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物理因素对铝土矿反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强调开发高效浮选药剂及浮选工艺的同时 ,常常容易忽视浮选过程中的众多物理参数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铝土矿反浮选 ,诸如入选物料的粒度及粒度组成 ,浮选设备的搅拌强度及充气量等 ,同样是浮选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陕西某金矿生产中存在的浮选尾矿品位高、浮选回收率偏低的难题,对其磨矿作业和浮选作业进行了流程考查及工艺优化措施分析。流程考查结果表明当前生产中存在磨矿效率和分级效率低、球磨机钢球充填率和分级返砂比严重不足、浮选矿浆浓度较高、浮选药剂添加地点及分配比例不合理和浮选充气量不足等问题。针对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细的改进方案,为下一步进行浮选工艺优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谈浮选回路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荣  吴振祥 《有色矿山》2000,29(5):23-25,19
根据生产实践,对浮选工艺流程设计中经济遇到的几个问题,药剂添加的地点及方式,有用矿物的分速浮选,浮选“短路”的问题及磨矿回路中采用选别工艺的情况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4.
白云鄂博稀土浮选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白云鄂博稀土浮选工业生产实践进展,总结了国内外稀土浮选药剂及浮选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针对稀土选矿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稀土矿物与含Ca、Ba脉石矿物分步浮选工艺,先从稀土浮选给料中浮选脱除萤石、重晶石等含Ca、Ba脉石矿物,增加稀土浮选给料中稀土品位,降低脉石矿物含量,对稀土浮选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浮选过程中泡沫的作用与危害,分析了泡沫的产生与衰变机理及影响泡沫稳定的因素,阐述了消泡技术及评价消泡剂质量性能优劣的方法,针对阳离子浮选的泡沫问题,概述了阳离子浮选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浮选过程中泡沫的作用与危害,分析了泡沫的产生与衰变机理及影响泡沫稳定的因素,阐述了消泡技术及评价消泡剂质量性能优劣的方法,针对阳离子浮选的泡沫问题,概述了阳离子浮选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梅山铁矿硫浮选所得硫精矿品位不高和硫回收率较低的问题,运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测试与化学分析、XRD分析等相结合的手段,详细研究了浮选原矿和硫精矿中硫矿物的工艺矿物学特征,重点分析了浮选回收主要矿物黄铁矿的嵌布特征、粒度及解离特性等,查明了浮选原矿粒度较粗、黄铁矿单体解离不充分是其浮选选别指标较差及浮选铁尾矿中硫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浮选粗精矿再磨再选的建议,为梅山铁矿浮硫工艺流程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浮选精煤粒度过细会造成浮选消泡困难、浮选精煤水分高等问题,而合理的向浮选精煤中掺入粗颗粒,改善其粒度组成,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试验论证了浮选精煤掺粗有利于浮选精煤消泡,并可有效降低浮选精煤水。  相似文献   

9.
包头矿稀土浮选实践与工艺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包头矿稀土矿物的赋存状态和嵌布特征入手,阐述了其难以分选的原因所在,总结包头矿稀土选矿现行生产流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浮选工艺及药剂制度的改进方案,描述了浮选过程中的某些规律性。指出捕收剂H_(205)以及与AM混合使用对包头稀土矿物具有良好的浮选性能;从混合浮选泡沫中浮选稀土和从原矿中直接浮选稀土工艺是包头矿稀土选矿较理想的两个工艺流程,从混合稀土精矿中分选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精矿是获得单一稀土精矿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0.
菱镁矿是提炼金属镁和生产碱性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随着菱镁矿资源的不断开采,可直接利用的优质菱镁矿石即将消耗殆尽,而低品位菱镁矿石需经除杂提纯方可利用。浮选法是提纯菱镁矿石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因而,浮选法提纯菱镁矿的研究进展被广泛关注。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到的数据样本,分析了200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菱镁矿浮选药剂、浮选工艺流程及浮选交互影响因素研究现状,根据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对样本数据的分析表明:近年来,关于低品位菱镁矿石浮选、菱镁矿石浮选过程中交互影响因素及浮选药剂的研究较多,对选别工艺流程研究和浮选模拟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浮选模型及浮选实践研究,不断完善菱镁矿浮选理论与实践,提高镁矿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某铅锌矿深部矿体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某铅锌矿深部矿体的多种矿样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同一工艺流程可处理各种氧化率不同的矿石,当矿石氧化率变化时,仅需对氧化物浮选硫化钠及胺的用量稍作调整,即可取得好的选别指标。该工艺实现了不脱泥浮选氧化锌矿物。  相似文献   

