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PA文献报道较多,但作为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对临床判断有一定局限性[1], 本院从2004年起,联合检测TPA, 以期能达到更准确的判断肿瘤及其预后,具体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2.
组织多肽抗原 (TPA)由Bjorklund于 1 95 7年证实 ,其血清水平可反映细胞增殖情况[1 ] 。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 (TPS)是用针对TPA上的关键表位M3的单克隆抗体检测TPA而发现的 ,现已被证实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 ,其特异性更优于TPA。血清TPS水平与肿瘤细胞的DNA合成相关联 ,反映肿瘤细胞增殖分裂的情况 ,可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及早期复发的可能性[2 ] 。本文对 5 8例肺癌患者及 3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TPS水平用ELISA进行了测定 ,探讨其在肺癌诊断、组织分型、复发转移及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选择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蛋白片段(CYF211)和组织多肽抗原(TPA)与食管癌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运用ELISA检测该院胸外科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88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EA、SCC、CYF211及TPA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上述指标与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食管癌0~ⅢB期血清肿瘤标志物CEA、SCC、CYF211及TP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食管癌TNM分期等级升高而增加;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血清CEA、SCC、CYF211及TPA水平与TNM分期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CEA、SCC、CYF211、TPA水平与食管癌TNM分期均呈正相关,TPA和CYF211对食管癌诊断和TNM分期的判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多肽抗原(TPA)、糖类抗原242(CA242)和癌胚抗原(CEA)三种肿瘤标志物在直肠癌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例健康成人及57例直肠癌患者血清TPA、CA242和CEA水平,并对32例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检测。结果:直肠癌患者TPA、CA242和CEA水平及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健康成人组(P〈0.05),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直肠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直肠癌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其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TPA、CA242和CEA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胸腔积液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烯醇化酶(NSE),以探讨TPA同CEA、NSE联合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6例良性疾患组患者和72例恶性肿瘤组患者胸腔积液及血清TPA、CEA、NSE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胸腔积液中TPA、CEA、NSE含量分别为(4175±2696.9)U/L,(198.7±237.9)ng/mL,(28.03±30.7)ng/mL均高于良性疾患组的(1123±656.2)U/L,(1.23±0.90)ng/mL,(8.10±8.36)ng/mL。良恶性胸腔积液之间三项肿瘤标志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恶性疾患组胸腔积液中三项标志物水平及诊断敏感性均显著高于三项肿瘤标志物血清。结论胸腔积液TPA、CEA、NSE检测有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胸水三项肿瘤标志物比血清三项肿瘤标志物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组织多肽抗原(TPA)、糖类抗原242(CA242)和癌胚抗原(CEA)在直肠癌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例健康对照组及57例直肠癌患者血清TPA、CA242和CEA水平,并对3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检测。结果直肠癌患者TPA、CA242和CEA水平及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直肠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直肠癌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其血清3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A、CA242和CEA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后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及TPA与分期的相关性为放疗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联合检测70例不同分期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及TPA浓度,根治性放疗结束后,根据VEGF及TPA指标阳性分组,观察患者放疗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并对数据统计分析与分期及预后相关性。结果TPA阳性42例,阴性28例,VEGF阳性40例,阴性30例。通过卡方检验,VEGF及TPA阳性指标与T分期和N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放疗后随访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情况,VEGF及TPA双阳性组与其他各组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VEGF和TPA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判断鼻咽癌放疗预后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鉴别胸腔积液性质,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CEA、CA153、CA199、β-HCG、TPA5种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中选取23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积液性质将其分为恶性组(106例)、结核组(69例)和良性组(62例),入组患者均进行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TM)含量检测,探讨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价值和意义。