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突变的特点。方法以16个乳腺癌家系中1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BRCA2部分序列突变。结果 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3例致病性突变,突变率为18.75%。其中2例为新发现的突变,单个碱基替换引起的编码氨基酸改变M2610I和2405 delT(stp729)导致蛋白截短;另外1例是已报道的无义突变E2924X。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未发现致病性突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本研究还发现已知的内含子变异IVS21-66T/C在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检出率达56.25%,该位点变异在散发性乳腺癌中检出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5)。结论 BRCA2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关系不大,在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该检测突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家族性乳腺癌患者115例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特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全国4个乳腺癌医疗中心的115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包括前期研究的35例),应用DHPLC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BRCA1/2基因全编码区的突变检测.结果 在115例患者中,共发现11例BRCA1基因突变和3例BRCA2基因突变,总的突变发生率为12.2%.根据家系中乳腺癌患者个数分层后,突变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家系中先证者和所有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早于突变阴性的家系(P<0.01),同时家系中年轻的乳腺癌患者越多,突变携带率就越高.结论 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患者的发病年龄能有效地预测BRCA1/2基因突变的携带率,但是家系中乳腺癌患者个数的预测功能却较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I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ER、PR、HER2和ALN等表达的关系.方法 抽取广东省58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后,进行DNA测序方法证实.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中ER、PR、HER2和AL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BRCA1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58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年龄<35岁的患者发生BRCA1致病突变,而且其中1个为新发现的拼接点突变(331G→A).BRCA1基因突变位点与ER、PR、HER2和ALN的表达无关.结论 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围家;331G→A致病突变位点可能是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基因突变位点可能与ER、PR、HER2和ALN等组织学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5.
6.
<正>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BRCA在DNA修复的同源性重组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BRCA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显著增加。胚系BRCA1/2突变(gBRCAm)将显著提高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其他癌症的发病风险,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相关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7.
8.
马金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0):1212-1213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在大多国家占女性各类肿瘤的首位。乳腺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基因异常,包括易感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等,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对这些基因异常的认识是乳腺癌防治的关键,因此我们对乳腺癌发病过程中BRCA1及BRCA2基因的研究进展及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BRCA1和BRCA2是家族性乳腺癌(familialbreastcancer,FBC)的主要易感基因,均为抑癌基因。BRCA1的异常与45%的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有关;BRCA2的异常不仅与45%的家族性乳腺癌有关,尚与早发乳癌、男性乳癌关系密切。这两个基因在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广东省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I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ER、PR、HER2和ALN等表达的关系.方法 抽取广东省58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技术对BRCA1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后,进行DNA测序方法证实.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中ER、PR、HER2和ALN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BRCA1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58例乳腺癌患者中,2例年龄<35岁的患者发生BRCA1致病突变,而且其中1个为新发现的拼接点突变(331G→A).BRCA1基因突变位点与ER、PR、HER2和ALN的表达无关.结论 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家族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方围家;331G→A致病突变位点可能是广东省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基因突变位点可能与ER、PR、HER2和ALN等组织学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深圳地区当地与外来人员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突变位点的差异。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202例,其中深圳地区当地人员(研究组)64例,深圳地区外来人员(对照组)138例。采用PCR/DNA测序法检测2组BRCA2基因突变发生率及突变位点,同时比较2组病理组织分类。结果研究组存在BRCA2基因突变的有15例(23.4%),对照组存在BRCA2基因突变的有34例(24.6%),2组BRCA2基因突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检测到同一种BRCA2基因突变(EXON11f第910碱基T被C取代)。研究组7例(46.6%)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主要病理类型为导管原位癌,对照组8例(44.2%)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深圳地区当地与外来人员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发生率及突变位点相似,但病理组织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CA2蛋白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6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48例乳腺增生症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RCA2蛋白在各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RCA2表达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8%(36/86)、75.6%(65/86)和97.9%(46/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RCA2蛋白异常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RCA2和P53蛋白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6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48例乳腺增生症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RCA2及P53蛋白在各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RCA2表达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8%(36/86)、75.6%(65/86)和97.9%(46/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53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7.2%(32/86)、16.3%(14/86)和8.3%(4/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乳腺癌组织中BRCA2与p53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612,P〉0.05)。