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甲醇和甲苯蒸汽在锰(Ⅱ)催化剂上燃烧的动力学规律。确定了甲醇—锰(Ⅱ)及甲苯—锰(Ⅱ)两个催化反应体系分别对甲醇及甲苯的反应级数,测定了反应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建立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进一步了解了锰(Ⅱ)催化剂治理甲醇废气的催化燃烧性能,为应用锰(Ⅱ)催化剂治理甲醇废气的催化燃烧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动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曹利  曹爽  黄学敏  杨全 《环境化学》2011,30(9):1539-1545
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0.8M0.2CoO3(M=Sr、Ce、Ba、Ca)4种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甲苯催化燃烧活性测试表明,4种催化剂均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转化率达到90%时反应温度都在340℃以下,比LaCoO3下降20℃—70℃,催化性能依次为:La0.8Sr0.2CoO3〉La0.8Ce0.2CoO...  相似文献   

3.
以堇青石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Mn-M/Cordierite(cord)(M=Co、Ce、La、Cu、Ni)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考察其催化燃烧甲苯的性能,并通过SEM、XRD和H_2-TPR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O_x和CoO_x之间具有相互作用,MnCo催化剂具有最高的甲苯催化活性,T_(50)和T_(90)分别为243℃和259℃.改变Mn和Co的比例,发现当Mn∶Co=2∶3时,Mn_2Co_3催化剂具有最高的甲苯和乙酸乙酯的催化性能,T_(90)分别为252℃和238℃.  相似文献   

4.
不同加热方式下催化氧化甲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考察了微波单模腔、多模腔与传统电炉三种不同加热方式下甲苯的催化氧化性能,分析不同加热方式下进出口气体温度和固定床反应温度的变化,并对实验前后的Cu-Mn-Ce/TiO2-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比表面积等表征测试.研究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电炉加热、微波多模腔与单模腔加热对甲苯的去除效率分别为77%、83%和94%,对应的床层反应温度为265℃、215℃和145℃,微波加热的选择性、"热点效应"和偶极极化作用提高了甲苯的降解效率并降低其氧化温度和工艺处理能耗,微波单模腔内高的能量密度显著提高了甲苯的氧化效率并降低反应温度.催化剂表征发现,微波加热对催化剂结构与活性组分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而电炉加热则导致催化剂表面烧结与活性组分团聚,微波加热下催化剂更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甲苯的吸附与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5.
TFJF型燃烧催化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制了一种天然沸石堇青石蜂窝(TFJF)型燃烧催化剂以考察其催化特性.结果表明,这种催化剂对含芳烃、酮、酯、酸、酚等毒性较大、臭味重的有机废气均有很高的催化燃烧活性.反应温度为180—300℃时,净化率达99%以上,并可耐800℃多的高温,能满足漆包线等工厂废气治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苯和苯甲醇在环境友好型催化剂硫酸亚铈的催化下合成二苯甲烷,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该傅克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实验过程简单,无腐蚀,无废水污染.表1,参4.  相似文献   

7.
氟里昂12(CCl2F2)燃烧分解催化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贵金属、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体系催化剂上氟里昂_(12)(F_(12))燃烧分解反应进行了活性评价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TiO_2,ZrO_2/TiO_2催化剂对氟里昂_(12)燃烧分解反应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ZrO_2/TiO_2催化剂具有一定的臭氧-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郝郑平  程代云 《环境化学》2000,19(3):204-208
本文对贵金属、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体系催化剂上氟里昂12(F12)燃烧分解反应进行了活性谰价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TiO2,ZrO2/TiO2催化剂对氟里昂12燃烧分解反应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ZrO2/TiO2催化剂具有一定的臭氧-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蜂窝堇青石载体比表面积小、活性组分难以负载等问题,采用硝酸酸蚀堇青石载体并负载金属氧化物,制备了Cu-Mn-Ce/堇青石催化剂.分析了不同酸蚀强度下催化剂对甲苯催化燃烧差异的原因,在40%wt硝酸溶液中、50℃下酸蚀4 h条件下得到的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性能最佳,与其他催化剂相比,其表面平均孔径为38.31 nm并有更佳的孔隙率,且在12—14 nm处以及20—30 nm处有更佳的孔径分布,其上活性组分分布极为分散,具有更小的活性颗粒尺寸.在与未经酸蚀预处理催化剂的比较中发现,经酸蚀预处理的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多样的氧化物晶体类型,更高的Cu/Mn比例(1.72∶1.26),其中Mn4+(31.1%)、Ce3+(27.5%)及Osur(50.9%)在其占比均高于未经酸蚀预处理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前掺杂法(PI)、离子交换法(IE)和浸渍法(IM)合成了过渡金属Cu掺杂的催化剂Cu-OMS-2,通过XRD、BET、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XRD结果显示,全部掺Cu样品与单纯OMS-2晶相峰相同;XPS结果表明,Cu掺杂有效调控了Mn~(3+)/Mn~(4+)的比例,催化剂表面形成不同数量氧空位,其中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生成了更多的氧空位;H_2-TPR结果显示Cu掺杂降低了催化剂还原温度,且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的还原温度低于浸渍法合成的样品.因此,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合成的催化剂在甲苯催化氧化中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类型分子筛浸渍负载活性组分Ru制备Ru/M(M=β、MCM-41、Y、ZSM-5)催化剂,考察其对甲苯的催化性能,并通过XRD、BET、SEM、XPS、H2-TPR、NH3-TPD等表征,分析催化剂的孔道结构、酸性位等物化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以贵金属Ru为活性组分,Y为载体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优,在300℃左右,甲苯基本完全降解,CO2选择性接近99%,几乎无副产物生成.由此说明,适宜的孔径尺寸、丰富的酸性位、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和较大的比表面积能有效促进分子筛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氧化.  相似文献   

