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窦丽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19-3519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为了保证输液的安全,一定要加强输液微粒的控制。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1],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1输液微粒来源1.1药品和输液器生产工艺中带来的如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等,使异物与微粒混入。1.2药物配置、配伍中带来的如药物不当配伍形成的结晶性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输液器穿刺胶盖带来的橡胶微粒等。1.3环境因素输液环境中的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  相似文献   

2.
张素菊  孙凌 《新疆医学》2003,33(6):104-106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对于静脉输液微粒污染问题是一个需要严格控制的问题。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对机体的危害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笔者将同行们关于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成因与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电阻式输液微粒计数器对本市四所医院制剂室生产的40瓶输液进行微粒检测,结果为每ml中含大于10μm的微粒超过20粒的有4瓶,占10%;每ml中含大于25μm的微粒超过2粒的有22瓶,占55%。每ml中含大于10μm的微粒超过20粒的4瓶中大于25μm、微粒2粒。检品中微粒的数量超过药典标准的占55%。这提示输液微粒检测质控工作急待抓紧。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的基本治疗方法,如果药液中不溶解的微粒通过输液途径进入人体,其危害性严重而持久。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其危害包括形成肺肉芽肿、血栓、静脉炎、热源样反应等,为此,临床进行了大量有关静脉输液微粒的研究,现将有关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输液微料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内的非代谢性的颗粒杂质。微料随着血液进入人体各器官,可造成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毛细血管堵塞,产生静脉炎或不同程度的损害,形成肿块以及出现过敏反应等。因此,输液中微粒造成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普遍的关注。我国药典规定:①装量100ml以上的静脉滴注用的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1微料的来源主要包括输液生产过程中和应用过程中的污染。11来自药物原料的微粒葡萄糖生产过程中未完全糖化的糊精,原…  相似文献   

6.
谈谈输液制剂微粒污染的危险性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粒、异物控制是输液制剂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之一。1973年起,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在国家药典中陆续规定了对输液制剂微粒、异物的控制方法。我吲药典85版规定了输液制剂的微粒控制限度(采用当时美国药典标限值),至2000版药典又扩大到对中药输液制剂必须进行“不溶性微粒”的检测(一部附录IU注射剂),标限值相同于日本药局方,即:每ml输液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2粒。  相似文献   

7.
微粒是静脉给药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颗粒杂质,直径一般为1—30μm或更大,5μ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以看到。静脉输液中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会不同程度地造成血管栓塞、肉芽肿、变态反应、热源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小等。  相似文献   

8.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静脉,随血液到达身体各部位,从而对人体产生潜在的危害性。据文献报道,50μm以下的微粒能使人体产生肺部肉芽肿,注射部位发生局部组织反应及热原样反应。中国药典1990版规定的不溶性微粒的标准为:≥10μm的不得超过20粒/ml;≥25μm的不得超过2粒/ml。英国药典(1980年版)明确限定:  相似文献   

9.
注射针头是小器械,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各个方面都非常注意经济效益分析,注射针头是一次性用品,每个住院病人一天可能用几个针头,针头耗用总量大,效益分析势在必行。 首先回顾输液瓶插瓶针的沿革和存在问题。医院为患者输液时使用的输液器插瓶针和 12#, 16#注射针,很长时间是斜面针(顶端开口的金属针)。文献报道,经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监测,证明这种传统使用的插瓶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弊端,即在其插入输液瓶橡胶塞时,由于针口刃面对橡胶塞的切割,不可避免的造成橡胶微粒的脱落。其中一些小的不溶性橡胶微粒 (15μ m以下 )就会进入人体。尸体解剖和动物实验证明,这些进入机体的微粒,可以导致毛细血管阻塞,造成毛细血管肉芽肿,诱发静脉炎,促使血栓的形成,不排除致癌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和生产单位研制推出侧孔插针。在同等条件下,对比检测两种针穿刺橡胶塞后脱落的橡胶微粒,斜面针高于侧孔针十余倍甚至上百倍。  相似文献   

10.
改良一次性输液器进气管预防输液微粒污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静脉输液临床应用极为普遍,输液反应也不断减少,但是在输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微粒污染现象[1],至今仍无法完全杜绝.针对此问题,我们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将一次性输液器进气管进行了改良,改良后的输液器进气管即能用来加药又能作为输液过程中的进气管使用,可减少输液瓶橡胶塞的穿刺次数,预防输液微粒的污染,大大降低了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及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对其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受到重视。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若微粒进入人体,可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危害,如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等,故为预防微粒污染,在静脉药物配置和输液操作中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不溶性微粒是输液质量重要的指标之一。随着输液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港媒、溶质质量的不断提高,输液瓶已成为输液带入微粒的主要途径。目前,一类高效无毒的含氯消毒清洗剂已逐步替代浓硫酸清洁液,广泛用于输液瓶的清洗。为此,本文就常选用的两种消毒清洗剂与传统清洁液清洗输液瓶的效果作一比较。1材料与方法准备旧输液瓶300个,并备好下列药品:l)浓硫酸清洁液:2)活消精(苏州吴县化工二厂.批号%0引9);3)强力消毒净(广州市庆丰药械厂,批号95O9O6)。准备KI’一4型微粒计数器(湖南天平仪器厂)。取旧输液瓶(露天堆放8个月以…  相似文献   

