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目的 利用穿刺会诊制度提高儿科护士穿刺的成功率,提升穿刺技术水平,减少患者投诉以及增加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儿科门诊穿刺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采取会诊制度,而对照组则不采取会诊制度.比较2组穿刺成功情况、患儿家属投诉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采用儿科穿刺会诊制度明显地提高了儿科护士穿刺的成功率、提升了儿科护士穿刺的技术水平、减少了患儿家属的投诉以及增加了其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三级医院儿科穿刺会诊制度不但可以明显增加儿科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帮助提高医院儿科护士的穿刺水平和专业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理论在提高儿科轮科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2009年进入儿科的30名轮科护士作为对照组,用传统一对一法带教;2010—2011年进入儿科的32名轮科护士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带教.观察比较两组轮科护士1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和家属对轮科护士的综合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轮科护士1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和家属对观察组轮科护士的服务态度、静脉穿刺操作能力、综合满意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理论有利于提高儿科轮科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综合实践能力,及患儿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烧烫伤休克患儿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本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进行科室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穿刺人员技术水平、心理状态、穿刺环境、家属因素、血管因素及其他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结果患儿浅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88.7%)高于对照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3.2%)低于对照组(32.1%)(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提高,家属满意度达92.4%,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64.2%(P<0.01).结论对烧烫伤休克患儿首次浅静脉输液治疗,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258例首次接受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9例,2组输液均由专人操作,干预组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操作,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穿刺时依从性及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干预组静脉穿刺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干预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家属和患儿对静脉穿刺的合作性,配合护士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任丽芳  朱春燕  李丽 《当代护士》2021,28(1):142-144
目的 探究单手送管法对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双手送管法穿刺的四肢静脉留置针治疗患儿9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行单手送管法穿刺的四肢静脉留置针治疗患儿9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补送管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补送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操作讲解、准备工作、穿刺技术、患儿反应、输液情况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手送管法用于小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并提升补送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属-护士协作对低年资护士小儿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护士单人操作)和B组(家属-护士协作),各50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患儿依从情况、疼痛情况、家属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4%)、患儿依从性(74%)和家属满意度(94%)均明显高于A组的64%、46%和78%,B组患儿疼痛程度(3级及以下47例)明显轻于A组(3级及以下4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可提高低年资护士小儿静脉输液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疼痛,提高其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儿科门诊护士静脉穿刺情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何国喜 《护理学报》2004,11(9):10-11
目的 了解儿科门诊护士静脉穿刺情况及其工作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无记名选择型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门诊患儿静脉穿刺术成功率、静脉穿刺术失败时患儿家属对该护士的态度情况、护士对儿科门诊工作的满意度情况和护患沟通情况4方面。结果 门诊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90.30%;穿刺术失败时,75.26%的患儿家属不能谅解护士,甚至有17.52%的家属责骂或殴打护士;护士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仍有25.88%的护士在穿刺过程中未能做好与患儿沟通。结论 长久下来,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也会降低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童趣化诱导对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的影响效果。方法将300例静脉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儿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分别通过视觉、听觉和语言童趣化的方式进行诱导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过程中1 min内停止啼哭率、穿刺一次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1 min内停止啼哭率、穿刺一次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童趣化诱导干预不仅可减少患儿对静脉输液的恐惧,提高静脉输液穿刺的成功率,也使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本科的140例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小儿静脉穿刺输液;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本科的14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采用品管圈进行小儿静脉穿刺输液。观察比较两组静脉穿刺结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且能激发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在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364-536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58例接受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9例,两组输液均由专人操作,干预组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操作,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时依从性及护士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干预组静脉穿刺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干预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能提高家属和患儿对静脉穿刺的合作性.配合护士操作,从而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哈尔滨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静脉输液的患儿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140例。干预组患儿在静脉输液前给予阳性强化法,对照组患儿在输液前进行常规安慰与鼓励,干预2天后评估患儿配合程度、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的配合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性强化法可提高患儿配合度,降低患儿对疼痛的敏感度,减少穿刺失败因素,从而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6-7月于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8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9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通过改进小儿静脉输液相关护理工作,提高护理干预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99;P<0.05);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54;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1;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顺从性、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能有效提高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患者舒适程度的护理模式. 方法将2007年7月-2008年6月住院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患者100例,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整体护理.实验组在整体护理理论指导下,运用循证方法制订的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标本采集过程中的疼痛、心理紧张程度、穿刺部位酸胀、麻木感、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的情况.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高行桡动脉穿刺患者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4.
设置妇产科专职健康护士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丽  唐毅  王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928-2930
目的了解设置妇产科专职健康教育护士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9—11月入院的797名患者设为实验组,在常规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专职健康教育护士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将6-8月入院的805名患者设为对照组,按常规由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良事件投诉及纠纷数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及不良事件投诉、纠纷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2,289.4;P〈0.05);两组医生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4,P〉0.05)。结论设置妇产科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利于患者心理疾病的早期干预,有效缓解医患冲突,提高患者满意度,一定程度上融洽了医护关系,拓展了护理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护士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抚摸法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及呼吸内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200例需静脉穿刺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拍打法;观察组采用快速抚摸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充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或脱针、穿刺部位肿胀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穿刺时穿刺部位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充盈度及穿刺部位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0%、满意度为96.0%、输液外渗或脱针发生率为1.0%、穿刺部位肿胀发生率为3.0%,对照组分别为88.0%、78.0%、9.0%、1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抚摸法有助于提高静脉充盈度,进而增加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渗漏、肿胀等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成立医院静脉治疗小组,通过收集分析全院各科室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新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及考核,从管理上减少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干扰因素。结果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病人对护士技术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静脉治疗小组通过加强管理可以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工作制在静脉输液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12月神经内科住院需要静脉输液治疗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选取2011年1~3月同类患者50例为实验组,实施责任包干工作制静脉输液,观察、比较两组平均每日案例静脉输液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每日案例静脉输液完成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输液实施责任包干工作制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对我院门诊病人投诉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提供良好的投诉接待服务,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进而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上半年门诊病人的投诉情况,分析投诉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对策:结果2007年上半年共发生721件病人投诉事件。投诉主要涉及服务态度、医疗护理质量、就医流程、医疗体制、医院规章制度等方面。结论尽管医疗投诉不可避免,但通过良好的投诉接待服务能够重建病人对医院的信心,并获取改进医疗工作有价值的信息,最终使医患双方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用于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化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该科颈胸部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行PICC置管,干预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为58例(96.7%),置管成功率为98.3%,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为47例(78.3%),置管成功率为83.3%,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有3例(5.0%)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2例(20.0%)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化疗患者穿刺成功率,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