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广东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及其热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村居住建筑普遍缺乏有效的遮阳隔热措施,仅22.1%的居民对热环境感到满意,居民普遍期待改善室内温度。通过对26~30℃条件下、29℃及30℃辅助机械通风条件下的环境进行热感觉投票实验,结果表明,当室内温度在28℃以下时,开启门窗进行自然通风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室内温度在29~30℃时,利用电风扇可达到热舒适要求。农村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改善重点在于采用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及隔热措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2.
夏热冬冷地区夏季住宅室内适应性热舒适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冬、夏季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热物理参数的大样本测试和统计,以问卷方式调查了居民的基本情况,如个人基本情况、住宅概况、设备使用情况、主动调节热环境的适宜性措施等。以ASHRAE的7级热感觉标度对居民的热感觉主观反应进行了调查统计。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测试与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得到夏热冬冷地区居民夏季的热中性温度为27.3℃,热期望温度为26.7℃,夏季80%可接受的舒适温度范围为24.2℃-29.8℃。据此热中性温度进行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可节约夏季空调能耗约6.5%-9.1%。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上海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居室的室内环境现状,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对上海8所养老机构的109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统计结果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居室内空调的普及率达100%,但室内热湿环境并不理想,只有44.9%的老年人居室温度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而75%的老年人的热感觉为中性.冬季老年人最常采取的适应性措施是晒太阳.冬季上海老年人的中性温度为16.63℃,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8.32~22.08℃.回归分析发现,PMV对老年人热感觉的预测值偏离实际热感觉,预测效果不是很理想.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的热感觉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衡阳地区高校学生宿舍在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的热环境与热舒适度,对衡阳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的环境参数进行现场测试,并同时对宿舍常驻学生进行了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观问卷调查.通过对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夏季自然通风条件下,宿舍室内的热感觉为热,相对湿度较高,室内通风效果不佳,63%的学生对宿舍室内的热舒适性表示不满意.利用适应性PMV模型计算得出夏季宿舍室内的热湿环境处于Ⅲ级标准,室内热环境较差.通过线性拟合得到预测平均热感觉PMV与操作温度top的关系式,研究结果得自然通风下学生宿舍夏季室内可接受温度为23.9~28.6℃,室内的热中性温度为26.3℃.  相似文献   

5.
现场实测调查鄂西南传统干栏式民居室内热舒适水平,首次构建居民的热舒适模型。研究分冬夏两季进行,对208户民居进行热环境参数实测、387位居民的主观热感觉进行问卷调查,再用回归方程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确立其热舒适阈值为:夏季热中性温度为26.0℃,可接受的温度范围是22.2~29.7℃;冬季热中性温度为13.2℃,可接受的温度范围是8.1~18.4℃。按此值选取两户典型传统民居进行热环境评价,发现夏季室内热环境较舒适,冬季室内热环境较差;进而提出当地传统民居的优化重点是冬季保温,适当兼顾夏季防热。最后结合当地乡村住宅的现状,分析适宜的热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焦作市冬季居住建筑室内人体热舒适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寒冷地区中小城市冬季室内的热环境状况,对焦作市44户住宅的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现场调查.对99名居民的热感觉、热舒适等进行了主观问卷调查,同时测试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室内外环境参数,对测试与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市居住建筑冬季实测的热中性温度为19.2℃,预测热中性温度为24.3℃,两者相差5.1℃;居民期望温度为21.0℃;该地区冬季居民的热适应模型为tcomf=0.317tout+18.19,80%居民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1.6~24.2℃.  相似文献   

7.
对昆明市200户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实测,并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了室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人员服装热阻的分布频率,统计得出了昆明地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及人体热舒适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室内热环境改善措施。调查发现,昆明市居民夏季普遍通过开窗进行自然通风以降低室内温度,在非空调条件下约有90%的居民的热感觉在舒适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胡艳丽  何梅 《建筑节能》2015,(4):92-95,99
为全面了解关中地区乡村住宅热环境状况和人体热舒适度,对该地区216户乡村住宅热环境与居民热舒适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实测了传统典型乡村住宅的冬夏季室内温度。结果表明,2层室内热环境较差,1层的厦房、客厅和卧室温度变化特性基本一致,但是卧室由于直接接受太阳光照射,冬季热环境较好,夏季卧室温度则稍高于客厅温度;根据ISO 7730标准和我国标准,该地区乡村住宅冬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13.9~20.8℃、12.3~22.5℃,夏季室内舒适温度区间分别为24.7~28.0℃、23.9~28.8℃;总体上,关中地区村民对冬季室内热感觉及满意度的分布频率低于对夏季室内热感觉及满意度的分布频率。因此,关中地区乡村住宅节能设计应以冬季保温为主,兼顾夏季防热。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86,自引:17,他引:69  
对北京88户自然通风居民住宅现场测试了夏季室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热环境参数,以问卷方式和ASHRAE的7级热舒适指标调查记录了居民的热考察了居室热环境改善措施。调查结果表明,通风条件下北京普通住宅的热环境基本处于ASHRAE舒适区之外,80%居民可接受的热环境对应的有效温度上限为30℃,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与其他地区相近。  相似文献   

