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 应用某些不同参数的电流刺激正常或失神经支配肌肉,使其收缩以达到某一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电运动刺激(Electro-MotorStimulation,EMS)疗法。电刺激神经肌肉常用于肌肉再训练、防止和延缓肌萎缩、降低肌痉挛及防止肌挛缩等。在功能性电刺激领域内,电运动刺激已得到较广泛的研究。近几年来,有关电运动刺激在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2.
<正>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可通过激活一组特定的神经纤维,通常为外周神经纤维,来诱发运动性反应,即肌肉收缩。电刺激的应用可分为功能性和治疗性二大类,功能性电刺激主要用于运动或功能的恢复而治疗性电刺激主要用于防止致残过程加重。在对18例神经根病变后伴有股四头肌或胫前肌肌力减退的病人采用FES治疗,电刺激参数为20Hz的双向方波,波宽225μs,调制波上升时间3s,脉冲幅度逐渐增加到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病4 周内、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且患侧腕背伸时所测收缩肌电值=基础肌电值的患者60 例,分为2 组:对照组(n=30)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治疗组(n=30)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共治疗4 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 应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 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0),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即使于发病早期,未检测到肌肉收缩肌电值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4.
徐蓉  韩真 《中国康复》2012,27(5):351-353
目的:使用可以准确反映肌肉收缩状态的肌音图来明确在不同电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对肌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5名健康人群,在5%~20%最大随意收缩和4种电刺激(20,50,100和1000Hz)2种状态下进行肌音图的肌肉收缩状态的比较,分析平均功率值、总能量含有量和振幅的变化。结果:波形解析图显示≥100Hz的电刺激和随意收缩时的波形图有相关性;在振幅的变化分析中,随着电刺激频率的增加,振幅出现显著的减少。结论:对于以抑制挛缩为主要目的的电刺激训练时,可采用≥100Hz的电刺激频率来完成。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随着微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允许用电脑来控制电刺激,从而使电刺激治疗更加精细和完善,在截瘫病人康复锻炼中的地位逐步提高。这种方法不仅能用于瘫痪肌肉的肌力与肌耐力锻炼,而且在锻炼截瘫病人站立.行走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原理与设计标准电刺激引起肌肉的收缩是由于应用电流到皮肤、运动神经或直接作用于肌肉,在神经与肌肉上产生动作电位。电脑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一种成熟的康复治疗技术,它是指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周围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以提高肌肉功能或治疗神经肌肉疾患的治疗方法。大量研究表明,NMES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1])。NMES在治疗脑卒中患者时,多刺激患侧三角肌、肱三头肌、腕背伸肌、踝背伸肌等肌群,引起相关肌肉节律性收缩,调节异常的肌张力,促进神经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疗效的表面肌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对脑瘫患儿电刺激前后的肌电活动进行分析。方法对2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并于治疗前后分别用临床方法和表面肌电仪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患儿功能位测试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肌电积分降低,而自主收缩测试的肌电积分升高。结论经电刺激治疗可使患儿肌张力降低,肌力增强。表面肌电仪可以作为电刺激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疗效客观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数据显示针对偏瘫侧腕及手部伸肌给予周期性神经肌肉电刺激(cNMES)可以提高亚急性及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末端的肢体功能。对侧功能性电刺激(CCFES)是一种新的物理疗法,其可以使患者灵活地张开偏瘫的手指。病人通过张开或者闭合健侧手指实时地控制刺激参数。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周期性神经肌肉电刺激与对侧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患者的疗效差异。这个平行对照研究纳入了发生脑出血或者缺血患者,其病程大于半年,且这些患者均具有单侧手指伸肌瘫痪。对于对侧功能性电刺激组的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大鼠模型开展目标肌肉神经分布重建(TMR)研究,使用低频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神经移植后的再生和减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程度的效果。方法:所有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神经支配组、TMR模型组及电刺激组。制作TMR大鼠模型,将大鼠右侧正中神经移植到胸大肌上,术后2天开始进行低频电刺激。利用植入的肌内电极采集大鼠双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采用骨骼肌收缩的力学分析方法检测胸大肌的最大单收缩力及最大强直收缩力;应用肌湿重维持率检测胸大肌失神经萎缩情况。结果:1第4周与第1周相比,TMR模型组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轻微增加;电刺激组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明显增强;失神经支配组几乎观察不到右侧胸大肌的肌电信号;正常对照组的肌电信号基本不变。2正常对照组的最大单收缩力及最大强直收缩力均明显大于TMR模型组和电刺激组(P0.01),电刺激组则明显大于TMR模型组(P0.05)。3TMR模型组和电刺激组的胸大肌湿重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失神经支配组(P0.01),电刺激组则明显高于TMR模型组(P0.05)。结论:使用低频电刺激TMR大鼠模型,对促进神经移植后的再生和减轻骨骼肌失神经萎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相比,二者的疗效是否有明显的区别。方法:选发病4周内的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A组30例,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次数:1次,日,5次,周,15次为一疗程。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MMT法)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进行评测.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记录。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及应用Fugl-Mever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与对照1,2组疗效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的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发一种能模拟人体行走模式的功能性低频电刺激治疗仪。 方法在前期临床研究基础上,根据人体正常行走时下肢主要肌群的收缩时序,研发出一种四通道功能性低频电刺激治疗仪,电刺激频率1~100 Hz,电流强度0~110 mA,脉宽≤600 ms,连续输出,该治疗仪的电刺激模式可在步态周期中不同时序阶段同时或分别刺激相应肌群。 结果通过分析实验室结果得知,该电刺激治疗仪能诱发下肢肌群产生类似于正常步行时的动作,基本达到预定设计目的。 结论本课题组研发的多通道功能性低频电刺激治疗仪可用于中枢神经损伤后下肢瘫痪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电刺激及其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FES)属于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electricalstimulation,NES)的范畴,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功能性电刺激已用于许多器官,如心脏起搏器、膈肌起搏器、人工耳蜗、电子脊柱矫正器以及膀胱功能的重建。近年来,FES在脑卒中后肢体瘫痪中的应用已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本文就FES的原理及其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观察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对双侧肢体力量和表面肌电(sEMG)的影响,为临床单侧肢体损伤、外科术后等引起的肌萎缩的康复治疗以及建立床边客观的训练效果评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8-30岁未经专项体育训练的青年男性30例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电刺激组,随意等长收缩组和对照组.