌乳始动时间、血清泌乳素水平和喂养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轻盈度和乳汁淤积程度相近;治疗后两组产妇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轻盈度和乳汁淤积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上升,观察组产妇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产妇产后48 h的泌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整体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43例(95.56%),混合喂养2例(4.44%),对照组产妇的母乳喂养37例(82.22%),混合喂养8例(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按摩能够促进剖宫产产后缺乳产妇泌乳,提高泌乳量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减轻涨奶程度,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媛媛 《妇幼护理》2022,2(7):1558-1560
目的 分析产妇产后护理中进行中医乳房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本院收治产 妇 12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 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分析对比两组产后乳房的胀痛情况、产后泌乳情况、母乳喂养情况以及乳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 究组产妇首次泌乳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4 h 泌乳量、48 h 泌乳量以及 72 h 泌乳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产妇的泌乳优良率(85.00%)、纯母乳喂养率(81.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泌乳优良率(70.00%)、纯母乳喂养率(63.33%) (P<0.05)。观察组的乳房胀痛率(8.33%)、乳房并发症发生率(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乳房胀痛率(28.33%)、乳房 并发症发生率(16.67%)(P<0.05)。结论 在产妇产后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中医乳房穴位按摩的方式,能减轻产妇的乳房胀 痛感,加速泌乳进程,提高泌乳量,实现更高的母乳喂养率,减少乳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乳房胀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予以产前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促进乳汁分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5P手法按摩乳房预防剖宫产术后乳汁淤积的效果。方法:将94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乳房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5P手法按摩乳房,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泌乳开始时间、住院时间、乳汁分泌量以及产后72、96 h乳汁淤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P手法按摩乳房可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后乳汁淤积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产妇提前泌乳、增加乳汁分泌量、缓解乳房胀痛及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河源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12月住院顺产的初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产后乳房按摩,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观察两组的泌乳时间、泌乳量、乳胀情况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为(32.70±12.53)h,对照组为(43.19±14.8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806,P〈0.05),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两组产妇泌乳量、乳房胀痛情况及新生儿出生4d内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能提前泌乳时间,增加产后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感,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