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和阵营核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波导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依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凭借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把握,公司适时推出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多媒体手机系列,抢占了市场发展先机.在国内市场上,波导销量稳定增长,继续保持国产手机国内销量第一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波导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对外手机出口再创佳绩,成为国产手机出口的佼佼者.2005年,波导以良好的市场表现,成为国产手机阵营稳健的领舞者.在2005年第六届CCID中国手机用户满意产品调查结果发布中,波导又摘得"用户满意品牌"、"用户满意娱乐手机"、"用户满意质量"、"年度海外市场开拓成就奖"等四项大奖.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手机生产大国,几乎全球所有的名手机品牌都在中国设厂,在中国也可以买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品牌的手机,但是中国自已品牌的手机却一直未能很好地成长起来。从1999年开始,我国十多家厂商开始致力于国产手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今天消费可以选择国外名的品牌手机,也可以选择“波导”、“科健”这样的国产手机。在国产手机的压力下,国外名牌手机也降低了价格,尤其是低端产品的价格。但是经过两年的发展,国产手机距根本性的突破还有较大距离,国内市场上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份额不过10%左右,这只是诺基亚的1/3。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国产手机的高速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3.
国产手机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取得了国内手机市场30%的份额。有媒体称2002年为国产手机的“元年”,可见业界对国产手机的期望之高。但繁荣背后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始终令人无法释然,那就是多数国产手机企业仍将主要精力放在品牌与市场上,而缺乏在自主研发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4.
2004年的第一季度,国产手机进军海外突然成为一种风暴,并从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外手机巨头所垄断的海外市场上赚了个盆满钵满  相似文献   

5.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CDMA手机市场处于高速成长期,产销增幅均超过100%,而其中,双待机功不可没。国产手机巩固细分市场领导地位2006年,随着宇龙酷派等国产手机厂商和中国联通的共同努力,双待机已成为新的细分市场并开创了手机市场新的蓝海。  相似文献   

6.
闫成印 《通信世界》2007,(25B):18-19
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手机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众多厂商的关注。在这一市场中,新人局的厂商甚众,出局的厂商也不在少数,即便是全球有名的老厂商也难逃厄运,在此背景下,国产手机厂商更是经历了崛起与下沉的风浪,生存与发展的课题摆在面前。反思国产手机的发展历程,分析国产手机的对策成为大多数国产手机所面临的难题。潜龙在渊,蛰伏待发?还是迷茫仿徨,一蹶不振?这将决定国产手机厂商甚至产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Nowhere 《数字通信》2002,(4):50-53
在一个以70%的速度超高速增长的市场中,身处其中的国产手机厂商们却大多表现不佳。虽然2001年国产手机总算有了15%的市场份额,但市场上热销的国产手机,却少有我们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仍然是国产手机迈不过去的坎。走自主研发和设计的道路,充分利用产业发展趋势带来的机会,国产手机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 前言2003年,手机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各路诸侯纷纷大显身手,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使出浑身解数,国产手机为了持续增长付出了不少的代价。值得欣慰的是,付出得到了回报。从整体上讲,2003年的国产手机仍然延续了2002年的快速增长,到11月份,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到60%以上。同时,在国产手机高速成长的背后,却也面对不容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国产手机的库存高居不下、核心技术缺乏、品牌价值较弱,这些因素对于国产手机的持续发展而言无疑是一大障碍。2 国产手机占据半壁江山国产手机能夺得市场份…  相似文献   

9.
年底一连串利好消息让本已是一路高歌的国产手机市场再度兴奋了起来。先是有消息说,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突破了30%,接着波导对外透露,它的第一千万台手机下线了。不甘示弱的TCL则一边把有着“TCL手机之父”的万明坚提到了一个更显著的位置上,一边又对着外界宣布说,他们明年的市场目标是销售200个亿,这还不包括此前其他国产手机厂商所透露出来的消息——似乎市场对国产手机分外厚爱。  相似文献   

10.
读编直通车     
《数字通信》2005,(1):8-8
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2004市场热点回望》作为对2004年的一个总结,国产手机厂商、SP、3G成为关注的焦点。2004年,是国产手机从大喜到大悲的一年,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国产手机仍然有不错的市场号召力,这样的"大悲"不过是成长中的一次小小的阵痛,挺过去,又会是一片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11.
方蕾 《IT时代周刊》2006,(14):42-44
国产手机爱模仿早已不是业内的秘密,通常洋巨头在市场上推出一款设计新颖、极具卖点的手机后,国产手机必定会在第一时间推出几可乱真的机型。以低价抢夺市场.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国产手机风头正旺,打下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占有率达到54%。有人预言,国产手机将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力量。然而半年过后,已有多家手机厂商宣布市场份额在明显下降。据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数据表明,2004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到48.1%。  相似文献   

