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细胞组织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TF),即凝血因子Ⅲ、细胞表面抗原CD142,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因子,也是体内活性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TF在钙离子、磷脂存在的条件下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Ⅶ/Ⅶa(FⅦ/FⅦa)接触并形成复合物。后者在ca++作用下,不但能通过外源性途径激活凝血因子X(FX),还能激活凝血因子Ⅸ(FⅨ)而启动内源性凝血反应,  相似文献   

2.
组织因子与FⅦ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组织因子启动凝血概述 众所周知,血管损伤后,由于细胞表面作为血浆丝氨酸蛋白酶辅因子的组织因子(TF)暴露,血液内的凝血系统在局部被激活而引起凝血。TF除了在止血方面的作用外,还与炎症有关的败血症、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AS)、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某些疾病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FⅦa/TF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鹏  黄振文 《医学综述》2004,10(5):309-311
传统凝血理论认为,内、外源性止血途径在正常止血性血栓形成过程中同时启动,且以内源性凝血为主。但近10余年来对组织因子(Ⅱ)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研究,提出了止血的外源性启动、内源性维持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血管受损后,Ⅱ立即与活化凝血因子Ⅶ结合,从而启动组织因子途径(外在途径);但由于删的存在,外在途径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4.
组织因子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内,生理性止血与血栓形成的凝血过程几乎都是通过组织因子(TF)与FⅧa形成复合物而启动的。因此,对TF的研究已成医学科研的热点。近几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组织因子在肿瘤细胞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体内外引起血液凝固的强有力启动因子,在止血、组织修复、血栓形成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泽文  陈江声  尹俊 《河北医学》2009,15(4):494-496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又称为凝血因子Ⅲ,是凝血系统中唯一细胞膜蛋白。作为凝血因子Ⅶ(clottingfactor Ⅶ,FVⅡ)在细胞表面受体和活化FVⅡ(FVⅡa)辅因子,TF在生理和病理性止血中起重要作用,为机体内最强的促凝物质之一。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TF与FVⅡa、凝血因子X(clotting factorX,FX)组成三元复合物,从而激活FX生成FXa,后者进一步激活凝血酶原(亦即凝血因子Ⅱ,clottingfactorⅡ,FⅡ)生成凝血酶(FⅡa)。  相似文献   

7.
组织因子与肿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不仅启动凝血过程,而且在恶性肿瘤生长及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目前组织因子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凝血因子FⅦa/FⅦ的细胞膜受体,除了作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参与凝血过程外,它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炎性反应、促血管新生和肿瘤的形成等非凝血功能.组织因子旁路抑制剂(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作为TF的生理性抑制剂可抑制血栓形成,在维持斑块稳定性方面也发挥独特作用.现将TFPI的生理作用及其在遗传领域与疾病的关联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王长青  肖强 《中外医疗》2008,27(9):77-78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生理功能为凝血过程的启动者,近来发现TF可通过TF-Ⅶa或/和TF-Ⅶa-Xa的形成而激活PARs,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影响肿瘤侵袭与转移、血管新生、创伤修复、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TF、TFPI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F、TFPI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FPI/TF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TF、TFPI水平和TFPI/TF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组织因子(TF)是经典的外源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TF不仅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TF是一种在许多细胞膜上表达的跨膜糖蛋白,分子量约为47K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TF浓度甚低,仅为3 PM。TF在血管内皮损伤及诸多细胞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Schmid与Moranitz提出血液凝固是由血液暴露于受损组织后引起的设想,随后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成为了凝血机制研究的热点。11F作为生理凝血过程中最重要的启动因子、凝血过程的限速因子,不仅仅作用于凝血,还与临床的多种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王占新  王启贤 《医学综述》2008,14(22):3474-3477
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促进血栓形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的内源性抑制剂,有两种同族异形体,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二者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独特作用。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作用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即凝血因子Ⅲ(coagulation factorⅢ),细胞表面抗原CD 142(CD 142 antigen),是凝血因子FⅦ/FⅦa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具有启动凝血和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的作用。近年来发现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切应力反应元件(shear stress responsive element,SSRE)与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就TF切应力反应元件表达调控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Ⅶ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Ⅶ(FⅦ)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Ⅶ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均显著增加(P均〈0.051,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1,但FⅦa显著增加(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5),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均〈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显著增加(P均〈0.05)。两病例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TF活性、抗原升高更为显著俨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急性脑梗死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FⅦ:C在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而FⅦa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组织因子在结肠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结肠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TF在12例结肠癌旁组织、结肠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抗原的表达。HPIAS图像分析各组标本相对密度,t检验各组相对密度差异。结果 TF mRNA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伴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者TF 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TF蛋白抗原在癌旁组织呈阴性和弱阳性。在伴有琳巴结和肝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83.33%高于无转移组66.67%。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TF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力高度相关。结论 TF是反映结肠癌进展和生物学特性的指标,是临床上判断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和同期3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脐血、窒息极期和窒息恢复期血浆TF、TFPI含量。结果新生儿窒息时,脐血TF含量明显升高(P<0.05),TFPI含量略有升高,TFPI/TF比值变小,与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极期,外周血TF含量进一步升高,TFPI含量则出现下降,TFPI/TF比值继续变小,三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TF含量比轻度窒息组高(P>0.05)。窒息恢复期,外周血TF含量明显回落,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窒息组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TF含量轻度窒息组比重度窒息组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FPI含量3组之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FPI/TF比值窒息组同对照组比较仍然明显降低(P<0.05);窒息恢复期TFPI/TF比值轻度窒息组比重度窒息组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时,TF和TFPI含量出现明显改变,TF持续升高,而TFPI含量初期升高,极期降低,TFPI/TF比值降低,其变化程度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中组织因子(TF)及其抑制物(TFPI)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80例为研究组,其中,脑出血36例,脑梗死4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抗原法检测患者血浆TF、TFPI,并进行组问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T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中,脑出血患者血TFPI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血TFP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出血及脑梗死患者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者,血TF、TFPI均高于未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与凝血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抑制物可能参与了肺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是凝血级联反应的关键启动因子,在生理性止、凝血过程及多种病理性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肿瘤血管发生及转移中起关键作用,干预TF途径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并可能为肿瘤、败血症等多种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从中草药中寻找对TF有调节作用的活性成分,对于发现防治TF相关重大疾病的先导化合物继而研制创新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5年的相关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凝血与抗凝系统失衡所导致的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的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凝血两阶段,即外源性凝血(组织因子)途径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维持学说的确立,组织因子途径的作用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但组织因子途径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报道国内外少见。本研究旨在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的变化,为高血压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