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生率、病因、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45例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生率为3.2%(45/1389);异期癌两癌发生间隔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19年;间隔5年以上62%(16/26);子宫内膜癌合并生殖器官恶性肿瘤53%(24/45),其中大部分为同期癌(19/24);合并乳腺癌16(7/45);合并大肠癌11%(5/45)。先期癌的临床分期中、早期87%,治疗均采用相应的根治性治疗,其中31%(8/26)有放疗史,23%(6/26)有化疗史。本组多原发癌的治疗,全部为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为63%。结论 (1)必须警惕子宫内膜癌合并生殖器官、乳腺、大肠等器官多原发癌的发生;(2)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病因可能与共同的胚胎来源、共同的雌激素受体、放射线、抗癌药物的使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原发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2例多原发癌临床资料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 2例多原发癌中同时性多原发癌 9例 ,异时性多原发癌 3例 ,行根治性手术 1 6个 ,非根治性手术 5个 ,术后或 (和 )再手术后 1年存活率为91 .7% ( 1 1 /1 2 ) ,2年存活率≥ 66.7% ( 8/1 2 ) ,5年存活率≥ 41 .7% ( 5 /1 2 )。结论 :多原发癌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提高对其认识 ,及时发现并注意与转移癌的鉴别 ,积极治疗 ,是提高多原发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妇科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38例妇科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现 :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为 5 0 .0 0 % ( 19/38) ,合并乳腺癌 2 1.0 5 % ( 8/38) ,合并消化道肿瘤 2 1.0 5 % ( 8/38) ,合并鼻咽癌 5 .2 6 % ( 2 /38) ,合并肺癌 2 .6 3 % ( 1/38)。同期癌 42 .11% ( 16 /38) ,均为合并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病例 ,异期癌 5 7.89% ( 2 2 /38)。 2年生存率 72 .41% ( 2 1/2 9) ,5年生存率 2 4.14 % ( 7/2 9)。提示 :①妇科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的病因与相同的胚胎来源 ,共同的雌激素受体 ,放射线、抗癌药物的使用等因素有关。②诊治及随访中必须警惕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生殖器官、乳腺、大肠等器官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多原发癌的认识.方法 对19例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异时性恶性肿瘤9例,第一原发癌发生年龄25~52岁,中位年龄41岁,两癌发生中位间隔时间为5年,发生部位在子宫、乳腺、输尿管、卵巢、结肠、甲状腺.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10例,发病年龄19~68岁,中位年龄51.5岁,发生部位在卵巢、子宫、宫颈、胃、肺.本组多原发癌的治疗,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应的化疗和(或)放疗.随访的14例中,仍存活8例,另6例第2原发癌后的生存时间为1.5~6年.结论 重视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多原发癌,对有高危因素的恶性肿瘤患者应进行定期、全面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原发癌的发生情况及诊断标准 ,以提高对多原发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 2 5例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 2 5例中 ,男∶女为 1 .78∶ 1。平均年龄 49.5岁 ,约 64 %发生于大肠 ,2 3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术后 3、5、1 0、2 0年生存率分别为 69.6%、56.5%、2 1 .7%、1 3 %。结论 :提高对多原发癌的认识 ,争取尽早诊断 ,及时行根治性治疗并辅以长期系统化疗 ,可显著提高疗效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中日友好医院2003年1月~2015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97例,回顾分析其中31例合并其他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内膜癌合并多原发癌的发生率占同期子宫内膜癌的7.8%,子宫内膜癌中位发病年龄为50.3岁。原发癌的发生部位包括胃肠道、卵巢、乳腺、肺等。子宫内膜癌合并MPMN患者5年存活率为22.6%,存活时间中位数70±26.86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55.8%,低于原发癌的5年生存率。原发癌间隔3年及以上者生存期较间隔3年以下者显著延长(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MPMN器官多为结直肠、卵巢、乳腺、肺等,其5年存活率低,两原发癌发病间隔超过3年者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原发癌合并肾癌的治疗及预后,并进行风险分层。方法: 回顾性研究两个中心的27例多原发癌合并肾癌资料,包括多原发癌的病种及具体治疗方法、各原发癌的间隔时间等,同时随访生存情况,包括复发、转移及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两种原发癌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以内为同时性多原发癌,6个月以上为异时性多原发癌。对病例进行简单的风险分层:多原发癌中只要有一种恶性肿瘤分期在Ⅲ期及以上者定义为高风险,否则为低风险。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中,男20例,女7例。第一原发癌(首发癌)年龄42~82岁,平均(61.3±11.7)岁;发现肾癌时年龄43~87岁,平均(66.0±11.3)岁。首发癌与第二原发癌中位间隔时间18个月(0~360个月)。27例患者中二重癌21例,三重癌4例,四重癌2例;异时性多原发癌17例,同时性多原发癌10例。肾癌合并的多原发癌中以累及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最为常见,具体为膀胱癌、肺癌、结肠癌。从最后一种原发癌开始计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2~156个月),有14例存活,死亡的13例中有11例与肿瘤相关。肿瘤分期是预后的影响因素,有一种肿瘤分期在Ⅲ期及以上者(高风险组)预后相对较差。结论: 多原发癌合并肾癌相对少见,治疗过程中应对各肿瘤进行标准化治疗,预后主要取决于各肿瘤中分期最高者,简单风险分层显示高风险组预后更差,此种分层方法可能对预测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年 1 月—2016 年12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3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占同期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3.59%(33/919),女性患者多原发癌的发病率 比男性患者高,其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多原发癌。