结果本次研究中,和结核组、良性组相比,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中CEA、CA153、CA199、β-HCG、TPA5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均明显增加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在三组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00%,与恶性组相比,结核组和良性组胸腔积液的CEA、CA153、CA199、β-HCG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降低且组间统计学差异比较有意义(P0.05);与任一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敏感性、特异性等相比,CEA、CA153、CA199、β-HCG、TPA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降低而特异性则显著增加(P0.05)。结论临床在鉴别诊断胸腔积液良恶性的过程中采取联合检测CEA、CA153、CA199、β-HCG、TPA5种肿瘤标志物的方法,不仅为临床治疗指明方向,还增加了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CEA、CA15-3、CA19-9、β-HCG、TPA5种肿瘤标志物对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恶性组、结核组和良性组患者胸腔积液中CEA、CA15-3、CA19-9、β-HCG、TPA的含量;并与CT和脱落细学检查进行比较,分析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恶性组胸腔积液中CEA、CA19-9、CA15-3、β-HCG含量明显高于结核组、良性组(P<0.01),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83%、47.17%、41.51%、43.40%;TPA在恶性组和结核组含量显著升高,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TPA与任一项肿瘤标志物同时阳性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敏感性为84.9%,特异性为87.69%,与CT和脱落细胞联合检测相当。结论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是CT和脱落细胞检查的有益补充,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63年Oshiba设计成功纤维结肠镜和1965年Gold发现CEA后,不仅显著提高结直肠癌ColonReCal Cancer,CRC)的检出率,而且还作为判断肿瘤浸润、侵袭、转移等预后因子的重要指标被沿用至今,并由此导致了治疗效果的巨大突破。特别是近年来CT、MRI、EUS及CA19—9、TPA、NSE等新检测技术的相继问世与应用,对早期大肠癌(Early coloncan  相似文献   

11.
两段法培养适合临床移植应用的黑素细胞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卢涛  刘源  金岩  高天文  董蕊  李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42-3244,i001
目的:探讨使用两段法培养黑素细胞,以消除佛波醇酯(TPA)的致瘤危险,增加培养细胞的安全性,从而适合临床移植的需要。方法:两段法培养黑素细胞:先用含TPA培养液培养纯化黑素细胞,然后用不含TPA的培养基继续扩增传代。通过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细胞周期等检测观察有无TPA时培养细胞的特性。接种裸鼠检测培养细胞的致瘤性。结果:用含TPA培养液容易获得纯化的黑素细胞;扩增传代时改用不含TPA的培养基,黑素细胞由细长的多分支逐渐变成两极的宽梭形。生长速度略微减慢,细胞周期显示增殖减缓。裸鼠致瘤实验阴性。结论:两段法培养黑细胞成功率高,和以往培养基中含TPA的培养方法相比,所培养黑素细胞形状变化明显,生长减慢,用于临床移植时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王玮  范小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74-6075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活性与血管性痴呆(vasctllar dementia,VD)的相关性,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VD模型,水迷宫测试,取脑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试TPA活性。结果:结扎后存活时间小于24h大鼠的TPA活性比结扎后存活时间8~31d大鼠的TPA活性高,结扎后存活时间小于24h的手术组TPA活性(5.535&;#177;1.119)比假手术组(5.348&;#177;0.848)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396,P&;gt;0.05);结扎后存活时间8~31d的手术组TPA活性比假手术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4.120,P&;lt;0.05)。结论:TPA活性的下降在早期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胸水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含量,探讨TPA以及同CEA、NSE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水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 6例良性疾患组患者和72例恶性肿瘤组患者胸水及血清TPA、CEA、NSE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良性胸水TPA、CEA、NSE含量分别为112 .3±6 5 6. 2u/L ,1. 2 3±0 .90ng/ml,8. 10±8 36ng/ml,而恶性胸水组含量分别为4 .175±2 6 .96 9u/L ,198. 7±2 37. 9ng/ml,2 8 .0 3±30 . 7ng/ml,经统计学分析,良恶性胸水之间三项肿瘤标志物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 0 1)。结论 胸水TPA、CEA、NSE检测有利于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胸水三项肿瘤标志物检测比血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含量的影响,探讨亚低温防治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提高眼压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于缺血1h再灌注1h、缺血1h再灌注2h、缺血2h再灌注1h、缺血2h再灌注2h时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TPA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TP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的大鼠视网膜组织TPA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与视网膜组织TPA含量升高有关,亚低温可通过降低视网膜TPA含量而减轻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15.