12.
祝勇涛 《现代矿业》2020,36(3):127-129
为回收利用攀西某选铁尾矿中的钛铁资源,针对该矿矿石性质进行了两段强磁+浮选和隔渣+两段强磁+浮选两种方案的工艺试验对比研究,两种流程开路浮选试验均可获得TiO2品位大于47%的钛精矿,采用隔渣+两段强磁+浮选流程精矿产率和回收率指标较好。在试验室开路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浮选闭路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TiO2品位为9.59%的情况下,采用隔渣+两段强磁+浮选流程,最终获得了产率8.54%、TiO2品位46.13%、回收率21.63%的钛精矿。  相似文献   

13.
肖云  张永德 《有色金属》2006,58(4):70-75,80
根据锡铁山铅锌矿深部矿石性质的变化,在对原矿性质、金银赋存状态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原性电位调控工艺和优先-混合浮选工艺的药剂制度和工艺条件,提高综合浮选指标。在不改变原生产主流程的条件下,铅回路增加A66和们16两种新药剂,调整锌硫回路CaO用量,有效地强化了铅锌及金银矿物的浮选。工业试验结果分别提高铅、锌、金、银回收率1.14%,1.4%,18.31%,15.34%,年经济效益增加52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某高砷低铜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矿石性质,对内蒙古某高砷低铜铅锌银矿石进行了浮选分离研究,采用"铜铅锌等可浮—依次优先浮选"流程,利用FN作为砷矿物的抑制剂,有效解决了铜精矿中含砷高的问题,避免使用铜铅分离时常用的有毒抑制剂重铬酸钾,同时有效提高了铜的品位;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回收率为66.41%,品位为28.6%,铅、锌、银的回收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某铅锌矿选矿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该铅锌矿为深度氧化矿石,其中铅的氧化率达38%,锌的氧化率达49%,众所周知,铅锌的氧化矿物较难回收利用,试验表明采用优先浮选铅再浮选锌的浮选工艺,流程合理,技术指标较高,闭路试验可获得含铅大于70%、锌小于3%的高质量硫化铅精矿,含锌大于53%、铅小于1%的硫化锌精矿,达到铅锌分离的目的。硫化铅浮选尾矿经浮选脱除氧化铅,以降低锌入选原料的含铅量,为降低锌精矿中铅的含量创造了条件;氧化锌采用重选回收,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6.
快速分支浮选工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矿石中方铅矿、闪锌矿上浮速度的差异,采用快速分支浮选工艺,可减少矿物的总浮选时间和作业循环量,提高铅锌金属回收率,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施新工艺流程后,选矿厂铅锌回收率分别提高1.05%和0.76%,浮选总容积减少24.7%,电力单耗下降约6.52kW.h,药剂成本下降4.617元/t,综合经济效益达1300万元/a。  相似文献   

17.
浮选过程液位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胜春 《煤炭学报》2000,25(5):538-541
通过现场试验研究,证明浮选机内矿浆,矿化泡沫和空气三的电导率具有显差异,根据测量浮和浮选机内不同介质的电导率的原理,研究新型液位检测器,检测器由多电极传感器,传感器电路及8031单片机组成,该检测器能够测量浮选机内矿浆与矿化泡沫层的分界点、矿化泡沫层的厚度,液位检测器可用于煤泥浮选的自动控制中。  相似文献   

18.
某多金属硫化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某难选铜矿石的选矿工艺研究,试验采用半优先半混合的浮选工艺流程,并在混合粗精矿再磨作业采用活性炭脱药措施,强化了铜硫分离效果,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李崇德  彭桂华  陈金中 《矿冶》2003,12(1):34-37
铋、钼在该摇床尾砂各粒级中分布比较均匀,用分级的方法无法抛弃某个级别。直接浮选效果很差,但将+1 0mm粒级分级后返回到一段棒磨,预计铋、钼的回收效果会得到改善,在条件允许时建议进行工业试验。另一方案是摇床尾砂再磨浮选,磨矿细度为-0 074mm占45%,采用新药剂BK-60及硫化浮选工艺,开路试验获得铋、钼品位分别为1 36%、1 11%,回收率分别为58 08%、92 29%的混合粗精矿。  相似文献   

20.
铜冶炼转炉渣选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温  刘晓蕾 《有色金属》2001,53(3):78-80
研究从铅冶炼转炉渣中回收铜的浮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浮选采用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和二次扫选的流程,药剂采用工基黄药、松醇油,可获得铜精矿品位29.82%,铜回收率93.58%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