12.
易挥发有机化合物在Pt/Al_2O_3-Si纤维催化剂上的低温氧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的Pt负载在Al_2O_3涂膜强力富硅纤维载体的催化剂,研究低温下催化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行为.用四种有机化合物检验实验参数对催化剂分解有机化合物分解率的影响.讨论了流速、浓度、有机物的本性、预热温度、反应热等参数的影响,并给出了催化剂对苯、甲苯在特定实验条件下的活化能、反应级数和指前因子的数值.  相似文献   

13.
液相催化氧化吸收烟气中SO_2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了水溶液催化氧化吸收烟气中的SO_2对各种因素,包括催化剂浓度和种类、反应温度、SO_2浓度和烟气流量,以及烟气中氧气含量和反应后溶液中SO_3~(2-)和SO_4(2-)浓度与催化剂浓度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研究。当催化剂浓度为0.05mol/l,SO_2浓度1000—2000ppm,温度25℃时,SO_2吸收率85%以上。并初步讨论了液相催化氧化吸收SO_2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负载型La0.8Sr0.2MnO3催化剂对油烟燃烧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Ld0.8Sr0.2MnO3负载型纳米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对催化剂负载层的表面形态、晶相结构和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对油烟低温燃烧的催化活性,以及不同负载量和不同浸渍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催化剂经700℃焙烧后形成了钙钛矿La0.8Sr0.2MnO3纳米晶粒,催化剂对油烟催化燃烧具有较好的低温高活性.  相似文献   

15.
催化燃烧法治理有机废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催化燃烧法的特点和经济性.着重讨论了工业有机废气催化燃烧用催化剂和工艺流程,以及维持自身热平衡的条件.指出了当前我国催化燃烧技术应发展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排放黑烟颗粒物的催化燃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降低柴油机排放的黑烟颗粒物,对催化滤烟器的催化剂组成进行了研究.采用差热,热重分析方法,比较了非贵金属盐类及稀土钙钛矿催化剂的活性.指出铜盐系列催化剂对烟炱燃烧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其起燃温度比无催化剂时约下降200℃.对DCF-1型过滤器进行了柴油机上排气滤烟的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17.
负载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燃烧催化剂的失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负载型稀土复合氧化物燃烧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失活的主要特征.通过XRD,TEM,BET比表面测定及不同使用期的活性测定.证实催化剂在使用后的4—8个月内,烧结是失活的主因;而XPS谱显示硫中毒有积累性,以SO_4~(2-)形式沉积于催化剂表面,构成了燃烧催化剂后期失活的主要因素.由于催化燃烧反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并充分供氧,所以积炭引起失活的可能性较小,这可以从孔容数据和一些电镜照片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8.
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催化消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倩  王仲鹏  孟明  张昭良 《环境化学》2011,30(1):331-336
本文针对柴油车尾气中碳烟颗粒污染环境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碳烟颗粒催化消除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转换频率(TOF)更能从真正意义上表征催化剂的内在活性,从而有利于认识真实的反应机制和开发更高活性的催化剂.基于碳烟催化燃烧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相关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沉淀法、水热法、热分解法和浸渍法制备了Co_xZr_(1-x)O_2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其结构及甲苯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TG、XRD、SEM、EDS和BET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物化性质.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催化剂上钴物种和锆物种分散性好、颗粒均匀呈球形、比表面积大可达82.3 m~2·g~(-1)、孔结构发达,从而具有更好的催化氧化甲苯的性能,在空速20000 mL·(g·h)~(-1),浓度为0.1%时完全氧化甲苯的转化温度低至260℃.  相似文献   

20.
SO2在Co—Mo/AC催化剂上的还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守军  刘振宇 《环境化学》1999,18(6):519-525
本文研究了活性焦(AC)担载Co-Mo催化剂对SO2还原的催化性能。考查了催化剂不同的预处理方法,H2/SO2摩尔比和还原温度对还原过程硫产率的影响,并就硫化后的Co-Mo和活性焦在催化床不同的构成对硫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硫化后的催化剂在SO2+2H2→S+2H2O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佳反应温度300℃,H/SO摩尔比为3,空速6000L;kg^-1.h^-1条件下,生成硫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