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宏  魏娟  李斌  李万国  李燕霞  牛静  龚月平 《内科》2014,(5):580-581
目的分析肾脏疾病病理类型,探讨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统计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6月经皮肾活检的80例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及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结果临床分型:8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9例(占73.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2例(占15%);肾小管-间质疾病4例(占5%);遗传性肾病3例(占3.7%);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占2.5%)。病理分型:8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中,微小病变肾病(MCD)5例(占6%);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3例(占3.7%);膜增生性肾炎8例(占10%);膜性肾病(MN)12例(占15%);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5例(占6%);IgA肾病(IgAN)32例(占41%);狼疮性肾炎(LN)12例(占15%);紫癜性肾炎2例(占2.5%);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肾炎2例(占2.5%);糖尿病肾脏病5例(占6%);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占2.5%);高血压肾动脉硬化2例(占2.5%)。结论通过肾活检和临床分析,不仅能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而且能对疾病的预后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前瞻性观察各种病理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远期预后,了解影响肾小球肾炎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1980年1月~1996年月12月间,在本院经肾活检确诊并常年定期随访的原发性肾炎患者共1071例,其中IgA肾病(IgAN)471例(44.3%)、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268例(25.0%)、IgM肾病(IgMN)80例(7.3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68例(6.30%)、膜性肾病(MN)76例(7.1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52例(4.8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GN)36例(3.40%)及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MCD)20例(1.80%).以血Cr>800μmol/L确定为终末期肾衰(ESRF),并运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每组患者的肾存活率.结果在平均随访39.9(13~192)个月后,共有240例(22.5%)患者发生程度不等的肾功能损害,其中ESRF的发生率为3.40%.就其病理类型分析,除MCD外,各类肾炎均有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其中以FSGS(65.8%)及MPGN(41.2%)组的发生率最高,IgMN(25.3%)及EGN(2.70%)的预后相对较好,而IgAN(27.6%)、MN(19.7%)及MsPGN(12.7%)介于两者之间.进一步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各组患者的肾存活率,发现各组间的肾存活率及病变进展速度均有明显的差别.病情预后的恶劣程度依次为MPGN、FSGS、IgAN、MsPGN;而MN、MCD及IgMN尚未有ESRF的现象发生.除病理类型外,疾病早期合并高血压,持续性大量蛋白尿亦对预后有重要影响.结论肾小球肾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肾脏病理损害的性质,以微小病变、单纯性肾小球系膜或膜病变为病理改变特征的肾炎,病程进展相对较为缓慢,MPGN及FSGS的病情进展最为迅速.同一病理损害类型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则与起病年龄,就诊时肾功能状态,病理损害程度,高血压出现的早晚以及蛋白尿水平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老年及老年前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64例老年及老年前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儿童组及中青年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其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及持续性尿检异常最常见,约半数伴有肾功能异常,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者占大多数,其中IgA肾病最多见。与儿童组及中青年组相比,膜性肾病及膜增生性肾炎明显多见,微小病变少见,继发性者则以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较多见,疗效差。此外,肾小球硬化多见,肾小管间质病变较重亦为其病理特点。提示尽早肾活检及实施个体化治疗对老年及老年前期肾小球疾病患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1972~1981年期间48例女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6次妊娠随访资料。年龄18~35岁。所有患者妊娠前均经肾活检确诊;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16例;局灶肾小球硬化13例;IgA 肾病10例;膜性肾病7例;局灶性肾炎2例。临床表现轻度肾功能不全者43例;中度肾功能不全5例;高血压(≥150/100mmHg)8例,蛋白尿(≥3.5g/24h)8例。以36例具有原发  相似文献   

5.
