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妇女情志致病与脏腑关系及中医治疗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七情内伤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结合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阐述妇女情志致病与脏腑之关系,说明情志因素主要导致心肝肾等脏功能失调,引起经带胎产诸病的发生。在治疗上通过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交通心肾,以情胜情等方法调畅情志,恢复脏腑功能,是中医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2.
1984~1995年七情研究文献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检索检阅了1984~1995年间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理论与实验研究的论文300余篇,精选100篇(摘引50篇)。分七情学说源流、理论研究、致病、治疗、小儿与情志、情志与护理、音乐与七情、七情与养生保健、古籍七情学术思想整理、七情与心理学等10个专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七情致病理论源远流长,明代医家张景岳将情志因素与社会环境、女性执拗之特性等相结合,总结出妇人病异于男子且根深蒂固而难疗的特点,强调情志因素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性,并将其用于中医的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中医护理极为重视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并将情志活动具体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七情”。七情太过是内伤杂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不同的情志变化,可以伤及相应脏腑的气机而发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且有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之结之说。故情志的观察及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观察方法,即用“四诊”。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脏腑功能关系密切,七情内伤是重要的致病因素.结合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阐述妇女情志致病与脏腑之关系,说明情志因素主要导致心肝肾等脏功能失调,引起经带胎产诸病的发生.在治疗上通过养心安神,疏肝解郁、交通心肾,以情胜情等方法调畅情志,恢复脏腑功能,是中医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医将人体的心理活动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七情是精神刺激的正常情绪反应,过激则会成为致病因素,导致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调,脏腑、气血、经络功能障碍而发病。有时可以利用七情的生克乘侮关系对疾病进行调治,使其康复。中医心理康复方法的理论基础就是利用情志因素的有益影响,调节人体气机,使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正常,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内伤眼病的心理护理戴聪杜明芸欧玉秋李玉珍临床常见眼病,以内伤七情及脏腑失调致目疾者多,其病变多在瞳神内,严重影响视力。除正确辨证施治外,尚须密切注意病人的情志致病因素并配合心理治疗。人的情志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体,通过人体正气发生作用而产生的。眼睛的功...  相似文献   

8.
七情定义新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按照科学概念定义规则,在情志抽象概念定义下,对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逐一定义。力求各定义体现中医学对七种情志的认识特征,且与现代情绪概念内涵相融洽,为当前有关七情及七情致病的实际研究提供可操作性的定义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有时甚至对人体的气机起调节作用。而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七情伤人多直接伤及内脏,最易伤心神,临床以心肝脾证居多。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机紊乱,气血失常,脏腑失调。七情致病,常以精神症状为主,并且随着情志的波动,发生病情变化,影响疾病的治疗、护理及转归。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很早以前,就将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列为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致病主要因素之一。此所谓“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和变化,属于精神致病因素,也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祖国医学把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诊断上讲求整体观念,治疗上强调辨证施治,人的情绪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情志活动必须经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外界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作用于有关的内脏,才能表现出情志的变化[1]。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情志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七情对疾病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突然、强烈或长期的情志刺激下,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而又不能适应时,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时的七情就成为致病因素.从七情与脏腑的关系及其致病原因以及对治疗的影响论述了七情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七情致病及中医情志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是自然社会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七情能致病又能治病,即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而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其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可使病人情志舒畅,精神康复,加速疾病的痊愈。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致病直接影响内脏而发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不同情志的变化对五脏有不同的影响,精神情志刺激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也常表现出不同的情志改变,尤其表现在心、肝诸证等与情志密切相关的疾病中。不良刺激使情志超度可使人体气血失诃,气机失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加重疾  相似文献   

15.
七情的学术渊源与困境中的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七情的学术渊源与所面临的困境是七情理论创新必须搞清的两个问题。通过对陈言治学根柢、学术风格的考察,发现:①陈言把情定为七是受汉代以来“七体”文风与《难经》以降“以七论病”思路影响的结果;②所选七种情志是遥承《内经》九气致病论述与其临床实践结合的产物;③七情属于基本情绪范畴,是由种族进化所形成的人类共有的情绪,这是七情科学价值的“内核”。对当今社会复杂情志表现及病证分析表明:①把情定为七闭塞了对其他情志的认识,妨碍具体概念向抽象水平的发展,是其陷入困境的根源;②七情本身的深化发展与构建新的情志理论,是七情研究走出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一直将情志列为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情志活动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情志活动是以脏腑化生的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脏腑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正常的情志活动有利于促进人体健康,情志异常则有损脏腑的生理活动,导致疾病产生。《内经》云:“百病皆于气也“。由此可见,七情致病是先伤于气,致人体气机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病变。中医十分重视精神情志的调养,要求人们做到“恬淡虚无”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内经》非常重视七情对人体的影响;深入探讨《内经》七情学说,对情志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七情的生理基础、致病特点、治疗、养生等方面开展研究,并针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归纳总结情志"思"致病的特点及其对脏腑的影响。[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理解"思"所表达的意义、"思"致病的特点、"思"与脾胃的关系、"思"与其他情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思"对于其他脏腑的影响与损伤,并附三则古代医案佐证,来阐明"思"这种致病因素的特殊性。[结果]作为致病的情志因素,"思"与脾胃密切相关,"思"产生于脾胃,反过来对于脾胃的影响也最大;"思"是一种特殊的情志因素,虽属于中医七情之一,但与其他六情不同,它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情志因素;"思"还能与其他多种情志相兼为病,多与其他情绪交结在一起,故其致病不独伤脾,也可能伤肝、伤心、伤肺、伤肾。[结论]临床诊治因"思"致病时,宜考虑"思"与脾胃的关联性、是否与其他情志相兼为病、是否伤及多个脏器,以便更好地诊断、治疗病症。  相似文献   

19.
中医情志学说的发展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情志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医界提出发展中医心理学,随之形成一股情志学说的研究热潮。但中医情志学说有其一定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只散见于各种文献中,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隋唐时期,一些医家在中医情志致病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是情志学说的初步形成阶段;宋金元时期,明确提出了"七情"的概念,突出强调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明清时期通过对文献的整理研究,使情志学说趋于成熟、臻于完善;近现代对情志学说的研究由单纯的理论论述进入到实验研究,通过对情志致病学说的不断认识,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辨治心理学疾病。  相似文献   

20.
王一丹 《当代医学》2011,17(35):151-151,112
介绍七情致病特点及临床应用体会,旨在说明情志不畅会导致疾病,正确的人生信念和选择是生命健康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