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两段焙烧—酸浸—氰化浸出工艺从某高砷难处理金精矿中回收有价金属。结果表明,一段焙烧温度550℃,二段焙烧温度630℃,酸浸时间90min,控制终点pH 1.0时,铜浸出率达到82.44%;酸浸渣细磨至-0.039mm占88.9%,氰化钠用量6kg/t,氰化浸出48h,金浸出率达到90.98%。  相似文献   

2.
提高难浸金精矿两段焙烧工艺金氰化浸出率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寇文胜  陈国民 《黄金》2012,33(5):47-49
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对两段焙烧工艺处理高砷高硫金精矿的研究,提出了控制一段焙烧焙砂中硫质量分数在8%以上,强化二段炉内的硫酸化焙烧,保证燃烧室的供风控制及在焙砂酸浸工序后增加碱浸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金氰化浸出率,降低氰化尾渣的金品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段焙烧—酸浸—再磨—氰化工艺从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精矿中回收有价金属。结果表明,在550℃弱氧化气氛下焙烧60min,700℃氧化气氛下焙烧60min;焙砂细磨至-0.038mm占70%,氰化钠用量6kg/t,氰化浸出48h,金浸出率达到90.86%,银浸出率达到56.95%。  相似文献   

4.
云南某低品位难处理金矿含有砷、硫、碳、锑等多种对氰化浸金有害的杂质成分,金矿中金以包裹金为主。两段焙烧后焙砂直接氰化浸出的浸金率较低。本研究针对含砷锑硫金精矿焙砂,对比了酸浸预处理、碱浸预处理、碱性硫化物预处理等方式,结果显示,碱性硫化物预处理效果最好,金浸出率可以达到95.06%。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进行实验研究。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金精矿粒度-0.043 mm 52.85%、一段焙烧温度450℃、时间1 h(炉门关闭),二段焙烧温度700℃(炉门稍开),焙烧时间0.5 h;初始氰化钠浓度0.5‰、L/S=4、氰化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硫、砷的脱除率分别为99.99%、52.56%,金的浸出率为88.92%。  相似文献   

6.
某企业原难处理金精矿两段焙烧烟尘残硫、残砷高,是影响金浸出的主要原因。将焙烧烟尘采用气流稀相输送至第二段沸腾焙烧炉中进行再次焙烧,充分脱除烟尘中的残硫与砷,然后进行氰化浸出。生产实践表明,烟尘再焙烧后提金,金的氰化浸出率由88.40%提高到92.64%。  相似文献   

7.
对菲律宾某含铜含砷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了两段焙烧—酸浸—氰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段焙烧温度600~630C、二段焙烧温度630~660C下两段焙烧,脱砷率和脱硫率分别达88%和89%以上.酸浸提铜、氰化浸金在优化工艺条件下,金、铜浸出率分别达88.5%和80%以上.  相似文献   

8.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08,29(1):40-41
进行了从含砷金精矿二段焙烧酸浸渣中氰化浸出金银的工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RMD对含砷金精矿的二段焙烧酸浸渣进行预处理,可除去大部分砷和部分铅,使金、银的氰化浸出率比常规工艺分别提高4.51%和51.30%,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新疆某高硫高砷金精矿的预处理氰化浸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岁明  周春娟 《黄金》2011,32(5):42-44
对新疆某高硫高砷金精矿.加入ZOD助浸剂预处理后氰化浸出,金氰化浸出率由未经ZQD预处理的47.5%增加到89.1 %;加入固化剂CaO-Na2CO3二段焙烧(一段450℃,焙烧1h,二段650℃,焙烧2 h)后,再进行助浸预处理氰化,金氰化浸出率可达95.1%,硫固化率达到80.5%.  相似文献   

10.
某难处理金精矿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金精矿粒度为-0.043 mm占52.85%,一段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1 h(炉门关闭),二段焙烧温度为700℃(炉门稍开),焙烧时间为0.5 h;初始Na CN浓度为0.5‰,L/S=4,氰化时间为24 h。在此条件下,硫、砷的脱除率分别为99.99%和52.56%,金的浸出率为88.92%。  相似文献   

