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性病、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社会问题.艾滋病(AIDS)和艾滋病病毒(HIV)巳对现代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中国目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可能已超过100万,云南、湖北等7个省份出现艾滋病的局部流行,正处于由"低流行"向"大流行",由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如果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1 000万.出租车司机是性病、艾滋病传播中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文化层次较低,流动性大,工作相对特殊,业余生活馈乏,故在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次对武汉市出租车司机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了解武汉市出租车司机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态度以及这一人群的性行为状况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有效的干预[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既往有偿献血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制定榆次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收集整理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既往有偿献血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度比较低,喜欢获得艾滋病传播加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报纸、杂志及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3.
驻粤部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综合调查分析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队颜锦北,吴辉绪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防疫处陈星伟为掌握艾滋病教育需要的一些本底资料,以配合部队做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于1993年5月在部队做了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宁市出租车司机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某出租车公司,对其所有司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意向等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337人,其中男性272人、女性65人。调查对象对"和艾滋病人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是一种严重传染病"等问题的知晓率较高,均达90.00%以上;知晓率最低的知识点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是艾滋病病人",仅为16.91%。不同性别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艾滋病患者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南宁市出租车司机掌握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对某些知识点知晓率还较低。应加强出租车司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教,使其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态度,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艾滋病防治策略,加大了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全面普及防治相关知识.为评估大中学生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及制作预防艾滋病传播材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和辽宁省健康教育所于2004年6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辽宁省的大、中学生进行了防治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获取归国劳务人员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寻找归国劳务人员在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的缺失,探索适合出国劳务人员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和防治等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为制定出国劳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式。在山东口岸11个国际旅行保健中心,单纯随机抽取前来进行健康体检的归国劳务人员,采用现场独立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86.40%的归国劳务人员在出国前接受过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国前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占82.8%;被调查的归国劳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在文化程度和前往各大洲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前往国家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现在前往哈萨克斯坦的人员在出国前均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一些问题在性别、年龄和职业等方面有差异,表现为女性、年龄小和从事石油行业的人员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比例高。〔结论〕绝大多数归国劳务人员在出国前已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前往国家是影响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主要因素;通过朋友或医生传授和学校教育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例普遍偏低,应加强以上两种途径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长卡司机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广元市城区是广元市的中心 ,位于川、陕、甘 3省交界之处 ,拥有城市户籍人口 2 0余万 ,外省市流动人口 2 8万 ;拥有近 10 0 0家以上的宾馆、饭店和5 0多家舞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 ,集商业、商务、休闲为一体的都市经济。由于人员流动频繁 ,这无疑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鉴于目前尚没有防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和有效疫苗问世 ,开展有关预防艾滋病的健康宣传教育仍然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主要手段。于 2 0 0 2年 5~ 7月对停留或路过广元城区的 338名长卡司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等内容的问卷调查。本文着重分析了被调查的长卡司机艾…  相似文献   

8.
吴婷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25-2226,2228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人员艾滋病知识、社会责任对艾滋病预防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5月选择某地6家医院共42名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宣传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前,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自我防护方法的了解程度较低,对艾滋病预防及防护措施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后,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自我防护行为发生明显改变,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明显变化,有85.7%的护理管理人员愿意与患者密切接触。结论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护理管理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职业防护能力得到了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对这一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武汉市汉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11月对武汉市汉阳区建筑工地工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已婚育龄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为有效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0年12月对随机抽取的837名已婚育龄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98.6%的人听说过艾滋病,但对艾滋病的认识主要停留在“能传染、能预防”上,而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调查对象艾滋病防患意识较为薄弱,30%的人认为了解艾滋病预防知识“可有可无”或“没必要”,91%的人不担心自己会染上艾滋病。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大众传媒。结论:已婚育龄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和防患意识有待提高,应加强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陈青松  刘苹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49-751
