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不同温度对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对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的影响。方法 37例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38℃、42℃、45℃),观察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及卡马西平服用量,计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各组均有较好的镇痛效应,治疗后2周有效率分别是54.5%(38℃组)、66.6% (42℃组)、82.4% (45℃组),45℃组的有效率高于38℃组和42℃组;没有严重并发症。结论 38℃、42℃、45℃脉冲射频均有效,但45℃组的有效率高于38℃组和42℃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射频温度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行射频温控热凝术,两组分别逐渐升温至75℃(38例,Ⅰ组)和85℃(42例,Ⅱ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P〈0.05);1年后I组和Ⅱ组优良率分别为89.5%(34/38例)和97.6%(41/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有3例复发,Ⅱ组未见复发。结论85℃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效果较75℃佳,且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不同分支单支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行经皮半月神经节RFT治疗的单支三叉神经痛患者550例,其中V1分支(眼支)38例,V2分支(上颌支)257例,V3分支(下颌支)255例。根据温度分为70、75、80 ℃组,分析其治疗有效率、1~5年复发率和面部麻木程度。结果 V1分支三叉神经痛70、75、80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10、18/2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2,P=0.545);V2分支三叉神经痛70、75、80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54/58)、94.4%(167/177)、10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8,P=0.468);V3分支三叉神经痛70、75、80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7%(50/57)、94.8%(165/174)、95.8%(2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3,P=0.153)。V1、V2分支三叉神经痛不同温度治疗组患者1~5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3分支三叉神经痛不同温度治疗组患者1~5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5、80 ℃组患者1~5年复发率低于70 ℃组(P<0.01)。V1分支三叉神经痛不同温度治疗组患者面部麻木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2、V3分支三叉神经痛不同温度治疗组患者面部麻木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2、V3分支三叉神经痛75、80 ℃组患者面部麻木程度高于70 ℃组(P<0.01)。仅1例V1分支三叉神经痛患者80 ℃治疗后出现角膜溃疡,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70 ℃经皮半月神经节RFT适用于V1、V2分支三叉神经痛,而75 ℃适用于V3分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30),单纯阿霉素组(ADM组)、脉冲射频联合阿霉素组(PRF+ADM组)和单纯脉冲射频组(PRF组),比较三组患者的VAS评分、PRI总分、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PRF+ADM组VAS评分、PRI总分明显低于PRF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PRF组(P<0.05).术后1d、3d PRF+ADM组各指标与A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时间点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PRF联合ADM治疗三叉神经痛近、远期疗效均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射频套针作眶上神经、眶下神经、下颌神经或颏神经穿刺,神经电刺激引导下接近神经,到位的参数为频率50 Hz,电压0.5~0.7 v.脉冲射频参数为频率2~4 Hz,脉宽20 ms,电压20~56 v,温度38℃~42℃,作用时间240 s.结果 脉冲射频治疗后1 d,平均VAS评分从治疗前的8.53降至3.47,卡马西平服用量从治疗前的0.56 g/d降至0.20 g/d,有效率69.4%.治疗后12周内的上述指标仍有进步,以第2周为最明显,有效率达75.0%(P<0.05).没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三叉神经末梢支脉冲射频镇痛有效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姜开洋  董莉丽 《重庆医学》2016,(16):2261-2263
目的:探讨不同射频温度及不同电压对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PRF)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6例PHN老年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3)、C组(n=31)和D组(n=37),4组患者均行PRF治疗,A组患者术中应用标准电压、42℃脉冲射频治疗,B组患者应用标准电压、48℃脉冲射频治疗,C组患者应用高电压、42℃脉冲射频治疗,D组患者应用高电压、48℃脉冲射频治疗,脉冲射频时间均为120 s ,2个周期。分别于术前(T0)、术后第7天(T1)、术后1个月(T2)、术后3个月(T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生活满意度指数B表(LSI‐B)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4组患者T1~3时VAS、PSQI均明显降低,LSI‐B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T1~3时,VAS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C、D组患者T1时PSQI评分明显低于A、B组(P<0.05);4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LSI‐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PRF治疗老年PHN安全有效,高电压射频脉冲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睡眠治疗和生活质量,不同温度缓解疼痛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神经根性腰腿痛参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岚  卢振和  高崇荣 《广东医学》2007,28(9):1483-1485