采用重复等长收缩模式对右侧胫骨前肌进行6周的电刺激和随意力量训练.训练前后进行双侧肌肉力量和sEMG测试.结果:电刺激组(右33.6%,左27.8%)和随意等长收缩组(右37.4%,左28.5%)训练侧和未训练侧的足背屈肌肉力量在训练后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右1.3%,左0.8%)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意等长收缩组(右100.4%,左59.4%)与电刺激组(右68.1%,左57.7%)双侧肌电平均振幅(AEMG)均有明显变化,并与对照组(右5.04%,左-4.07%)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不同等长用力和肌电振幅之间表现出非线性的关系,以指数y=43.762(9.584)分布.结论:6周单侧肢体电刺激训练和随意等长收缩训练不仅能够明显的提高训练侧的肢体力量,亦能提高对侧未受训练肢体的肌肉力量;训练导致的力量增长与使用表面肌电观察到的AEMG的变化有关;肌肉力量和肌电振幅之间表现出非线性的关系,可以利用肌电振幅与相对力量的关系(y=43.762(9.584)',在力量测试中评估受试者的用力程度,为临床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测试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4.
脑瘫患儿通常在行走步态上存在功能障碍,而功能性电刺激被研究用于改善异常的步态动力学.主要刺激踝跖屈肌、踝背屈肌和(或)腓神经。使用优质金属的经皮电极肌内刺激要优于表面电极。肌内刺激可以克服表面刺激的一些困难.包括获得可重复刺激的运动反应、难以刺激深部肌肉以及长期应用后皮肤的耐受力降低。本试验主要研究经皮肌内功能性电刺激对脑瘫患儿步态中踝部运动动力学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使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HRM)评价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及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干损伤后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UES)功能的即时影响。 方法:脑干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15例,分别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无干预措施下吞咽唾液(干吞咽)2次及吞咽3ml水2次。用高分辨率固态测压系统实时采集咽部及食管上括约肌的压力及时间参数。参数包括:咽部收缩峰值压,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咽部收缩速率,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使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研究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结果:与无干预状态时相比,干咽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42),咽部收缩峰值增加(P=0.029),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16),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8)。NMES组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1)。吞咽3ml水时,sEMG组吞咽时UES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33),咽部收缩速率提高(P=0.007),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44)。NMES组UES松弛残余压升高(P=0.020),咽部收缩速率有所降低(P=0.008),咽部收缩持续时间延长(P=0.039)。 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显著延长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和咽部收缩持续时间;神经肌肉电刺激会显著增加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残余压,降低咽部收缩速率,但是可以显著增加咽部收缩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使用低频电刺激手段、精确的刺激顺序及刺激强度激活失神经控制的轻瘫或者瘫痪的肌肉群,达到改善或者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者肌群功能,来帮助病患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其工作原理:微量低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由于高位中枢神经障碍而引起的信号传输通路受到阻碍而失去中枢神经控制的肌肉或者肌群,带动相应骨骼肌控制的关节按照常规的规律产生运动功能。自二十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7.
T1平面以上的颈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手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经皮的功能性电刺激器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功能障碍的上肢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以其产生的即时效应来代替或矫正已丧失的功能.并通过商级神经中枢的调整,促进功能重建,从而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性电刺激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疗途径,给截瘫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带来了希望.但经皮的功能性电刺激需要在患者身上安装设备并需要不断的技术支持,而患者及家属对其期望值很高,治疗效果往往令患者及家属失望.所以要对功能性电刺激的参数和设备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对刺激器进行不断的更新,使其用起来更方便,效应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利用指压刺激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丘墟穴,观察对比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初步探讨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早期诱发肌肉收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 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指压偏瘫侧丘墟穴,对比静息状态,刺激前、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的平均肌电值(AEMG)、积分肌电值(iEMG)。 结果: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最大等长收缩AEMG、iEMG刺激即刻明显高于刺激前,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AEMG、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三个3s的AEMG、iEMG仍略高于刺激前(P<0.05)。 结论:指压刺激偏瘫侧丘墟穴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提高上述肌肉的兴奋性,并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指压穴位刺激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易化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早期。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电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肌肉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健康人和脊髓损伤患者从仰卧位到坐位和稳定站立 30min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并评价在这 2种状态下 ,肌肉收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提示脊髓损伤患者从坐位变为站立位时 ,用功能性电刺激下肢肌肉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出现 ,且站立期间在促进血液循环方面与健康人肌肉自主收缩运动具有同等或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许佳  胡世红  凌晴  陈丽丹 《中国康复》2012,27(4):260-262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C组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侧肩关节X线片及肩关节指诊评价复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部分评定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C组复位率明显高于A、B组(45%、15%、25%,P<0.05);3组FMA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更高于A、B组(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