10594例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198,自引:23,他引:175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979年1月~2000年10月10 594例因肾脏疾病行经皮肾活检者的病理类型,并比较前后10年间病理类型的变化.方法参照WHO(1982年及改良的1995年)肾小球疾病组织学分型修订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特点,提出诊断设想,然后与临床医师共同讨论明确诊断.结果本组10 002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1.4±13.0(范围1~78)岁,男女之比1.301;592例移植肾活检患者活检时的平均年龄为37.5±9.1(范围16~66)岁,男女之比为2.361.除外移植肾活检者,本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0.5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22.82%,遗传性和先天性肾脏疾病占1.01%,小管间质性疾病占3.18%,新发现和罕见的肾脏疾病占0.15%,终末期肾脏疾病占0.96%,未分类者占1.3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居多(39.55%),其次分别为系膜增生性病变(29.78%),膜性肾病(9.54%),FSGS(5.82%)…….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变是狼疮性肾炎(57.78%).近10年来,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分析前后10年间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病的检出率,证实近10年来IgA肾病、膜性肾病明显增多(P均<0.001),新月体性肾炎(P<0.0001)及抗GBM肾炎、HUS/TTP均有增加(P均<0.001),而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IgM肾病则减少(P<0.001,P<0.01).本组临床表现为慢性肾衰者607例行肾活检,其病因包括IgA肾病26.7%,血管炎14.3%……,临床以急性肾衰起病者则以急性间质性肾炎(29.54%)和急性肾小管坏死(26.02%)为主,新月体性肾炎(11.92%)和血管炎(10.03%)也很常见.除常见的肾小球、小管-间质和遗传性疾病外,本组还发现罕见及新认识的疾病如Niemann Pick病、Fabry病、POEMS综合征及脂蛋白肾小球病等.分析移植肾活检患者的病理类型,证实移植后肾功能减退除排斥反应外,还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多种病因.结论本资料为国内最大系列的肾活检病理类型分布的研究,阐明了中国肾小球、小管-间质等疾病谱及20年来疾病的变化,并与文献进行了对比.本资料证实,近10年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IgAN最常见,继发性肾脏病以LN多见,除LN外的其它继发性肾脏病和少见病逐渐增多;以慢性肾功能不全起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IgA肾病,血管炎次之,急性肾衰则以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及新月体性肾炎等常见;移植后肾功能不全的病因除排斥反应外还有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48岁男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少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病初曾伴双下肢出血性皮疹及一过性急性肾损伤,目前肾功能正常。患者否认肾脏疾病家族史。肾活检病理示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伴系膜区IgA沉积,同时灶性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增大。基因测序结果示FAN1基因纯合错义突变(c.2810GT,p.G937V)。最终诊断为IgA血管炎合并巨核细胞性间质性肾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DM)合并非糖尿病性肾损害(NDRD)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DM合并NDR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M合并NDR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DM合并NDRD患者常合并多种NDRD,以肾小球病变为主,包括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硬化等;临床表现:肾炎综合征、血尿、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等;与糖尿病肾病的不同特点包括:(1)血尿明显;(2)急性肾功能衰竭;(3)肾功能不全或蛋白尿明显增多时血压正常;(4)糖尿病病程5年。结论 DM合并NDRD患者常合并有不用类型肾损伤,与糖尿病肾病有明显区别,通过肾组织活检可以确诊。在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理类型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例NS合并ARF患者进行肾活检,治疗方案根据病理特征做相应调整,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微小病变8例,系膜增生性6例(轻、中度增生各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膜性肾病1例,IgA肾病2例,膜增生性肾炎1例。肾间质水肿、肾小管细胞病变为共性病理改变。治疗后恢复12例,好转6例,死亡1例。结论 NS合并ARF可见于多种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及系膜增生为主,及时活检有助于NS合并ARF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一58,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97年第18卷第1期 970554 104例肾活检病理与临床分析/王文新一//临床医学一19弱,le(5),一1~3 肾活检10吕例,成功104例(9石.3%),失败4例,无1例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病理类型共19种,诊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1例(68%),以系膜增殖性肾炎最多见,坛八肾病次之,膜性肾病第三,少数为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亚型及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各型肾小球疾病中,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占62.5%,其次为慢性肾炎占27%,IgA肾病及紫舞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用激素治疗各型患者,微小病变型肾病近期疗效最佳,膜性肾病次之,系膜膜…  相似文献   

10.
先兆子痫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转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19例先兆子痫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肾活检病理改变特征及转归。方法:19例先兆子痫肾病患者,15例为初产妇,4例为经产妇,平均年龄23~40(28.1±4.5)岁。观察指标包括病程、临床表现、肾功能、尿液检查、肾活检病理、临床与病理联系及临床转归。结果:临床表现为高血压(100%)、蛋白尿(100%),少部分患者伴有镜下血尿(15.8%)和肾功能不全(21.1%)。肾活检组织改变表现为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肿胀(94.7%),系膜细胞增多、系膜基质增加(89.5%),周边袢弥漫或节段双轨(78.9%),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31.6%)。内皮细胞增生指数与终止妊娠时间有关,随着终止妊娠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增生、肿胀逐渐消退(P<0.05)。小管间质损害较轻,但是,病理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样损害的患者,小管间质损害较重。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小动脉透明变性(36.8%)、内皮肿胀(26.3%)、内膜增厚(26.3%)、弹力层增厚分层(26.3%),严重患者血管壁呈纤维素样坏死(5.3%)。终止妊娠后绝大部分患者,血压下降,尿蛋白减少至转阴,但病理表现FSGS、血管病变较重者尿检异常持续存在。结论:先兆子痫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部分患者出现镜下血尿,血肌酐升高。肾脏病理特征性表现以内皮细胞病变为主,其他表现包括系膜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