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疆北疆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初探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玉江  胡列群 《冰川冻土》1997,19(3):223-230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分析了新疆北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将北疆地表水资源序列由250a延长到412a,并首次提出了将两个来自不同树轮年表的重建序列进行合并所应满足的条件,分析了412a来北疆地表水资源的突变与渐变特征,对其形成一些新认识,较之以前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曹升乐  于翠松 《水文》1998,(2):22-26
本文针对年降水量序列和年径流量序列中存在特大(小)值的问题,提出了实测序列中特大(小)值的检验方法及其重现期的确定方法,给出了含有特大值序列的分析计算方法。对山东省胶东地区部分主要河流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序列进行了分析,重新评价了该地区的降水资源及地表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齐齐哈尔市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齐齐哈尔市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和地表水资源状况。采用最近统计资料,对齐齐哈尔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进行了分析论述。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齐齐哈尔市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和地表水资源状况。采用最近统计资料,对齐齐哈尔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进行了分析论述。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倒算法,即采用从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维护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的方法,提出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并计算了不同生态植被和生态环境的最小需水量。  相似文献   

6.
姜清霖 《水文》1989,(5):35-30
本文是广州市区航空遥感综合调查的主要课题之一。系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广州市区地表水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文中概述了该区地表水资源及其背景信息的光谱特性、基本调查方法和应用航片解译成果建立水文模型,以及航空遥感在地表水资源环境质量中应用的一些内容。文中介绍的一些实际材料和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航空遥感技术在地表水资源调查工作中的研究状况,因之可供水资源调查技术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年径流变差系数C_(vy)是反映地表水资源多年变化的统计参数。它同年径流的均值和偏态系数构成的一组参数,说明了地表水资源的数量和变化特征。对C_(vy)地区分布规律的分析及综合方法,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评价结果在解决无资料地区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本文对山西省雁北区各河流C_(vy)的地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原等值线法应用于中小流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鲁中南岩溶水资源综合类型及合理调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鲁中南岩溶区是中国北方半干旱温带岩溶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该区岩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大面积分散补给而局部富集等特征。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洞穴为主,地下水类型多为裂隙溶洞型。在对该区岩溶水补给,富集,径流及排泄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初步将本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地下岩溶水径带变化带水资源类型和排泄带水资源及地下岩溶水资源类型。对该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调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地表水资源特点及可持续开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承新  邹连文 《水文》2001,21(4):36-41
通过对山东省地表水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剖析了其特点及时空变化规律,阐述了开发地表水资源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以便使有限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科学合理利用,妥善解决山东省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10.
潍河流域下游地表污水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洪亮  魏保军 《吉林地质》1999,18(2):37-41,76
为了准确地建立莱洲湾南岸地区虞河段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质运移的数学模型,本文对研究区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特征及其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平原地区水面蒸发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安焱  郭西万 《水文》2006,26(1):24-27,41
新疆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面蒸发是河川径流水量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农业是新疆经济的主要支柱和优势产业,而新疆的农业是灌溉农业,渠系众多,水面蒸发量损失较大,合理地预测水面蒸发量是有效利用水资源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基础。利用新疆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分别分析了南疆和北疆的月平均气温、湿度、水汽压等与月水面蒸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和月水面蒸发量相关性均较好。可建立用气温资料预测水面蒸发量的模型。通过随机选取的测站月气温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误差较小,模型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北疆500年干湿变化特征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袁玉江  韩淑Ti 《冰川冻土》1991,13(4):315-322
  相似文献   

13.
应用2004—2010年EOS/MODIS遥感积雪监测资料,结合新疆89个气象站雪深、雪密度50年的观测记录,估算新疆冬季雪水当量,并对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4—2010年新疆年雪水当量最大峰值为368.83亿m3(2009—2010年)、最小峰值为93.91亿m3(2006—2007年),最大峰值是最小峰值的4倍左右,且6年中峰值出现的最早和最晚时间相差5旬。② 新疆雪水资源分布存在4个区域:南疆、东疆、伊犁和博州、北疆东北部,不同区域雪水当量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新疆雪水当量峰值应该是4个区域峰值之和。③ 新疆雪水当量50年来呈现年际间的大幅波动,发展趋势沿着斜率为0.083 2的直线上升,表明雪水资源在逐年增多;波动幅度逐步加大,表明雪水资源偏少的年份有时也会发生。  相似文献   

