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糖酯酶促合成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糖酯是典型的非离子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多种用途和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酶促合成的糖酯较化学合成的具有更安全、更好的应用前景.为指导糖酯酶促合成工艺的优化,本文论述了反应器、反应体系、水分含量、反应温度、底物和酶等主要因素对糖酯酶促合成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概要地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糖酯在食品中的应用,并对酶促合成糖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非水相酶促合成食品添加剂乙酸正己酯的效率,以羧甲基纤维素为稳定剂,通过物理吸附,将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固定在锥形瓶内壁上,制备成简易的生物反应器,并研究了其用于催化合成乙酸正己酯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加入己醇与乙酸乙烯酯的混合液,并在37℃、150r/min下摇动,反应即开始;反应液倒出,则反应停止,无需过滤。反应7h,相对于酶粉,反应器中的固定化酶,可使反应转化率提高7倍,48h后,转化率达99%。经10次循环催化、共10d与有机相的接触,仍保留有52%的转酯活性;同样条件下,不添加羧甲基纤维素的固定化酶,仅有12.8%的活性。可见,这种反应器操作方便,能有效提高酶的非水活性和稳定性,适于催化非水相反应。  相似文献   

4.
小分子脂肪酸酯类物质是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类重要挥发性风味成分,广泛存在于传统发酵食品中,对食品感官和风味具有重要影响。微生物源功能酶是小分子脂肪酸酯合成的重要媒介,传统发酵食品来源的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其所携带的催化小分子脂肪酸酯合成的功能酶同样呈现多态性。研究表明,具有小分子脂肪酸酯合成功能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源催化酯合成的酶主要来源于α/β水解酶家族,以脂肪酶、酯酶等为典型代表。微生物源功能酶为酯的合成提供了绿色途径,有助于小分子脂肪酸酯在食品领域的更好应用。同时,酯的酶法合成还促进了小分子脂肪酸酯在制药以及精细化学品等方面的应用。本文概述了传统发酵食品源小分子脂肪酸酯合成微生物及酶的多样性,以及微生物酶法小分子脂肪酸酯合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糖酯类食品添加剂是同时含有亲水和疏水基团、HLB值为1~16的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无臭、无味、无毒及优良的表面性能等特点,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脂肪酶非水相催化合成糖酯有着化学合成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已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非水相中催化合成糖酯所用脂肪酶的来源、非水相体系、酶的催化活性、糖酯类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是重要的化学产品,作为乳化剂和界面改性剂应用于家用洗涤剂、个人护理产品、油漆和涂料、食品、化妆品和制药工业中。聚焦表面活性剂在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的最新国际进展,尤其以改善其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可持续性,包括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的衍生物、使用绿色制造原则生产、以及在消费者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提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来源于植物油、多糖、蛋白质、磷脂和其他可再生资源,目前约占表面活性剂市场的24%,这一比例预计还将增加,特别是在亚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因为这能减少二氧化碳(一种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温室气体)的产生。酶可以通过减少有机溶剂、水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副产品和废物的形成,大大提高工艺的可持续性。在用于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酶中,脂肪酶是最强效的,因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催化活性、操作稳定性和形成或切割酯、酰胺和硫代酯键的能力。为了使酶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强效催化剂,需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以提高催化生产率、稳定性和降低其购买成本。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是重要的化学产品,作为乳化剂和界面改性剂应用于家用洗涤剂、个人护理产品、油漆和涂料、食品、化妆品和制药工业中。聚焦表面活性剂在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的最新国际进展,尤其以改善其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可持续性,包括以再生资源为原料的衍生物、使用绿色制造原则生产、以及在消费者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提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来源于植物油、多糖、蛋白质、磷脂和其他可再生资源,目前约占表面活性剂市场的24%,这一比例预计还将增加,特别是在亚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因为这能减少二氧化碳(一种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温室气体)的产生。酶可以通过减少有机溶剂、水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副产品和废物的形成,大大提高工艺的可持续性。在用于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酶中,脂肪酶是最强效的,因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催化活性、操作稳定性和形成或切割酯、酰胺和硫代酯键的能力。为了使酶成为表面活性剂的强效催化剂,需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以提高催化生产率、稳定性和降低其购买成本。  相似文献   

8.
γ-癸内酯的生物法制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γ 癸内酯 (GDL)是香料工业由生物技术得到的主要产品。采用生物技术可以通过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得到GDL。生物合成法通过真菌和酵母在静止期能合成和积累对于细胞生长非必需的作为次生代谢产物的内酯 ;生物转化法以羟基脂肪酸、非羟基脂肪酸和脂肪酸酯底物 ,经过微生物体内酶转化成γ 羟基脂肪酸 ,然后转化成内酯 ;生物催化法是利用脂肪酶 (如EC3 1 1 3)催化脂肪的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 ,包括催化羟基脂肪酸形成内酯。  相似文献   

