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  邓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4,24(9):1040-1041,1044
目的 观察中药紫河车对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情况,Hunt法测定黑素合成,以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1)紫河车对黑素细胞具有增殖作用,其最佳增殖浓度为0.1g/L(P<0.01);(2)紫河车可增强黑素合成能力,其最佳增强能力为0.1g/L(P<0.01);(3)紫河车对酪氨酸酶亦具有激活作用,其最佳激活浓度为1g/L(P<0.01)。结论 紫河车能激活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当归对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情况,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以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1)当归对黑素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其最佳促增殖浓度为1 g/L;(2)当归可增强黑素合成能力,其最佳促合成浓度为1 g/L;(3)当归对酪氨酸酶亦具有激活作用,其最佳激活浓度为1g/L(P<0.05)。结论当归可促进黑素细胞增殖、黑素合成以及激活酪氨酸酶活性,可能是当归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 8 -甲氧补骨脂素脂质体 (LMOP)对B16F小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黑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小鼠B16F黑素瘤细胞株 ,以等浓度的 8-甲氧补骨脂素 (MOP)为对照 ,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 ;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与等浓度MOP相比 ,LMOP低浓度 (10~ 5 0 μmol/L)时显著提高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 (P <0 .0 5 ) ,高浓度 (10 0~ 2 0 0 μmol/L)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P <0 .0 5 )。 结论用脂质体作为MOP的载体可以显著提高MOP对靶细胞的作用 ,为LMOP制剂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复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筛选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方剂 ,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 5个应用频次较高的治疗黄褐斑的复方中药 ,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治疗黄褐斑中药复方中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水提物P <0 .0 5 ,醇得物P >0 .0 5 ) ,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增高 (P <0 .0 1) ,金匮肾气丸降低 (P >0 .0 5 )。六味地黄丸组方中药水提物熟地黄、牡丹皮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茯苓、山药、山茱萸降低 ;醇提物中牡丹皮、泽泻增高 ,茯苓、山药、山茱萸降低。结论 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气汤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水提物 ) ;六味地黄丸组方中药熟地黄、牡丹皮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茯苓、山药、山茱萸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泽泻组醇提物增高 ,水提物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大豆异黄酮清斑软胶囊对小鼠B16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研究其对黄褐斑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小鼠B16黑素细胞作为受试细胞,选择氢醌作为阳性对照物,用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学方法检测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NaOH溶解法测定黑素含量. 结果 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清斑软胶囊对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均有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 结论 大豆异黄酮清斑软胶囊能有效抑制黑素细胞增殖和降低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减少黑素合成.  相似文献   

6.
bFGF对人毛囊黑素细胞增殖、活化和黑素合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人毛囊黑素细胞 (Hairfolloclemelanocyte ,HFM )增殖活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人HFM ,观察不同浓度bFGF(0 3~ 1 2ng ml)对HFM形态、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bFGF处理HFM 7d后 ,HFM树突增多延长 ,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以 0 6ng ml组为著。结论 bFGF能诱导HFM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7.
黑素生成过程中黄芩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黄芩对B16F小鼠黑素瘤细胞增殖、黑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小鼠B16F黑素瘤细胞株 ,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 ;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在浓度为 0 .0 1~ 1.0 g·L-1时 ,黄芩可浓度依赖性促进B16F细胞增殖 ,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 ,以 1.0 g·L-1为最佳。结论 :黄芩可促进细胞增殖 ,激活酪氨酸酶活性 ,提高黑素含量 ,从而为黄芩治疗白癜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琼  雷铁池  徐世正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6):1142-1144
目的 比较观察熊果苷分子苯环侧链上的糖苷基团α和β-构象对共培养小鼠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体外melan-a小鼠黑素细胞(MC)与SP-1小鼠角质形成细胞(KC)共培养体系,两种细胞的初始接种比例为1:5.共培养细胞分别用含有0.04、0.2、1 mg/ml的α-熊果苷、β-熊果苷、烟酰胺及10、50、100 μmol/L的甲氧沙林(8-MOP)新鲜培养基换液,药物处理共4 d.用相差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表型的改变;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用放射性核素L-[14C]-酪氨酸底物标记法测定酪氨酸羟化酶与多巴氧化酶活性;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细胞总黑素含量.结果 除8-MOP能明显促进共培养细胞(主要是MC)发生增殖外,其他3种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率均无影响.两种熊果苷均能剂量依赖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1 ms/mlα-熊果苷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比同等浓度的β-熊果苷强(酪氨酸酶活性:37%±4%vs54%±9%,P=0.034).经两种熊果苷(1 mg/ml)处理的MC树状突延长纤细,黑素产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以α-熊果苷更为明显.相反,100 μmol/L 8-MOP处理组的MC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树状突增加,胞质与树状突内有大量黑褐色黑素堆积.结论 α-熊果苷能明显抑制共培养小鼠黑素细胞的黑素生成,其临床应用价值有待体内实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构建黑素瘤细胞(A375)与人永生角质形成细胞(HACAT)直接接触共培养模型,观察熊果苷对该模型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熊果苷对该模型黑素合成及细胞的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A375与HACAT,体外构建黑素瘤细胞与人永生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模型;将不同浓度熊果苷作用于此模型,用MTT法、多巴氧化法及NaOH裂解法检测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合成以及细胞增殖的。结果 A375与HACAT能共同存活;分别用1mg/ml,0.5mg/ml和0.2mg/ml的熊果苷对共培养细胞的增殖、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均有较强的剂量相关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熊果苷对A375与HACAT共培养模型中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方对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NaOH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 中低浓度(5%~15%)的六味地黄方对黑素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高浓度(20%~30%)的六味地黄方可以抑制黑素细胞增殖,特别是浓度为30%时对黑素细胞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而浓度为10%~15%时可以促进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增加(P<0.05),其中15%的浓度作用显著(P(0.01);浓度为20%时对黑素细胞黑素合成无影响(P0.05),高浓度(25%~30%)的含药血清对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呈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 六味地黄方对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因浓度不同而量.