13.
基层医院预防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配液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程度,采取预防微粒污染措施。方法将液体分为三组。Ⅰ组:120瓶液体不加药直接静脉滴注;Ⅱ组:300瓶液体加安瓿针剂;Ⅲ组:300瓶液体加有橡胶塞的玻璃瓶粉针剂。结果Ⅰ组液体中没有微粒,Ⅱ组有3瓶液体发现细小碎屑,Ⅲ组99瓶液体中有橡胶屑微粒,占Ⅲ组液体的33%。结论减少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关键在于预防。改进穿刺针形状及瓶塞质量,改进配液方式及加药时的传统进针方法,严格控制输液瓶内药物总数,应用终端过滤器,改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等,微粒污染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4.
邵丽  房华  刘志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972-297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快速有效的方法,而配药过程中产生的橡胶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何减少配药过程中橡胶微粒的产生,是临床护理人员应高度注意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同型号(12#)20 m l侧孔注射器和普通斜面注射器,在配药过程中产生可见橡胶微粒情况进行对比,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侧孔注射器配药时无刃口对橡胶塞的切割作用,可大量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减少输液危险,提高治疗疗效。保护患者的同时,也保护了我们护理人员自己。  相似文献   

15.
输液剂是由静脉输入人体内的大量注射液,其医疗价值早已被公认。由于输液量大,质量要求严,输液中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因此,要提高大输液的质量,必须从制备大输液的各个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我院实践工作证明,抓好灭菌制剂室的合理建设、控制注射用水的质量、空气净化技术的应用、输液瓶与绦纶膜的处理四个主要环节,大输液合格率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操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护士认为输液发热反应 (简称输液反应 )的发生与护理操作没有太多的直接关系 ,他们只注重强调药品、器具质量。其实 ,正确的输液操作是预防输液反应的重要环节之一。急诊科是输液量较大的科室 ,输液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笔者通过近几年我科所发生的输液反应的观察、分析 ,发现输液操作与输液反应有密切的关系。1 导致输液反应的主要因素1 .1 配液加药中的污染(1 )微粒的污染 :我国 1 990年版药典规定 ,每ml输液剂中 ,直径 >1 0 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 0个 ,直径 >2 5 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 2个。而在配液操作中 ,由于安瓿的切割与…  相似文献   

17.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的液体中所存在的可游动、不溶性外源物质,包括玻璃屑、橡皮屑、微生物碎片、药物结晶微粒,穿刺针头斜面滞留微粒等.它们难以被机体代谢和清除,导致微小血管堵塞,除造成输液反应一发热外,还可造成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血管内皮的损伤.我国95版药典规定,静脉滴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含100μ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20粒.有关护理研究证实,微粒产生与穿刺针头的使用、安瓿的割据、临床用药、病人本身皮肤情况等有关.为了减少输液污染,在临床输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大输液用涤纶薄膜洗涤新方法赵谦(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大输液;涤纶薄膜;洗涤方法输液用橡胶塞与药液长期接触会溶出和脱落微粒,影响药液澄明度,故必须采用医用涤纶薄膜(以下简称涤膜)与胶塞隔离。由于涤膜表面有静电效应,可牢...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中对注射药物中产生的不溶性微粒,如玻璃屑、橡皮粒、纤维、蜡粒与药物PH值改变出现药物结晶引起的危害日益重视。现就临床注射药物中微粒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总结如下:1微粒的危害性1.1我国《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药物中微粒径大于10微米的不溶性微粒不得超过20个,粒径大于20微米的不得超过2个。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微米至7微米,因而输液药物中较大的微粒可造成血管栓塞,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症。1.2临床肌肉注射中小于针孔的微粒,均可随药物注射到组织内,药物可逐步被吸收,而微粒不被吸收。相反,微粒作为异物…  相似文献   

20.
<正>概念微粒是指那些外来的、非溶性的、直径50微米以下的、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微粒杂质。微生物也是一种微粒物质,而且具有特殊致病性作用微粒的来源。输液微粒是指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药液中微粒的污染途径一般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生产过程中的微粒污染:药液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混入异物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