9.
《针织工业》2004,(3):111-111
1新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的研究;2金属催化剂新活化法的开发及其在精细化学品合成中的应用;3新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功能性材料中的应用;4利用无机氧化物的含杂环化合物的简便合成法;5有机功能性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研究;6染料、颜料的新功能性的开发和应用;7二氧化碳作为化学资源利用等有益环境的合成法的开发;8导入芳香胺的新光电子功能性材料的开发;9含氮有机功能材料的效率性合成法的开发;10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应用研究;11酸分解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2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技术;13水圈污染物质降解用光催化剂的开发和应用;14利用光催化…  相似文献   

10.
微波与超声波技术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与超声波技术辅助制备生物柴油与传统的酸、碱催化法以及酶催化法等技术相比具有反应时间短、催化荆用量明显降低,生物柴油的转化率大大提高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的特点及合成生物柴油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阐述,以及概述了外界条件辅助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对酶催化反应中的有机溶剂效应进行了深入讨论,引用溶剂化概念解释了有机溶剂对反应平衡状态,反应速率和反应选择性的影响。此外,考察了24种有机溶剂对磷脂酶D催化反应的影响,提出了有机溶剂作用机理,即有机溶剂使酶蛋白微粒和底物磷脂表面更具疏水性,从而增加了酶和底物的相互吸引。主题词  相似文献   

12.
食源性降血压肽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防治早已引起医学界重视,食源性降血压肽降压效果明显,且无毒副作用。从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及微生物代谢产物中都可提取制备降血压肽,降血压肽制备方法主要有酶解法、发酵法、自溶法及重组法等;其中,酶解法和发酵法最为常用。降血压肽分离提纯主要采用超滤、层析等方法,低成本工业化分离方法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种L- 抗坏血酸脂肪酸酯酶法合成的新途径。以廉价的猪油和L- 抗坏血酸作为反应底物,探讨酶法合成L- 抗坏血酸脂肪酸酯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该酶促反应中,混合有机溶剂体系中底物转化率高于相应纯有机溶剂体系中的转化率,最佳反应体系为30% 叔戊醇:70% 异辛烷(V/V)。研究各反应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L- 抗坏血酸与复合猪油甲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10、酶量10%、温度55℃、反应时间24h,转化率可达到(52.7 ± 2.8)%。  相似文献   

14.
酶法合成甘油二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二酯的工艺及其所用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级联酶复合体可通过构建底物通道的方式加快催化效率,已经成功应用在合成医药、化妆品、功能性食品等不同工业领域。生物酶可参与的催化反应种类丰富而且是现代合成化学中的绿色经济型可持续生产工具,但在工业化生产中,固定化级联酶复合体更适合大规模生产,因为固定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酶催化反应效率,还有利于提高酶稳定性以及简化生物催化剂的回收使用。最值得注意的是,酶催化性能、固定化方法、相关反应动力学特性均是酶复合体的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综合生物学和材料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如兼具纳米特性和稳定性能的载体材料的研发,级联酶共固定化技术将充分平衡各催化组分,从而设计出理想的酶复合体催化机器。因此,该研究结合键联方式和载体材料就近年来多酶的共固定化技术研究发展和相关领域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酶法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可生物降解、无毒的清洁能源,可以部分替代石油柴油。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和传统碱法、酸法催化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不产生废水、反应产物容易分离等优点。对脂肪酶的种类、特性和酶法催化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的主要工艺进行了介绍,同时展望了酶法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的酶法合成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检测,以GOS产率为指标,考察了缓冲溶液类型及浓度、起始乳糖浓度、反应温度、加酶量、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GOS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合成GOS的最佳条件为:缓冲溶液选取0.1 mol/L、pH 7.0的Na2HPO4/NaH2PO4,起始乳糖浓度为45%(W/V),反应温度为55℃,加酶量为20 U/g乳糖。在此条件下反应12 h,GOS产率可达44.5%。  相似文献   

18.
甘油二酯(DAG)可抑制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从而具有减肥效果。与化学法相比,酶法制备DAG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综述了国内外酶法制备DAG的研究现状,对酶促酯化合成、酶促甘油解以及酶促水解法制备DAG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阐述了如何提高DAG的选择性,总结了脂肪酶在DAG制备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DAG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己酸、乳酸、丁酸、乙酸的浓度以及pH值对浓香型大曲酯化酶催化合成四种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曲酯化酶催化合成四种酯的最适酸质量浓度分别为己酸8 g/L,乳酸1 g/L,丁酸9 g/L,乙酸12 g/L;在同一酸浓度条件下,大曲酯化酶催化合成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最适pH值均为4.5,乳酸乙酯最适pH值为6.0;大曲酯化酶催化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混合酸的试验结果表明,己酸乙酯的合成以酯化酶催化反应为主,而乳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合成以化学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辅助技术在大分子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物理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介绍了微波对蛋白质的作用机制,并围绕微波在蛋白质研究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分析、多肽制备、有机合成和酶催化反应中的辅助应用进行了综述,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