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年的经济宣传有进步,最近一段有些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一)一些敏感的、难度大的、群众关心的问题,在新闻报道中有了反映;(二)对经济改革的形势、成绩、先进人物、经验、问题作了积极的报道;(三)对经济工作中的官僚作风作了一些批评、揭露和事件处理的报道;(四)对重大经济犯罪案件作了公开报道;(五)对灾害、重大事故及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作了报道;(六)  相似文献   

2.
经济报道的活力来自于它对经济生活的贴近度。经济报道的这一特色如何去体现呢? 要抓住问題一篇经济报道抓住受众的心,关键应该抓住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台曾多次报道过的常德针织厂实行三项制度改革的新闻就是紧扣群众关心的问题而进行的。当时社会上传说常德针织厂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和工人过不去。570多人的工厂改革后只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正确掌握和运用批评武器,使批评性报道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各方面的改革,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几年来,我们摸索出一条在困难中前进的途径,这就是,搞批评性报道,要坚持慎重的态度,把事实核对清楚,虚心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把工作做细致,就会收到积极的效果。一、对改革中新的不正之风要大胆进行批评,对改革中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4.
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议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期刊登的浙江日报副总编辑应金泉的文章,对这一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与一般只是强调压缩和精简工作会议新闻的思路相比,这篇文章提出的改进方法明显高出一筹。我们在刊登并推荐此文的同时,也欢迎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有研究的同志,踊跃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地区小报版面小,加上许多小报是隔日刊、周三刊或周二刊,使得用稿和版面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怎样改革会议新闻的报道,实是小报小办值得探讨的一个题目。我们湖北襄阳报在改革经济宣传中,对改革会议新闻的报道作了些尝试。一,从实际工作情况出发,选择角度,突出重点写会议消息。去年,我参加了地区行署召开的全区多种经营会议。这次会议规模比较大,讨论的问题也比较多,按有关部门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如何搞好地方小报的经济报道,以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对此作一些探讨。正确认识转载外埠消息与刊登本地新闻的关系有人认为,转载外埠消息就是迟到的新闻,是“炒冷饭”。这是不对的。新闻属性的“炒冷饭”,是指  相似文献   

7.
改革是党的大政策。要宣传好改革,党报的新闻报道也必须进行改革。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经济报道居于中心的地位。改革新闻报道,最关紧要的是改革经济报道。就一张综合性的报纸来说,经济报道改革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张报纸的质量、风格和面貌。经济报道怎样改革?根据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实践中形成、奠定的办报路线和传统,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新闻工作的新创造、新发展,以及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认为,增强服务性是改革经济报道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如何搞好地方小报的经济报道,以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对此作一些探讨。正确认识转载外埠消息与刊登本地新闻的关系有人认为,转载外埠消息就是迟到的新闻,是“炒冷饭”。这是不对的。新闻属性的“炒冷饭”,是指  相似文献   

9.
张巧琦 《新闻记者》2000,(10):24-25
近几年,在经济报道中,经济评 论日渐增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我们知道,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经济新闻被认为是比较难以驾驭的一种题材,要写好经济评论就更增加了一层难度。同时,在经济报道中,经济评论有其他文体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研究并搞好经济评论报道,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报道中的重要作用,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多年的新闻采编实践,就经济评论写作的几点感受,提出与新闻同仁共同探讨。 就形式而言,经济评论是评论的一种,对经济领域中新发生的重要事件或问题发议论、作分析、判别是非、评价得失。要写出…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报道的指导性与可读性能不能结合?怎样结合?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理解,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大至经济方针、政策的宣传,小至一条经济信息的传播;大至对经济工作的指导,小至对广大群众衣食住行的关心。这  相似文献   

11.
1月5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的《从两个厂的对比看改革必须坚决》一组报道,别具一格,颇有新意,值得一赞。首先,这组报道切中了当前经济工作中的要害问题。人们从两家工厂一正一反的经验中,看到了吃“大锅饭”这个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自然会感到经济改革势在必行,行必坚决。因而也会更加感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第二,这组报道在标题的制作上颇具匠心。俗话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来”以后,经济报道就已经处在新闻媒体的首位。经济生活丰富多彩,新闻源滔滔不绝,可经济报道、尤其是深度经济报道总是给人一种不贴近、不同步、不解渴的感受。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报道本身难度较大,很容易陷入数据堆砌和无味的经济述评之中;二是记者“蜻蜒点水”,没花功夫深入采访,仅仅停留在对有关部门提供的总结材料上作浮光掠影的归纳;三是对经济形势、经济改革、经济问题不熟悉,无论是采写前还是采写后,都没有自己独到的思路和见解,缺乏有说服力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新的报道领域,也给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如何捕捉改革大潮中的精彩瞬间,使新闻摄影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既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为此,我们请一批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以便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1、您认为自己近几年在以摄影报道改革大潮中做了哪些比较成功的努力?有哪些比较好的作品? 2、您认为近几年新闻摄影报道改革大潮方面主要成绩何在?有什么新突破?还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3、您在从事这类报道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最苦恼的是什么?您认为新闻摄影在这方面的优势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办法在哪里?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4、您认为近几年来反映改革大潮的成功照片有哪些(请举出四五幅作品即可)?  相似文献   

