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液压集成块作为集成液压系统的核心,其设计是一项复杂而且极易出错的工作,尤其是选择液压元件及其附件以及油路连接部分。寻求一种简便、快速的设计方法能够为液压集成块的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效率提升。提出以SQL Server2008数据库为数据源,以.net为开发工具,利用液压元件的虚拟图样技术的液压集成块设计方法,可实现快速添加液压元件,提高了设计效率,简化了液压集成块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快速关闭阀是专门为热电厂汽轮机组设计的安全设备,为了有效防止汽机尾部蒸汽和冷凝水倒灌,都采用了大通径的快关蝶阀来切断管路.快速关闭阀驱动装置必须迅速可靠地在0.5s以内关闭阀门.通过对各类快速回路、锁紧回路在系统效率、系统结构、可靠性、系统成本等方面的比较,选用了合理的基本回路,最终拟定了蓄能器-插装阀液压系统,使快速关闭阀驱动装置液压系统确保了快关时间小于设计要求0.5s,并且使设备达到零泄漏,使用寿命长,控制灵敏可靠,整个设备具有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部是机电部广州机床研究所在广州市区设置的液压气动技术经营服务窗口。承接各行业有关成套液压、气动工程设计、制造、调试安装;液压、气动系统、元件的设计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标准与非标准液压站的设计、制造,液压、气动系统、元件的测试,进口液压、气动设备的调试、维护以及配套元器件的国产化;液压、气动设备和元器件的维修与改进;液体静压技术的研究及设备的制造。  相似文献   

4.
多功能液压元件性能检测台用于钢铁企业板材生产线因故障换下元件的检测工作。介绍一种多功能液压元件性能检测台的组成结构和液压系统原理。通过分析其所要求的性能设计出相应液压系统,并完成元件选择。该装置具有设计方案合理、性能可靠、适用范围广、计算机辅助测试、测量精度高、便于使用等特点,其检测结果为元件的维修、定损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樊永义 《机床与液压》2000,(6):104-104,65
随着现代液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元件寿命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实际经验表明 ,污染是导致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一个优质的液压元件可能由于严重污染而经常发生故障 ,甚至毁于一旦 ,由于污染原因 ,液压元件的实际使用寿命往往比设计的寿命短得多。因此液压系统污染问题已愈来愈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由于在液压系统管道安装过程中 ,未进行合适的清洗而导致液压系统污染的现象经常发生 ,从而影响了整个液压系统的调试以及其正常工作。因此在液压系统管道安装过程中 ,必须对液压系统的污染非常重视。由于在液压系统…  相似文献   

6.
实现对水下采油树的控制是保证水下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API标准要求,结合水下采油树阀门执行器工作参数,设计水下采油树液压控制系统,包括液压动力单元和水下控制模块,并对相关元件进行计算和选型。根据控制系统要求,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水下采油树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对水下采油树阀执行器的开启和关闭过程进行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控制系统可以满足水下采油树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液压系统可靠性表现为在设计时克服系统先天设计的不足,在后天使用过程中规范操作.在液压换管机液压系统方案设计时,从系统结构合理性、元件选型合理性及参数匹配合理性进行可靠性设计,使用中通过监控液压系统状态及重要参数可靠完成装杆、卸杆过程.通过ADAMS/Hydraulics模块建立主伸缩回路液压系统模型,进行机液耦合动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液压缸运动平稳,无较大冲击载荷.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系统的可行性,为国内液压换管机的进一步研发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组合机床液压系统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计组合机床液压系统的时候,设计者总是希望在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油路简单、工作可靠、经济实用。就是说,用尽可能少的标准液压元件,以尽可能简单的油路结构来组成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液压系统。为此,笔者对组合机床液压系统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钦和  王孙安 《机床与液压》2006,(12):202-204,206
研究了在AutoCAD和Simulink下液压系统动态特性自动建模与仿真的实现问题。以AutoCAD为平台,建立了液压元件图形库和参数数据库,实现了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计算机辅助绘制、元件选型和参数赋值;设计了原理图拓扑结构自动识别程序,能够自动提取液压原理图中元件的参数及相互间的连接关系,并生成数据文件。在Simulink下,建立了面向液压元件的仿真模型库。基于数据文件和仿真模型库,可以方便地实现液压系统仿真模型构建、参数赋值与仿真计算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王颖  金辉  孙梅 《机床与液压》2012,40(15):97-101
液压式线性摩擦焊是将电液伺服控制技术运用到线性摩擦焊接领域的一种先进制造技术.分析线性摩擦焊设备的工作原理,针对系统工作状况设计了一套液压伺服系统,采用一个小流量的伺服阀在振动过程中实现实时位置闭环控制,振动停止后将振动缸位置精确定位是该系统的设计特点.同时针对液压系统中关键元件振动伺服阀进行了大量的设计计算、对比及仿真实验,从而选出适合该系统的伺服阀.该液压系统的设计为线性摩擦焊设备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汽车油箱自动缝焊机的液压定位、夹紧、点焊点固及缝焊过程,实现了全自动液压系统控制;该系统工作可靠,元件较少,管路简单,动作灵敏。  相似文献   

