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雌激素联合缩宫素用于产后宫缩乏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分娩产妇,产后出现宫缩乏力情况,观察组使用小剂量雌激素联合缩宫素加强宫缩;对照组单纯使用缩宫素加强宫缩;观察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后2h及产后24h内阴道流血量.结果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联合缩宫素应用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临床应用方便、安全,经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在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9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通过缩宫素防治,观察组通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观察2组产后出血量、宫缩乏力性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3产程,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用药后10 min、20 min、30 min的宫缩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防治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艾灸联合缩宫素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产后30 min内出血量≥200 ml,同时存在产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产妇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宫缩素肌内注射,治疗组采用艾灸神阙、关元穴联合肌内注射缩宫素。观察产后2 h、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产后2 h、24 h平均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艾灸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显著减少产后2 h、24 h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沈阳安联妇婴医院分娩并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9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治疗,对照组产妇仅接受缩宫素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情,降低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贝缩宫素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56例单胎足月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剖宫产组,各128例,按用药各组分为卡贝缩宫素组和缩宫素组,各64例;胎儿娩出后,卡贝缩宫素组给予卡贝缩宫素100μg入壶静滴,缩宫素组给予缩宫素10 U入壶静滴,同时缩宫素10 U入0.9%氯化钠500 m L静脉滴注至产后2 h;观察各组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抽取分娩前及分娩后24 h肘静脉血5 m L,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凝血检测仪检测产前、产后24 h凝血功能变化,观察各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结果:两种分娩方式中卡贝缩宫素组产时及产后2、24 h出血量少于缩宫素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分娩方式中卡贝缩宫素组分娩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小于缩宫素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各组24 h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各组心率、血压与用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可有效预防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在阴道分娩、剖宫产均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欣母沛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50例剖宫产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2h及24小时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观察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欣母沛0.25mg肌注.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U,静脉缩宫素20U滴注.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减少,降低了产后出血发生率.结论 欣母沛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较单独使用缩宫素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实施三联法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效果、24 h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7%(P<0.05);观察组24 h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5%(P<0.05)。结论:三联法治疗难治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缩宫素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6):121-122
目的 观察宫颈注射缩宫素联合宫底按摩对产后宫缩乏力的作用。方法 选择确诊为产后宫缩乏力 且胎盘娩出后5min内阴道流血≥200mL的阴道分娩的产妇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 产后即给予宫颈注射缩宫素20U,并配合宫底按摩;对照组只采用缩宫素臀部肌肉注射;观察两组产后宫 缩恢复情况、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宫缩恢复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65.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治疗可采用宫颈注射缩宫素联合宫底按摩,能有效恢复宫缩,减少产后出血,比臀部肌肉注射效果好;使用过程中未发现过敏、恶心、呕吐、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0例无基础疾病、无妊娠并发症的足月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给药,对照组单用缩宫素。观察比较两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产后2h、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较单用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预防产前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方法 将100例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分为两组(n=50),按产后第四产程缩宫素给药与否,比较其两组产后24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分娩后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6h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宫缩乏力的产妇,虽然产时得到恰当的处理,但仍有其后继续出血的潜在危险。分娩后,缓慢静脉滴注缩宫素6h,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益母草联合缩宫素对自然分娩产妇子宫复原程度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孕妇9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在胎头娩出时第一时间使用缩宫素的产妇;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母草注射液。于产后2 h、24 h、48 h观察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并记录产后48 h内的并发症情况和产后42 d的子宫复原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 h、24 h、48 h出血量和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持续时间、产后42 d宫体大小、宫底高度、积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并发症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辅助缩宫素可加强子宫收缩,有效改善产妇子宫复原状况,减少并发症,降低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8例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20u静注+欣母沛250μg宫肌注射;对照组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20u静注+缩宫素20u宫肌注射。比较两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病率、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结果治疗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产后出血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欣母沛预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卡贝缩宫素预防具有产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具有产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200例,随机配对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肌注缩宫素,实验组在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卡贝缩宫素。比较两组产后2 h内出血量、宫缩效果、生命体征及额外干预。结果 实验组产后2 h内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宫缩效果较对照组良好,需要的额外干预措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具有产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直接预防性给予卡贝缩宫素可有效加强宫缩,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准备分娩的110例可能有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倾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 h以及24 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对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进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自然分娩产妇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统计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宫底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h、1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宫底高度、恶露持续时间、宫腔积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防治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减少宫底高度和恶露持续时间,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沈磊芬 《吉林医学》2013,(34):7121-7122
目的:比较卡贝缩宫素与缩宫素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具有剖宫产指针并至少具有一项易引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12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卡贝缩宫素组)61例,胎儿娩出后即子宫体肌层注射缩宫素20 IU,同时卡贝缩宫素100μg静脉注射促进子宫收缩;对照组(缩宫素组)64例,胎儿娩出后即子宫体肌层注射缩宫素20IU,同时缩宫素20 IU静脉滴注促进子宫收缩。比较两组术中(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情况及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更低,24小时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值更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患者中,卡贝缩宫素与缩宫素相比,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及探索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收集本院产科病房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接收的拟行剖宫产术分娩的60例瘢痕子宫产妇,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30例,于剖宫产术中单以缩宫素用药处理;研究组共30例,于剖宫产术中采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处理。观察及对比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且详细记录2组的产后2h、24h出血量与产后出血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参考组产妇相比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与参考组产妇相比显著更少(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持续时间与参考组产妇相比显著更短(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出现,降低出血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将8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药为缩宫素,观察组用药为缩宫素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比较两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97.6%、产后24h出血量(741.6±23.8)mL均优于对照组的73.2%、(896.4±32.7)m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可减少出血量,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缩宫素加欣母沛(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及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2005年1月~2008年12月因宫缩乏力应用缩宫素加欣母沛的产妇产后出血量(观察组)与2001年1月~2004年12月发生宫缩乏力应用缩宫素加米索前列醇的产妇产后出血量(对照组),两组随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缩宫素加欣母沛的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下降。结论:缩宫素加欣母沛治疗及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阴道分娩缩宫乏力导致产后出血产妇的护理对策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经过我院积极的治疗及护理,60例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产妇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重在预防,认真观察及正确处理三个产程,尽早使用缩宫素,产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子宫按摩、母婴皮肤早接触、新生儿早吸吮和心理护理,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促进产妇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