10.
刘进军  杨子江 《山西建筑》2007,33(32):46-47
对孝感地区166户自然通风小城镇居民住宅现场测试了夏季室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热环境参数,以问卷方式调查记录了居民的热感觉,考察了居室热环境改善措施,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83%的居民可接受的热环境对应的有效温度上限为30℃。  相似文献   

11.
分析节能玻璃的热应力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自制装置测定玻璃表面温度,并运用ANSYS软件进行热应力模拟分析。研究表明:隔热涂膜玻璃的最大应力小于玻璃边部允许应力限值,可安全使用,但特定使用条件下应考虑温度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柴俊  贾军刚  王振泽 《工业建筑》2014,(Z1):193-198
结合工程实例,对现阶段火力发电厂独立式钢筋混凝土烟囱,在经历湿法脱硫、取消GGH及旁路烟道后,其保温隔热层的存在性进行了探讨,通过建模分析对比,建议独立式钢筋混凝土烟囱以及砖砌内衬钢套筒烟囱等在该工况下取消隔热层。对今后的烟囱结构设计提供了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煤结焦过程热导率与热扩散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炭化室煤结焦过程温度场的测量,用有限差分单元热平衡法可以计算煤结焦过程的热导率──温度关系和热扩散率──温度关系。本文介绍了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并与文献资料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有限差分法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模型;以西安市某高层住宅楼的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为背景,分析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原材料优选、配合比确定、温度场求解等方面问题;并从温控指标的确定、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施工方案的选择、温度监测方案等方面对该工程筏板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的温控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高校教室热舒适现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高校教室在学生上课期间的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在哈尔滨高校教室进行了现场研究。在测量室内热舒适参数的同时,学生填写对室内环境的热感觉和热舒适主观调查表,共调查了1285人次,得到了1285份人体热反应的样本。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哈尔滨高校自然通风教室全年人体热中性温度为23.4℃(t0)。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比新型外墙保温系统与普通粘土砖墙及经典外保温系统胶粉聚苯颗粒系统,利用ANSYS软件计算了热应力、变形和温度分布等物理量。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厚度下,几种保温系统均满足强度要求,胶粉聚苯颗粒系统的保温性能优于普通粘土砖墙。  相似文献   

17.
任静  段恺  张金花  王永艳 《建筑技术》2013,(12):1121-1123
解析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用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瞬态平面热源测试法》的编制背景、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标准主要内容,解析瞬态平面热源测试方法的试验验证情况及创新点,并总结分析标准制定实施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硬化早期热膨胀的量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混凝土的收缩和热膨胀是同时发生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变形。文中介绍了用于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测量的仪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论述了测量混凝土从拌合料形成直到硬化整个过程的热膨胀系数的测量方法,并测得了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通过对早期的热膨胀系数的分析,得出了热膨胀系数随龄期的变化关系,开辟了一种把两种变形进行区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围护结构与建筑热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焱 《工业建筑》2003,33(1):51-52,42
从外墙 (或屋顶 )对内表面温度波动的抑制作用和围护结构对室内气温变化的抑制作用两个方面 ,分析了围护结构对建筑热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考虑岩石细观组构的不同,建立了随机非均匀介质的热弹性力学模型,给出了一般意义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而,仅考虑热膨胀系数为随机变量,在平面应力模型下,进行了岩石热破裂的数值试验,以花岗岩为样本,对均匀分布、正态分布、韦泊分布3种随机分布下热膨胀系数变化引起的岩石破裂门槛值的变化做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热膨胀系数的概率分布形式对花岗石热破裂规律及门槛值温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