14.
北大西洋涛动和北极涛动与新疆河川径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和北极涛动(AO)与新疆天山南北不同流域河川径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北半球气温、降水等气候驱动因子的NAO和AO同样与新疆河川径流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遥相关.在年际变化上,NAO和AO的强弱分别与径流变化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年代际尺度上,NAO和AO有超前于新疆河流年径流5 a的显著相关,相关关系分别超过了95%和99%置信水平.NAO和AO变化对预测新疆河川径流的变化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西内陆河流量对高原加热场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莺落峡1944-2004年和疏勒河1953-1999年的流量资料,分析了近50年河西内陆河流量的持续性、周期性、年际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西部的水资源具有很好的持续性,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河西走廊中、西部的水资源与前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前期(4月份)的环流特征可预报后期5月份流量。多水年新疆脊弱,东亚槽浅,降水偏多,流量加大;反之亦然。径流预报实质上可作为西北地区的干旱预报。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资源量及其系列一致性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键  张学成 《水文》2006,26(6):6-10,96
本文在总结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主要成果基础上,对1956年以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黄河水资源情势变化的初步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黄河水资源变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降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水资源量尤其是河川天然径流量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尤其近5年更加突出。河川天然和实际来水量减少,都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后,文中针对目前黄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点,提出了可为今后水资源规划和水量调度服务的近期下垫面条件下的黄河水资源量。  相似文献   

17.
新疆积雪覆盖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0-2010年MODIS积雪覆盖产品数据MOD10A2,提取了新疆近10年来积雪覆盖变化信息,并结合地面站点数据,对遥感积雪覆盖估算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分析了新疆积雪覆盖的年际、年内变化及南北疆积雪覆盖变化的差异;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不同高程带下积雪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高程因素对新疆积雪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OD10A2提取的积雪信息能够反映新疆的积雪变化情况,总体精度达92.3%;近10年来,全疆年积雪覆盖率最大值范围为34.0%~51.7%,最小值范围为1.7%~2.6%;积雪覆盖比率的变化在南北疆差异明显,南疆区域积雪覆盖整体不高,年内积雪覆盖比率变化幅度低于50%;而北疆区域由于受复杂地形和气候带的影响,积雪覆盖比率大,年内的变化幅度强,除2008年均达到80%以上;在季节变化上,春季和秋季的积雪覆盖均值波动较为明显,夏季和冬季的积雪覆盖均值则波动较小,这一规律在北疆地区表现更为显著;积雪覆盖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受高程的影响,在海拔4 000 m以下区域,夏季积雪覆盖比率低,冬季积雪覆盖比率高,而6 000 m以上海拔区域则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特点,即夏季积雪覆盖比率高,冬季积雪覆盖比率低。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对新疆水循环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冯思  黄云  许有鹏 《冰川冻土》2006,28(4):500-50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地区降水量、冰川数量、径流量、地下水位等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61个国家水文、气象站点20世纪50年代到2000年的降水量、气温、冰川、径流量、湖泊水量、地下水位的变化资料分析,探讨了新疆水循环的变化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地区降水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全球水循环速度加快引起的.通过分析新疆高山冰川的变化,试图揭示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对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与旱灾——变化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干旱与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的基本环境特征。西北地区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区域降水量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西北西部的新疆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量增加;西北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持续减少,干旱、连旱趋势增加;黄河流域西北区域降水量减少,干旱化趋势最为显著。在气候干旱化增强的背景下,新疆地区总体上经过70年代的枯水期后,在80年代中期开始较大范围内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河西东部、西北东部的黄河流域等地区,70年代以来径流持续减少,大部分河流枯水频率在78%以上,水文干旱化趋势显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土保持以及土地利用等人类活动使得西北地区水文干旱进一步加剧。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受干旱化气候和水文变化趋势的影响,黄河流域和内陆流域干旱灾害不断加剧,近50a干旱灾害受灾面积急剧扩张,旱灾造成的农业粮食损失不断增加。从创新水资源开发利用途径与管理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气候变化的地区适应性和区域水-经济系统旱灾抵御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区地面观测积雪深度和遥感雪深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了气象台站观测和卫星遥感(SMMR、 SSM/I、 AMSR-E)的积雪深度两种资料在空间分布、 年际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关系的异同性.结果表明: 两种资料在积雪稳定区的分布比较一致, 积雪深度的大值区位于东北地区、 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 对于季节性积雪区且积雪深度不大的区域而言, 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尤其在江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台站观测的积雪深度大于遥感得到的积雪深度; 平均而言, 两种资料获得的积雪深度在各地区基本一致.在新疆北部和高原南部, 二种资料的年际变化存在着差异, 在新疆北部, 台站观测大于遥感得到的积雪深度, 而在高原东南部遥感大于台站观测积雪.近30 a来, 两种资料获得的积雪深度在新疆北部和青藏高原的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新疆北部为增加趋势, 青藏高原有减少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 在东北地区, 近30 a来两种类型资料的年际变化趋势呈相反变化.两种资料在新疆北部的相关最强; 东北、 青藏高原其次; 而高原东南部最差, 在使用时应加注意.青藏高原地区的两种积雪资料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信号"基本一致.青藏高原地区积雪与东北西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之间的相关最为显著.资料间的差异性并不影响高原地区积雪对中国夏季降水"信号"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