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湛江等鞭金藻对抗生素的反应及无菌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振华  刘晓娟  胡章喜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07,26(2):120-121,125
研究了5种抗生素在不同浓度下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生长的影响,采用混合添加抗生素法获得无菌藻株.结果表明,(1)不同抗生素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湛江等鞭金藻对氯霉素最敏感,浓度为50 μg·mL-1时抑制率为27.02%,浓度>50 μg·mL-1时抑制率达80%,湛江等鞭金藻对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不敏感,后3种抗生素在低浓度时对藻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2)除50 μg·mL-1青霉素处理外,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其它浓度处理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3)采用500 μg·mL-1链霉素,1000 μg·mL-1卡那霉素和50 μg·mL-1庆大霉素的4个组合混合添加抗生素,均获得了无菌藻株,且对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湛江等边金藻作为多种海洋经济动物的开口饲料,因此对其高密度养殖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为了探究湛江等边金藻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本研究通过细胞密度、细胞大小、细胞干重以及叶绿素含量4项指标的测定,分析了酸碱度、盐度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碱度为7.5,盐度为23时,湛江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最大,细胞干重、大小及叶绿素含量最大,且生长速率最快,指数生长期长。本研究为实现湛江等鞭金藻简易条件下高密度培养,解决海洋经济动物幼体基础饵料缺乏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湛江等鞭金藻是中国的经济藻类,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大规模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潜力的藻种。为了找到适合湛江等鞭金藻扩大培养的条件,本研究针对培养基中的氮源及其浓度、氮磷比设计一个三因素五水平的正交实验L_(25)(5~6),找到最适氮源及其浓度为尿素75 mg/L,最适氮磷比为15:1。另外设计光照强度不同的3组实验,以探讨最适光照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湛江等鞭金藻在光照强度为4 028 Lx时有较大的生长速率。通过结合半连续培养模式和分批补料培养模式的优点,自主设计半连续分批补料培养模式,结果表明此培养模式在促进湛江等鞭金藻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光生物反应器的培养结果说明优化条件适用于湛江等鞭金藻的扩大培养,希望能对湛江等鞭金藻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个有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两种微藻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和胞内多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垠  谷丽 《生物技术》2004,14(3):59-60
利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就光照周期、光质和通气速度对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的生长和胞内多糖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湛江叉鞭金藻和盐藻在亮暗比分别为12L:12D和18L:6D时生长最快,在18L:6D下两种微藻多糖含量较高;(2)不同光质比较,叉鞭金藻在蓝光、红光下,盐藻在红光、白光下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多糖含量;(3)600ml/min的通气速度可以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起始生物量比对3种海洋微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赵文  杨为东  葛玉 《生态学报》2012,32(4):1124-1132
为深入了解饵料微藻与赤潮微藻间的种间竞争关系,通过微藻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起始生物量比(1:4、1:1和4:1)对3种海洋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两两之间种间竞争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3种海洋微藻表现出种间竞争的相互抑制效应;②在与塔玛亚历山大藻(简称A)的种间竞争中,蛋白核小球藻(简称C)和湛江等鞭金藻(简称I)均在竞争中占优势,蛋白核小球藻随自身起始生物量比的提高,其竞争优势越加明显,湛江等鞭金藻在A:I=1:1时竞争优势最为明显;在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种间竞争中,当C:I=1:4时,湛江等鞭金藻在竞争中占优势,C:I=1:1时,初期湛江等鞭金藻占竞争优势,随蛋白核小球藻的迅速生长,后期蛋白核小球藻占竞争优势,C:I=4:1时,蛋白核小球藻占绝对竞争优势;③由种间竞争抑制参数比较得出:3种微藻的种间竞争强弱依次为蛋白核小球藻>湛江等鞭金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在起始比例C:I=1:1时,可共培养利用,在海产经济动物育苗中可对其进行适时采收投喂;两种饵料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为开发利用饵料藻进行赤潮生物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文探讨了添加外源性有机碳葡萄糖和乙酸钠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生长及胞内总脂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和乙酸钠浓度的增加,湛江等鞕金藻的生长和产物积累均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现象.湛江等鞭金藻兼养利用葡萄糖和乙酸钠促进生长的浓度上限分别为50和30g·L-1.葡萄糖浓度仅15g·L-1时,对生物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乙酸钠浓度2.5~15g·L-1时,对生物量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葡萄糖对藻细胞内总脂百分含量的促进作用浓度范围是1.0~50g·L-1,而乙酸钠仅在1.0~15g·L-1时,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葡萄糖浓度为15g·L-1时,其生物量、总脂百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30%.乙酸钠浓度为7.5g·L-1时,其生物量、总脂百分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0%、30%.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乙酸钠能够显著促进湛江等鞭金藻生物量及胞内总脂百分含量,葡萄糖和乙酸钠的最适浓度分别是15g·L-1和7.5g·L-1.湛江等鞭金藻利用葡萄糖和乙酸钠进行兼养生长的能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氮磷比对蛋白核小球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饵料微藻的种间竞争关系,通过微藻共培养的方法,以NaNO3和KH2PO3作为氮源和磷源,研究了氮磷比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养模式下,蛋白核小球藻生长适宜的N/P为4~22,N/P22时其生长受抑制,而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受N/P影响不明显;共养模式可促进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而抑制湛江等鞭金藻的生长;蛋白核小球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且N/P为13和16时其种群竞争优势最明显;在蛋白核小球藻大规模生产性培养时可接入等生物量或少量湛江等鞭金藻,一方面利用共养模式提高蛋白核小球藻的产量,另一方面可根据养殖生产需要适时采收混合藻类饵料用于投喂。  相似文献   

8.
