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志正教授治疗不寐,主要从五脏藏神的理论着手,尤重视脾胃对五神的影响,认为从病因病机上看,主要有虚、实和虚实夹杂3种情况。虚者为脾虚不运,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不寐由生。实者或因气滞,或因湿(痰)阻,影响脾胃气机,扰动心神而不寐。而虚实夹杂,多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与气滞、食滞、湿浊、痰热等邪实并存。辨证分型主要有脾胃虚弱血不养心、脾虚不运痰湿阻滞、脾虚湿阻痰热扰心、胃腑不和心神不宁等。路老临证常以健脾益气养心、化痰降浊、和胃温胆宁心等法调理中州,以达到安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田德禄教授认为主要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胆汁反流,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脾胃素虚等多种因素有关。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虚"重在脾胃气(阳)虚、阴虚;"实"重在气滞、血瘀、湿阻等,病变以胃为中心,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可影响及肾;辨证分为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气滞、脾胃湿热、胃络瘀血、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寒热错杂八个证型。  相似文献   

3.
袁建  梁庭栋 《河南中医》2012,32(5):541-543
心绞痛病因主要有脏腑亏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侵犯等,其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脾、胃、肾、肺等脏腑;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标实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痹遏胸阳,标本互为因果,多先实后虚,亦有先虚后实,虚实夹杂,因实致虚,因虚致实,临床上总以虚实夹杂为特点,虚实相干促进病机演变.  相似文献   

4.
刘冬梅教授传授临床利用自拟方补中祛痰汤加减治疗霉菌性食管炎的经验.刘教授认为,霉菌性食管炎的病位在脾胃,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阴虚,标实为痰浊、气滞、血瘀,虚实夹杂,其中痰浊是最重要的病理因素,主要证候为中虚痰阻,治疗以补中祛痰为主,以自拟方补中祛痰汤加减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209-1210
王道坤教授认为胃癌的病因主要为脾胃虚弱、痰湿内生、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行血无力,则致气滞、痰凝、血瘀、湿毒互结脘腑,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痼疾。治疗当以健脾益气、和胃化湿、消痰散结、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为主,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或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6.
总结曾松林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曾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胃虚弱为本,或夹瘀血、夹气滞、夹痰湿等,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础,用药注重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对肝的调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原发性肝癌中医辨治经验,认为原发性肝癌为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主要为脾胃虚弱、肝阴亏虚及肾精不足,标实主要为气滞、血瘀、水湿、癌毒,治疗首当辨清虚实之异,分别采用相应治法,并强调健运脾胃、保护胃气当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8.
侯静  孙西庆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12-2314
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依据,阐述老年呆病的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主要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标实主要为"气、血、痰、火、瘀诸邪阻滞脑窍,脑窍失利"。文章试论述脾虚生痰的病机,结合古籍论述指出脾虚生痰这一病理因素及病理产物与老年呆病关系密切,尤从痰湿生成之后直接或间接蒙蔽心脑二窍,使得神机失用,或联合郁火、气滞、瘀血等致病因素致发脑窍失利而共同致发呆病,且痰浊生成之后,久而又能虚脾,因虚致实,因实致虚,虚实夹杂,使得疾病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不寐从瘀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良  周展红 《中医杂志》1997,38(2):82-82
顽固性不寐,病因较复杂,服安神药少效或罔效,我们遵从王清任《医林改错》“不寐一证乃气血凝滞”之说,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常获得较好疗效,兹浅谈体会如下。1 病因病机不寐的病因较复杂,首先须分清虚实。虚者有气血阴阳之分,实者有痰、瘀、湿、火、郁之辨。概括其病机,总由脑府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所致。而对于顽固性不寐,气血失调是一个重要因  相似文献   

10.
不寐的病机不外乎阴阳失和,阳不入阴。《伤寒论》中辨治不寐以虚实分之,实者因于热扰胸膈,或水热互结、血热互结、阳明热盛、阳明腑实等;虚者因于阳虚、血虚等;虚实夹杂者多因阳虚痰扰、胃虚水犯、阴虚热扰、阴虚水热互结等。其具体方药有栀子豉汤、栀子厚朴汤、大陷胸汤、桃核承气汤、白虎汤、大承气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干姜附子汤、四逆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黄连阿胶汤、甘草泻心汤、猪苓汤等。  相似文献   

