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相对抗病性指数评价胡萝卜种质资源黑腐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建立胡萝卜苗期黑腐病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并筛选出胡萝卜黑腐病抗病种质资源。通过连续2年同一地块苗期人工喷雾接菌方法对胡萝卜种植资源进行胡萝卜黑腐病抗性鉴定,应用相对抗病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品种抗病性评价标准,对供试品种进行品种抗病性分析。依据相对抗病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胡萝卜黑腐病品种抗性类型划分标准为:高抗(HR),RRI≥1.4;抗病(R),1.1≤RRI<1.4;中抗(MR),0.5≤RRI<1.1;感病(S),0.1≤RRI<0.5;高感(HS),RRI<0.1。供试11个品种中高抗品种2个、抗性品种3个、中抗品种3个、感病品种1个、高感品种2个。试验建立了胡萝卜品种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为胡萝卜抗病育种研究和田间种植品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许美琉  卢秀萍 《种子》1999,(1):49-51
本文通过对收入《云南烟草品种志》中的我国目前烤烟推广品种亲缘关系进行追踪和分析,得知目前推广的烤烟优良新品种常常来自质量优异。抗病性强的少数几个较为原始亲本及组合。作物育种的突破性进展,通常是发现并利用行异的种质资源所取得的,没有优质的,抗病的烟草品种资源作后盾,要育出优良的新品种是不可能的,通过分析,提出烟草育种中亲本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抗源品种和育成品种的抗病性鉴定和筛选方法,指出多年多点鉴定、分菌系鉴定、混合菌系鉴定和特殊小种鉴定等多种方法前综合利用,能够准确地反映品种的抗病性,有效地筛选抗源品种和应用品种。应用这种鉴定和筛选方法已从云南粳型品种中选出一批可供抗病育种利用的新抗源。为了深入地了解品种的抗性,本文还介绍了抗病基因的推断方法及抗病基因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据1985年11月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召开的云南茶树品种资源考察总结会议透露,由中国农科院茶叶所和云南省农科院茶叶所组成的联合考察组对云南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了为期四年的考察,取得如下主要结果。初步掌握了云南15个地州61个县的茶树资源种类和分布状况,共征集到各类材料410号,压制标本4,570份(含重复数);建  相似文献   

5.
锦两优852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两系核不育系锦瑞8S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强恢复系云恢503配组选育而成的高原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农艺性状稳定、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性较强,熟相转色好等特点。2019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云南1450~1950m海拔范围种植。对其选育经过、品种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相关配套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对10份黑粒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和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筒述了各品种的特点。全部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主穗粒数和穗长等性状变异丰富,同时发现其高感赤霉病、白粉病。因此黑粒小麦可作为优良的品种资源,用于长江中下游高营养小麦育种工作,但要在利用上注意抗病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抗锈育种中慢条锈性品种鉴定方法和判别函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育和种植抗锈性品种是世界各国防治小麦锈病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近百年抗锈育种研究中, 垂直抗病性品种(即完全抗锈性品种)对控制锈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而格外受到重视。 然而, 垂直抗病性品种其抗病性会因锈菌新毒性小种的出现很快丧失, 许多品种推广使用3~5年后便丧失其抗病性, 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1,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麦品种的引种鉴定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大麦资源对黑龙江省大麦品种改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通过省和农垦总局审定推广的自育的 17个品种全部含有国外血缘,而且父母本均是国外品种的就占 76.5%.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国外大麦资源,我们对由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提供的 29份美国大麦品种(系)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鉴定其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抗逆性,并分析外观品质,以便进一步研究确定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云南黑紫米品种资源的形态特征以及黑紫米水稻、陆稻品种与籼稻和粳稻杂交F1 代的亲合力测定,分析了其杂交亲和性,为云南黑紫米品种资源在育种和开发上的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七五”期间对全国蔬菜菜豆入国家种质库品种2034份进行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采用下胚轴注射接种法和相对抗性指数作为抗性评价标准。介绍了抗病菜豆品种资源的分布情况和部分菜豆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11.