随访过程中有7 例死亡,死因为并发其他部位的多原发癌。 结论 重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随访工作,尤其女性患者,重视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对于 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的患者需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以喉癌为首发癌的多原发癌的发病部位、治疗效果及生存状况,探讨喉癌多原发癌临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以喉癌为首发癌的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疗效影响因素,总结各自临床诊治特点。结果 42例患者中,多原发癌发生在头颈部位的有22例(52.4%)、发生在非头颈部位的有20例(47.6%)。喉癌多原发癌3、5年生存率分别为47.6%(20/42)、26.2%(11/42)。经过积极治疗的多原发癌的3、5年生存率为56.3%(18/32)、34.4%(11/32),明显高于未予治疗的患者\[20.0%(2/10)、0(0/10),P<0.01\]。头颈部和非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的3、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放疗患者头颈部多原发癌的发病率为77.3%,明显高于非放疗患者(45.0%,P<0.01)。喉癌的治疗方式与多原发癌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 喉癌多原发癌以肺癌及鼻咽癌最为常见;放疗患者易发生头颈部多原发癌,积极对第二原发癌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对11例多原发癌的诊断标准、发生率、病因及与性别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多原发癌与转移癌、复发癌在治疗上有原则性区别,可根据癌肿的种类、性质、生长部位按各个癌肿的治疗原则尽力采取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伴微血管侵犯(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改善短期预后提供合理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根治术治疗的98例伴MVI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1年随访资料完整,将术后1年内肝癌复发的患者纳入复发组,将1年内癌症未复发的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将可能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初步单因素分析与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肿瘤切缘≥1 cm、肿瘤边缘不光滑、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AFP异常均可能是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肿瘤切缘≥1 cm、肿瘤边缘不光滑、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AFP异常均是影响伴MVI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建议临床在根治术手术过程中,应评估患者是否伴有上述危险因素,及时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以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膀胱肿瘤染色体的改变及其与膀胱分级、分期间的联系。【方法】对37例膀胱肿瘤进行分级、分期,并使用7、8、9、17号染色体及9p21、9q34特异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在1-2级肿瘤中,35.3%的患者以9号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丢失为特征表现,17.6%的患者出现异倍体,而47.1%的患者检测不到异常表现。在3级和pT1-T4期肿瘤中,多倍体的频率出现较多。9p21、9q34、9号染色体的丢失与肿瘤分期分级无显著性联系。在1-2级肿瘤与3级肿瘤之间,pTa与pT1-T4肿瘤之间,7.8.9,17号染色体多倍体频率出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9号染色体遗传物质的丢失与肿瘤分期、分级无关,但其是低级别肿瘤仅有的异常表现。pT1期肿瘤在遗传上更类似于浸润性肿瘤。多倍体的出现与肿瘤的高分级、高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尝试描述华南地区多原发癌合并肝癌患者的诊断时间间隔及好发部位,以帮助诊断策略的建立?【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肝癌伴肝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时间间隔?肝外恶性肿瘤发病部位?【结果】 18位患者肝癌先于肝外恶性肿瘤而诊断(H-O组),剩下50位患者肝外恶性肿瘤先于肝癌(O-H组)?平均确诊首发癌及继发癌的时间间隔为3年(0 ~ 18.7年)?时间间隔在O-H组与H-O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50)?肝外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结直肠癌,肺癌,皮肤癌,胃癌,食道癌,宫颈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口腔癌,膀胱癌,肾癌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最为常见部位为鼻咽?结直肠?肺,其中H-O组好发部位依次为肺?鼻咽部及胃,O-H组好发部位依次为鼻咽?结直肠及皮肤?【结论】 加强术后定期复查,特别是在最初5年内;注意鼻咽?胃肠道等高发部位的筛查,对低发部位更重视临床细节的分析和新检查手段的应用,均有助于多原发癌合并肝癌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LSC)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例PLSC的临床、X线胸片、CT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PLSCX线胸片和CT均表现为肺内直径3.0cm~7.5cm团块状实质性病灶;肿块均为周围型;2例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2例病灶呈浅分叶状,有短毛刺;4例肿块均侵犯邻近胸膜;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左侧肾上腺转移。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3例单一肉瘤样癌,1例多形性癌为肉瘤样癌伴腺癌Ⅱ~Ⅲ级;4例波形蛋白(Vim)及细胞角蛋白(CK)均阳性,1例上皮膜抗原(EMA)阳性,1例S-100阳性。结论周围型PLSC在CT上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CK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胆管癌的关系,总结该病的漏诊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52例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4.17%(52/1248).其中,术前诊断者17例,术前诊断正确率32.7%( 17/52),术前漏诊率达67.3%(35/52).术前漏诊的35例中,26例经术中探查结合病理切片得到确诊,7例术中未发现但术后病理证实为胆管癌,其余2例为取石及肝叶切除术后数月病情恶化,再次手术得以证实.术前及术中诊断的患者有21例获得根治性切除,切除率为40.4%(21/52).肝胆管癌行根治切除者平均生存34.2个月(14~65)个月;仅作姑息性内或外引流者平均生存11.7个月(3~14个月);仅作剖腹探查者平均生存2个月(1~4个月).