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我国雾霾严重的室外环境现状入手,进一步阐述了绿色建筑中保障健康室内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对室内功能设计、建筑施工、室内装饰材料选择及能源浪费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建筑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中影响室内环境因素。最后,结合绿色科研技术提出了我国新型绿色建筑中优化室内环境的具体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3)
微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因此了解各种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其研究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高通量测序可以一次获得多条基因序列,使得其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研究中倍受青睐。探讨了454高通量测序早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上充分挖掘,给使用者创造一个健康、舒适、温馨而又节能的工作环境,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当前发展绿色建筑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上充分挖掘,给使用者创造一个健康、舒适、温馨而又节能的工作环境,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当前发展绿色建筑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影响城市健康的生态要素除了可见的动植物和水体等构建的绿色和蓝色空间之外,尚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在“同一健康”框架下探索城市微生物环境的重要性,旨在为健康城市规划提供新的优化设计思路。【方法/过程】首先阐述“同一健康”和城市微生物的关系;其次探究城镇化对环境微生物的影响以及环境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重要联系;最后提出健康城市环境微生物的优化设计思路。【结果/结论】微生物通过影响人居环境和人体微生物的组成和多样性影响人体健康。城镇化将减少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引起人类微生物的失衡,导致人类过敏性炎症的多发和其他相关疾病;调节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特定菌种的丰度,可以改善人体健康。未来健康城市的空间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微生物要素,研究城市空间对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及其时空分布的驱动机制,从而通过空间规划设计优化城市微生物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行业中设计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与问题的思考,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给建筑装饰及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发展契机,提出了面对未来挑战的对策与措施,并对走向未来的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取向进行了探索,以期对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能有所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7.
地下室室内环境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质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目前我国地下室室内环境缺乏综合的研究和科学的设计,本文通过总体评估地下室室内环境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改善地下室室内环境的设计对策,创建健康、舒适、节能、安全的地下室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但大多项目只停留在设计阶段,无法得知绿色建筑运行情况、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使用后实测分析。文章研究对象为10个运行中的重庆地区绿色建筑,通过实地测试、问卷调查,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方法,得到了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实际状况。对室内热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空气品质进行了主、客观耦合评估分析,并对原因从技术效果层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室内环境各部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向,有利于指导后续项目设计、施工、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9.
室内空气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室内空气质量好坏影响工业建筑内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工作环境热舒适性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英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中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指标内容、分值、最低要求、权重以及具体指标内容差异,找出了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中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标准完善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研究表明,人们约有90%的时间是在建筑室内度过,室内环境的营造与人体的健康和舒适密切相关,因此是建筑使用者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绿色建筑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建筑的关注点除了其节能环保特性之外,更多地开始转向室内环境的舒适、健康和安全,而这也是绿色建筑实现"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3.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4.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19.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材料性能的随机场特性参数的检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议根据相关函数分析结果描述材料随机场性质,提出用曲线拟合方法检定随机场特性的分析模型参数。经过实例分析,指出指数余弦式模型的现实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