有机碳化合物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有机碳化合物对湛江等鞭金藻的营养效应,实验设置了在f/2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乙酸钠、半乳糖、甘油、乙醇、柠檬酸钠和甘氨酸等7种有机碳化合物的处理,测定了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参试的7种有机碳化合物中,甘氨酸对湛江等鞭金藻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而乙醇对藻细胞生长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其他5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7种有机碳对湛江等鞭金藻胞内蛋白质含量和总脂的积累量具有一定差异性影响。0.5~10g·L-1的葡萄糖、乙酸钠均可提高胞内蛋白质和总脂的含量。半乳糖对总脂积累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包埋-玻璃化法冷冻保存湛江等鞭金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包埋-玻璃化法冷冻保存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探讨了装载液成分和浓度、装载时间、脱水时间、洗涤液浓度及洗涤时间对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50%PVS(PVS:30%甘油(GLY) 20%乙二醇(EG) 10%二甲基亚砜(DMSO),用f/2培养基定容)装载4.5h,0℃100%PVS脱水50min,冻存24h后取出冻存管并迅速投入40℃恒温水浴中快速化冻约3min,1.0mol/L山梨醇洗涤40min条件下,湛江等鞭金藻的存活率最高,为54%。与常规的两步法和包埋脱水法相比,包埋-玻璃化法简单、快速且存活率高,在藻类种质保存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微藻中中性脂的方法。湛江等鞭金藻是一种中性脂含量高且具有开发潜力的能源微藻。以湛江等鞭金藻为实验对象,首先优化尼罗红染色的条件。当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为2.0%、尼罗红质量浓度为1.00μg/m L、细胞密度为1.0×106个/m L、激发波长为480 nm、检测波长为580 nm时,优化的染色时间为10min。其次测定了背景荧光对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细胞状态下,背景荧光强度大约是微藻内荧光强度的20%左右,可以忽略。最后比较了尼罗红荧光法和重量法。结果表明,荧光强度与中性脂含量的相关系数R2=0.946 8,虽然两者相关性并不十分高,但作为一种快速测定微藻中中性脂的方法,尼罗红荧光法依然是研究微藻培养过程中中性脂含量变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生长速度快的高产油湛江等鞭金藻诱变株。【方法】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射流诱变技术对湛江等鞭金藻进行诱变,通过96孔板、摇瓶和反应器培养对诱变株进行筛选。【结果】传至第13代,600 m L反应器培养7 d,诱变株IM110020最大比生长速率、细胞密度和油脂产率可分别达0.72 d-1、16 750×104 cells/m L、109.8 mg/(L·d),分别比野生株提高12.5%、20.8%和17.9%。【结论】获得了一株生长速度快且油脂产率高的诱变株IM110020,且经过多次传代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2.