目的 比较不同频率和作用时间的脉冲射频(PRF)治疗神经根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为PRF治疗神经根性腰腿痛的参数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确诊为神经根性腰腿痛,疼痛强度为中度以上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4个组别,比较不同参数脉冲射频对神经根性腰腿痛的治疗效果.试验一(Ⅰ,Ⅱ两组各20例)比较治疗的不同脉冲频率,Ⅰ组2 Hz、Ⅱ组6Hz,两组的其他参数相同,均为脉宽20 ms、温度42℃、电压26~56V、作用时间240 s;试验二(Ⅲ组21例、Ⅳ组19例)比较治疗的不同作用时间,Ⅲ组120 s和Ⅳ组480 s,两组的其他参数相同,均为频率2 Hz、脉宽20 ms、电压26~56 V、温度42℃.4种穿刺方法均采用腰椎板外侧入路法,以2 Hz频率和1V电压刺激下的肢体反应强度来探查神经,判断针尖正确位于神经旁的电刺激阈值为0.5~0.7 V.观察指标为疼痛强度、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止痛有效率和起效时间.结果 Ⅰ组有效15例,有效率为75.0%;Ⅱ组有效16例,有效率80.0%;2 Hz和6 Hz不同频率的脉冲射频对神经根性腰腿痛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x2=0.14,P>0.05);镇痛起效时间Ⅰ组为(1.94±0.31)h,Ⅱ组为(1.89±0.26)h,差异亦无显著性(t=1.72,P>0.05).Ⅲ组有效14例,有效率为66.7%;Ⅳ组有效14例,有效率为73.7%;120 s和480 s两种不同作用时间的脉冲射频对神经根性腰腿痛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x2=0.23,P>0.05);脉冲射频起效时间Ⅲ组为(2.13±0.42)h,Ⅳ组为(1.99±0.27)h,差异亦无显著性(t=1.84,P>0.05).结论 脉冲射频对神经根性腰腿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所设定的不同频率和不同作用时间的脉冲射频对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析因设计探究中药熏蒸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两因素三水平的析因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两因素即温度组、时间组,三水平即温度组(38、40、42℃)、时间组(20、25、30 min),采集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9组进行试验,疗程均为2周。[结果]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对中药熏蒸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影响大小为:42℃×25 min42℃×30 min42℃×20 min40℃×25 min40℃×20 min38℃×30 min40℃×30 min38℃×20 min38℃×25 min。在时间与温度的交互作用统计分析结果中,提示时间、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温度的单独效应结果来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同的温度对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下降值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42℃温度条件下对PASI评分降低影响更为显著。[结论]中药熏蒸对血热型银屑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42℃×25 min组合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8月份至2016年3月份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更好地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特从这72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8例患者(中西医结合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剩余34例患者(西医组)采用西药治疗,在疗程结束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中西医结合组中,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在西医组中,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就两种治疗方法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更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射频热凝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10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或侧人路行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治疗,温度用60℃、65℃、70℃、75℃、80℃、85℃各1次,每次60s。结果105例中,Ⅰ支12例,Ⅱ支45例,Ⅲ支23例,Ⅱ、Ⅲ支同时受累25例。治疗后3个月评定疗效.优效84例(80.0%),良效15例(14.2%),3例经2次治疗后获良效(2.9%);无效者3例(2.9%),包括虽经2次治疗仍有部分疼痛者。总有效率为97.1%。除原疼痛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减退外,无其他严重、永久并发症。结论采用经皮穿刺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操作安全,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124-126,131
目的探讨不同中药坐浴方案在肛周疾病术后肛门水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肛肠科治疗的肛周疾病术后并发肛门水肿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坐浴的温度及频次分为A、B、C、D四组,每组40例。A组每天早上坐浴1次,温度37℃;B组每天早上坐浴1次,温度42℃;C组每天早上、晚上各坐浴一次。温度37℃;D组每天早上、晚上各坐浴一次,温度42℃。观察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皮肤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结果D组患者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A、B、C三组患者(P0.05);D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A、B、C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在水肿消失时间、渗出物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上面均显著优于其他三组(P0.05);各组患者在红肿、瘙痒、过敏、溃烂及灼痛不良反应方面,D组患者略低于其余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周疾病术后并发肛门水肿患者采用自拟参花洗剂方给予每天早晚2次坐浴,坐浴温度设置为42℃左右能够有效促进水肿的消退,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延丰 《河北医学》2004,10(5):424-426
