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HFRS病毒McAbs免疫家兔,制备了抗Id抗体(Ab_2),用小鼠γ球蛋白-Sepharose4B免疫亲和层析柱纯化了Ab_2,并以ELISA试验对其特异性作了鉴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b_2具有良好的Id特异性,并能与所用的小鼠抗HFRS病毒单抗、兔抗HFRS病毒抗体和HFRS病人血清结合。同时提示,这种Ab_2可能具有替代抗原的免疫潜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己制备了HFRSV多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的基础上,又制备了HFRSV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为HFRS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我们从HFRS病人血清制备了HFRSV特异性抗体(Ab_1),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初次免疫用Ab_1γ200μg加福氏完全佐剂乳化后腹腔注射.而后间隔两周以等量Ab_1γ加福氏不完全佐剂乳化后同法加强免疫。融合前再以100μg Ab_1γ静脉注射追加免疫,3~4天后供细胞融合使用。细胞融合取供体脾细胞与Sp2/0-Ag14小鼠骨髓瘤细胞按常规方法进行。融合12~15天后,用ELISA间接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抗独特型体。在制备McAb_2的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制备了针对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保护性单克隆抗体表面的一个个体基因型的同系抗个体基因型单克隆抗体,2-17C3SCC Ab_2。2-17C3SCC Ab_2识别一个抗原部位相关的种间个体型因型。将用蛋白A-Sepharose从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纯化的2-17C3SCC Ab_2注入4~6周龄BALB/C小鼠体内,检测小鼠血清中具有相应个体基因决定簇的抗体的表达。用2-17C3SCC Ab_2免疫小鼠可诱导具有互补特异性的抗体。而且微量病毒中和试验提示,2-17C3SCC Ab_2可以取代抗原的诱导脊灰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因而可以作为单克隆抗体基因型疫苗。  相似文献   

4.
将HFRS病人Ab_1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Ag14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了HFRSV的McAb_2。初期融合试验中用ELISA间接法检测阳性克隆,阳性率为3.2~7.4%。其中5株杂交瘤经克隆化后阳性率达到100%。特异性鉴定表明,5种McAb_2只与HFRS病人Ab_1结合,不与正常人Ig结合。McAb_2所识别的独特型是人Ab_1与部分小鼠抗HFRSV的McAb上的交叉反应独特型。本文还应用McAb_2作为探针,对抗HFRSV的单克隆抗体的独特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小鼠单克隆抗HBcIgG及其Fab片段免疫家兔制备出了特异性的抗独特型抗体(抗Id),抗Id针对的部位与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密切相关。应用这种抗Id在同种小鼠的抗-HBc中检出了交叉反应独特型(Idx),而在人、猴、马、豚鼠和鸡,鸽的抗-HBc血清中未能检出相应的Idx。我们的研究还表明用IgG Fab片段来免疫制备抗Id较用IgG全分子效果好。此外,我们建立了两种特异检测抗Id的ELISA方法,应用它们可以排除抗同种型和同种异型抗体的干扰,对免疫过程中动物产生抗Id的水平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6.
一、免疫网络与抗独特型抗体免疫网络学说是Jerne在1974年提出的。该学说指出,任何抗体分子或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的可变区,都存在着独特型(idiotype,简称Id或Ab_1),该Id可被自身的另一些淋巴细胞识别而诱导产生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y,简称anti-Id或Ab_2),而Ab_2又可引起另一抗独特型抗体(简称anti-anti-Id或Ab_3)的产生。如此循环往复,在体内构成了一个复杂的Id、anti-Id网络,并通过反馈机制形成了一系列的链锁反应。而机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用 Epstein—Barr 病毒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恢复期的外周血 B 淋巴母细胞与种间骨髓瘤 SHM—D33细胞融合,经筛选获得一株稳定分泌人源性抗 HFRSV 自身抗独特型(αId)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C_(?).通过不同种的抗原特异性抗体的结合试验,抗原竞争抑制试验、抗体阻断抑制试验以及杂交瘤细胞表面α-Id 的检测,均证实了 C_(?)αId 是具有 HFRSV 抗原内影像的 Ab2β。并且在用 Ab2免疫 BABL/c 小鼠和分泌 Ab2的 C_(?)杂交病制备腹水的裸鼠血清中,分别检测到抗 HFRSV 的 Ab3,空斑中和试验证实 Ab3有低滴度病毒中和活性。  相似文献   

