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如莪术、姜黄和延胡索等通过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恶性肿瘤的内环境,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尤其在抗肿瘤转移方面具有优势,但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等)多存在稳定性差、吸收困难和生物利用度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该类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已使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拓展了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临床使用.本文针对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以及对常用的莪术、姜黄、虎杖等3种活血化瘀类抗肿瘤中药的新型制剂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类抗肿瘤中药新剂型的研发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2.
单味及复方清热解毒中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这些中药中提取出的许多有效成分,如小檗碱、冬凌草甲素、苦参碱等,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等活性,其常见的剂型包括内服和外用的片剂、丸剂和散剂等.随着中药现代化的研究进程,各种现代的剂型也被应用于不同中药,目的是为更好地解决清热解毒类中药活性成分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等瓶颈问题,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小毒副作用的目的.本文主要对脂质体、纳米粒、微球微囊以及乳剂等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在清热解毒抗肿瘤中药中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清热解毒抗肿瘤中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梁婷  安明超 《新中医》2019,51(1):51-55
随着中药干预肿瘤患者放化疗中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作用机制、治则治法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作用机理研究多着眼于肿瘤微环境的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效控制以及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等方面。在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则治法有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等。对中药单体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众多,关于中药抗癌成分的研究,常见的有中药多糖、人参皂苷Rg3、苦参碱等,而以扶正培本为主导的中药复方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4.
王媛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06-106,13
近年来,对于中药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认为其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途径实现的。在抗肿瘤中药中,扶正类中药占到相当一部分比例,并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单味中药提取物抗肿瘤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味中药提取物抗肿瘤实验研完的相关文献表明.单味中药提取物在抗肿瘤方面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根据中药药物功能分类方法,结合中医药理论,把单味抗癌中药分为清热解毒药、活血化瘀药、扶正固本药、利水渗湿药及其他类,总结其抗肿瘤作用,以期为抗癌中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口服中药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最重大的科学进展之一,从"阴阳平衡"的角度来治疗疾病的中医理论与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肿瘤免疫疗法异曲同工。研究表明应用"阴阳平衡"的思路指导中药多糖免疫抗肿瘤可以更好的为肿瘤治疗服务,但是目前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缺少对免疫抑制因素的探索。同时,中药多糖在组成、结构方面的分析检测复杂性加大了研究其口服吸收代谢以及体内作用机制的难度。因此该文在对中药多糖的构效关系、吸收代谢过程、肿瘤免疫分子机制等诸多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药多糖调节肿瘤免疫应答的发展思路,为更好的开发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型口服中药多糖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丘振文 《新中医》2019,51(12):31-33
简版: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由来已久,许多经典方药已被证明有一定的抗肿瘤或抑瘤作用,其作为中医药物治疗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除传统煎煮中药饮片外,新的用药剂型也不断涌现。本文通过对有关抗肿瘤中药制剂研发的文献进行综述,按给药途径进行划分,总结近年来抗肿瘤中药的用药剂型,为抗肿瘤中药的剂型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芪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元刚  孙利国 《新中医》2018,50(9):34-36
本研究通过系统查阅近20年来的相关文献,认为扶正固本的疗法能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尤对中药黄芪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以及其抗肿瘤作用机理、治疗骨髓抑制、减毒增效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和综述,以期为黄芪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药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主要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98-202
脑瘤是一类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化痰通络类中药复方在临床脑瘤的辅助及增强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药复方主要通过抑制脑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侵袭、抗新生血管生成、逆转免疫抑制微环境和抑制端粒酶活性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脑肿瘤作用。文章就近年来中药复方在脑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为今后更好地研究和开发抗脑肿瘤中药复方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免疫治疗与中医"扶正抗癌"理念相契合,基于机体免疫调节机制阐述抗肿瘤中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探讨了增强机体免疫屏障,从源头遏制肿瘤生长,逆转利于肿瘤生存的微环境;采取引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减少肿瘤浸润、转移及复发的概率;通过减轻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宿主的生活质量。中医扶正抗癌理念的核心在于调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机制,深入探索抗肿瘤中药免疫治疗将赋予肿瘤治疗新生机。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药因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等功效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其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改善症状与体征以及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其抗肿瘤活性已得到国际公认,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从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方面对中药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程海波  沈政洁  孙东东  周芷若  沈卫星 《中医杂志》2014,(15):1343-1346,1350
