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使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88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联合白蛋白治疗,将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能够使患儿获得更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温勇珍  李石红  揭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2002-200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6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蓝光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68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核黄疸发生.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蓝光治疗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发生.在蓝光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病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王辉  杨波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3002-3003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9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给予照蓝光等常规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儿仅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患儿除蓝光照射外,加以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治疗3、5 d后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蓝光照射结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对患儿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8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蓝光联合退黄中药组(43例)与蓝光联合白蛋白治疗组(44例).蓝光联合退黄中药组给予蓝光联合利胆退黄的中药,联合白蛋白治疗组给予蓝光结合白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6年10月-2008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采用蓝光照射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措施,评价其恢复的情况。结果本组76例蓝光照射24h后血清胆红素值恢复至正常范围,24例照射40h后血清胆红素值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中光疗1次的19例,2次的40例,3次的34例,4次的7例f包括溶血患儿3例,严重感染患儿4例)。无病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蓝光照射能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方法简便、安全可靠,而精心、全面的观察与护理也是蓝光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精心护理使疗效提高,避免发生副作用.方法 对11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治疗,进行细心观察与护理.结果 112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取得较好疗效,无不良后遗症.结论 蓝光照射能有效降低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护士积极有效、精心的护理是光疗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卢晓燕  谭玮 《江西医药》2013,48(1):48-49
目的比较间断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3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间断蓝光照射组(治疗12h,间断12h)共51例,其中轻中度31例,重度20例;持续蓝光照射组(持续治疗24h)共58例,其中轻中度32例,重度26例。分析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1)轻中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两组的总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持续蓝光照射组的总住院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间断蓝光照射能达到持续蓝光照射同样的效果,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持续蓝光照射总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蓝光治疗,治疗组加服双岐三联活菌制剂。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 d、4 d、7 d检测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第4天和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蓝光治疗次数及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岐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缩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治疗时间,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持续蓝光和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地将我院儿科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两组光疗方法退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光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黄疸消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3.24 d,在蓝光箱内无误吸、眼炎、臀炎发生,轻微皮炎发生率为18%,黄绿色稀便为4%。结论强化临床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蓝光治疗效果有辅助作用,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药物和蓝光治疗,且光疗疗效肯定。近年来,对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间长短观点不一。2000年以来,采用不同光疗时间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消退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蓝光配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1998年至2001年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17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四组(蓝光治疗组、蓝光十鲁米那组、蓝光+菌桅黄组、蓝光十鲁米那十菌桅黄组),比较四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结果四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平均每天血清胆红素下降值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蓝光加用鲁米那或菌桅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无明确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壮志 《黑龙江医药》2007,20(6):629-630
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较常见,光疗法以其无创性、有效性和简便经济的特点在选择治疗方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在新生儿病房使用BiliBed蓝光床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并前瞻性地与普通蓝光箱进行了疗效比较,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联用间歇蓝光照射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的临床价值.方法:遴选时段2020年8月~2021年4月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间歇蓝光照射,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比两组临床总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免疫功能指标、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患儿皮肤护理的重要性。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2018年内4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病年龄为出生后10 h~28 d,面部及周身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染,初见于面部的占72%,其中有2例有先天性疾病,在新生儿监护病房中接受蓝光照射治疗前、中、后的皮肤护理资料为研究基础,观察皮肤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对其重要性做有益的探讨。研究组100%进入NICU进行治疗接受整体的评估和系统化、科学化皮肤护理,对皮肤护理潜在问题着重记录和分析,有评估、有措施、有反馈、有改进。结果为4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确认该疾病后遵医嘱接受蓝光治疗、接受整体化的皮肤护理均病愈出院,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情况未有发生。结论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在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中与其他疾病类型患儿有所不同,即影响患儿皮肤黏膜的恢复,又对其舒适性和主观感受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患儿皮肤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时多次及持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联合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持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24、48、72h血清胆红素、粪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为48.33%(P0.05)。结论论:短时多次及持续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相当,但血清胆红素、粪胆红素水平改善较好,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及蓝光照射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方法 采用经皮测胆红素仪对新生儿黄疸动态观察,对符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排除溶血性黄疸等后给予24小时蓝光照射治疗,光疗结束后继续监测胆红素动态变化,必要时再次给与光疗.结果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显著,无1例发生核黄疸.结论 该方法简便,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与副作用,家长也乐意接受,可以在临床尤其基层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包括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后者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致胆红素脑病,产生严重后果.为进一步探讨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的方法,近年来我院儿科采用蓝光照射辅以思密达口服,对80例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不同类型的蓝光疗法模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然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连续组和间断组各50例,同时对连续组进行24 h的蓝光治疗之后停12 h,视病情决定是否再次治疗;对间断组进行12 h的蓝光治疗之后停12 h,视病情决定是否再次治疗。最后对治疗期间两组的效率、总蓝光治疗时间、胆红素下降值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结果连续组和间断组在有效率、总蓝光治疗时间、胆红素下降值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组共有10例(20%)不良反应,间断组共有3例(6%)不良反应,间断组患儿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间连续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和间断两种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疗效基本相同,但连续组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大,综合考虑,临床宜采用间断式蓝光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随机抽样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加用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常规酶诱导剂及蓝光照射治疗.结果 治疗组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辅佐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故枯草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优于酶诱导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