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伤寒论》中桂枝汤的运用阐述,揭示汤方辨证的特点在于其主症体现了病证的病理本质,辨证一旦明确,方药的使用也就随之明确,有利于辨证与治疗的客观化,可为从现代医学角度科学阐明方与证之间的实质,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辨证论治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群体观点融入辨证论治体系,在明确群体辨证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分析了群体辨证的构建基础、与个体辨证的关系、发展趋势、意义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为探求辨证论治在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群体观点融入辨证论治体系,在明确群体辨证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分析了群体辨证的构建基础、与个体辨证的关系、发展趋势、意义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是分别运用于《伤寒论》和温病学说中的两种辨证体系,都是有重要理论价值的学说。学习《伤寒论》与温病学,明确两种辨证体系的相互关系,逐步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更有效地指导于临床。这对于统一《伤  相似文献   

5.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证,针灸治疗亦多有报道,且疗效显著,然对治疗过程中病机辨证欠明确.兹结合临床体会,对急性腰扭伤经络辨证与病因辨证,及针灸选穴和治疗方法进行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脏腑辨证,特别是五脏辨证,是中医辨证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医基础的主要部分,因为一切病症总离不开脏腑及与之相联系的经络、五体和五官、九窍等。外感疾病,虽然是应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但也是和脏腑辨证相关联的,因为阴阳营卫气血津液的生理及其病理变化,与脏腑是密切联系的。这在中医学方面叫做“脏腑经络的整体观念。”同时,脏腑之间又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影响的,辨证时,既要明确病症的虚实寒热,又要找出所属脏腑的病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极高,目前尚缺乏治愈方法,笔者略谈治法配伍点滴经验,供同道们参考。 1 宏观与微观结合自从纤维内窥镜问世后,慢性胃炎的诊断得到直观和病理活检证实,并明确其病理分型。治疗中若把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病理辨证相结合,则能明显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论治,是针对机体各个部分以及整体的主要功能状态与病理活动,综合评定,提出恰当的处理.而西医的辨病治疗,则是在寻找病源,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病源用药.辨病有助于提高辨证的预见性、准确性,重点在全过程;辨证又有助于辨病的个体化、针对性,重点在现阶段.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既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认识,又有阶段性、现实性和灵活性认识,是中西医结合诊治疾病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治法层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体系存在明确的层次,与此相应,治则治法同样存在明确的层次及严密的逻辑统属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王氏针灸医案的整理分析,可以将王氏针灸辨治特点总结为对病势、病性和病位三个方面的辨识。其中,对病位的辨识结合了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两种主要的方法,同时强调按诊法在明确病位与治疗选穴过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邱健行教授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认为明确病因、准确辨证是前提,根据湿热熏蒸肝胆是岭南地区的主要特点,主张辨证与治疗相结合是关键,力主分期、准确、长期坚持治疗,在不同的阶段补清应有所侧重。并认为柔肝养阴、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贯穿其治疗始终。用药以珍珠草、溪黄草、白花蛇舌草、鸡骨草等岭南地区清热利湿解毒药为主药,根据具体个体特点予以加减。总而言之邱健行教授在辨病辨证用药方面都具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中"病"是广义层次上的"证",该书之"病"与"证"属于中医证的范畴,两者无本质区别。其三阳三阴辨证是贯穿《伤寒论》的主线,而绝大多数条文以汤证命名,缺乏具体明确的证型名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对条文全面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应用该书辨证体系的实质,试从"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的证素辨证对三阳三阴病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脏躁病初探     
脏躁病为临床所常见,现代医学至今仍缺乏理想的治法,中医辨证施治则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其病机尚不明确,古今说法亦不尽相同,其治疗也少有辨证分型论治的论述。笔者不揣浅陋,就脏躁病机及其辨证分型论治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4.
论中医"证”的实质与辨证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医“证”的概念,是哲理、医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它源于临床,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又是一种抽象了的理念,用现代方法难以实证。对于“证”的研究,首先应明确“证”要领的内涵,确定证的实质;其次是研究辨证的特点、规律、内容、方法;然后是建立完善的辨证体系,并制定常见证的辨证诊断标准;最后才是从某种层面上阐明证候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有关六经辨证方法之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伤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则《伤寒论》中所论属于狭义之伤寒;但通过文献研究,已经明确了“伤寒”并无所谓的广义与狭义之分[1],这对于正确理解仲景为认识伤寒病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其临床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谈及《伤寒论》的辨证方法时,除了公认的六经辨  相似文献   

16.
不明原因发热因其不能明确病因而缺乏有效治疗.本文以马晓北从"三阳热郁"诊治不明原因发热病案一则为例,提出应六经辨证结合八纲辨证,审证求因,明确病机,以疏通气机为要,治以"透、清、和"三法,化裁使用升降散、柴胡桂枝汤、四妙勇安汤,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三个方面总结历代医家对伏暑的认识。认为伏暑起源于《黄帝内经》,《丹溪心法附余》最早将伏暑定为病名。直至清代各医家才明确认识到,伏暑是由于夏月摄生不慎,感受暑邪,潜伏体内,至秋季为时令之邪所引发的一类温病。伏暑的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种,而外因又有先因与诱因之分,伏暑的发病与邪气性质、正气强弱、季节时令三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历代医家分别从辨邪气性质、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不同辨证体系进行治疗。辨伏邪的性质需先辨明是暑热还是暑湿,再分虚实,三焦辨证是以三焦为纲分别对太阴、阳明、少阴、厥阴伏暑加以论治,脏腑辨证则是根据邪气所伏脏腑之不同探讨相应治法。  相似文献   

18.
正确运用温病常用诊法,对掌握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明确诊断、确立治则均有裨益,其内容主要有辨舌验齿、辨斑疹白瘩、辨常见症状、辨常见脉象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途径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运用现代医学手段明确诊断基础上,进行辨证分型,以中药为主,配合输液、输血,或辅以现代止血药物进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较单纯西药或传统中医药治疗均有明显提高,总有效率在95%以上,平均止血时间3天左右。  相似文献   

20.
1.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难治性风湿病,运用中医辨证进行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和独特的效果,但临床辨证主要依靠望、闻、问、切等传统方法,客观实验指标较少,缺乏系统的评价。国际上近年来对 SLE 的研究引入了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手段,使早期、不典型患者得以发现。本研究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探索 SLE 中医辨证与实验指标的关系,揭示哪些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依据、哪些可供辨证参考,哪些只能由于辨病,明确各指标在中医辨证中的地位作用,使中医“证”的研究在实验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研究结果将从实验医学角度揭示中医“证”内在的物质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