12.
郑庭  贺元成  洪震  颜韵琪 《机床与液压》2017,45(16):103-107
针对大型液压挖掘机工作平稳及可靠性的要求,从挖掘机液压系统观点出发,设计一套挖掘机多泵液压系统,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利用AMESim软件建立挖掘机多泵液压系统模型,并与ADAMSCosim进行了联合仿真,通过合理设置仿真参数,得出挖掘机多泵液压系统回转机构与工作装置主要元件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挖掘机执行机构在外负载变化时运动平稳、可靠,主要元件的输出特性符合挖掘机实际运动规律,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对实际挖掘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可以提高设计可行性和可靠性,降低设计成本。  相似文献   

13.
绿色设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探讨液压系统的绿色设计 ,使其与日益兴起的绿色制造相适应。液压系统的主要缺点之一是效率低 ,能耗大。设计液压系统 ,应把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影响 ,作为其绿色设计的基本出发点。目前 ,绿色设计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在不断扩展 ,为绿色设计在液压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虽然其方法很多 ,但是可靠性差。因此 ,探讨液压系统绿色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以便节约资源 ,使液压元件与系统在其生命周期中 ,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减到最小 ,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1 液压系统绿色设计的特点1.1 扩展液压系…  相似文献   

14.
在液压系统中,由于流动液体和运动部件的惯性,系统压力在油路快速换向或关闭时,产生瞬时变化,致使某些液压元件出现误动作,严重影响液压系统及设备的正常工作,给维修工作也带来不便。现就我厂在解决DGT-52双轴立镗液压系统中,由于液压冲击和产生压力继电器的误动作作一介绍。DGT-52双轴立性液压系统图、动作循环图和电磁铁动作表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某装备液压试验的测试特点和具体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部队的测控试验系统,该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和PLC控制,实现了对该装备多种液压元件的液压试验。测试过程中能够实时显示测试数据和曲线,对测试数据进行在线处理、存储、打印和管理,并且能够根据测试结果计算液压元件的性能指标,并评估其性能。  相似文献   

16.
液压变压器是一种可从恒压网络中无节流损失获取能量并实现压力和流量控制的新型液压元件。阐述了传统型与新型等3种液压变压器的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对3种液压变压器的发展概况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节能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新型液压变压器在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液压元件性能试验台是进行液压元件质量检测的必要设备,是液压元件质量监控的保障。介绍液压元件测试试验台的系统组成、原理和特点,采用上位机控制下位机的控制方式对液压元件测试试验台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对多试验台共用液压源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实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液压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一些液压元件和液压回路的选择非常重要.为了让设计者高效率地选用液压元件和回路,对其进行了统一规划,建立了一个面向对象的液压系统CAD数据库,通过调用该数据库可以很方便地达到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9.
董哲 《磨床与磨削》2011,(2):44-45,54
介绍了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在液压系统中的功能。阐述了在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液控单向阀、溢流阀、顺序阀和电液换向阀等液压元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个人在使用中的经验与方法,与专业技术人员互通有无。为国内机械设计人员提供了正确使用通用液压元件的方法。提高了设计质量,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人体运动特征出发,分析了液压驱动负重外骨骼机器人的整体骨架结构。根据负重外骨骼机器人的特点要求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对液压系统中液压泵、伺服阀和液压缸等主要元件进行了选型计算。利用Simhydraulics软件建立了负重外骨骼机器人液压系统仿真原理图,并对液压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由仿真结果证明了所设计液压系统的合理性。最后对液压驱动型负重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为该液压系统的深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