结论:BRCA2和p53蛋白异常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3个外显子的突变特性及突变位置。方法 采用PCR-SS-CP银染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对34例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第2,11,2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2例患者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的2430位点出现突变,由A变成G。结论 中国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较低(6%),可能只与小部分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相关;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广泛的BRCA1突变筛查意义不大;在Ashkenazi犹太妇女中发现的两个突变热点185delAG和5382insC不是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突变热点,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上述突变热点的筛查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测序,对15个家系23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1部分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发现4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7.4%(4/23例),其中1例为2228insG,致编码子711处蛋白截短,另3组(2种)为1884A→T和3232A-→G,突变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结论:在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 1突变率较低,3232A→G可能为中国人的突变热点,BRCA 1突变检测在高危人群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bility gene 2, BRCA2)对上皮型乳腺癌癌症干细胞的影响及从Notch信号角度分析其机制。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前期建立的反转录病毒干扰载体pMSCVneo/eGFP-U6构建BRCA2的载体, 合成慢病毒颗粒, 转染上皮型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筛选出单克隆细胞后, 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中干扰BRCA2的效果。球形成试验分析干扰BRCA2后对MCF7上皮型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克隆形成试验分析BRCA2下调后对MCF7上皮型乳腺癌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腺癌癌症干细胞自我更新因子Notch1和Notch4在干扰BRCA2的上皮型乳腺癌中的影响。结果 干扰BRCA2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和对照载体测序正确, 可以合成反转录病毒。Western blot法发现干扰BRCA2的上皮型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中BRCA2的表达较对照细胞显著下调。球形成试验结果显示干扰BRCA2的上皮型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球形成数量较对照细胞显著增加。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干扰BRCA2的上皮型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较对照细胞显著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干扰BRCA2的上皮型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中Notch1的表达较对照细胞显著上调, 未在对照和干扰BRCA2的MCF7细胞中检测到Notch4的表达。结论 BRCA2沉默的上皮型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可通过上调Notch1表达使其形成癌症干细胞的能力增加。  相似文献   

17.
家族性乳腺癌BRCA1蛋白失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家族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8例遗传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l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ee,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8例遗传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浆或细胞核和细胞浆,阳性率为50.0%(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由于标本数量较少,BRCAl1在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失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查内蒙古地区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l突变位点。方法:收集新近确诊的乳腺癌患者病例及全血标本40例。以及非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全血30例作为对照,利用TIANampBloodDNA Kit试剂盒获取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基因组DNA的BRCAl基因第11外显子的2620~2894bp和3570~3847bp片段.所有标本利用ABl3100-DNA测序仪分析扩增的DNA片段。结果:测序的DNA片段与GeneBank中的序列进行了比对,在所扩增DNA片段中未发现碱基的突变。结论:在我们的研究中所检测的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l基因第11外显子2620~2894bp和3570~3847bp区域未发现突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国人散发性乳腺癌病变中BRCA2和P53的异常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乳腺增生病、28例乳腺癌癌旁组织及60例乳腺癌中BRCA2和P53的表达。结果:①BRCA2在乳腺增生病、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在三者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BRCA2基因表达缺失增多,BRCA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306,P=0.021)。BRCA2在乳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4枚组及淋巴结转移>4枚的病例组的阳性表达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可以显示出随着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BRCA2的表达呈下降趋势;③BRCA2的表达与年龄、TNM分期无明显关系;④P53在乳腺增生病、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在三者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的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r=0.344P=0.019),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年龄无明显关系;⑤乳腺癌组织中BRCA2与P53表达之间无显著性相关(r=-0.074,P=0.570),但可显示出随着P53阳性表达的增强,BRCA2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乳腺上皮中BRCA2的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多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BRCA2及P53的检测有利于筛选出乳腺癌高危人群,早期发现乳腺癌。但BRCA2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