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司丽亚  刘涛  郝海庆 《河北医药》2009,31(20):2712-2713
目的评价MRI对41例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性肿瘤共31例,余10例经CT扫描证实,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脂肪瘤(13例)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1WI呈高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通过脂肪抑制技术高信号变为低信号。皮样囊肿(3例)及表皮样囊肿(20例),MRI表现为T1WI低或等低及T2WI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影,两者MRI不易鉴别。畸胎瘤(5例),MRI可同时出现脂肪信号、骨质信号及软组织信号,亦可无骨质信号而表现为软组织和脂肪信号。结论椎管内胚胎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MRI表现,结合好发部位和年龄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椎转移瘤的MRI诊断特征及规律。方法本组20例患者,男16列、女4例,均先行MRI平扫,其中2例加增强扫描、2例加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结果胸椎受累8例,腰椎受累6例,颈椎受累1例,胸腰椎同时受累4例,颈胸椎同时受累1例;T1WI呈低信号14例,呈等信号6例;T2WI呈高信号12例,呈等信号6例,呈低信号2例。结论 MRI对脊椎转移瘤的检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脊椎转移瘤多呈多发性、跳跃分布;脊椎转移瘤T1WI上多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上信号不定,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MRI平扫T2WI、DWI呈明显高信号,T1WI低信号,FLAIR序列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无强化.6例信号不均匀,T1WI、T2 WI及FLAIR呈高信号、混杂信号,DWI呈等、低混杂信号,其中2例脂肪抑制示多发低信号;增强边缘或局部轻、中度强化.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多样,信号复杂,综合应用多种MRI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盘植入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胎盘植入患者,总结其MRI表现特征.结果 胎盘T2WI及DWI呈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子宫肌壁T2WI及DWI呈略低信号,T1WI呈低信号,6例表现胎盘稍向外突,子宫肌轻微变薄或不规则破坏;4例表现为高信号胎盘组织不同程度侵入低信号子宫肌壁;1例为高信号胎盘组织突破低信号子宫壁,与膀胱壁分界不清.结论 MRI对胎盘植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跟腱外伤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依据。方法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11例有跟腱外伤病例的患者进行过核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查看11例跟腱外伤患者各自的核磁共振成像的表现,并归纳总结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诊断跟腱外伤中的特征性表现。结果有3例患者跟腱完全性损伤,其中此患者MRI图像表现特征主要为跟腱肌腱普遍增粗,而且呈现不规则的形态,肌腱束的连续性全部分开中断,肌腱内T1wI、T2WI上呈混杂性信号;有7例患者为跟腱部分性损伤,其中此类患者MRI图像表现特征为肌腱广泛增粗,在T1WI、T2WI上,肌腱内呈局限性高信号,跟腱肌腱束内毛糙而且呈现不规则形态。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完全性损伤有5例,部分性损伤为6例。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跟腱的图像,通过图像能清楚看到跟腱肌腱内的形态及其病变,能准确评估跟腱损伤的位置、范围、程度,判断跟腱损伤的性质,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并发弓形体虫脑炎MRI特点。方法对16例经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并发弓形体虫脑炎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3例为单发病灶,13例为多发病灶,共45个病灶。其中,位于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区10例34个病灶,位于基底节和/或丘脑区3例6个病灶,位于小脑半球2例4个病灶,位于脑干1例1个病灶。病灶呈斑片状、不规则环状、结节状。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边缘见稍短T1稍长T2信号环34个。所有病灶周围均见不同程度水肿。DWI序列为高或低信号改变。病灶边界较清。增强后全部病例均有强化,呈环状及连环状强化33个,呈斑片状强化8个,呈结节状强化4个。结论弓形体虫脑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髓外硬膜下常见单发肿瘤的MRI表现。方法采集在我院经MRI诊断为髓外硬膜下脊膜瘤10例和神经源肿瘤17例。研究其MRI表现。结果 27例病例均为单发,其中脊膜瘤10例,神经源肿瘤17例。10例脊膜瘤,3例为T1低信号,7例为T1等信号;4例为T2均匀等信号,6例为T2高信号,其中不均匀3例,均匀3例。3例T1、T2均为等信号。T1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轻度强化、中等均匀强化分别3例、1例、6例。17神经源肿瘤,其中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分为为14例和3例。其中5例引起椎间孔扩大,2例为神经纤维瘤,3例为神经鞘瘤,部分向椎外生长,呈哑铃状,12例邻近椎间孔区。T1WI呈等信号3例,呈低信号14例,17例全部为T2WI高信号,T2信号均匀6例,不均匀11例。Gd-DTPA增强T1加权成像17例均呈明显强化,其中11例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均匀强化。