甜瓜抗白粉病鉴定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王建设  陈杭 《华北农学报》2000,15(1):125-128
利用风媒接种方法在空调温室初步鉴定了8份甜瓜一代杂种品种和12份甜瓜地方品种对白粉病菌的抗性。结果表明,8份一代杂种品种均高度感病,在12份地方品种资源中,1份资源宁夏厚皮甜瓜免疫白粉病,1份资源河套密瓜存在的免疫株系和感病株系;而其它均感病,这说明地方品种群体蕴藏着对改良甜瓜品种抗病性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2.
1989~1990年对502份稻种资源进行了抗稻曲病鉴定。自然诱发及人工接菌的结果表明,品种(系)间抗、感反应差异明显;不同熟性品种(系)间的抗病性趋势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来我国水稻主要品种更新换代历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波 《作物杂志》2018,34(3):1-73
综合分析1985-2015年全国水稻主要品种推广及更替情况表明,我国水稻主栽品种更新速率明显放缓,主导品种经历了5~6次更新换代,其中,常规水稻品种经历了约5次更换过程,杂交水稻品种约经历了6次主要的更换过程,品种的抗病性等是主导品种更迭的主要原因,研究同时发现杂交水稻主导品种亲本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水稻品种更新换代,需发掘和创制新的种质资源及亲本,加强抗病性育种,更加注重主要性状的综合协调,选育、审定和推广更多优质、高产、多抗、广适于一体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张允刚  郭小工 《种子》1999,(1):40-41
对1431份甘薯品种资源进行了烘干率测定,选择其中中高干资源进行主要病害的抗病性鉴定,筛选出38份优异的中高干兼抗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机械收割和耕作制度的改变,致使小麦纹枯病的为害逐渐加重,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受到重视。小麦纹枯病属典型的土传病害,防治起来较为困难。鉴于纹枯病对小麦生产的潜在威胁,2007年我们对供试的17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纹枯病的病情调查及抗病性研究,以期明确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以便指导品种的合理应用,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及为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为培育高抗灰斑病品种挖掘优良种质资源。以1164份大豆资源(国内915份、国外145份和野生104份)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病菌条件下鉴定材料抗病性。1164份供试材料灰斑病病情指数平均为52.2%,遗传变异系数为23.9%;64.9%的品种具有灰斑病抗性;抗性最高的是‘承豆6号’,病情指数为10%;国外品种资源群体对灰斑病抗性高于野生高于国内;国内13个省份的供试材料中黑龙江群体材料对灰斑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平均病情指数为52.0%;在黑龙江品种资源的7个主要类型中,‘垦农号’系列群体表现对灰斑病最高的抗性,93.8%品种对灰斑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性;其次是‘垦鉴豆号’系列和‘绥农号’系列,抗病性品种占比分别为88.2%和85.7%;同时筛选出10份对灰斑病高抗的黑龙江品种分别为‘垦农19号’、‘垦农17号’、‘黑农43号’、‘黑农47号’、‘垦鉴豆4号’、‘垦鉴豆33’、‘绥农11号’、‘绥农12号’、‘绥农15号’和‘东农43号’。大豆种质资源灰斑病的抗病性保留着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高抗品种可以作为培育抗灰斑病品种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7.
1986~1990年,稻种资源抗病性鉴定协作组对39083份材料进行了抗白叶枯病性鉴定。通过初、复筛鉴定和分菌系测定,结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从中推荐18份品种可供生产上直接或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02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各地区水稻资源产量具有较大差异;所有水稻种质资源均能正常抽穗,平均生育期为118d;绝大部分资源株高在90~120cm之间、穗型为中间型、抗病性较强。部分香稻、陆稻种质资源及抗病性强的珍贵资源具有较大利用价值,对于突破水稻品种选育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优质软米水稻品种毫屁原产于云南省潞西县遮放坝(海拔800米),为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1979年云南稻种资源考察时收集到的珍贵品种之一,是当地群众称为最好的一级软米。米质介于糯和粘米之  相似文献   

20.
国外引进小麦抗病种质资源简介刘三才,陈梦英(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近几年来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引进的国外小麦材料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及抗病性观察,发现国外引进材料中有不少抗病种质资源。现将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河北农大植保系等单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