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递过程原理是以过程中动量传递、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在化工领域高层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该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系统性强和"三传"之间的类似性强的特点。鉴于该课程公式复杂且数量繁多,因此学习难度比较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化工传递过程》是化工专业的必修课程,难度大,课时少。《化工传递过程》课程的理论性和工程性强,它研究化工过程中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机理及三类传递过程之间的类似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意识,掌握化工过程的量化方法,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目的。本文基于该课程内容上与化工原理的区别与联系、贯穿整个课程的传递机制、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几个重要方面,开展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结构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的感觉是:一"难"、二"怕"、三"无用"。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需求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使用进行精心的设计,以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效传递课程信息,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传递过程原理"作为化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位核心课程,重点讲授动量、热量及质量传递原理及揭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性强、系统性强、课程难度较高。传统单向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研究生基础不同、兴趣各异、自学能力较强等特点。2018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传递过程原理"课程进行互动式教学改革探索,本文对师生互换、热点速递、案例分析等具体实施状况进行了介绍。通过本次教学探索,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培养及提升了研究生自主学习、学术创新、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化工原理》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通过对三类传递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分子传递定律、传递速率方程、边界层、膜模型、设备计算、技术经济性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类似性。通过类比法的教学应用,使学生较轻松理解并掌握新知识,起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物理化学是基于量子力学结论,应用数学的方法和思想来研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现象之间关系的一门课程分支。该课程具有公式多,概念抽象,方法性强三大特点。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方式,积极探索蕴含在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新能力和知识储备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专业性和实践强、学习难度大的特点,在剖析以往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了"情景创设"、"任务实施"、"效果评价"三维一体的课程设计教学新模式。通过近三年在校生的实践,不仅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职业素养,实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
刘志雄 《广东化工》2013,40(3):153-154
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微分形式突出三传的类似性,强化微分思维建立数学模型,同时突出化工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微分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化工传递过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需求,我们针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进行了持续的教学改革实践。在实践中,基于高分子材料发展趋势和课程特点,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课堂的构建,并采用兴趣启发、问题启发等方式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化工原理》作为一门化学工程类基础课程,其课程特点是应用性强、计算公式繁多、影响因素交叉性强等,而且学习过程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为了促进学生的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把握理论基础、实现融会贯通,将化工工艺的"流程化"特点与《化工原理》相结合。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更直观、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并且使学生的工程意识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本课程开展案例式教学进行了探索。通过优选实际工程案例的导入、课前准备以及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的实施,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仪器分析"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内容广泛、实用性强、与现实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不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开设了仪器分析实验课的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对于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仪器分析"课程学习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化工过程中的传递现象,总结了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一些类似性,并且讨论了这些类似性的理论,对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递过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勤  陈卫航  刘金盾 《化工进展》2003,22(Z1):222-224
在化工高层次人才培养中,传递过程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传递过程的教学中必须力求讲清客观的物理概念,又不忽略严格的数学处理.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传递过程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问题.自学、讨论与精讲相结合、开卷考试和课程论文等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化工原理教学中对传递过程的类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些过程速率计算的类似性,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对照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各种传递过程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思路.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两个方面的尝试:对照电路知识学习流体输送;对照传热学习传质.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通过挖掘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期发挥课程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在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制定开展了课程思政相关教学设计,将本门课程的思政教学元素归纳聚焦于: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和三观塑造三个方面。旨在强化学生的工程观点,培养工程意识,使其掌握良好的工程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将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和用户至上的工匠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也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与对待生活等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政元素自然流畅地贯穿在教学的相关环节,达到思政教育与理论知识的灌输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郑程 《广州化工》2020,48(14):169-170
作为一门面向材料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材料制备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材料制备与加工的方法与工艺。其中材料制备合成与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学生学习中的核心内容,由于基本原理涉及的范围广且需要实践操作等特点,让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难。依据此等现象,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全文将从理论知识、现代化教学以及科研实践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并探讨一下关于材料制备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程原理是高等学校环境类本科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工程"思维的构建。基于环境工程原理课时少和知识点多的特点,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实践一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问题导向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并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目的是改革探索一种丰富多样教学形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质量知识传递。  相似文献   

19.
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传递、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一些单元操作过程。本文以传质单元操作部分教学方式的改革为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目的,探讨学生在顶岗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能更好地对接岗位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发展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化工传递课程教学为例,介绍了三层次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从分析常见生活案例中的传递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整理逻辑框图进行开放式教学;拓展介绍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责任心、探索欲和爱国心,践行课程思政教育。学生的反馈表明,三层次教学法能较好地提高化工传递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