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引流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9例,按照FRANKEL分级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根据X线片评价植骨融合时间,测量术前术后脊柱后凸角度及随访期内的角度丢失。结果2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结核治愈无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纠正18.6度,X线显示所植骨骨性融合时间平均6~8个月。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闭式冲洗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同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外侧人路行病灶清除、植骨及椎弓根钉内同定,术后常规抗结核,并定期随访,复查X片。结果所有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植骨及内固定良好,畸形矫正,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随访6个月~4年,平均2年4个月结核无复发。结论胸腰椎结核后外侧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能够有效地清除病灶,固定牢靠,后凸矫正效果好,融合快,结核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3.
李成祥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3):89-89,91
目的观察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后效果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6年,平均3年8个月,23例患者均临床治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7例,不全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胸腰椎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稳定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胸段多椎体病损一期前后方病灶清除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2003~2004年,应用一期前后放病灶清除,植骨,加后路钉棒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本病6例,男5例,女1例,术后随访4~15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术后伤口全部1级愈合,椎体后凸畸形均有明显改善,随访达一年,病人均获骨性融合,Frankle 分级平均提1级。结论:颈胸段椎体病损的一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方法是可行,有效的,能较好解决清除病灶、前方减压、植骨稳定、矫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景山  柯文坤 《江西医药》2009,44(9):875-876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Ⅰ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9例,观察术后畸形纠正情况、植骨融合效果和治愈率。结果平均随访1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有利于结核病灶的修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2月—2007年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8例。结果经平均15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1.3°。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够使病变节段在术后即刻获得足够的稳定性,为脊柱融合和结核病灶的静止提供一个良好的力学环境,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取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进行12~36个月随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丢失高度平均恢复86.7%,丢失角度平均恢复89.45%。28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质吸收、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发生。采用Kirkaldy-Willis改良评价标准,本组优2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前后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创伤相对较小、出血较少手术方法 ,可有效的稳定脊柱,且可避开病灶,对来自椎管后壁的压迫减压彻底,疗效满意,但要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结核短程化疗以及前路和前后路联合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行2个月四联抗结核药物强化治疗,三联药物6个月持续治疗;同时配合手术经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观察结核治愈率、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4例均获随访,时间3个月~18个月。脊柱结核均治愈,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脊髓功能损伤恢复,植骨块愈合,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短程化疗结合选择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可加强脊柱稳定性,改善畸形,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植骨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后路术后复发并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钛网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9~30个月,平均16个月。7例均临床治愈,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5.4个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伴胸椎后凸畸形6例,术后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纠正。伴神经功能障碍5例,术后神经功能均获得l级以上的恢复。结论该方法暴露充分,病灶清除彻底,有利于前方减压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效果,同时避免了分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一期26例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方法 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采用该术式治疗腰椎结核26例.结果全部26例患者完成植骨融合,无局部复发,与术前相比,术后平均Cobb 角为3.0°,通过手术纠正了20.6°.通过VAS 评分为2.4分,术后患者的腰痛症状得到改善.手术12 个月后,23 例患者的神经功能Frankel为 E 级,2 例由术前Frankel C级恢复至D级,1 例Frankel A 级,复查术后血沉正常.随访9~41个月,26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后路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胸椎结核合并后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治疗的胸椎多节段结核合并后突畸形18例。观察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及截瘫恢复情况,手术方式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对18例患者进行20个月以上随访,全部患者脊髓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脊柱后突从术前平均42°矫正至术后平均24°,全部患者于术后4~8个月(平均5.5个月)植骨融合。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能矫正后凸畸形,阻止后凸畸形进一步发展,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短节段椎体侧方固定,植骨块钛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35例。结果所有患者经6-36个月(平均8个月)的随访,结核病灶治愈,植骨块融合,无复发患者,腰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联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术式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11例胸腰椎结核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分别行ASIA分级评估评分,术后行植骨融合评估,内固定矫正畸形评估,结核活跃指标评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ASIA评分改善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选择病例行此术式是脊柱结核治疗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人路手术治疗胸腰骶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145例胸腰骶椎结核患者,其中男98例,女47例,年龄15~74岁,平均41.2岁,均在抗结核治疗半月至一月后行后路病灶清除加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大部分患者结核病灶消失,骨性融合,畸形矫正,其中2例患者出现瘘道,经换药治疗后伤口痊愈。结论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骶椎结核是治疗脊柱结核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人路简单,创口小,后凸畸形矫形满意,手术后病椎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对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0~71岁,年龄平均40.2岁。经2~5周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病变椎体次全切除(或全切除)及周边脓肿、死骨、肉芽组织及干酪样物等结核病灶清除,椎间大块髂骨植骨,Ⅰ期前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31例术后除1例死亡外,全部获随访8个月~6年,平均22个月。1例脊椎结核复发,1例植骨未融合,植骨融合率96.7%,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脊椎后凸畸形较术前平均矫正70.1%,脊椎高度较术前增高15~30mm,平均20mm。术后并发脊椎侧凸,内固定松动,引流孔窦道形成各1例。1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伤口区麻木感,3例不全性截瘫患者术后脊椎功能皆明显恢复。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Ⅰ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彻底进行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椎后凸畸形,同时Ⅰ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了胸腰椎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经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6例,观察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结核中毒症状的改善及脊柱的稳定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胸腰背部疼痛及结核中毒症状消失,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平均5个月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Cobb角18.5°~56.0°,平均27.3°,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15.2°、17.6°,平均矫正12.1°,脊髓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恢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减压全面,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术后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结核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6例Ⅰ期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24个月,评价椎间融合率,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结果26例患者植骨块均完全融合,融合率100%,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椎(T10~L3)前路手术入路局部解剖结构指导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10具(男性6具、女性4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胸腰段脊椎(T12~L3)进行解剖学研究,并于2010年1月~2013年10月对30例脊髓压迫主要来自于椎管前方的胸腰段椎体暴散性骨折病人行胸腰段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0~65岁,平均38.5岁。均采用右侧卧位、左侧入路,切除左第十一肋骨,行T12、或L1、L2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T125例,L112例、L213例,所有病例均行相隔一个椎体、短节段固定。观察手术时间中出血并发症发生以及术后随访对比分析,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1.3)h,平均术中出血量(400~2100)800mL,术中胸腹损伤5例,术后胸腔引流3例,无大血管损伤及内脏脏器损伤,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随访6~46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例均获满意复位,随访期间无复位丢失,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断裂,均于5个月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结论对于胸腰段(T12~L2)椎体暴裂性骨折,脊髓压迫主要来自于椎管前方,熟悉脊椎前入路局部解剖,掌握前路技术要点,采用前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脊髓减压确实,术中植骨融合率高,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高翔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22-2123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检查,测量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 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12 ~36个月,平均(23.8±9.3)个月.术后1年将内固定取出,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植骨块融合较好,未见骨吸收且脊柱生理弧度维持良好.患者术后及36个月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央高度、椎体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1周与术后36个月随访时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胸交界处椎体结核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例颈、胸交界处椎体结核,6例采用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联合胸骨柄劈开术,5例采用右侧前方经肩胛下开胸入路,5例采用单纯经后路入路,行病灶清除、椎体间钛网植入(或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结果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平均2年,患者血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植骨完全融合,无螺钉松动、脱落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全部恢复到E级。结核病灶无复发,术后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无明显丢失。结论颈胸交界处椎体结核应根据不同节段椎体及椎体破坏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