结论 MRI对髓外硬膜下常见单发肿瘤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病理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分析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MRI 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检查或关节镜活检证实为PV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6例患者均为单发,均为膝关节.MRI 表现为弥散型滑膜增厚12例,局灶型滑膜增厚4例.增厚的滑膜T1WI呈等信号9例,稍高信号3例,低信号 4例;T2WI呈高信号2例,高、低混杂信号 14例,其中 T2W I低信号显示更为明显.8例膝关节增生者滑膜突破关节囊进入腘窝,形成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异常信号.髌上囊滑膜边缘呈波浪状改变12例,髌下脂肪囊见结节状、片状异常信号10例,前后交叉韧带区见混杂信号影 4例,出现骨质侵蚀性改变10例.3例增强扫描者均呈中度至明显增强.16例患者膝关节病变均伴关节积液,其中4例积液可见T2低信号结节.结论 PVNS病理及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在PVN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周围神经鞘瘤的低场强MRI资料,其中,6例伟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均进行常规MRI扫描,包括T1WI和T2WI矢状位,冠状位STIR序列。结果6例在T1WI上神经鞘瘤呈低等信号,T2WI上病灶呈不均质高信号,其内可见有低信号,4例可见明显的靶征,表现为瘤体中央低信号,其周围为高信号;2例神经纤维瘤病灶内呈混杂信号,并且是4个患者15个病灶。结论MRI可以明确肿瘤的形态、位置和范围,有利于手术的方案的确定,靶征、梭形肿块、与神经的密切关系是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DR及MRI征象,提高对本病早期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结果本组45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34例,年龄1872岁,平均33.5岁;病变部位手、腕关节部34例,足、踝关节部15例,膝关节6例,肩关节3例;肘关节5例;DR表现:关节周围软组织呈肿胀,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及边缘骨质局限性侵蚀破坏,周围骨质疏松脱钙,5例患者出现关节半脱位表现。17例患者行MR检查,均为阳性,早期14例,MRI表现:滑膜炎渗出时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骨髓水肿时T1WI呈低信号,T2WI呈斑片状高信号,增强后T1WI强化;血管翳表现T1WI中等强度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T1WI明显强化;关节破坏软骨层次模糊消失和信号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不规则高信号影,软骨表面可见毛糙和轻微的高低不平,成小囊状变;关节骨质侵蚀改变,表现为关节面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韧带、关节囊增厚及关节积液,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影像学DR检查是RA常规检查方法,MRI敏感性、特异性高,是目前诊断早期RA的最佳及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entralnervoLlssystemlymphoma,PCNSL)的MRI和1H—MR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PCNSL的MRI和1H—MRS资料。结果①16例共24个病灶,位于基底节区6个、胼胝体4个、丘脑4个、脑室旁深部白质6个、大脑半球浅部4个。14例呈团块结节状,2例呈蝴蝶状;6例水肿明显,10例水肿较轻。②MR平扫T1WI9例呈稍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9例,等或稍低信号7例;D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6例呈“握拳征”,4例呈“尖角征”,2例呈“蝴蝶状”,2例呈“环征”,2例呈团块状。③8例行1H—MRS检查,均出现NAA峰不同程度减低,Cho峰明显升高,7例Lip峰明显升高,3例出现Lac峰。结论PCNSL的MRI和1H—MRS表现有一定特征,MRI和1H—MRS检查对PCNSL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估影像学检查在症状性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柱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23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可见网眼状影像中夹杂着低密度脂肪,部分呈典型"栅栏样"改变。在MRI上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7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1例。在T2WI上随TE的延长,血管瘤体信号逐渐增高变亮。结论症状性脊柱血管瘤的CT、MRI均有特征性表现。但是,MRI显示范围广,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血管瘤侵袭性的诊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视神经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玫  韩悦  丁莹 《天津医药》2006,34(2):91-93
目的:探讨视神经原发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视神经肿瘤患者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视神经胶质瘤12例,影像图均表现为视神经梭形增粗,边缘光滑清楚。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有强化。MRI上病变于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有强化。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影像图表现为视神经一致性增粗(2例)、梭形肿块(2例)、不规则偏心性肿块(4例),病灶边缘清楚但欠光滑。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2例伴钙化,有强化。MRI上T1WI呈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中等或略高(或低)信号,强化明显。经手术证实病变限于眶内者9例(术前CT显示为12例,MRI显示为9例);累及视神经管内段6例(术前CT显示为3例,MRI显示为6例),累及颅内5例(术前CT、MRI均显示为5例)。