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地震图文库查询软件开发及其在山东台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地震图文库查询软件包开发,概述了数字地震台网地震图文库查询软件包开发的设想、系统环境、程序结构与特点,并根据在山东地震台网的实际应用情况,评估了其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的数字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阳  王洪体 《地震》2006,26(3):85-92
基于网络的数字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EDSP_NET)是根据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在宽频带数据处理、 数据共享方面的需求开发的。 EDSP_NET运行于Windows平台, 用于汇集、 处理来自数字地震台站的波形数据, 实现台网中心间的数据共享, 监视台站和台网中心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 详细介绍了系统结构和功能, 并简要介绍了系统的三个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The small-aperture seismic array (SSA) operating in the seismic observatory of the Institute of Geosphere Dynamic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GD RAS) in Mikhnevo allows establishment of spatial and timing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events with a magnitude of M = 1.5 and higher. In the course of its exploitation, we reveale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of seismic stations, which led to mismatches of seismic records both with astronomic time and between the channels of different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ADCs). The complex of hardware-software tools was worked out in order to enlarg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and to provide its correspondenc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SA modernization. By the signals of the GPS receiver, the minute marker driver generates the pulses whose rising edges precisely coincide with the beginning of every minute of astronomic time. In addition to the main functions, the RS-485/RS-232 transmitter-receiver transforms these pulses into a serial code and passes it to the remote seismic station via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line. A specially designed COM-port switch receives the data from seismic stations and directs them to the computer in a single stream. Each data fragment from different channels is recorded in the common file as it proceeds to the switch inputs, which completely excludes the time mismatch between the records.  相似文献   

4.
以通州地震台2008年观测数据为例,给出了地电阻率绘图打印程序的设计与实现。重点讨论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双缓冲绘图技术及所见即所得打印的实现。程序可与SODE数据库进行无缝集成,有多种绘图输出样式,操作简单,交互性好,在多个地震台站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在的大震速报电话传输系统的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结合当今的流行文件传输方式FTP技术,对台站速报数据的传输进行了改进,充分考虑到台站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多样性,提供多种数据转换接口,并且所有这些工作都封装在程序包中进行,无须人为干涉,提高了速报速度,同时考虑到地震无法定位时需手工输入等情况,设计了手工输入模块,努力使速报数据能准确快速获得传输。最后对整个系统运行的效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析,认为该系统是国家数字化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各台卫星实时传输的地震信号进行处理后速报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大地震前近台背景噪声的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了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前12天四川测震台网震中附近三个台和2010年玉树地震前14天青海测震台网震中附近三个台的地震仪连续记录进行功率谱密度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台背景噪声频谱与其它台站的记录存在差异,并且两次大地震的近台记录特征具有相似性。这种特征表达了震源区的岩层活动的物理过程与其后发生的大地震是有关联的。这些信息的提取和研究有助于对构造性地震的发震机理研究以及地震预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针对2015年4月15日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阿拉善左旗5.8级地震,利用内蒙古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2015年1月1日至4月15日震前频谱特征,意在判断震前是否存在低频异常信号。结果显示:①在5.8级地震前,东升庙、石嘴山及乌海地震台的地震波形低频信号存在相同现象;②低频信号在震前10天开始出现,并间断持续至发震;③低频信号出现的时间不连续,且持续时间间隔逐步缩短。  相似文献   