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漏诊率高.根治性切除较姑息性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重视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能提高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行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展期胃癌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3例(化疗组),与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未接受新辅助化疗单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有效率,新辅助化疗的毒副反应,比较两组的手术切除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化疗组肿瘤缩小或明显缩小者16例(69.6%)。化疗的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神经系统毒性,且多为轻度。经新辅助化疗后均进行手术评估,其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者17例(73.9%),对照组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者10例(52.6%),化疗组根治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两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以往一期手术切除较为困难的进展期胃癌,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microRNA芯片技术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复发倾向肝癌患者的miRNA表达谱,并在更大样品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方法】收集1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2组:早期复发组与非早期复发组,运用microRNA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microRNAs?结合文献报道,选择mir-144?mir-502-3p作为其他82例肝癌组织标本qReal-time PCR验证的检测指标?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靶基因?【结果】本研究共筛选获得7个差异表达的microRNAs?与非早期复发组相比,在早期复发组中有4个表达上调,3个表达下调?qReal-time PCR验证与microRNA芯片筛选的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44靶基因可能为Rb1,miR-502-3p靶基因可能为SET?【结论】 microRNA芯片筛选的mir-144?mir-451?mir-486-5p?mir-602?mir-551b?mir-96?mir-502-3p与原发性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了解宫颈腺癌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2000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间收治的125 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125例患者中位年龄45 岁, 总的5 年生存率为75.5%, 按FIGO 分期Ⅰ?Ⅱ?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3.4%?66.7%?30.0%?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FIGO分期?局部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9例II期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22)?102例手术治疗患者,63例行双附件切除,卵巢转移4例,其中ⅡB期1例,Ⅲ期3例;39例保留单侧或双侧卵巢患者随访中,2例发生卵巢转移,本组经病理确诊的卵巢转移率为5.9%(6/102)?卵巢保留与否者的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本组25例临床检查宫颈外观正常者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20例(80%)异常,5例(20%)正常?【结论】 FIGO分期晚?局部肿瘤直径 > 4 cm?肿瘤细胞分化差的患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或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治疗宫颈腺癌的主要方法,早期年轻宫颈腺癌患者可考虑保留卵巢功能?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无症状体征宫颈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大剂量碘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碘油用量为20~60 ml。再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发现肝外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化疗栓塞后,注入适量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RR)为77.3%,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9.3%、45.3%。介入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大剂量碘油栓塞联合肝外肿瘤供血动脉介入治疗,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累及泌尿系统或合并泌尿系统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2019年我院收治的75例结直肠癌累及泌尿系统或合并泌尿系统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结直肠癌累及一个或多个泌尿系统器官,其中16例全部累及膀胱,同时累及输尿管1例;59例同时或异时性合并泌尿系肿瘤,其中33例单纯合并膀胱癌,17例单纯合并前列腺癌,3例单纯合并输尿管癌,1例单纯合并肾盂癌,1例合并膀胱癌及肾癌,1例合并输尿管癌及前列腺癌,3例合并膀胱癌及输尿管癌。Dukes分期 (以病理分期最晚的一个为准):A期0例,B期46例,C期21例,D期8例。75例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者29例。结直肠癌累及膀胱的16例中,结直肠癌根治联合膀胱部分切除14例,其余2例因肿瘤累及膀胱三角区行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结直肠癌累及膀胱及输尿管的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受累输尿管切除、输尿管吻合术。同时性多重癌7例,异时性多重癌52例,与原发癌间隔时间半年至 19年,其中小于2年者 15 例,2~5年者 7例,大于5年者 30 例。54例异时性多原发癌的初发癌均行根治性手术,14例二重癌和2例三重癌均行根治性切除术。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和异时性多原发癌初发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5%和70%。结论:结直肠癌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利用膀胱镜、电子结肠镜及腹部强化CT进行仔细检查,避免漏诊或误诊,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直肠及泌尿系统肿瘤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