11.
<正>胃癌属中医学"胃脘痛"、"反胃"、"积聚"等范畴。中医在胃癌的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笔者现将自己辨治思路与同道商榷如下。1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以邪实为主人体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和感受外邪等影响脾胃,致脾失健运,胃腐熟水谷功能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日久则气滞、血瘀、湿停、浊聚、痰结、毒热诸证均起,其中以气滞络瘀、浊毒内蕴为基本病机。因湿浊积滞化热,郁热内生,蕴热入血而为热毒,毒邪痰湿凝结中焦,运化失司,气滞血瘀,瘀毒内阻,渐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以气血之病为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病位在胃肠,但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病因主要有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外邪内侵、体质虚弱等,病机与肝胆的疏泄不及、脾胃的运化失调、阴虚挟湿兼气滞有关,其中中虚气滞为本病病机关键。中医辨证治疗,运用中药,结合穴位电刺激、穴位埋线等可取得满意疗效。另外,整脊疗法亦可以通过调节脑—肠轴的脊柱前神经影响胃肠神经系统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3.
<正>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属于祖国医学真心痛、胸痹范畴.其病机古人认为"胸痹者,脉不通".不通则痛.引起不通的原因,多由于脏腑阴阳气血之失调,以致产生痰、瘀、气滞,影响血脉的运行.故本病是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为本,痰瘀气滞为标.其临床表现,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多见,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虚实各有主次不同而已.在临诊中必须辨明阴阳气血痰瘀虚实的不同程  相似文献   

14.
唐宋教授擅治失眠,汲取众家所长又兼有创新,辨证用药,具有"证分虚实、方兼标本"的鲜明特点。失眠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之别,或三者夹杂存在,临证补虚与安神并重。失眠实证有痰饮、湿阻、实热、气滞、血瘀之异,临证注重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先。虚实夹杂者,常根据虚实不同,兼顾祛邪、补虚、安神,标本兼治:实邪较甚者,以祛邪为主,稍佐补虚安神之品;正虚为甚者,以补虚、安神为主,稍佐祛邪之味。通常失眠一症以虚实夹杂者居多,临证须把握整体。  相似文献   

15.
肥胖从脾胃肝肾论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桓  王松鹏  胡兴旺 《光明中医》2009,24(3):514-514
肥胖症多属本虚标实之证,肥胖早期以实证为主,晚期则常以虚证为主.本虚以气虚为主,也可有阳虚或阴虚.病位以脾胃为主,其次为肝肾,亦可影响到心肺等其他脏腑.总以脾肾气虚为多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可兼有气滞、血瘀等.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但若从脾胃肝肾论治,往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不寐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顽固性不寐 ,病因复杂 ,服安神药常常少效或罔效。数年来 ,我们崇“久病必瘀”、“百病兼痰”之说 ,从顽固性不寐的病理因素“痰瘀”着手 ,试用化痰消瘀法治疗该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兹浅谈体会如下。1 从痰瘀论治顽固性不寐的立论依据不寐一证 ,临床辨证有虚实之分 ,虚者有气、血、阴、阳之别 ,实者有痰、瘀、湿、火、郁之辨 ,病因病理涉及五脏六腑。临床发现很多久治不愈的患者 ,细究其因 ,总与营卫气血运行失常、痰瘀内生相关。我们知道 ,津血本为水谷精微所化生 ,流行于经脉之内者为血 ,布散于经脉之外、组织间隙之中的则为津液。血…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痴呆枯脑论学说。认为痴呆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脑内枯萎,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引起的。认为痴呆之枯脑的形成,既有因虚而枯,也有因实而枯。因虚而枯者,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之异;因实而枯者,有因气滞、痰阻、瘀血和毒损之别。强调了提出痴呆脑枯论的理论意义在于临床治疗时,应当确定补脑、养脑、荣脑的基本治疗原则;实践意义在于明辨痴呆之成因,审定因虚成枯还是因实致呆,成于虚者当主以施补,责于实者当重拳祛邪,因虚实夹杂者当多点攻补。  相似文献   

18.
痞满是临床常见病证,病因纷繁复杂。金宇安教授临证概括痞满为虚、湿、气三因致病,且相兼为患,致中州气机失调,而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脾胃升降失职、中焦气机不利为病机关键。诊病四诊合参,尤重舌脉。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病因,切中要害,强调以脾胃为本,气机通畅为要,并根据虚、湿、气三因辨证论治,调畅气机,理气通滞,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脾胃病常表现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往往以脾胃虚弱为本,水湿、湿热、瘀血、浊毒为标,且有升降失常、寒热相兼的特点。故笔者治疗脾胃病,常采用多种治法,并结合辨证分型,灵活用药,获满意疗效,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绍曹志群教授用僵蚕乌梅治疗胃息肉的经验。曹教授认为胃息肉可以同中医上的"痔"相比类,病变部位在胃,涉及肝脾,病理因素多为气滞、湿盛、血瘀、痰凝,且多相兼为病,气滞湿阻、痰瘀互结为本病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将僵蚕和乌梅两味药加入方中治疗胃息肉,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