结论: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脑膜瘤均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RI较CT更利于显示肿瘤向视神经管内及颅内侵犯的范围与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MRI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7~2012年诊断的20例VH患者资料,利用磁共振成像设备对患者进行常规TSE序列T1WI、T2WI及T2WI压脂的横断面、矢状面扫描。其中14例行矢状位、轴位T1WI压脂增强扫描。结果病程3周~36个月,平均(8.7±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临床症状,6例表现为局部疼痛,余14例出现局部疼痛伴下肢乏力,呈进行性加重。共检出胸椎受累6例(30%)、腰椎9例(45%)、颈椎5例(25%),其中多发性4例(20%),病灶达27个。17例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17例可见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神经根受压12例,脊髓受压17例。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等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7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5例,T1WI低信号/T2WI低信号2例,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1例。14例患者做MRI增强后,9例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2例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轻度均匀强化,1例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MRI在推测VH组织学类型、评价其活动性或潜在的侵袭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司丽亚 《河北医药》2010,32(3):323-324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脊膜瘤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脊膜瘤表现。结果14例肿瘤中,发生于胸段11例,T1WI和T2WI为等信号11例,增强扫描11例肿瘤呈中等程度均一强化。结论脊膜瘤易发生于胸椎,T1WI及T2WI呈等信号,中等程度强化、均匀强化是脊膜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EH)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对11例经手术证实,1例经临床综合治疗复查后SEH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均常规平扫,其中3例同时进行增强扫描。采用ToshibaFLAXART0.5机型及GE1.5T双梯度超导MR扫描仪,采用脊柱相控阵线圈。常规行脊柱矢状为SET1WI、FSET2WI或FRFSET2WI序列,8例加扫矢状、冠状面或横断面脂肪抑制序列T2WI,层厚4.5mm、层间距0.5mm,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采用钆喷酸葡甲胺(Gd-DTPA)对比剂经静脉团注,注射剂0.1mmol/kg。行矢状、冠状或横断面增强T1WI或脂肪抑制T1WI扫描,层面及参数同平扫。结果颈段2例,胸段5例,胸腰段3例,腰段2例;位于脊膜囊后方11例,脊膜囊前方1例。血肿分别呈长T1长T2信号、长T1短T2信号、等T1短T2信号及短T1长T2信号,其中3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例见多发斑片状轻-中度强化,1例边缘轻度强化,1例未见强化。结论 SEH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晶  孙阳  白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86-87
目的 描述脉络膜转移癌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脉络膜转移癌病例,其中4例行CT扫描检查,10例均行MRI检查.结果 CT扫描显示眼球后部呈偏平状,密度不均的略高密度肿块,中度异常对比强化.MRI检查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中低信号(与玻璃体相比),较大的肿瘤伴有视网膜脱离.结论 CT和MRI对脉络膜转移癌等眼球内病变均可作出定位、定性的影像学诊断.MRI对脉络膜转移癌表现具有明显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MRI表现,评价MRI对脊髓型MS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临床确诊的脊髓型MS17例,男6例,女11例,年龄20~63岁,平均(33±9.6)岁,均行脊柱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脊髓单发病变7例,多发病变10例。病变累及颈段脊髓9例,占52.9%(9/17);胸段脊髓4例,占23.5%(4/17);同时累及颈胸段脊髓4例,占23.5%(4/17);合并脑部MS8例。病变呈斑片状、长条状,均不同程度累及脊髓灰白质;矢状面病变长轴与脊髓平行,范围1~5个椎体高度,其中11例大于2个椎体高度;T1WI呈低信号3例,等信号14例;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10例病变节段脊髓轻度增粗。增强扫描11例表现为斑片状强化、边缘强化。结论脊髓型MS具有一定的MRI特征,MRI是诊断脊髓型M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MRI特征性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急性脊髓炎的10例患者,进行常规及增强MRI扫描。结果所有患者病变段脊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6例病变区内未见明显强化,3例出现细条状强化,1例出现斑片状强化。结论MRI对急性脊髓炎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特征。结果 CT检查示肾上腺区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26例,以软组织为主的5例,2例瘤内合并出血,有5例瘤内可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轻度到中等强化。T1WI、T2WI示肾上腺区肿块均呈不均匀高信号信号,T2WI压脂像高信号被抑制。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