现代医学对肿瘤的防治已从直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逐步转向对肿瘤微环境的干预。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肿瘤微环境的干预已成为研究热点。根据中药功效类别,分别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除湿、以毒攻毒、扶正培本角度述评各类临床常用抗肿瘤中药干预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虚是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扶正培本治则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扶正类中药按照补气、养血、养阴、补阳四类来论述,阐释单味扶正中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现代研究,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以助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冬梅  李海涛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78-1280
抗炎免疫药物是指对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对免疫反应具有抑制或增强和调节作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由于中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扶正固本等作用与现代医学的抗炎、免疫观念密切相关,因此从中药中寻找抗炎免疫活性成分已成为当前抗炎免疫研究的热点。笔者就近年来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的进展作一综述。1抗炎中药与免疫功能药理研究表明,很多抗炎中药具有免疫药理效应,抗炎与免疫有着密切的联系。炎症反应大多涉及到免疫机制,首先,炎症细胞属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M)、T细胞、B细胞、N K细胞等均属免疫细胞,均参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国上海地区中药产业创新技术研究热点。方法采用国际专利分类法(IPC)分类号结合关键词组合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对2002-2013年所公开的上海地区中药相关专利的IPC分类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制剂的治疗活性热点分布:中药开发的最主要活性是抗肿瘤,其后依次为治疗局部缺血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及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活性,治疗消化道或消化系统疾病的活性,抗感染、抗病毒、抗菌、抗炎等活性。剂型研究热点分布:中药新剂型研究主要体现在传统剂型改进和新剂型开发,胶囊剂、片剂、口服液、注射剂等是研究较多的新剂型。药用来源分布:药用动植物主要来源于"被子植物亚门",药用动物较少,主要是昆虫类。结论近年来我国上海地区的中药产业创新技术研究热点主要分布在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治疗药物上,新剂型研究热点主要在传统剂型改进和新剂型开发,"被子植物亚门"的药用植物为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17.
β-连环素(β-cateni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它的异常表达在恶性肿瘤的增殖、分化、凋亡和侵袭、转移等相关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复方及相关中药单体的抗肿瘤作用与其干预β-catenin异常表达相关。这些研究可以成为指导研究天然药物靶向治疗肿瘤中的一部分,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肿瘤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的常规疗法不良反应大,且易产生耐药性,新型疗法价格昂贵,给患者造成沉重负担。中医药治疗肿瘤效果确切,中药内含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许多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来源于中药。中药多糖广泛存在于多种中草药当中,易于提取制备,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天然活性。研究表明,中药多糖抗肿瘤作用显著,具有多角度、多机制协同的特点,可避免产生耐药性,是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抗肿瘤新药。其抗肿瘤分子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增殖、促肿瘤凋亡、诱导自噬、影响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肿瘤氧化应激、调节免疫及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Toll样受体4(TLR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MAPK/NF-κB)、血管老化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GFR/ERK)、p53以及Wnt/β-连环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抗肿瘤方面有着明确的疗效。本文通过检索近十年来相关文献,对中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论述,整理了中医介入乳腺癌新辅助时期治疗的理论来源与发展,认为此时期的主导思想是“攻邪兼顾扶正”。与乳腺癌术后治疗时期的中药应用不同,新辅助化疗时期“攻邪”为主、“扶正”为辅,消瘤是其主要目标,并将中药的作用归纳为3类:(1)降低肿瘤负荷,抑制肿瘤增殖与转移;(2)调节免疫功能;(3)缓解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另外,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评述,以期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时期的治疗及研究提供更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第四位,在大肠癌治疗中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已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均表明,在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运用中医药辅助治疗疗效显著,其中,扶正固本类中药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在手术、放疗、化疗前后应用扶正固本类中药,可以减轻放化疗后毒副反应,促使受创伤机体快速恢复,增强机体对放化疗的耐受性,以利于放疗、化疗的连续性,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本文就近几年扶正固本类中药在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