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药天南星(Rhizoma Arisaematis)来源于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天南星属植物约150种,大都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少数产热带非洲,中美和北美也有数种。我国南北各省区有82  相似文献   

2.
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茎的叶腋处生着钩,干燥的带钩茎枝小段入药称为“钩藤”。它含有4种羟吲哚生物碱:柯诺辛因碱(corynoxeine),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柯诺辛因碱(isocrynoxeine)和异钩藤碱(isorhynchopbylline)。据报道有镇静、镇痛和降压活性。虽然钩藤在日本西部广泛分布,但日本国内却不产钩藤生药,作者建立了钩藤的栽培方法并测定了栽培钩藤生药的羟吲哚生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3.
生药学     
Ⅰ1 中药钩藤原植物的研究侯寬昭莉学学报,1956,4,7—16 叙述了我国出产的13种钩藤屬Uncaria植物的形态和分佈,並指出国产钩藤大体上分为兩类:一类是鉤有毛的,一类是钩光滑的。药用的兩种:钩藤(U.rhynchophylla Jackson)和华钩藤(U.sinensis Haviland.)是屬于后一类的。 (苏中武摘) Ⅰ2 中药白头翁的生药学鑑定研究徐国鈞、袁昌齐、周太炎、裴鑑 药学学报,1956,4,25—56  相似文献   

4.
萝藦科(Asclepiadaceae)牛奶菜属(Mars-denia)植物全世界有100多种,分布于美洲、亚洲及热带非洲,我国有22种及5个变种,分布于华东、华南及西南各省区。牛奶菜属植物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收载5种。一般用于止咳平喘、活血止血、壮筋骨、抗癌及治蛇咬伤。昆明植物研究所从通光  相似文献   

5.
堇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霞  罗秀珍  谢忱 《医药导报》2008,27(7):782-786
全世界有堇菜属(Viola)植物500余种,广布于温带、热带、及亚热带;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我国有110余种,南北各省均有分布,但大多数种类分布在西南地区,其次在东北、华北地区。主要生长于山地林下、林缘、山坡草地、路边、灌丛中[1]。本属植物多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  相似文献   

6.
东北百合科植物26属中有25个属是温带分布式,热带分布属只有1个,而且东北已达其北界。在87种自然分布的东北百合科植物中,西伯利亚和北极是分布的北界,东南亚、南亚地区是其分布的南界。可以看出东北百合科植物分布的北温带—亚寒带的特点。通过“相似性系数”统计可以看出,东北百合科植物区系与朝鲜北部(63.4%)、苏联乌苏里地区(55.1%)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本文参考考国内外文献,对中国茜草科钩藤属植物作了进一步整理,对各种植物的形态和地理分布作了详细的叙述,共报道钩藤属植物10种,澄清了本属分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钩藤属植物的一些种可供药用,本文对中药钩藤的原植物鉴定,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粟兰科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植物我国有3属16种5变种,分布于各省,其中雪香兰属(Hedyosum)植物花为单性,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我国仅有雪香兰(H. orientale Merr.et Chun)一种,分布于广东南部,有局限性,为海南岛特产。另二属为金粟兰属Chloranthus及草珊瑚属Sarcandra,二属的区别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乌檀属(Nauclea)植物属茜草科金鸡纳科,全世界共约30余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国内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乌檀属植物性味苦、寒,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炎症、止痛及热带疾病。目前,从8种乌檀属植物(N.officinalis,N.orientalis,N.latifolia,N.diderrichii,N.pobeguinii,N.cadamba,N.parva和N.obversifolia)中发现生物碱、五环三萜、有机酸、环烯醚萜、黄酮、  相似文献   

10.
临床试验证实钩藤散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作者研究了钩藤散、钩藤及无钩藤的钩藤散的水提取物,钩藤的生物碱提取部位,该植物中的生物碱蓬籽木蓁甲醚和钩藤碱等,对双侧颈动脉短暂结扎(2VO)造成的暂时性  相似文献   

11.
山茶属植物药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茶属(Camillia Linn.)植物属于山茶科(Theaceae),是山茶科中最大的一个属。有28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25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西南至东南部,集中分布于岭南地区[1]。  相似文献   

12.
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on)具有降压作用早经实验室证实。钩藤降压片经天津市药品检验药物研究所鉴定已收载于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目前国内有广西东兰等数家制药厂生产钩藤总碱(下称总碱)片供临床应用。关于钩藤总碱药理作用的实验室研究及临床观察陆续有报道。鉴于钩藤碱(Rhynchophlline)是钩藤总碱的主要降压成分,而有关钩藤碱的血流动力学尚未研究报告。本文以电磁流量法观察钩藤碱对麻醉犬和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为9.8±0.5((?)±SD)kg 的犬和3.0±0.3((?)±SD)kg 麻醉的猫,雌雄兼有。静  相似文献   

