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7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呼吸道与肺部感染是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发病因素;75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出院34例,死亡31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0例;病死率为41.3%。结论慢性肺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伴发病及并发症多,出血不易控制,死亡率高,临床医师应熟悉掌握其病情特点,根据病情发展变化作出果断救治措施,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8月治疗的75例慢性肺心病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方案,并做好统计工作.结果 75例患者有效治疗35例,恶化11例,死亡29例.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情非常危险,患者死亡率较高,且发病时候很容易伴随有并发症,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各项特征进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是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88年~1998年共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286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72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现结合文献作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72例肺心病患者均符合全国1977年肺心病诊断标准。本文病例均为男性,年龄60岁~69岁28例,70岁以上44例。其中62例有呕吐和黑便,10例仅有上腹部不适、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27例治疗后得以纠正,临床症状3~5d明显改善。2例误诊为肺性脑病,1例误诊为药物不良反应,皆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临床医生对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应提高认识,并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经一定病程 ,形成肺动脉高压 ,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主要是右心功能不全。在一定诱因情况下 ,肺心病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本文报道用云南白药治疗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10例 ,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6 5~ 85岁 ,患者均有长期肺气肿病史 ,并合并肺心病 ,表现为呼吸困难 ,下肢可有浮肿 ,颈静脉充盈 ,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临床检查确诊为肺心病。由于治疗不当 ,如滥用激素 ,饮食不当等诱因 ,导致充血水肿胃粘膜糜烂渗血 ,或出现应激性溃疡 ,引起上…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为重症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多为病人临终前表现,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为了减少此并发症.我们对30例重症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西咪替丁和奥美拉唑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共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3例,其中84例患者合并有消化道出血,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未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机率比较大,本组研究的403例患者中,共有84例患者合并有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0.84%。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病情比较危重,需要在基础治疗上尽量早期给予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558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上消化道出血与患者年龄、伴发疾病、肺部感染、病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9.3%,患者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肺部感染及病重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预后差。结论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患者病情危重,伴发病及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90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66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66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病例中,死亡34例,病死率为51.5%。3个器官受累者42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40.5%,4个器官受累者17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58.8%,5个器官受累者7例,死亡7例,病死率100%。未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病例124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4.0%。结论器官损害发生率,除肺、心以外,以肺性脑病最高,其次为肾功能不全。衰竭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及时诊断多器官功能衰竭,积极治疗并控制感染,纠正首发呼吸衰竭,阻止其恶性循环,逆转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连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2+24-22,24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伴多脏器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本院2002~2009年诊治的慢性肺心病251例,其中178例发生多脏器损害或衰竭,占71%,对其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78例肺源性心脏病伴多脏器衰竭患者中98例死亡,占55%。结论:本组合并应激溃疡死亡数最多,肺脑并发应激性溃疡者几乎全部死亡,且受累的脏器越多,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易并发肺性脑病。病死率很高,是肺心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肺性脑病应早期诊断及早期防治,同时由于肺性脑病患者呼吸衰竭,心功不全等使咳痰无力,严重感染及痰液粘稠又致使痰液不易咳出,极易出现痰栓窒息,并发霉菌感染(二重感染)褥疮等。故临床上在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及时正确的护理工作。现将我院6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以下简称肺心病),其中16例合并肺性脑病(以下简称肺脑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特征。方法选取了158例由我院收治的患慢性肺心病的患者病例,这些患者中有97位患者为心律失常,有61位患者为非心律失常,采取常规方法来治疗这些患者,对心律失常类型进行观察,并总结分析两组并发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房性早搏(32.99%)和窦性心动过速(42.27%)是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两大类型;心律失常组中的患者并发电解质紊乱、缺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的概率分别是:73.20%、60.82%、44.33%和100%,较之于非心律失常组的52.36%、36.07%、18.03和85.25%是存在统计学差异的(P<0.01)。结论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缺氧、感染及年龄等方面的因素和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关系密切,若治疗能够及时,则会使病死率得到有效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死亡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并提出防治建议,以降低肺心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人民医院近五年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MOF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MOF的预后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程、年龄、所受累器官数量呈正相关。病程10年以上,年龄70岁以上,受累器官3个以上是病死率偏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严密监测患者各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早期积极有效地控制感染是防治MOF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分析肺心病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1年间确诊的31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者228例,占73.1%,表明心律失常在肺心病中十分常见,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最多,分别占38.6%和27.2%。其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中老年患者占67.1%,年龄越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结论心律失常是慢性肺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心电图特点及其病因对慢性肺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肺心病以及上消化道感染出血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0例,均为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照组患者30例,均为肺心病未见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0%,病死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病死率为10%。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加强对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探讨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10例肺心病患者,按年龄、性别、并发症、肾功能及电解质紊乱、肝功能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患者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合并有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电解质紊乱患者病死率也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着。结论患者年龄及合并有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为其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率失常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其与心功能、电解质、血气、病程和合并症关系。结果患者经各种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其中72例有明显好转或好转,4例效果一般,仅4例因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或其他原因死亡,总体效果良好。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和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主要预防措施是基础疾病防治。因肺心病有较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发心律失常后死亡率较高,故治疗时需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性脑病相关因素。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性脑病35例,无肺性脑病91例,两组均系同期住院患者,对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肺性脑病的时间多在病后一年内(60%),其相关因素有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CO2、酸中毒(P均<0.005;并发肺性脑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积极加强防治肺性脑病。  相似文献   

19.
金花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337-33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治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6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好转52例,占80%;自动出院2例,占3.1%;死亡11例,病死率16.9%。死亡患者中呼吸衰竭者6例(9.2%),心力衰竭者3例(4.6%),全身衰竭者2例(3.1%)。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应重视整体治疗,综合治疗观念,进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皖东两家医院近10年所治疗的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 495例老年肺心患者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8例(13.7%),经治疗好转出血停止57例,死亡11例,病死率占16.2%,多死于失血性休克、严重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结论老年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高,预后差,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调节酸碱平衡,及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