13.
《数字通信》2005,(12):14-16
2005年,在很多业界人士眼里是国产手机的洗牌年。国产手机在2004年底遭遇了寒流,市场状况一泄千里。2005年初,信产部终于取消了备受争议的手机牌照审批制度,而改成了更得人心的核准制。这样又有一大批颇具实力的国内外厂商进入到这个本已十分拥挤的市场中来,市场的动荡已经不可避免。而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动荡中,国产手机厂商因为自身的实力,将首当其冲地成为被冲击的第一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先后已经不成为是否会被淘汰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IT时代周刊》2005,(14):17
2005年7月10日消息,与中科健、南方高科以及多家近期欲退出手机市场的国产手机厂商形成鲜明对比,外资和台资手机配套厂商正在增资、扩产。市场人士认为,国内手机厂商又处于一个关口。在连续的市场份额下滑之后,国产手机又退到了最初的那条生死线上。而台资、外资手机资本的突进,更加大了国产手机复起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在浑品牌的强力打压之下,国产手机一直在探索"曲线救国"的道路. 从拍照手机、音乐手机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浪潮中,国产手机在与洋品牌的对抗中,一直处于下风,"恨铁不成钢"的指责声不断. 虽然国产手机整体处于弱势地位,但在国内市场依然扮演着挑战者的角色,它们凭借在细分市场上的耕耘,找到了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在很多业界人士眼里是国产手机的洗牌年。国产手机在2004年底遭遇了寒流,市场状况一泄千里。2005年初, 信产部终于取消了备受争议的手机牌照审批制度,而改成了更得人心的核准制。这样又有一大批颇具实力的国内外厂商进入到这个本已十分拥挤的市场中来,市场的动荡已经不可避免。而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动荡中,国产手机厂商因为自身的实力, 将首当其冲地成为被冲击的第一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入市场的先后已经不成为是否会被淘汰的决定性因素。老牌的国产手机厂商TCL,新进入战团的清华紫光,似乎不约而同地都在这个时候出了问题。虽然两家厂商相继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争辩和解释,但问题既然已经暴露出来,显然争辩不会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备受业界关注的国产手机定点厂名单终于揭晓,这些厂家分别是:康佳、海尔、南方高科、奉化波导、科健、TCL、东方通信、深圳中兴、厦华电子共9家。近年来,国产手机的生产成为国内业界的一大热门话题。国产手机的上马可壮国威、厂威;可以彻底改变手机市场被洋货独霸的现状,长国人的志气;尤其是在我国即将进入世贸组织的前夕,国产手机的生产乃至投放市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国家有关部门为加强总量控制,防止手机项目重复建设,经过几轮筛选从最初的二十几家→十八家→十一家,最终确定由上述9家企业担此重担。国产手机定点厂家揭晓  相似文献   

18.
经过3年的血战,2002年中国手机市场终于出现了转折点,国产手机从星星之火正走向燎原之势。可以肯定的是,2003年中国手机市场上将会爆发国产手机和洋手机的总决战。国产手机在一开始进入手机市场时,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也很难确定自已的长处所在,十余个手机产商,贴牌者有之,把研发作为重点的有之,还有的企业打算从核心芯片做起,最初的国产手机制造商没有一家不亏损的。通过3年的发展,大部分产手机制造商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以及在市场上战胜对手的方法和思路。走在最前面的波导,在国内手机销量上已经位列三甲。波导差不多是国产手机…  相似文献   

19.
2005手机产业市场走向(上)2004年国产手机销售大幅度滑坡,引来业界颇多质疑,因此 2005年手机走向更引人注目。为此,本刊“产业市场”栏目组织“2005手机产业走向”专题。专题共分两期刊登,围绕产业市场分析、终端趋势以及手机发展模式等热点问题展开。其中,本期专题汇聚了如下精彩观点。● 刘高峰认为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将呈五大趋势:中外手机厂商将在扩大的市场上展开拉锯战;手机集成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手机渠道的整合和拓展将成为主旋律;国产手机厂商将努力寻求核心能力的突破;政府将加强对手机生产企业的宏观引导。● 在刘衡萍眼中,2005年则是手机市场孕育希望的新拐点:3G手机将崭露头角;手机功能翻新成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张福新则从产业链方面侧重讨论国产手机的增长机会。  相似文献   

20.
2005手机产业市场走向(上)2004年国产手机销售大幅度滑坡,引来业界颇多质疑,因此 2005年手机走向更引人注目。为此,本刊“产业市场”栏目组织“2005手机产业走向”专题。专题共分两期刊登,围绕产业市场分析、终端趋势以及手机发展模式等热点问题展开。其中,本期专题汇聚了如下精彩观点。● 刘高峰认为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将呈五大趋势:中外手机厂商将在扩大的市场上展开拉锯战;手机集成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手机渠道的整合和拓展将成为主旋律;国产手机厂商将努力寻求核心能力的突破;政府将加强对手机生产企业的宏观引导。● 在刘衡萍眼中,2005年则是手机市场孕育希望的新拐点:3G手机将崭露头角;手机功能翻新成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张福新则从产业链方面侧重讨论国产手机的增长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