目的了解云南边境少数民族艾滋病低流行地区预防保健工作者艾滋病知识、态度、开展宣传教育的困难及对艾滋病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方法选择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全体预防保健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保健工作者对艾滋病传播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艾滋病深入一点的专业知识知晓率却很低,问卷平均得分为56.71,知识知晓状况与是否参加过培训相关.结论应加强边境少数民族艾滋病低流行区预防保健工作者艾滋病的教育,传授宣传教育的技能.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地区校外(辍学)青少年艾滋病知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艾滋病(AIDS)的疫情正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防治工作处于关键时期。积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是防治工作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我国1/3以上的人口是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是国家、民族的未来,面对艾滋病他们也是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弱势群体,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处在当地经济不够发达、文化水平低、信息较闭塞的境地,更缺乏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因此,应特别注重在青少年中,开展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的工作。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项目——开展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AIDS预防教育在湖南省凤凰县实施,对校外(辍学)16~23岁青少年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开展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AIDS预防知识的知晓水平,也可为今后在青少年中继续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艾滋病的流行和传播中,流动人口数量和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流行和蔓延的有效措施。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流动人口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我们于2007年9月-11月,对辖区所属街道及乡镇的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希望通过调查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为广大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昆明市某物流中心停车场长途卡车司机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基本的数据。[方法]在昆明市某物流中心对居住在停车场内的800名长卡司机进行随机抽样,抽取203名长卡司机进行“行为监测”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长卡司机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获得相关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很少,高危险性行为发生率高。[结论]需要立即对长卡司机开展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对武汉市288名吸毒、卖淫者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的调查发现:9.73%的人从未听说过艾滋病,仅6.25%能够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而对于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存在非常模糊的认识;14.58%的人认为应该对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保密;79.5l%的人愿意了解更多的艾滋病知识,而宣教途径依次以电视、报纸、书刊杂志、学习班等最易接受。提示我们应根据吸毒、卖淫者的特点、知识水平及乐于接受的途径对其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全面了解涪陵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进而推动艾滋病预防工作。[方法]采用匿名调查的方武对涪陵区师范学院大学生、涪陵区戒毒所戒毒人员、涪陵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2052人作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正确回答率为60.56%,戒毒人员为72、93%,从业人员71.47%,大学生最低。在对待艾滋病相关行为态度和显病后的就医选择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结论]急需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以获得在更大范围人群中更广泛深入的进行再教育,同时加强对其他人群和全社会人群的健康教育,推动全社会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7.
莱芜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淑梅  姚婷  吴会敏 《职业与健康》2007,23(20):1838-1839
目的了解城镇及农村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宣传教育效果,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拟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表,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莱芜市2个区的15~49岁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43%,城镇社区居民知晓率为75.88%,农村社区居民知晓率为65.9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77,P<0.01)。结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因人群特征不同而异,针对目标人群,应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天津市津南区暗娼人群的人口学状况、行为特征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的调查,探讨对暗娼人群进行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津南区38家娱乐场所的407名暗娼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数据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4.52%。最近1次使用安全套的频率为70.02%,最近1个月内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每次都用的占47.42%。结论娱乐场所暗娼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安全性行为的认知度不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有必要加强健康教育,以减少该人群艾滋病的发生,遏制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江苏省部分地区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有关预防艾滋病媒体宣传需求现状。为今后加强在农村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选择省内地区经济和交通状况中等发达的农村,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两个乡、4个村的16~70岁男女居民957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地区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基本达到,《中国遏制与预防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要求的45.0%以上水平,但还有一些问题比较模糊如:与艾滋病病人共用澡盆、共用工具及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染艾滋病,正确率分别为:24.9%、40.6%、14.3%。经常洗手和戴口罩能否预防艾滋病的正确率为34.6%和41.8%。在大家应该尽量远离艾滋病病人的问题上回答肯定的占44.9%。农村媒体宣传教育以电视和报纸为主导分别为60.6%、58.6%,农村有线广播基本处于废用状态。结论 农村居民获得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主要通过电视和报纸,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消除模糊认识,应加强对地区电视台及报刊媒体的指导和督促,加强宣传的力度和提高宣传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陈燕霞 《浙江预防医学》2003,15(3):66-66,68
目前,我国已面临艾滋病的严峻挑战。在社会人群中广泛开展艾滋病知识普及教育,已是当务之急。中学生应是重点预防和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人群。笔者曾对本市一所高中、一所中等师范、一所卫校的学生共计1183名进行一次艾滋病知识调查,事后根据问卷结果,编印1份8K墙报,发至学校,在学生中进行强化宣传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