TPA支抗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横腭杆(TPA)在矢状及垂直方向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10例需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的女性高角病例,平均年龄13.35岁,应用TPA加强支抗,在治疗前(T1期)和尖牙远移到位(T2期)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根据Mx、FMA、GoGn-SN交角、PDSN交角、OP-PP交角、OP-SN交角的变化,评价TPA的支抗作用。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T1期和T2期的Mx变化具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少量的矢状方向的支抗丧失;T1期与T2期的FMA、GoGn-SN、PP-SN、OP-PP、OP-SN交角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反映TPA能有效地维持垂直方向的支抗。结论:TPA能满足正畸治疗中强支抗的需要,特别能很好地控制垂直向支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健康人群血清组织多肽抗原(TPA)浓度并建立TPA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合适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健康人群的血清TPA,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健康男性血清TPA水平为(56.61±24.42)U/L,健康女性血清TPA水平为(46.83±19.93)U/L.男性血清TPA浓...  相似文献   

17.
磷酸已糖异构酶(PHI)在50~60年代被认为是一种有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只是随着对肿瘤免疫认识的提高和放射免疫方法的引入,此酶一度被遗忘。本文作者通过检测各种胃肠道肿瘤病人血清PHI 活力,并与组织多肽抗原(TPA)和癌胚抗原(CEA)相比较,重新评价PHI 作为胃肠道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本实验共包括受检经病理证实,按TMN 方案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体外实验条件下,超声波辐照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溶栓效率的促进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全血标本54份.37C恒温水浴孵育2h后形成体外血栓。样本被分为1μg/mlTPA组、5μg/ml μl TPA组、超声辐照组、TPA+超声组与对照组。前4组血栓分别给予单纯给予1μg/mlTPA、单纯5μg/mgTPA;频率2MHz,声强1.8W/cm。的脉冲超声波辐照;对照组无任何处理。各组处理时间10min。计算并比较各组溶栓率。结果单用或联用TPA与超声辐照组的溶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50.01)且联用组显著高于任一单用组(P〈0.01)。结论超声波不仅有直接溶栓作用,还能促进TPA的药物溶栓作用。联用超声波与TPA溶栓可以在降低药量的同时提高药效,降低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有较高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TPA,PAI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ECV-304细胞培养传板,加入不同浓度的卡托普利,缓激肽,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发色底物法测细胞培养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及相关检验。结果:卡托普利使细胞培养液中TPA活性增加,各剂量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60),卡托普利使细胞培养液中PAI活性减少,各剂量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60),。卡托普利加入细胞培养液后在各时段(10min,3h,6h,9h)引起的TPA活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h,6h,9h各时间点的PAI活性较10min减少,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存在时间效应关系(r=0.957),外源性缓激肽引起细胞培养液中TPA活性增高,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剂量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DA-BK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剂量组之间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托普利使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TPA活性增加,PAI活性减少,其增减程度呈剂量依赖性,缓激肽能使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TPA活性增加,其发挥作用可能不是通过BK2受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独使用TPA和联合使用TPA、Nance弓支抗形式矫治青少年双颌前突的疗效。方法:选取11~18岁双颌前突患者20例,随机分为:TPA与TPA+Nance弓两组;两组病例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一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及牙颌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单独使用TPA和联合使用TPA、Nance弓在矢状向上颌磨牙平均近中前移量分别为3.15mm和1.92mm;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PA和Nance弓是一种制作简单的、有效的、增加支抗的口内装置,对双颌前突的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