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 分别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为6、9、2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00±2.95)d、(27.17±5.42)d、(145.45±14.45)d,颈内静脉组发生1例置管感染,无一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时间短,平均费用低,长期使用需定期换管,适用于外周静脉插管困难患者,PICC置管保留时间长,通常一次置管可完成乳腺癌术后6次辅助化疗,定期导管护理可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林柳  刘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52-2855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总结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共190例,比较上述三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操作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功能不全、局部静脉梗阻、感染及导管脱落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相当,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最长,血流最稳定,但是出口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静脉抗生素,其预后较好.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建立血透临时通路的较好选择,但是应该注意预防出口感染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3.
李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7-12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解剖位置选好穿刺点,利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包内自带的穿刺针穿刺静脉,导入单针双腔静脉导管。观察所有患者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96.55%,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96.42%,股静脉置管成功率100%;股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87d,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无差异平均162d;主要并发症为局部感染13例,局部渗血32例,损伤动脉血管6例,导管堵塞3例,均经及时解决处理。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无法行动静脉瘘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中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深静脉导管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深静脉导管的方式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其中有233例患者为颈内静脉置管,有93例患者为股静脉置管,有21例患者为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患者深静脉置管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预防护理。结果 347例患者的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5~164 d,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为(56.2±30.8)d。347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8.35%,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细菌学检查,其中有17例导管尖端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8.6%。其中4例为血培养阳性,有8例为置管部位分泌物培养阳性。培养致病菌结果为:15例为溶血性链球菌,7例为表皮葡萄球菌,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在患者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乔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20-121
目的探讨三种深静脉置管的方法及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61例深静脉置管病例,对穿刺方法、成功率、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最高,为98.6%,其次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分别为95.0%和86.9%。误穿动脉发生率,股静脉穿刺最高为11.7%,其次是颈内静脉穿刺5.7%,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为3.9%。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对比颈内静脉更易发生气胸、血胸。股静脉穿刺置管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8%.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和静内静脉穿刺置管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穿刺过程的配合能力选择适当的置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卜林明  李俊 《云南医药》2001,22(2):122-123
目的:比较经右侧锁骨上径路与颈内静脉径路及锁骨下径路对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准确性的影响。方法:1例择期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麻醉后由专人使用深静脉穿刺包进行穿刺,成功后由助手测量穿刺针与矢状面夹角,置管后行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结果:经右侧锁骨上径路置管准确性优于锁骨下径路,穿刺并发症低于右颈内静脉径路。结论:右锁骨上径路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较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深静脉置管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ICU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深静脉置管患者125例,对其采用颈内静脉置管(7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25例)、股静脉置管(9例)、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16例)方式置管,并进行常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对比。结果 4种不同置管方式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1,P<0.01),其中PICC置管组导管留置时间较颈内静脉置管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及PICC置管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8、6.048、8.466,P=0.028、0.014、0.004),其中股静脉置管组发生率最高,颈内静脉置管组次之,PICC置管组最低。结论 4种置管方式各有利弊,在临床上可以互补,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选择。在无禁忌证和血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首选PICC置管。  相似文献   

8.
预见性护理在大面积烧伤股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花 《安徽医药》2009,13(8):993-99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应用股静脉置管治疗期间,实施预防导管脱出、感染、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预见性护理,观察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例患者股静脉置管42例次,置管成功率约为95.23%,置管期间未见导管脱出、大血肿及静脉炎发生,无静脉血栓形成及导管阻塞现象,置管处无红肿、硬结发生,拔管后伤口愈合好。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大面积烧伤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葛利越  王伟 《河南医药信息》2010,(22):189-190,19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并发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12例不同中心静脉置管并发血栓的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0例并发导管内血栓患者中8例溶栓成功,2例溶栓失败拔管,1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发脑梗死次日死亡,1例股静脉置管并发深静脉血栓立即拔管。结论规范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因置管并发的血栓。  相似文献   

10.