11.
高起方  段胜红 《黄金》2021,42(3):68-71
以某含金银铜复杂硫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沸腾炉焙烧—酸浸—氰化浸出联合流程研究,考察了焙烧、烧渣除杂及金、银浸出等作业条件。结果表明:采用沸腾炉焙烧—酸浸—氰化浸出联合流程,可综合回收各有价元素;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焙烧硫回收率97.57%,酸浸铜浸出率66.45%、硫浸出率88.28%、砷浸出率50.70%,氰化浸出金浸出率89.61%、银浸出率43.74%;酸浸渣金品位5.10 g/t、银品位20.53 g/t、铁品位65.58%,试验指标较好;酸浸液可进一步回收有价元素。  相似文献   

12.
含砷难处理金矿预处理研究——(Ⅱ)加石灰焙烧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天足  宾万达 《黄金》1994,15(2):31-34
本文研究了用加石灰焙烧法对含砷难处理金矿进行预处理,该法可有效地消除砷和硫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含砷为3.76%,硫6.23%,金23.3g/t的金精矿进行焙烧后,金的浸出率可达90%左右,而未经焙烧预处理的金直接浸出率仅56.96%。  相似文献   

13.
某高砷、高碳、贫硫、微细粒难浸型金精矿直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仅为42%左右。采用"生物预氧化—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达到96.3%,采用"中温中压预氧化—三段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达到99.66%。并对生物氧化、热压氧化、焙烧氧化3种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热压氧化、焙烧氧化相比较,细菌氧化工艺投资少、成本低,且金、银回收指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4.
含砷高硫金精矿焙烧—氰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焙烧—氰化方案对某含砷高硫金精矿的提金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金精矿在模拟工业窑炉操作制度下焙烧氧化, 硫、砷脱除率和综合氧化率分别达95% 、92% 和95%以上, 焙砂经细磨—碱洗后氰化, 金的浸出率超过91% 。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某含硫、砷、碳及锑等多种成分的难处理金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细菌氧化—氰化实验研究。浸矿菌种为HQ0211,该菌种经长期驯化,耐砷性良好。在浸出过程中,通过测量矿浆的pH 值、电位值、Fe2+质量浓度和液砷含量,来考察不同矿浆浓度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Q0211混合菌种适宜氧化该复杂难处理金矿。经该菌种氧化预处理后,脱硫率最高可达81.53%,脱砷率最高可达86.88%,脱碳率最高可达58.32%,脱锑率最高可达40.09%。与未经处理的原矿氰化提金结果相比,经过细菌氧化预处理后,金的回收率最高可达98.65%,相比直接氰化浸出提高了40.56%。  相似文献   

16.
提高含砷金精矿二段焙烧-氰化工艺金浸出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光  王永新  薛元昕 《黄金》2011,32(6):48-49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高含砷金精矿二段焙烧-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含砷金精矿经一段焙烧(450~500℃)除砷后,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SR,再进行二段焙烧(630~650℃),然后经稀硫酸除铜后进行氰化浸出,可使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4.65%.该方法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难处理复杂金精矿采用两段焙烧提金工艺流程中,一段炉采用流化床沸腾焙烧脱砷,二段炉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脱硫。生产实践表明,该组合形式生产出的焙砂的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的第二段氧化焙烧采用沸腾流化床焙烧炉,同时焙砂的金氰化浸出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铜精矿焙烧浸出的探索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铜精矿焙烧浸出的探索试验,重点介绍焙烧脱硫砷和浸出除铁工艺.采用铜精矿焙烧法脱硫砷,铜精矿经低温和高温两段焙烧,铜焙砂中的残硫在1.09%~0.45%之间,含砷在1.08%~0.73%之间.脱硫率达到90%~95.65%,脱砷率在54.43%~69.19%之间.而升高温度对铜浸出有利;浸出终酸越高对铜的浸出越有利.通过试验,提高了铜浸出率、减少铁砷浸出的可行性,为下一步硫渣提铜工序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