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新型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均接受全身麻醉,随机分为2组,A组(对照组,n=40),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入0.9%生理盐水3 mL;B组(格拉司琼组,n=40),在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格拉司琼3 mg。观察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内格拉司琼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格拉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吕桂萍  倪卫国 《中国药业》2012,21(23):8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格拉司琼联合阿托品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格拉司琼组(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以及联合给药组(肌肉注射阿托品1mg和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每组各40例,术后24h观察患者恶心、呕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80.00%)相比,格拉司琼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30.00%)明显降低(P〈0.05);与格拉司琼组相比,联合给药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0.00%)显著降低(P〈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阿托品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格拉司琼用于预防术后 PCA 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10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术后均行病人自控硬膜外吗啡镇痛( PCEM A 的患者随机分为 2组,每组 50例。Ⅰ组为格拉司琼组, 组为对照组,进行临床 ) Ⅱ分析。结果 格拉司琼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16.7%,对照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53.2%,格拉司琼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格拉司琼应用于术后 PCA 能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高 PCA 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镇吐效果。方法:随机将A SAⅠ~Ⅱ12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G+D组)于术毕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8 m g和地塞米松5 m g;格拉司琼组(G组)于术毕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8 m g;对照组(C组)则于术毕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察术后24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G+D组恶心发生率为5%(2/40),明显低于G组的17.5%(7/40)和C组的35%(14/40)(P<0.05)。G+D组呕吐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G组的15%(6/40)和C组的32.5%(13/40)。G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复合地塞米松控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格拉司琼。  相似文献   

5.
黄中华  秦丹丹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11-2612
目的评价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将50例腹腔镜下进行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格拉司琼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25例。A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 mg,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 mL。观察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拉司琼可以减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敏  柳利 《北方药学》2014,(10):46-47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应用格拉司琼合用甲氧氯普胺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试验组I和试验组II。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试验组I和试验组II分别在腹腔充气前5min给予格拉司琼3mg和格拉司琼3mg联合甲氧氯普胺20mg。观察手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试验组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试验组II低于试验组I(P<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氟哌利多、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120例ASA Ⅰ一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A组诱导前 5 min 静注氟哌利多 2.5 mg,B组在开始缝皮前静注格拉司琼3 mg、C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结果: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17.5%、B组15%,明显低于C组50%(P<0.05),A组与 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哌利多和格拉司琼均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华薇  吴爱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1):1599-1600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60例ASAⅠ-Ⅱ级妇科疾病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格拉司琼组(B),各30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10ml;B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mg。结果:B组PONV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格拉司琼显著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阿扎司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三组,在开始缝皮前静注格拉司琼(G组,n=40)3mg、阿扎司琼(A组,n=40)10mg、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40)。结果在术后6小时内和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G组(175%、325%)和A组(125%、175%)明显低于C组(400%、675%)(P<001),A组在术后6小时内恶心呕吐与G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术后7~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50%vs15.0%)(P<005)。结论阿扎司琼和格拉司琼均可显著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于预防早期恶心呕吐两者疗效相当,但阿扎司琼对晚期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要优于格拉司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昂丹司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10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昂丹司琼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昂丹司琼组给予昂丹司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0~12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昂丹司琼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昂丹司琼组术后0~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挽救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昂丹司琼显著降低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格拉司琼单独或联合药物防治恶心呕吐的护理措施.方法 9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术时给予生理盐水5 ml.B组格拉司琼组术中静脉注射格拉司琼8 mg.C组联合组,术中静脉注射长托宁1 mg +格拉司琼.观察术后24 h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A、B、C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3.3%、30.0%、12.0%(P<0.05或P<0.01).结论 本研究提示术中静脉注射格拉司琼与长托宁能有效防止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莫司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LC患者,随机分为3组,雷莫司琼0.3mg组(Ⅰ组)、雷莫司琼0.6mg组(Ⅱ组)、对照组(Ⅲ组),于手术结束时分别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mg、0.6mg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3组患者手术结束后24h内恶心及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Ⅰ、Ⅱ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Ⅲ组明显降低(P<0.05),Ⅰ、Ⅱ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药物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莫司琼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止吐药,其临床推荐用量0.3mg即可对LC后PONV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6,(5):1173-117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帕洛诺司琼对微创胆囊切除术后预防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将其分为Ⅰ组(30例)、Ⅱ组(30例)和Ⅲ组(30例);Ⅰ组患者给予帕洛诺司琼0.25 mg,Ⅱ组患者给予帕洛诺司琼0.5 mg,Ⅲ组患者给予帕洛司琼0.75 mg;比较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帕洛诺司琼注射液不同剂量后,不同时段(0~3 h、3~24 h、24~48 h和48~72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以及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CRR)。结果:3组患者在0~3 h、3~24 h和24~48 h时间段内恶心呕吐症状明显缓解;Ⅲ组患者在各时间段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在前3个时间段内,Ⅱ组与Ⅰ组比较,完全缓解率较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3个时间段内,Ⅲ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采用静脉推注0.5 mg帕洛诺司琼可有效预防微创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其疗效优于0.25 mg和0.75 mg帕洛诺司琼。  相似文献   

14.