溶剂法提取微藻油脂不同于植物种子油脂,它是全细胞的提取物,成分非常复杂,存在与甘油三酯(TAG)在色谱保留性质上相近的低极性物质,干扰TAG的测定。建立了基于二醇基柱及蒸发光检测器、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的快速测定微藻中性脂的方法。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测定的TAG、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二酯(DAG)、甘油一酯(MAG)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重复性好。湛江等鞭金藻及微拟球藻样品中TAG加标回收率为96.2%~113.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6%~4.8%。将本方法测定湛江等鞭金藻及微拟球藻中TAG的含量并与传统的固相萃取(SPE)及常用的TLC/GC测定TAG的方法进行比较,相比上述两种方法,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可快速准确测定微藻中TAG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李庄  黄寿山 《激光生物学报》1994,3(3):494-496,493
准分子激光对湛江红橙无性繁殖材料(枝条)辐照的结果表明:在适当剂量辐照下,可以产生少核或无核的变异,并且可改善橙果的风味品质。同工酶的分析也显示出,准分子激光已能引起湛江红橙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由氮元素丰富至限制培养过程中脂质成分的变化。【方法】利用高效薄层色谱(HPTLC)分离分析微藻中脂质。【结果】随着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逐渐处于胁迫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细胞大量积累贮存脂质—甘油三脂(TAG),组成生物膜系统的单半乳糖甘油二脂(MGDG)、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脂(SQDG)、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胆碱(PC)含量降低,而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二脂(DAG)、双半乳糖甘油二脂(DGDG)、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乙醇胺(PE)则相对稳定。【结论】HPTLC可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微藻中脂质分离分析方法,为研究微藻油脂代谢途径以及甘油三脂(TAG)的调控积累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近岸海域富营养化导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海域生系统平衡。对湛江海域浮游藻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结构等进行冬、夏二季调查,得出湛江海域以硅藻门(Bacllario-phyta)为主要优势类群。夏季种类多样性高于冬季;赤潮生物种种类、数量均夏季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6.
福建南北泥蚶种内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泥蚶在福建以南(广东汕头和湛江)和福建以北(浙江温岭和韩国)种群(分别合称南方类群和北方类群)做了遗传分化研究。由筛选出的20个随机引物共获得103个清晰可辨的RAPD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在250—2500bp。汕头种群与湛江种群,韩国种群与温岭种群之间的最小遗传距离分别为0.0612和0.0692,而南、北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却在0.3261-0.4511。类群间近交系数也大于类群内。NJ和UPGMA法构建的系统树均显示汕头种群、湛江种群首先聚在一起,再与温岭种群和韩国种群聚合,说明两个类群发生了较明显的遗传分化,估计与地理隔离有关。  相似文献   

17.
2009年2-11月以水采、网采和显微鉴定的方法分别对湛江湾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季节调查,分析了湛江湾角毛藻(Chaetoceros)群落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湛江湾角毛藻共有32种,其中有17种为赤潮种,优势种有旋链角毛藻(C.curvisetus)、假弯角毛藻(C.pseudocurvisetus)和牟氏角毛藻(C.muelleri)3种;种类丰富度和细胞丰度在季节分布上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而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湾口高,向内湾逐渐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角毛藻细胞丰度与水温、盐度、pH、叶绿素a浓度及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DIN、SiO32-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PO43-相关性不显著:角毛藻细胞丰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由季节更替而产生的种间竞争和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空间变化则受到光照、盐度、pH和高丰度养殖贝类滤食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的金藻诱变筛选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生长速率或高油脂含量藻株为目标,以湛江等鞭金藻为例,报道了一种基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微藻诱变及快速分级筛选方法。即以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m大于0.68的金藻为出发藻株、以致死率90%为阈值确定最适诱变电流为1.4~1.5A,诱变时间为24~30s。分别在室温常光及胁迫条件(高温常光和高光室温)下,按照孔板至摇瓶至反应器三级培养进行筛选。在孔板培养过程中以比生长速度结合尼罗红荧光强度变化实现高通量初筛,最终在反应器培养中进行提取验证,并以候选藻株为出发进行二次诱变筛选。结果表明,室温常光条件诱变株筛出率为0.7%,胁迫条件筛出率为0.9%;一次诱变诱变株筛出率为0.6%,二次诱变筛出率为1.2%;二次诱变和胁迫条件筛出率更高,更易得到性状变化的诱变株。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作者1987年采自广东省湛江及阳江的2个新种和2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评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服务价值, 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方法, 对2013 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和营仔小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和文化3 类10 项最终生态服务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2013 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为191.95×106 元。其中, 海产品供给、气候调节和水质净化是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3 大核心服务功能, 三者占服务总价值的73.17%。调节服务是其主要的服务类型, 占总服务价值的55.99%。其中, 固碳、大气组分调节和消浪护岸等调节服务功能较弱, 仅占总服务价值的7.37%。该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单位服务价值为4.26 元·m-2·a-1, 低于同纬度带内的红树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加强湿地保护与野外长期定位监测, 并结合新的评估方法与研究手段, 或可提高湛江红树林湿地服务功能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