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兴起之时,正处于媒介技术迅速发展的初期,具有社群怀旧色彩的杜威、帕克、库利等人都不约而同地对当时盛行的大众传播媒介寄予了厚望,提出了传播是发展的根本,印刷意味着民主的"媒介决定论"观点。我们不能否认芝加哥学派早期代表人物媒介传播观的合理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视其认知缺陷。本文以媒介技术哲学及媒介现实为参照,从芝加哥学派传播政治观和传播社会观两个方面分析指出了其理想主义缺陷。  相似文献   

2.
视觉媒体历来是社会中介化最重要的"知觉架座",尤其当"屏"的迭代进入互联网技术架座时代,技术文化所生成的观看方式和视知觉重构几乎是革命性的.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的视觉发展史,形成了图文技术、影像技术、虚拟技术的观看特质,借助视觉媒体的机器眼所形成的观看可谓技术化观视.从身体介入层面而言,技术化观视包含映射观视和体认观视两种基本范式,而赛博观视是上述视知觉路径的融合.随着"屏"对日常生活的深度殖民,当身体深嵌于智能传播时代,技术化观视的注意力变化及新的视觉机制正在形成,并对社会心灵史与心态史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彭甜 《新闻世界》2010,(11):113-11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随着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及政局的变化,他的新闻传播思想也在实践中不断转变和发展,并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以梁启超所处的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为线索,以其新闻传播观念的嬗变为基础,从其报刊功能观、传播舆论观、传播技巧、传播关系观等方面来阐述他的新闻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3,(3):17-20
体育是大众传播重要的信息源。新记《大公报》的体育新闻传播,不仅反映了报人坚持正确体育新闻传播观的一份执着,而且折射出近代知识分子对国民素质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体育强国的理想追求。虽然新记《大公报》所处时代已然成为历史,但是它在体育新闻传播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宝贵教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本文将侧重分析新记《大公报》特色鲜明的体育新闻传播观和特色鲜明的体育新闻采编业务,以期丰富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朱杰 《当代传播》2007,(2):18-19
本文通过约翰·杜威传播理论的描述以及詹姆斯·w·凯瑞对这一理论的分析,区分了传播传递观与传播仪式观在目的性意义上的不同和分野,并进一步探讨了仪式传播观在传播学学理中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探究亲子阅读的学理特征,为优化亲子阅读服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 借助传播学中的"仪式观"和"传递观"理论,结合亲子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学理分析。[结果/结论] 亲子阅读作为仪式和传递共存的一种知识传播方式,在其知识传播过程中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相互交织起来用以实现知识的传递和习得功能;同时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承担着建构新秩序、维系共同感的仪式功能。因此,在亲子阅读的推广实践中,专业亲子阅读机构、公共图书馆、书店、父母应强化其知识传播仪式性和传递性的学理认知,并依据各方的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亲子阅读的推广和实施效果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7.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詹姆斯·W·凯瑞的传播仪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仪式性、庆典性和参与性特征,指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与传播的仪式观具有同样的核心主旨,即通过神圣的典礼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以完成"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发现了当前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播仍是传递观下的信息与知识的线性传播,没有创造出"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仪式化场域"。提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应该以传播仪式观为理论指导,在传播过程使用、还原与创造有意义的文化符号,使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几千年洗礼,留存下来的具有生命力、最具共同记忆的部分得以生产、还原与维系,成为联系古今、联结民众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8.
刘慧 《编辑之友》2012,(6):47-48,62
传播中的仪式在个体行动和群体行为中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具有对传播内容补充与辅助的作用,有些时候,甚至比传播内容更加重要.论者将“仪式”与“传播”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联系起来,阐述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仪式对于归属感构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时尚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时尚观:作为符号的时尚观与作为社会过程的时尚观。这两种时尚观事实上呼应着研究者两种不同的传播观,即传播的传递观与传播的仪式观。两相比照后,可看清两种传播观的各自缺失。  相似文献   

10.
罗真 《新闻传播》2009,(12):111-112
本文对凯瑞提出的两种传播观念——传递观与仪式观进行了重新解读.透过两种传播观对立的表象可以发现.凯瑞对两种传播观的建构可以视作其采取的一种策略.他希望借此来重新定位大众传播研究的整体框架,对美国传播学中占主流地位的功能经验主义学派进行批判反思.以及推出被其称作“文化研究”的新型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