孙胜军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1):172-173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呕吐临床疗效。方法:抽取8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于术前和术毕分别预防性使用格拉司琼和甲氧氯普胺进行观察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次数和发生率。结果: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使用格拉司琼组明显低于使用甲氧氯普胺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手术后患者使用格拉司琼能明显降低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其作用优于传统药物甲氧氯普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肖哲文  卢建朴 《海峡药学》2005,17(5):128-129
目的探讨盐酸格拉司琼在预防妇科术后恶心呕吐的应用.方法用格拉司琼Ⅰ组于硬膜外阻滞完善,切皮前30min静滴格拉司琼3mg.格拉司琼Ⅱ组于关腹后静滴格拉司琼3mg,另设对照组不用格拉司琼.观察3组病例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格拉司琼Ⅰ组和Ⅱ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于切皮前或术毕静滴格拉司琼3mg均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黄中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47-1947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麻醉方法相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昂丹司琼组。昂丹司琼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双盲法观察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术后24小时昂丹司琼组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昂丹司琼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有效预防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和帕洛诺司琼预防食管癌术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昂丹司琼组、格拉司琼组和帕洛诺司琼组,各20例,均行顺铂等药物化疗,并分别给予昂丹司琼、格拉司琼和帕洛诺司琼预防恶心、呕吐反应;观察3组患者恶心、呕吐的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昂丹司琼组、格拉司琼组和帕洛诺司琼组患者恶心、呕吐控制急性期有效率分别为55%、60%、75%,帕洛诺司琼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有效率分别为40%、45%、75%,帕洛诺司琼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洛诺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效果较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更优,安全性相似,且临床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8.
李小妮  杨宗林 《哈尔滨医药》2012,32(3):177-177,179
目的研究昂丹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术毕未使用昂丹司琼;Ⅱ组术毕静注昂丹司琼8 mg;Ⅲ组术毕镇痛泵内加昂丹司琼4 mg,静脉推注昂丹司琼4 mg;Ⅳ组术毕镇痛泵内加昂丹司琼8 mg。记录术后2、4、8、20、36和48 h患者的PONV情况。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术后2、4和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Ⅲ组在术后2、4、8、20、36和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Ⅰ组和Ⅳ组各时间点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Ⅱ组相比,Ⅲ组在术后36、48 h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Ⅳ组相比较,Ⅱ组在术后2、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Ⅲ组在术后2、4、8、20、36和48 h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毕单次注射昂丹司琼4mg,并通过术后镇痛泵(PCA)持续输注,可以在术后48 h内有效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慧  任颖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193-193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恩丹司琼抑制腹腔镜手术全麻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关气腹即刻给与恩丹司琼8mg(4ml)静脉滴注,B组于关气腹即刻给与生理盐水4ml。观察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恩丹司琼可有效减少腹腔镜手术全麻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格拉司琼复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复合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将病人随机均分为4组:A组(格拉司琼组)、B组(氟哌利多组)、C组(格拉司琼加氟哌利多组)、D组(对照组)。分别预注格拉司琼3mg,氟哌利多2mg,格拉司琼3mg加氟哌利多2mg和生理盐水10ml,观察手术后病人的PONV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A、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与A、B组比较,C组的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注格拉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可较好地预防腹腔镜术后PONV的发生率,比单独使用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