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急性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内外胆道急性阻塞或狭窄所致的黄疸 ,因此类疾病一般需外科治疗 ,也称外科黄疸。它可由胆道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 ,以梗阻上端胆管并扩张为特征。急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需要从以下 3个方面考虑 :首先 ,黄疸是否为胆道梗阻所致 ,即内、外科黄疸的鉴别诊断 ;其次 ,梗阻部位的鉴别诊断 ;第三 ,梗阻原因的鉴别诊断。1  内、外科黄疸的鉴别诊断从临床表现为急性黄疸的病人中筛选出梗阻性黄疸是黄疸鉴别诊断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在提示胆道梗阻的各项信息当中 ,以胆道系统有无扩张最为主要。胆道发生梗阻时 ,为缓解…  相似文献   

2.
收集了217例经B超诊断的肝外阻塞性黄疸病例,全部都获得手术结果。B超诊断结果按三级给予评价,其中符合和基本符合者173例,占79.7%。本文讨论了阻黄的超声图像,并提出了对胆道内、外病变引起阻黄的鉴别及胆道极度扩张后造成胆道走向异常等图像以及提高诊断正确性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临床比较常见 ,引起的原因较多 ,术前一般均依赖影像学提供诊断依据 ,因此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对影象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窥镜胆道造影 (ERCP)、B超及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10 0 %、93.8%、95 .5 % ,而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91%、78%、93% ,若三者结合定准诊断确率为 10 0 %。本文就CT在诊断阻塞性黄疸的胆管阻断平面、阻塞段征象、周围软组织形态、病变范围及良恶性的鉴别等方面作一阐述。1 胆系解剖胆道系统象一棵树 ,肝内胆管是树枝 ,左右肝管是主枝 ,肝总管和胆总管是树干 ,胆囊象个…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黄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的CT诊断特点。方法:通过对、胆、胰CT表现的影像特征分析,探讨不同部位梗阻和不同性质病变时的影像特征差异。结果:肿瘤和结石是引起阻塞性黄疸的重要原因。肿瘤引起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明显大于结石所引起的,二者对肝外胆管扩张和谐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胆管炎可引起间断性阻塞性黄疸,但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常不显著。梗阻近端扩张,远端萎缩是普遍特征。胆总管末端形态和密度变化的分析对鉴别诊断尤为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2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总结分析了本病X线、B超、CT的影像学检查征象和价值。X线征象:粘膜粗乱、破坏,充盈缺损,不规则龛影,肠腔狭窄,肠壁僵硬,肿瘤近侧肠管扩张。B超、CT征象:肝内、肝外胆管扩张,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壶腹部低/中等回声和等密度块影。并讨论了本病与十二指肠良性肿瘤、胰头癌、壶腹癌等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马润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27-2628
目的:探讨超声对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60例黄疸的病例,其中无胆道系统扩张45例,有胆道系统扩张15例。结果:无胆道系统扩张,30例诊断肝性黄疸,余15例为胆结石、胆囊炎,有胆道系统扩张15例,均为肝内外胆道阻塞。结论:超声可以对肝源性黄疸与阻塞性黄疸做出鉴别诊断,对内科黄疸的病因诊断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病史、临床资料,并综合超声声像图分析。对阻塞性黄疸着重注意梗阻部位,判断梗阻原因。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对胰腺疾病的CT诊断水平,根据被证实的50例胰腺癌和40例慢性胰腺炎的CT资料,对CT征象进行观测、统计及分析。结果发现二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征象是:①病变区胰腺局限或弥漫肿大与密度异常;②有无扩张的胆总管突然性狭窄截断与胰周大血管被包埋,管径增粗,癌栓、腹部淋巴结肿大、肝转移;③有无沿胰管走向分布的钙化与扩张的胰管,扩张胰管贯通病变区的情况;④胰腺囊肿的发生频率、部位与胰腺轮廓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8.
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诊治胆道手术后出现的非损伤性黄疸。方法通过对60例胆道术后非损伤性黄疸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对胆道手术后出现的黄疸要结合病史、手术过程及术后症状、实验室检查等,从病人术前肝功能状态、储备功能、胆道病变、手术操作、术后引流物的放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选择B超、CT、MRCP等,明确黄疸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结论黄疸是胆道术后出现的有意义的临床征象,有因胆道损伤所致,也有非损伤的原因,反映的病变是多样的,通过各种检查,结合病史,手术过程,获得明确诊断,从而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并非出现术后黄疸就急于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9.
