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属“天行赤眼”范畴,好发于夏秋季,传染性强,常引起暴发流行。本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中医认为风热邪毒侵犯于肺所致。笔者根据白睛(结膜)属肺,病从肺治的理论,自1994年以来,应用双黄连针剂局部滴眼及内服治疗“红眼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从1994年6月以来被诊断为“红眼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03例作为观察病例,其中男68例,女35例;年龄16岁~68岁,平均33岁。一般均为双眼发病,多于发病后半天~2天内就诊。1.2 诊断依据常在夏秋季暴发流行,患者常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患眼有异物感,甚至疼痛,并有畏光流泪和水样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惠州地区40岁以下发生干眼病的病因。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干眼病患者,按年龄将有患者分为A、B、C 3组。A组85例(30岁年龄≤40岁),B组80例(20岁年龄≤30岁)、C组35例(年龄≤20岁)。对所有患者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与干眼病问卷调查。结果:A组干眼病病因以睑板腺功能障碍为主,占37.6%,94.1%患者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B组以睑板腺功能障碍为主,占30%,97.5%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者。C组以结膜慢性炎症为主,占14.3%,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长时间看电视者均占42.8%。结论:40岁以下患者发生干眼病的主要原因为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因此干眼病患者除疾病治疗外,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正确用眼,减少干眼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润目灵颗粒联合针灸治疗角结膜干燥症(K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K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润目灵颗粒口服治疗,B组采用泪然滴眼液滴眼治疗,C组采用润目灵颗粒联合针灸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8周后角结膜染色积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主观症状积分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 C组患者治疗后角结膜染色积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及主观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角结膜染色积分显著低于A、B组,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显著高于A、B组(P<0.05),且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润目灵颗粒联合针灸可促进KCS患者泪液分泌,修复角膜病变,延长小膜破裂时间,增加泪液分泌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颈源性头痛患者应用C1、C2的横突注射方法与小针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4例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B组78例患者应用C1、C2的横突注射方法治疗;A组86例应用C1、C2的横突注射方法与小针刀联合治疗。结果:经治疗后的1个月随访,A组患者优良率较B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经3个月及6个月的随访后,A组患者优良率较B组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颈源性头痛患者应用C1、C2的横突注射方法与小针刀联合治疗,不仅安全,而且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内眼手术后结膜下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眼表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64例(均为单眼)内眼手术后患者分为A、B2组,A组结膜下注射10 mg去甲万古霉素(n=33),B组结膜下注射20 mg去甲万古霉素(n=31),比较观察2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1周的眼表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2组均出现结膜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水肿高度分级:A组1级24例,2级8例,3级1例;B组1级14例,2级13例,3级4例,A组好于B组(P<0.05).结膜水肿面积:A组(74.58±20.050) mm2,B组(89.42±16.998)mm2(P<0.05).结膜下出血面积:A组(75.97±16.423)mm2,B组(87.32±13.828)mm2(P<0.05).B组有15例结膜下残留药物颗粒.术后1周,2组结膜水肿消失,结膜下出血明显减轻,B组结膜下颗粒状药物完全吸收,未见角膜水肿、混浊,结膜坏死及结膜瘢痕.结论 去甲万古霉素用于结膜下注射是安全的,10mg剂量的眼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清热解毒眼药水治疗流行性结膜角膜炎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热解毒眼药水治疗流行性结膜角膜炎28例大庆市第四医院白英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二院李晶大庆市中医院韩冰流行性结膜角膜炎俗称“红眼病”。多夏季发病,由病毒感染而引起,常双眼发病,起病急。发病初期患者自觉眼部发痒,有异物感,重者有灼热及畏光现象,羞明流泪,...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医内科治疗痤疮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60例,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应用中药内用进行治疗,B组应用内用外敷疗法,C组应用针灸治疗法。对比三组疗效。结果:A组5例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B组4例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0%;C组应用针灸治疗6例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100%。C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中医外敷内用联合针灸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且毒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多发性跖疣患者应用自体疣植入联合中药足浴治疗的临床效果讨论研究。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多发性跖疣患者共9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30例),A组患者应用自体疣植入治疗,B组患者应用中药足浴治疗,C组患者应用自体疣植入联合中药足浴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A组和B组,C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显著;A组与B组的治愈人次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治愈人次及复发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体疣植入联合中药足浴应用于多发性跖疣病症临床治疗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溃疡病出血患者内镜下止血效果的常见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同期165例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的患者资料,按不同年龄段将患者分为A、B、C组,评估3组患者一次性内镜下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及住院时间,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影响老年患者疗效的术前负性情绪和伴发病发生率。结果,一次性内镜下止血成功率: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再出血率: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0.05),B组也高于A组(P0.05);住院时间C组明显长于A、B组(P0.01),B组也长于A组(P0.05);负性情绪出现率: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B组也高于A组(P0.05);并发病总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A、B组(P0.01、0.05),B组也高于A组(P0.05)。结论:老年溃疡病出血患者内镜下止血疗效较中、青年患者差,其原因主要与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和伴发病发生率较中、青年患者明显增高有关。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督导患者术前积极治疗伴发疾病,以利于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疾灵颗粒联合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专科门诊就诊的660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共3组,每组220例,分别应用乳疾灵颗粒、小金胶囊、中成药合用方(小金胶囊联合乳疾灵颗粒)治疗3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乳房疼痛评分、乳腺结节肿块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参数指标。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A组(乳疾灵颗粒组)、B组(小金胶囊组)、C组(中成药合用方组)在乳房疼痛评分、乳腺结节肿块评分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治疗后乳腺结节肿块评分显著低于A组或B组(P0.05)。A、B、C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5%、86.4、93.6%,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或B组2组(P0.05)。A组6例患者出现月经不调,C组5例患者出现月经不调,余未见其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乳疾灵颗粒联合小金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预防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百色市田东县中医医院210例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70例,术后6 h起服用中药组方,连用5 d;B组70例,采用MTX20 mg术中注入输卵管妊娠病灶下输卵管浆肌层及系膜内;C组70例,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B组各有2例发生PEP,发生率为1.43%,C组11例发生PEP,发生率为8.57%,A组和B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手术后72 h血β-HC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C组(P0.05)。