8.
大鼠抗—HBs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纯化的小鼠单克隆抗—HBs和纯化的大鼠多克隆抗—HBs免疫LOU/C大鼠,取免疫大鼠脾细胞与IR983F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两株(TD_1、TD_2)持续分泌抗—HBs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抗—Id,Ab_2)杂交瘤细胞系。对TD_2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TD_2的Ig类型为IgG,亚类为IgG_(2?),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数为65条。通过ELISA竞争抑制和中和抑制试验表明,TD_2所分泌的Ab_2既能被不同来源的抗—HBs所中和。又能被HBsAg.所竞争,且都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将纯化的TD_2IgG免疫同系大鼠,诱导出了具有抗—HBs活性的抗—抗—独特型抗体(Ab_3)。上述结果证实,TD_2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是带有HBsAg表位内影像,具有HBsAg免疫源性的抗—HBs的单克隆抗—Id。  相似文献   

9.
用单克隆抗-(抗HBc)抗体(抗-Id)免疫BALB/c鼠,诱生出具有与抗-HBc相同反应性的抗-抗Id抗体(Ab_3)。这种抗体在ELISA试验中可与HBc-Ag特异性反应,并能抑制单克隆抗-HBc与HBcAg的结合。表明我们建立的抗-H-Bc的抗Id能模拟HBcAg刺激小鼠产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一株HFRSV抗独特型抗体(Ab_2)观察其对HFRSV感染BALB/c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部分淋巴因子在其中的作用,旨在探讨抗独特型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机理。从感染HFRSV小鼠脾细胞中分离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加入不同剂量Ab_2,用~3H-TdR掺入法测定脾细胞增殖水平。结果Ab_2可明显抑制感染小鼠脾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及具有独特型特异性。早期加入EL-4细胞上清或rHuIL-2可完全逆转此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和时间相关性。EL-4细胞上清含有IL-2和IL-6。对抗独特型抗体产生抑制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小鼠单克隆抗HBcIgG及其Fad片段免疫家兔,制备出了特异牲的抗独特型抗体(抗Id),抗Id针对的部位与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密切相关。应用这种抗Id在同种小鼠的抗-HBc中检出了交叉反应独特型(Idx),而在人、猴、马、豚鼠、鸡和鸽的抗-HBc血清中未能检出相应的Idx。我们的研究还表明用IgG Fab片段来免疫制备抗Id较用IgG全分子效果好。此外,我们建立了两种特异检测抗Id的ELISA方法,应用它们可以排除抗同种型和同种异型抗体的干抚,对免疫过程中动物产生抗Id的水平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2.
用抗独特型抗体(Ab_2)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将Ab_2作为探针用于免疫学检测而出现的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制备了HFRS病毒抗独特型抗体的基础上应用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IB_1)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HFRS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抗原受体。首先,采取病人外周肝素抗凝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按常规方法分离淋巴细胞,将淋巴细胞用RPMl1640不完全培养液离心洗一次后弃上清,将沉降细胞重新悬浮后调至0.1ml并加入5%小牛血清,混匀,取约10~30μ1加在预置于离心细胞沉淀器的玻片上,800rpm离心5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研制带有HBsAg表位内影象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的过程中,用抗-HBs单克隆抗体(Ab_1)免疫同系鼠,除筛选分泌Ab_2β的杂交瘤细胞外,还同时设计了筛选分泌Ab_3的杂交瘤。结果在一次免疫,一只免疫鼠的脾脏细胞,一次融合实验中,同时获得了分泌Ab_2β及Ab_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本文报告筛选Ab_3的方法及对Ab_3所作的免疫化学鉴定。结果获得一株分泌Ab_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M4。证明Ab_3具有Ab_1的特异性。这一结果不仅提示独特型网络的确在同一个体内客观存在,而且也为研制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杂交瘤提供了一条简单、经济、事半功倍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继被动输入抗病毒血清后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的小鼠导致早死的报道后,报道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实验用4~6周龄昆明系小鼠。用A-16、76-118和R22株病毒分别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血清。小鼠腋内感染均用A-16株病毒,在感染前后用环磷酰胺处理。实验结果表明:(1)小鼠在感染病毒后24、48小时iv输入少量免疫血清仍可导致动物早死。(2)感染前24小时输入少量免疫血清的小鼠不但早死而且病死率也高于对照组,然而,输入较大量免疫血清的小鼠则其病死率低于对照组。(3)抗体介导的早死具有HFRS病毒的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以家鼠型HFRS病毒R22株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Ag14融合,获得了23株能稳定分泌HFRS病毒特异性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以18株不同型别的HFRS病毒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述McAb中有些为HFRS病毒组特异性的,有些为家鼠型特异性的。有2株McAb对家鼠型HFRS病毒株具有较高的中和活性,对HFRS病毒R22株感染乳鼠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5A_8为抗人胶质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Ab_1)。用分泌5A_8的杂交瘤细胞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5A_8独特型的单克隆抗体1 D_1(Ab_2)。研究证明,1D_1可特异地与5A_8结合,抑制5A_8与胶质瘤传代细胞(靶细胞)的反应性,但它对另一株抗胶质瘤单克隆抗体5F_4及多克隆抗血清与靶细胞的反应性均无阻断作用。用1D_1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出与胶质瘤细胞(靶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的抗体(Ab_3即Ab′_1)。Ab_3可与5A_8亲和层柱提取的靶抗原相结合,并能阻断靶抗原与~(125)I—5 A_8的反应,因而得出结论,1D_1具有胶质瘤相关抗原的内映像(Ab_2 β)。  相似文献   

