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互信判断的隐性知识共享主体博弈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隐性知识的特征和隐性知识主体共享和交流中决策的特点,分析影响共享绩效的主客观因素,建立隐性知识共享增值模型.同时根据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和结果,将隐性知识共享划分为结果导向和行为导向两个类型,依据隐性知识主体的特征求出不同类型的共享决策博弈方案,揭示了隐性知识转移和共享过程中决策差异的缘由,同时也指出相对于结果导向型,行为导向型的隐性知识共享更容易出现免费搭车现象,损害共享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破坏长期共享的互信判断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理性动机下的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共享困难的问题,完全理性的一次性静态博弈无法解决"共享困境".从不同理性动机驱策的前提假设出发,运用博弈论中的合作博弈、声誉模型以及进化博弈理论,深入分析在互惠、声誉、利他主义等不同支付实体作用下的隐性知识共享决策,从而探讨共享行为实现的可能以及进一步改善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以协助企业隐性知识主体共享决策,实现知识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技术转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蕴涵着大量隐性知识转化的问题.在隐性知识日益成为企业战略性资源的今天.企业技术转移活动的绩效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企业隐性知识有效转化的程度.由于隐性知识本身的默会性、依赖性、动态性和价值难以评估性等特殊性质,加之双方企业客观背景及主观认知能力和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差异,使隐性知识的有效转化受到了一定制约.文章考察了企业隐性知识的分布情况及特性,分析并探讨了企业技术转移过程中隐性知识有效转化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问题,力求实现隐性知识在企业技术转移中最大化共享.  相似文献   

4.
有限理性视角下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是组织提高自身隐性知识存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基于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发送、知识吸收、知识创新的三个阶段,分析了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的价值增值机制,认为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价值增值包括知识交流的直接价值和知识创新的间接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博弈的收益矩阵。基于知识主体的有限理性,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对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进行分析,研究了隐性知识共享博弈的进化稳定策略,探讨了知识共享成本、知识发送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以及知识主体间的知识势差等参数对进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相关参数的取值,可以使得隐性知识共享进化博弈实现最优进化稳定策略,从而促进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5.
隐性知识是知识的源泉,是十分稀缺且有巨大价值的资源.本文从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的机会成本出发,分析隐性知识共享的机会成本曲线及特征,从而得出高校知识主体决策的倾向性,为消除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屹  郭稳  张傲然 《科研管理》2022,43(9):48-57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企业对隐性知识的识别与提取,提高创新效率。基于隐性知识本身固有特征和并购双方“有限理性”特征所引发的双方关于隐性知识逆向转移策略的多重选择问题,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并购中并购双方隐性知识逆向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影响下并购双方在隐性知识逆向转移中策略选择的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大数据知识整合技术能力、大数据预测分析技术水平、目标企业隐性知识的敏感程度、转移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率等是影响双方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处于一定范围内的大数据技术分析水平对隐性知识逆向转移有促进作用;对目标企业的补偿率存在最优区间;成本与预期收益比率的变化将导致并购双方的博弈策略向不同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是知识的源泉,是十分稀缺且有巨大价值的资源。本文从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的机会成本出发,分析隐性知识共享的机会成本曲线及特征,从而得出高校知识主体决策的倾向性,为消除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知识破损”这一隐性知识转移面临的最大挑战,在简要评述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认知、行为及技术3个层面全面考察隐性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的原因,发现知识偏差、转移意愿与接受意愿、双方互动以及转移渠道等都会引发知识破损的产生.在产学研背景下,知识破损的发生,会使得隐性知识无法有效传递,影响接受方吸收隐性知识,阻碍产学研合作创新,导致产学研主体间关系风险增加.要规避知识破损的发生,产学研各方就要在规避知识偏差、建立协同关系以及选择恰当的转移渠道等方面做出努力.由此以期证明:知识破损是导致隐性知识转移失败的关键所在,产学研隐性知识转移要取得成功,首先要重视知识破损的存在,并采取一定措施规避知识破损.  相似文献   

9.
加强专利商业化中隐性知识共享,对挖掘我国专利价值潜力,加快我国从专利大国转向专利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主体有限理性的”基础上,选取发明人积极性、企业接受能力、信誉效应和两阶段付款合同等关键影响变量,构建了发明人、企业、专利中介的多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应用复制动态方程和MATLAB软件仿真,探讨上述因素对专利商业化中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发明人积极性与企业知识接受能力相匹配时,有助于专利商业化中隐性知识共享,尤其是高积极性和高知识接受能力匹配;完善的市场信誉评价体系能够促进专利商业化中隐性知识共享;同时两阶段合同中不同的阶段付款比例也对专利商业化中隐性知识共享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索隐性知识共享背后的动机,分析共享隐性知识和垄断隐性知识的机会成本,指出不同主体对激励尤其是非经济利益激励的感知不同,进而影响最终决策——共享隐性知识或垄断隐性知识。得出共享隐性知识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