目的 :探讨地玄石膏汤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76名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给予地玄石膏汤或卡马西平治疗 ,其中地玄石膏汤组 38例 ,卡马西平治疗组 38例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地玄石膏汤组和卡马西平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7.4 %、84 .2 % ,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地玄石膏汤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安全、简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李曦  刘江  潘畅  王志平 《西部医学》2011,23(7):1319-1320
目的观察托吡酯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联合针灸治疗组(A组,30例)和托吡酯治疗组(B组,30例),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托吡酯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88.45%,单用托吡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78.4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3,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针灸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射频热凝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或分支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1年复发率为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1年复发率为29.17%,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患者50例,以患者颅底CT片确定卵圆孔位置,C形臂下以颞颌关节和瞳孔中点矢状线为参照物引导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以60℃~76℃行射频热凝治疗3.5~5 min。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后7d有效率96%(48/50例),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者。未发现明显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15-117
目的分析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6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普通组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5±0.5)分,LSI-B指数为(16.5±2.1),各项指标均优于普通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两项数据均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卡马西平,该药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且药物不良反应更少,用药安全可靠,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7.
吴锋  陈士云  邹永凯 《中外医疗》2012,31(30):166-167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0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81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方法进行治疗。I组患者最高温度为80℃,II组最高温度为85℃,III组最高温度为90℃,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1个月、6个月和3年的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1个月、6个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3年后的面部麻木感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的疗效,85℃最高温度即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8.
姚林峰 《河北医学》2007,13(5):569-570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至2005年我院治疗的38例患儿为治疗组,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喘乐宁治疗.另有1999年至2001年治疗的42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硫酸庆大霉素 а-糜蛋白酶 地塞米松治疗.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7.3%(18/38),有效率39.5%(15/38),总有效率86.8%(31/38);对照组显效率21.4%(9/42),有效率26.2%(11/42),总有效率47.6%(20/42),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哮喘发作,方法简单、用药量少、起效快、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张兵 《中外医疗》2011,30(4):38-38
目的探讨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治疗组106例采用西药治疗与对照组106例采用中医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66例(治愈率62.26%),总有效率90.56%;对照组:治愈37例(治愈率34.91%),总有效率66.0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医三叉神经痛可缩短病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针对性较强,毒副作用少,已经成功为大多数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解除了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电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RF)联合普瑞巴林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为探讨其可能机制打下前期基础。方法:纳入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标准电压组和高电压组:在口服普瑞巴林的基础上联合标准电压或高电压背根神经节PRF治疗。观察疼痛强度(pain intensity,PI)、生活满意度指数B(life satisfaction index B,LSI-B)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及患者血清CGRP、5-HT水平变化。结果:3组疼痛强度评分、睡眠质量总分、生活满意度指数、血清CGRP、5-HT水平均得到改善,高压PRF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结论:背根神经节PRF刺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调节三叉神经痛发病相关的因子水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