A组和B组手术后血β-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比C组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最早排气时间A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术中应用MTX20 mg术中注入输卵管妊娠病灶下输卵管浆肌层及系膜内和术后口服中药组方两种方法均能降低PEP的发生率,而且术后应用中药治疗的胃肠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执行功能训练对改善颅脑创伤患者认知、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东莞市虎门医院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80名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A、B、C和D四组进行为期6周的执行功能、运动功能训练,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执行功能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和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1)在治疗后A组及D组患者Mo C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A组患者Mo CA评分优于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者BADS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C组及B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没有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D组及C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C组患者Fugl–Meyer评分优于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执行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颅脑创伤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心理疗法在不孕症治疗中对患者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2384例,采用HAD进行调查,根据其助孕方式分为试管婴儿组(A组)、人工授精组(B组)、指导同房组(C组);随机将A、B、C组分别分为1组(实验组)与2组(对照组)(A1、A2;B1、B2;C1、C2);A1实验组自进周期日、B1实验组与C1实验组自治疗周期日开始,临床妊娠后结束,由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每周进行1次~2次中医心理治疗,方法采用低阻抗意念导入法,A2、B2、C2对照组则只进行医学治疗。对A、B、C三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AD结果显示,A、B、C三组患者焦虑、抑郁分均大于9分,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A组A1实验组与A2对照组患者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差异不显著,A1临床妊娠率显著大于A2组;B1实验组临床妊娠显著高于B2对照组;C1实验组与C2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孕症患者普遍存在负性情绪,采用中医心理疗法对提高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缺血性中风的最佳治疗时间。方法:将确诊为脑血栓形成住院的31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20例)、B组(100例),C组(90例),A组在发病后3天内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B组采用头体针治疗、C组采用体针治疗,且B、C组分别在2周后进行治疗。2个疗程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4.0%,65.6%。A、B组差异比较P<0.01,B、C组差异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优于体针治疗,且早期治疗可缓解中风患者病情发展,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针刺、穴位注射、罐疗、电针、TDP等"五联法"治疗急慢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时机与疗效。方法:选取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5名,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急性期患者(即发病1至7天为急性期的患者,n=25),B组为静止期患者(即发病8至15天为静止期的患者,n=25),C组为恢复期患者(即发病15天以上50天以内的患者,n=25)。各组行针刺、穴位注射、罐疗、电针、TDP等"五联法"治疗方案后按照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与症状积分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A、B、C共3组受试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受试者各自治疗前后均进行H-B量表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以及前两个疗程的3组受试者H-B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个疗程时,3组受试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在急性期实施针刺治疗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剂量洛赛克配合内镜止血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抽选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和平县人民医院9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确诊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成3组分别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采用大剂量洛赛克静脉推注治疗;B组,应用内镜止血配合常规剂量的洛赛克治疗。C组,应用无痛内镜止血联合大剂量洛赛克治疗,统计比较3组患者的平均止血、卧床以及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C组平均止血、卧床以及住院时间相较A、B两组要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A、B两组相比,C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呕吐、腹痛、腹泻及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洛赛克配合内镜止血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治疗与康复进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患者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获长期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栗县中医院初诊为2型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患者50例。2周~3个月强化治疗后,按治疗结果分为A组(无药缓解组)、B组(继续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量。入院后行C–肽释放实验及同期血糖后,测定空腹葡萄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空腹C肽(C0)、餐后2 h C肽(C2)、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I)。停药时或3个月后复查相关指标。对A组随访2年,计算无药缓解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胰岛素、血糖、C肽、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的用药量明显小于B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A组患者相比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1年后失访率3.70%,无药缓解率34.62%,2年后分别为11.54%、21.74%。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中,胰岛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得到长期缓解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配合精神病专科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31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B、C4组,A组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及一般性护理,C组在A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治疗及精神病专科护理。干预2个月,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表(IPROS)、住院精神病患社会功能评定表(SSPI)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比较4组BPRS、IPROS、SSPI结果,差异明显。BPRS比较,B、C两组分别与A组比较,均优于A组(P0.05),C组与B组比较均优于B组(P0.05)。IPROS比较,C组与A、B两组比较,分别优于A、B两组(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PI比较,B、C两组均优于A组(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疗法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社会功能,而精神科专科护理是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中麻黄与石膏不同剂量配比对治疗肺热喘咳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收治的具有肺热喘咳证的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麻黄与石膏不同剂量配比的麻杏石甘汤治疗,A组:麻黄:石膏=1:3,B组:麻黄:石膏=1:5,C组:麻黄:石膏=3:8,3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和EOS计数、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 0. 05)。治疗后B组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A、C 2组(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FEV1、FVC及PEmax均明显增加,且B组明显大于A、C 2组(P 0. 05或P 0. 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低于A、C 2组(P 0. 01)。结论: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石膏为1:5的配比可更明显地改善肺热喘咳证肺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反应状态,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的抗菌药物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卫生经济学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于阳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70例分为3组,A组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C组使用头孢呋辛钠治疗,分别比较3种药物的性价比、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成本/疗效(C/E)值最小的为A组,经敏感度分析,A组药物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性价比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7%(78/90)、87.8%(79/90)、88.9%(80/90),3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左氧氟沙星经济实惠、疗效显著,是性价比最高的下呼吸道感染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