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人类的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是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对陕西省1999—200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的生态足迹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其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沈阳市1991-2005年的生态压力,并对2006-2010年生态足迹做了预测.结果表明:沈阳市1991-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75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34 hm2,人均生态足迹的需求超出人均生态承载力3.24倍;在6大类生态生产性土地中,耕地足迹和能源足迹占沈阳市生态足迹总量的85%以上,二者的变化对生态足迹总需求有巨大影响.经预测,沈阳市生态足迹在2005年后将增长迅速,预计2010年达到人均5.11 hm2,是1991年的3.50倍、2000年的3.32倍、2005年的1.96倍.结合研究结果,就沈阳市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分析了西吉县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2010年西吉县人均生态足迹为1.260 6 hm2,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84 3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076 3 hm2,表明生态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根据计算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西吉县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切实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后续产业;做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生态移民工作.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构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收集、整理和分析黑龙江省2003-2008年水资源指标数据.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需求达到最大,为0.3117hm2/人.分析黑龙江省水资源呈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并提出黑龙江省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建议.计算结果验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型的科学合理性,为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桂林市岩溶石山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耕地、煤炭、石油、铁矿等重要资源匮乏,使得区域人口、经济与资源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主成分分析和生态足迹计算显示:目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协调,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降低,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综合环境系统滞后综合经济系统的发展,人均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1.55倍,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分布不均。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6.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丹东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5年丹东人均生态足迹为1.6775 hm2/人,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121 hm2/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扣除12%后,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906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0.7869 hm2/人。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了丹东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利用2000—2013年贵州省水资源数据,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对贵州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水资源生态盈余,但盈余下行压力大;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幅度大且受水资源总量的影响大;历年水资源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幅度小,保持在0.43 hm2/人左右;工业用水人均生态足迹上升幅度明显,2000—2011年间上浮137.5%,2011年后有所回落;生活和农业用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幅度小,分别保持在0.06、0.12 hm2/人左右;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生态足迹方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中。该文通过生态足迹方法对宁夏回族自 治区1985-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生态安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 20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近3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率为29.60%。生态压力指数由0.6469上升到 3.5508,增长了4.49倍,生态安全等级由1985年的Ⅱ级变为1990年的Ⅳ级,此后15年生态安全等级始终 为Ⅳ级,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生态足迹理论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现状,对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态足迹在交通产业中有应用研究,并可以计算交通生态足迹,计算方法有两类,一是各类交通工具生态足迹计算,可用于横向比较,其中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生态效率最高;二是从生命周期全过程计算某种交通工具的生态足迹,可以得知哪个阶段对该种交通工具的生态足迹贡献值最大.交通生态足迹方法可用于城市交通结构优化,以及私人小汽车发展政策研究,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但在计算交通生态承载力方面,尚无模型;由于资料欠缺,具体到城市规模的应用研究偏少.因此,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才能够切实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银川市城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银川市(包括银川市区、永宁、贺兰、灵武)为案例,从资源消费、能源消费、环境容量、水资源消费等四个方面定量估算银川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计算、分析银川市生态盈余/赤字情况;预测并分析2004-2020年间银川市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其结果显示未来17年银川市生态承载力不足,生态功能薄弱,生态赤字显著,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为使银川市生态承载力保持持续稳固的水平,可通过加快农产品转化及科技水平,提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开发利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伦理教育、提高国民节约意识等措施减少生态足迹需求,有效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以实现银川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介绍了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模型计算及评价指标。从国内外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足迹研究的最新进展。生态足迹概念自提出以来,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大跨度时间序列的动态研究逐渐加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针对国内生态足迹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定量研究了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2008年的生态足迹.通过计算分析表明,人类负荷超过其生态容量,生态承载不能满足生态足迹的需求,社会经济处于一种不同程度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为使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恢复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吉林省珲春市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珲春市2006年和2017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珲春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增加趋势,即由2006年的10.116 hm2/人增加到2017年的11.667 hm2/人; 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即由2006年的2.89 hm2/人降到2017年的2.76 hm2/人; 生态压力指数由2006年的1.23降到2017年的0.63,即土地生态安全由较不安全变为较安全.本研究结果可为珲春市的生态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综合生态足迹的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足迹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以污染和消费生态足迹相耦合的综合生态足迹法,列出了相应的计算清单及对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框架,南水北调对襄樊生态赤字影响的实例说明,采用综合生态足迹法的计算结果更全面更合理.  相似文献   

15.
重庆直辖十年来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值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以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动态计算了重庆直辖十年来的生态足迹,并作出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人均生态足迹由1.376749 hm2上升为2.113609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438078 hm2下降为0.406153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938671 hm2上升为1.707456 hm2,预测2010年重庆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分别为2.956 hm2、0.3851 hm2和2.5709 hm2。说明重庆地区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呈逐年上升态势,现有的发展模式属于不可持续性类型。并由此分析了该地区生态赤字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以供当地政府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