提讨用MRC(磁共振胆道成像)显示胆道梗阻部位和程度,以对手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检查病人38例,均应用快速自旋回波重T2加权成像技术.结果:梗阻性黄疸病人均能显示梗阻部位及扩张胆管,非梗阻性黄疸病人可显示肝内外胆管全貌.结论:MRC能显示胆道梗阻部位及扩张胆管,并与MRI、Bus及CT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胆道梗阻部位及原因.可为选择手术下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17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及CT特征,并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认为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低位梗阻性黄疸S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常见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螺旋CT表现特征,以进一步提高CT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低位梗阻性黄疸123例,良性梗阻7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60例,胆总管炎性病变12例,恶性梗阻51例,其中胰头癌25例,胆总管癌14例,壶腹癌12例.结果胆总管结石中有52例显示"新月征"或"靶征".胰头癌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胆总管癌中有9例见胆总管腔内明显均匀强化的结节.12例壶腹癌中有9例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充盈缺损,明显强化.良性低位梗阻中肝内胆管和胆总管轻、中度扩张分别为51例和65例,51例肝内胆管呈竹节状扩张,49例肝内、外胆管扩张不成比例;恶性低位梗阻中36例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43例肝内、外胆管成比例扩张.结论 SCT扫描在低位梗阻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A 58-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signs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for two weeks. Ultrasonography showed dilatation of the intrahepatic ducts and common bile duct, due to a distal common bile duct mass. ERCP showed a papillary mass. A Whipple's operation was done for the ampulla of Vater carcinoma. The role of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jaundice is reviewed. The common causes of distal extrahepatic obstructive les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梗阻性黄疸的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CT在梗阻性黄疸检查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CT追踪确诊的、术前均行CT检查的梗阻性黄疸病变54例,良性21例,恶性33例。本组资料均显示梗阻性黄疸病变中有不同程度的肝内或/和肝外胆管扩张,部分合并胆囊扩大。其CT表现均显示为低密度环状或条状影,胆囊直径增大。CT诊断梗阻平面的准确性为100%,对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为852%。肝胆管扩张的程度和梗阻平面的形态学表现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CT结合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定性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手术治疗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212例。根据B超(BUS)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研究,认为BUS对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与内科黄疸的鉴别诊断(正确率99%)、梗阻部位的定位(准确率95.3%),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仍不理想(阳性率59.4%)。因此BUS检查应列为常规或首选方法,对于确诊或定性有困难者,再选用ERCP或PTC。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波在肝外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超声波检查,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临床诊断资料。结果:超声波诊断出62例胆总管结石,31例胆管肿瘤,11例炎症病变,共确诊104例,诊断准确率为86.67%;超声波定位与手术定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肝外梗阻性黄疸诊断过程中,超声波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无创等特点,有利于提高肝外梗阻性黄疸诊断准确率,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于昊  于福禄  徐宏伟  乔辉  孙继忠 《吉林医学》2009,30(21):2575-2576
目的:探讨超声对黄疸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经超声检查的84例黄疸患者结合肝功能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内科性黄疸63例(急性肝炎40例,慢性肝炎4例,肝硬化伴腹水7例,肝硬化伴肝癌4例,急性细菌性胆管炎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7例),外科性黄疸21例(胆总管结石9例,胆管癌3例,胰头癌4例,胰头炎症1例,壶腹癌2例,胆总管末端梗阻性病变2例)。结论:超声根据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能够快速做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黄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检查用于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将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28例,肝外阻塞性黄疸52例,超声检查结果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21例,间接诊断6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准确率96.43%,肝外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44例,间接诊断5例,诊断不明3例,诊断准确率94.23%。超声诊断准确76例,诊断不明4例,准确率95.00%,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诊断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可重复性强、检查费用低等优点,对黄疸性质、部位、鉴别等判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临床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块型3例,壁厚型5例,腔内型4例。4例合并胆囊结石与胆囊炎,6例伴肝内侵犯或转移,4例伴腹腔淋巴结肿大,3例肝内外胆管扩张,3例伴腹水。结论:CT能较为准确地对原发性胆囊癌进行诊断和分型,在胆囊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塞性黄疸的CT诊断特点。方法:通过对肝、胆、胰CT表现的影像特征分析,探讨不同部位梗阻和不同性质病变时的影像特征差异。结果:肿瘤和结石是引起阻塞性黄疸的重要原因。肿瘤引起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明显大于结石所引起的(P<0.05),二者对肝外胆管扩张程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胆管炎可引起起间断性阻塞性黄疸,但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常不显著。梗阻近端扩张,远端萎缩是普遍特征。胆总管未端形态和密度变化的分析对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结论:肿瘤和结石是引起阻塞性黄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5例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确诊梗阻性黄疸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和CT影像资料,对胆道梗阻的部位和病因进行定位、定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对照。结果良性梗阻病变79例,其中胆道结石64例,炎性病变11例,先天性胆管囊肿4例;恶性梗阻病变46例,其中胆管癌25例,胰头癌12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5例。肝癌侵犯肝门区胆管1例。64层螺旋CT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8%。结论64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的病变显示清晰,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图像后处理,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对梗阻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