14.
改革新闻报道,开创一个与我们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相适应的新的报道局面,这是摆在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要改革报道,办好报纸,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讲究新闻的可读性。唯其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报道在读者中产生共鸣,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事实渗透到读者的脑子里发生作用,从而推动各项工作前进。可读性,是个外来语,它的原意是易读、清楚、有趣味。西方新闻界对可读性的研究,着重在用短词、用短句和语言通俗上下功夫。我们探讨可  相似文献   

15.
“媒介与战争”研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争报道是媒介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 ,而中国正欠缺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 ,对这一课题进行过专门探讨。文章认为整体战争时代是一个全民总动员的时期 ,国家和公众站在完全一致的立场 ,此时国家对新闻的控制尚不严格。局部战争时期国家与公众关系出现较大分裂 ,媒介在这一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是研究者着力探讨的焦点 ,主要提出了主导与跟随作用两种意见。同时 ,这一时期政府和军队加强了对媒介的控制。哈林还在社会学意义上对战争时期媒介与舆论的互动、意见领袖的作用、记者在战争报道中的角色等问题作了探讨 ,并把战争纳入文化体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实现三年脱困阶段性目标的决战之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国企改革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问题。怎样正确看待这些新特点、新问题;怎样从宏观视点把握国企改革的发展脉络,把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怎样用全球视角看待日益开放的市场和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对国企改革产生的影响等问题,成为当前新闻工作应努力研究的重点。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国企改革新阶段报道剖析与对策”专题报道,意在探讨新形势下国企改革报道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搞好当前与今后的国企改革报道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烟台日报近几年在经济报道方面,主要在拓宽报道面、扩大信息量上下功夫,努力探索新闻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服务的新路子,把采访报道的触角伸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分析经济工作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反映改革开放的新进展、新经验。在报道本市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的同时,有的放矢地介绍省内外和国内外的经济信息和动态,让烟台了解全国和世界,让全国和世界了解烟台。我们首先在经济报道方面实行“三贴近”,抓“三点”,把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新闻报道改革首要的一条就是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而新形势下,经济报道的“三贴近”,则是必须贴近中央精神、贴近实际工作和贴近群众脉搏,选择那种既是当前中央所关注的又是实际工作需要解决的也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从这三个方面找结合点,做到举一而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当前,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增长8%已为全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也应当是新闻报道的重点。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就要把握好经济报道的舆论导向,为经济改革加油助威,就必须改变工作方式,调整报道思路。仅仅应用过去一厂一店式的模式从事经济报道,显然已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这就提示新闻工作者要用宏观的、联系的眼光,重新审视经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观察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形势。为此,本刊特别开设了“经济报道新思维”专栏。本期两位作者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对国内、国际经济报道方法与思路的启示,阐述了透过国际视角从事国内经济报道的意义及方法。今后,“经济报道新思维”专栏还将就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问题邀请各方人士畅所欲言,交流经验,共同研讨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探索经济报道的新思路、新方法。希望这个专栏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关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读者的口味也发生了变化,农村经济报道的方法也要改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传统单一的“春种、夏管、秋收、冬修”四季歌式的报道形式已不适应农村经济新形势的需要,如何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农村经济新形势,改进农村经济报道,服务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是当前新闻媒体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丽江日报》立足区情,抓难点、抓热点、抓亮点,在改进农村经济报道上作了积极的探索。 抓难点。在农村经济工作中,总是有一些长期存在不容易解决的难题,往往成为一个时期工作的中心和重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的指导性与可读性能不能结合?怎样结合?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我们理解,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大至经济方针、政策的宣传,小至一条经济信息的传播;大至对经济工作的指导,小至对广大群众衣食住行的关心。这种指导性不是孤立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