效关系不同,这可能是六味地黄方既可以用于治疗黄褐斑.义可以治疗白癜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白介素-8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白介素-8对黑素细胞增值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白介素-8对黑素细胞活力有增强作用,能使细胞增殖能力增加,黑素合成增加,但对黑素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白介素-8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茶、玫瑰花及玳玳花提取物(祛斑因子A、B)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功能及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共培养体系中黑素小体转运的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4-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黑素细胞增殖,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黑素细胞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Pull-down法检测黑素细胞GTP-RhoA和GTP-Rac1蛋白的表达;建立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的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细胞体系中黑素转运的情况。[结果]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祛斑因子A、B可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祛斑因子A可显著降低酪氨酸酶mRNA的表达。祛斑因子A中、低剂量可抑制树突结构蛋白的表达。祛斑因子A高、中、低剂量及祛斑因子B均可抑制黑素小体的转运。[结论]为祛斑因子用于色素性疾病的保健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的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对黑素细胞增值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生成量,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黑素合成减少,增加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研究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白介素-6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流式细胞仪检测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果白介素-6对黑素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能使细胞增殖力降低,黑素合成减少,增加黑素细胞的凋亡率。结论白介素-6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这为临床应用白介素-6治疗色素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双花对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花对人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双花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以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并与氢醌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0μmol/L、500μmol/L和1000μmoL/L双花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均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500μmol/L及1000μmol/L双花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花对于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黑素细胞经黄芩苷和窄波紫外线(NB-UVB)理后细胞黑素合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为白癜风的新疗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正常黑素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黄芩苷组、不同剂量NB-UVB组及黄芩苷和NB-UVB联合组。应用MTT法检测各组黑素细胞增殖率,应用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水平,应用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10-4 mol/L黄芩苷及30 mJ/cmNB-UVB组黑素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苷组、NB-UVB组及联合组黑素水平及酪氨酸酶活性均增加(P<0.05或P<0.01);与黄芩苷组和NB-UVB组比较,联合组黑素水平和酪氨酸酶活性均增加(P<0.01)。结论:黄芩苷与NB-UVB联合应用较2种方法单独应用具有更好的促黑素合成效果。
  相似文献   

17.
熊果苷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国斌  陈璧  汤朝武 《医学争鸣》2001,22(20):1846-1848
目的 研究熊果苷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的作用效应。方法 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主要有丝分裂原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培养系,MTT法测定熊果苷对黑素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并与曲酸及维生素C磷酸酯的结果比较。结果 熊果苷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可显减少黑素生成量,对黑素细胞活力影响很小。结论 熊果苷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显抑制作用,且细胞毒性很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并及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r)还原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酶学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475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100μmol/L、500μmol/L和1000μmol/L氧化苦参碱对于黑素细胞及共培养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均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500μmol/L及1000μmol/L氧化苦参碱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于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系,检测壬二酸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细胞培养,TRP-1染色观察壬二酸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测定壬二酸对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含量变化观察壬二酸的脱色素作用。结果 壬二酸作用于人表皮黑素细胞后,可见细胞树突明显减少;壬二酸作用于B16细胞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壬二酸抑制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细胞黑素合成减少,而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壬二酸对体外培养的人表皮黑素细胞和鼠黑素瘤B16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都有抑制作用,可临床应用于治疗色素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多巴色素异构酶(Dct)突变对黑素细胞黑素小体成熟和活性氧基(ROS)清除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和Fontana-Masson嗜银染色观察小鼠Dct突变slaty黑素细胞和野生型melan-a黑素细胞胞内黑素小体发育及嗜银着色的优黑素颗粒分布;用分光光度计法和蛋白印迹技术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和酪氨酸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和Dct蛋白表达水平;用二氯荧光素标记法测定两种黑素细胞在3 J/cm2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前后胞内ROS水平的变化.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slaty黑素细胞胞内缺乏成熟的Ⅳ期黑素小体,Fontana-Masson嗜银染色也证实slaty黑素细胞胞质几乎完全缺乏嗜银染阳性的优黑素颗粒.与melan-a黑素细胞相比,slaty黑素细胞的离心团块颜色变浅,但slaty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与melan-a细胞接近.UVA照射前slaty和melan-a细胞胞内的ROS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8.9±0.7和8.9±2.5,但照射后slaty细胞胞内的ROS相对荧光强度急剧增加,与melan-a黑素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0.3比13.6±3.0,P=0.024).结论 Dct突变导致黑素细胞低色素化表型,影响黑素小体的发育成熟和降低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能力,尤其是在UVA诱导氧化应激存在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