汪艳萍 《淮海医药》2013,31(2):175-17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乳腺癌TA方案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乳腺癌术后的患者给予PICC置管进行TA方案化疗,加强心理护理,精心严格的导管护理。结果 60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穿刺部位感染而拔管,2例患者因长时间置管、导管脱落而重新置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TA方案化疗,无深静脉血栓,无静脉炎,未发生化疗药物外漏,无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结论乳腺癌患者进行TA方案化疗过程中予以PICC置管,在良好的护理条件下,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统计引起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行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危重病患者720例,男性患者508例,女性患者212例,年龄39~96岁,平均年龄(73.5±12.3)岁。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31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149例,股静脉穿刺置管34例,PICC227例。在穿刺置管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结果 720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感染51例,占7.08%。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6例,占5.16%;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者出现感染6例,占4.02%;经股静脉穿刺者出现感染18例,占52.9%;经PICC者出现感染11例,占4.84%。结论在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患者的护理中,我们发现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位置;患者年龄过大,体质过于虚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多次穿刺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过重;长期使用化疗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留置导管时间> 4周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提高穿刺置管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注意对导管的维护和消毒。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置管术指经皮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入上腔静脉,或经皮穿刺入股静脉,是危重、大型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CVP)测量、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化疗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由于深静脉置管时间较长,若护理不当,易引起导管感染、堵塞、脱管等并发症。现将我科48例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孙本贵  黄婷  李贺 《安徽医药》2011,15(12):1564-1566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该院肾内科213例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病例,其中股静脉置管149例(右135例,左14例),颈内静脉置管61例(右59例,左2例),右颈外静脉置管2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1例。分析不同深静脉置管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处理方法。结果误穿动脉12例(5.63%),皮下血肿1例(0.47%),穿刺部位渗血6例(2.82%),导管意外脱落2例(0.94%),导管栓塞15例(7.04%),导管相关感染17例(7.98%),血流量不足(血流<160 ml·min-1)24例(11.27%)。带管时间5~378 d。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能为血液净化治疗建立血管通路提供一种快捷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方式多样,并发症低且可防治,血流量能稳定提供,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部位的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近年来采取股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26例,观察两种深静脉置管导管的留置时间、血流量、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透析充分性(Kt/V)值。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导管的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其相关并发症低于股静脉置管。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理想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置管导管阻塞1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普外科实施深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共80例,其中成人45例,小儿35例,年龄1~75岁,平均38岁。按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3组,Ⅰ组导管留置时间≤5d熏Ⅱ组导管留置时间6~10d熏Ⅲ组导管留置时间>10d.。按穿刺部位分为2组,A组颈内静脉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股静脉置管。导管阻塞的判断标准:开通输液前常规抽回血,见回血后接上生理盐水,观察单位时间内的重力滴数,若液体滴数明显慢于置管初期或抽不出回血,可判断为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Magney等报道的新方法(PacingClinElecerophysioi熏1993熏16穴11雪押21133),股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将留置导管送入血管。结果共计72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27例,锁骨下静脉2例,股静脉43例。2例患者因感染无法控制而拔管并放弃治疗,1例置管栓塞改腹膜透析,58例患者应用置管透析直到其它血管通路的建立,其余11例继续应用至今。结论深静脉导管使用时间较长,在短期内栓塞率、感染率低,可满足血液透析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锁骨下和股静脉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难易程度及其主要的并发症。方法选择ICU内需做深静脉置管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A组)150例,股静脉(B组)150例,通过比较2组的穿刺的成功率及其主要并发症等指标,从而明确两个部位穿刺的优缺点。结果股静脉穿刺组成功率高,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锁骨下置管并发导管移位、气胸最高(P<0.05),而股静脉置管并发误入动脉,感染,及堵管较高(P<0.05)。导管脱出并发症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置管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操作者可以根据置管的目的,患者情况以及个人对两种置管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合理选择置管方法,减少置管出现的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血液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50例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化疗的护理情况。结果一次性插管全部成功,无穿刺并发症,1例导管脱落,无导管堵塞、深静脉炎、药物渗漏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使患者无痛苦化疗,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而优质的导管护理是导管长时间留置成功的关键,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深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对策;比较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2种置管术的优缺点.方法 共368例患者,采用Arrow公司的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结果置管成功率为97.86%,并发症发生率为16.97%;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尤其适合在老年危重患者中开展;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各有优缺点,而后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20.
ICU病人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华  饶平  陈莹晖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2):1300-1300
20 0 2年 5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们应用深静脉置管技术于 4 5例危重病病人的抢救和治疗 ,收到较好临床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盒。常选择右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 ,右锁骨下静脉均由锁骨下穿刺。穿刺参照国内通用方法[1] 。首先根据术者习惯及病人病情 ,配合程度以及穿刺部位。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穿刺点、穿刺方向及深度。进针时注射器保持一定负压 ,顺利回血后迅速置入导丝 ,拔出穿刺针 ,用手术刀在穿刺点挑开一直径 1mm小口 ,用扩张器扩张各层 ,以便置管顺利进行且避免使导管尖变形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