13.
钩藤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多种色谱方法和重结晶法进行分离和纯化,经理化、光谱和色谱分析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钩藤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为喜果苷(vincoside lactam,Ⅰ)、异去氢钩藤碱(isocorynoxeine,Ⅱ)、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Ⅲ)、去氢钩藤碱(corynoxeine,Ⅵ)、钩藤碱(rhynchophylline,Ⅴ).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钩藤叶中分离得到,通过2D-NMR技术完善了化合物Ⅲ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14.
积雪草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百东  张翠  王佳  王东 《上海医药》2008,29(2):88-91
积雪草属(Centella) 植物,全世界约有20种,主要分布于南北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产于南非、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日本亦有分布.我国仅产积雪草1 种,广布于华东、华南、中南及西南诸地区海拔2 000 m 以下的山下路旁、沟边、田边、草地等肥沃阴湿处.  相似文献   

15.
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Rabdosia)植物,全世界约150种,产非洲南部至热带非洲(各有少数种),热带亚热带亚洲,北达日本、苏联远东部分,少数种延至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我国有90种21变种,遍布全国各地,但以西南各省种数最多。云南有48种16变种;河南有6种1变种。本属中很多植物早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河南民间用于治疗食管癌的冬凌草,近年来临床、药理、化学和生药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研究这属植物的抗肿瘤和抑菌作用已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中药仙茅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裴刚  陈四保 《中南药学》2011,9(12):916-921
全世界共有仙茅属(Curculigo)植物2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州的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我国有7种,主产于西南和华南地区。包括仙茅组的仙茅、光叶仙茅及大叶仙茅组的大叶仙茅、绒叶仙茅、短亭仙茅、中华仙茅、疏花仙茅等。而其中可供药用的有仙茅(Curcu-  相似文献   

17.
唇形科香茶菜属二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香茶菜属类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是唇形科属植物中重要的一类。全世界约有150种,在我国有90余种,25个变种,其中有30种为民间药用,作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菌消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陕西省区域内药用植物特有种资源现状及其多样性。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对陕西省区域内药用植物特有种的种类特有性、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科属类型、药用价值及濒危程度进行研究。结果 在研究区内有自然分布的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101科331属共713种。仅在陕西省区域内有自然分布的有15种,其余698种同时在中国其他省份也有自然分布。这713种在陕西省第4次资源普查中有233种(69科159属)未采集到标本。研究区内的药用植物特有种中蕨类植物7科11属共11种,裸子植物4科10属14种,双子叶植物82科278属627种,单子叶植物8科32属59种。研究区内的药用植物特有种的生活型多为草本,其次为灌木和乔木,半灌木和附生植物占比最少。研究区内种数≥20种的有9科,种数≥10种的属有4科。陕西省药用植物特有种所属的90科划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并具有9个变型,分布科数较多的是热带分布(2~7类)共计是34科。研究区内药用植物特有种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4种;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有26种;有21种可以作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录药材的基原植物。结论 陕...  相似文献   

19.
药用木槿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道敬  张偲  吴军  漆淑华 《中南药学》2005,3(3):158-161
锦葵科木槿属植物全世界20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24种和16变种(包括引入栽培种),分布于全国各地[1].常见的品种有黄槿(Hibiscus tiliaceus Linn.)、木槿(H. syriacus Linn.)、大麻槿(H. cannabinus Linn.)、朱槿(H. rosa-sinesis Linn.)、玫瑰茄(H. sabdariffa Linn.)、木芙蓉(H. mutabilis Linn.)、台湾芙蓉 (H. taiwanensis S.Y.Hu)等[1].本属植物多数供药用,对治疗跌打损伤、阴囊湿疹、皮肤癣、痢疾腹泻、痔疮出血、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各类炎症有良效[2~11].此外,木槿属植物可作为造纸工业的原料[8,12].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F、HPLC等多种固定相结合的柱色谱,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中药钩藤水煎液中分离得到5个megastigmane类新化合物(1~5)。通过HR-ESI-MS、NMR和CD等波谱数据解析,结合Mosher’s衍生化及ECD和NMR计算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钩藤紫罗酮A (1)、钩藤紫罗醇A (2)和B (3)及钩藤脱落酸A (4)和B (5)。其中, 3和4的结构曾有报道,但文献中的NMR谱数据有误或不能支持报道的结构。本文为从钩藤属植物中发现megastigmane类新天然产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