17.
用 HBsAg/a 决定簇的7A_4单克隆抗体(McAb_1)复合物,免疫同系 BALB/C 小鼠,制备了高效价抗独特型(Ab_2)血清和两株抗独特型 McAb(McAb_2).Ab_2血清和 McAb_2都能识别7A_4McAb_1的互补位独特型.Ab_2血清中有与异种(豚鼠、驴、兔和羊)抗—HBs 结合的抗体,两株 McAb 不能与异种抗-HBs结合的抗体,两株 McAb 不能与异种抗-HBs 结合,属非内影像 Ab_2γ.研究表明,HBsAg/a 决定簇的 McAb_1有不同的互补位,McAb_2可作为一种生物探针,用于区别 McAb_1的互补位.  相似文献   

18.
单克隆的抗-HBs在同系鼠体内诱导抗-HBs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BALB/c鼠的抗-HBs单克隆抗体(Ab_1)作为抗原,免疫同系BALB/c小鼠,使其在自身体内产生Ab_2,观察了由Ab_2诱导的Ab_3的消长情况。经测定其血清,免疫小鼠在第7天出现Ab_2,随后第9天、第19天出现Ab_2的显著增高。Ab_3的出现是在第9天,随后在第11天,第17天和第21天出现增高现象。Ab_2与Ab_3的量的变化,呈周期性消长。一般说来,当Ab_2增高时,Ab_3减低;若Ab_2降低,则Ab_3增高。实验过程中,还发现Ab_3能与外界进入体内的HBsAg结合。上述实验中出现的Ab_2和Ab_3之间的相互刺激和相互中和的现象,表明是小鼠体内自身的抗个体型抗体的调节作用的结果,因而出现了上述周期性的动态变化,支持体内存在着一个个体型——抗个体型免疫网络的理论,本文依据实验事实,认为传统的被动免疫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诱导出主动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表达及纯化重组人分化抑制因子3(Id3)蛋白,制备兔抗人Id3多克隆抗体。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并纯化重组人Id3融合蛋白,以纯化Id3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家兔,制备兔抗人Id3多克隆抗体,通过亲合层析实验去除抗血清中非特异性成分,免疫双向扩散、间接ELISA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人乳腺上皮癌细胞(MCF7)、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内Id3表达进行定位研究。结果: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表达载体Id3/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诱导可大量表达His-Tag Id3融合蛋白;表达产物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相对分子质量(Mr)为34 000的Id3融合蛋白;Id3重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的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8(双向扩散)和1∶8 000(ELISA),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体具有抗人Id3的良好特异性。IFA结果发现,A549细胞内Id3表达量很低;在MCF7和PC-3M细胞内,Id3呈高水平表达,且主要定位于核浆。结论:重组人Id3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抗人Id3多克隆抗体的研制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功能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20.
王大坤 《现代免疫学》1989,9(6):372-373
<正> 在制备多克隆抗独特型抗体(简称抗Id抗体)过程中,检测抗Id抗体通用方法是用纯化独特型抗体(简称 Id 抗体)的 ELISA或RIA。由于分泌Id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表面表达有均一的Id抗体分子,Kennedy等人曾采用分泌Id抗体的新鲜杂交瘤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管法检测抗Id抗体的活性及特异性,以节省纯化Id抗体的用量和提高初步检测的速度。我们在检测自制的多克隆抗Id抗体的过程中,对该法进行了改进,即用固定杂交瘤细胞间接免疫荧光玻片法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