8.
This study is concerned with spectral features in the long-period volcanic signals observed on Klyuchevskoi Volcano during the period 2000–2007. Th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rom digital records made at seven seismic stations communicating via radio telemetry; they were deployed on the slope of and close to Klyuchevskoi. It is shown that the spectral content of long-period volcanic signals changed toward lower frequencie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id 2003 to the end of 2007. The change in the spectra is here related to the volcano’s activity, which increased at the end of 2003 and was accompanied by numerous explosions and the outflow of lava from the crater.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中国地震局在青海、西藏和新疆3个地区建设地震台站。为确保高质量产出地震数据,以青海地区新增16个地震台站为例,围绕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基于数据连续率、台基噪声水平和事件波形记录质量,对地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青海地区新增地震台站观测环境较好,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适合进行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台站空间分布更加均匀,青海省中西部地区理论地震监测能力从约MS 4.5提升到MS 2.0,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本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国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提供了业务化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浪底数字地震台网建设改造,就微震台网和强震台网在大坝监测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试图为同类台网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应用地震波形数据格式及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莉  顾小虹 《地震》2001,21(4):60-65
SAC是广泛应用于地震学分析研究中的工具软件, SAC格式也成为地震波形数据的通用格式。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向用户提供47个国家数字地震台站该格式的事件波形资料。文中详细介绍数据格式的结构、特点和内容,并给出格式转换的流程及程序实现。最后给出某些地震事件的波形及头段变量内容。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北京市测震台网连续三分量地震计波形数据,计算28个测震台站台基噪声,利用Welch方法计算噪声功率谱密度(PSD),进而计算地震台台基1-20 Hz地动噪声均方根值(RMS)和观测动态范围。结果表明,依照《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北京市测震台网中有11个Ⅰ类台、9个Ⅱ类台、6个Ⅲ类台、2个Ⅳ类台。通过分析北京市测震台网数字地震台背景噪声水平,为测震台网的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处理北京地区2009-2012年5个高采样率数字CNEM08-Ⅰ型电扰动台站数据,通过频谱分析,研究数字电磁波正常本底信号,地铁、地电供电、电磁感应等于扰信号,以及地震异常信号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域,数字电磁波的持续型干扰信号与震前电磁波信号表现相似,为连续高值脉冲信号;而在频域,数字电磁波干扰信号往往影响频带较窄,优势频率能量突出,优势频率频带窄到近乎以谱线的形式出现,谱线具有离散性、谐波性、衰减性特征;而震前信号具有连续的较宽频带,衰减较慢.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太原基准地震台和东山地震台2007年至今的数字化资料进行研究,得到太原台、东山台地脉动噪声RMS值和功率谱密度,及其相应的卓越周期,找出两个台主要干扰源的频带范围。另外,采用Matlab提供的FFT算法对整点地震记录进行频谱计算,对2010年6月5日发生的太原市阳曲Ms4.6地震前两个台记录的数字地脉动信号进行实时连续跟踪对比观测和试验,捕捉临震特殊频率波动现象,作为一种可能的"地震前兆"作探索性的研究。所得结果对去除数字地脉动信号背景干扰及分析预报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数字地震台站观测动态范围和台基噪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疆数字地震台仪器的配置,对新疆23个数字地震台站台基噪声进行分析计算。台站的观测动态范围,反映了观测仪器本身的性能和台基环境干扰背景的水平,有效动态范围大小反映记录地震信号的最大能力。台站(台网)的监测能力不仅取决于仪器的性能,而且还与台基的噪声背景有关。得出了各地震台台基的脉动噪声的均方根值、观测动态范围、地噪声功率谱。有效观测动态范围的大小与数字地震仪的种类和配置有关。新疆23个数字地震台中的21个台的台基地动噪声在1~20 Hz内符合中国数字测震台网技术规程的要求,而另外2个台,即二宫和石河子数字地震台没有达到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RSDA-1型24位水库地震数据采集器中标定系统是测定地震计和参数的关键工具,是评判台站每天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评判手段,是标定系统特性的必须环节.根据地震计和台站不同需要,需在采集器中设计4种标定信号,即脉冲标定、正弦标定、伪随机信号和高阶脉冲信号.本文主要介绍标定系统及4种标定信号在24位地震数据采集器中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SSJ数字式地震事件记录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地震观测的三分向数字式地震事件记录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延迟信号,短时间平均器与长时间平均器对输入信号积分。用事件比较器比较两个输出,当超过给定的阈值时,事件比较器输出电压使自动离合机构工作,同时启动数字磁带机。采样频率有80Hz和40Hz两档,相应的信号延迟时间分别为5.12s和10.24s。观测结果表明,适当选择触发阈值,可将虚警率降低。这种记录器体积小,功耗低,适用于单台观测。  相似文献   

18.
“十五”期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共同投资建设.山东遥测数字地震台网新建、改建、扩建为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建成后的台网与“九五”期间建设的观测系统比较,提高了整个台网的观测动态范围,扩大了台站的观测频带,丰富了记录的信息量;台站数量与密度的增加,使台网监测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介绍了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内容、台网布局、监测能力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个紧密结构地震台网中心核心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个基于UNIX类操作系统的紧密结构地震台网中心核心数据处理系统。 该系统适用于复杂结构的数字地震台网中心, 支持以比较低的成本, 可靠地完成地震台网中心的核心任务, 可以接收来自串口和网络的实时地震波形数据, 支持虚拟数字地震台网组网要求的节点数据服务功能等。 该系统的数据服务协议具有实时性高、 通讯可靠、 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可以满足包括地震预警在内的所有实时地震数据应用的需要。 系统结构紧凑, 自动化程度高, 安全, 稳定, 系统伸缩性大, 可以满足台站数目不大于100个的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需要, 同时也可以作为大型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处理节点, 构成大型数字地震台网中心的数据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固定台站分析长江激发气枪信号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学长江计划”安徽实验是以气枪震源为核心的大型主动源探测实验。通过在长江安徽段20个固定点定点激发气枪震源,结合109个固定台站、11条流动测线组成的观测网络,首次利用主动源实现了对长江流域安徽段约6万km2面积的三维地下结构探测。本文利用固定台站对长江激发气枪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气枪信号激发效果良好,固定台记录中气枪信号可识别的最远距离达300km。对气枪信号绝对振幅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50km处的气枪信号约为10nm量级,200km处的气枪信号小于1 nm;② 气枪信号强度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方位各向异性,可能与长江的几何形状有关;③ 台站背景噪声对于提取气枪信号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固定台网为识别nm量级气枪信号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