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操作方法。方法:采用远交系Wistar和远交系SD大鼠,用二袖套法(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正式实验46次。结果:改进了供肝获取和安装血管套管方法,受体无肝期平均19min,手术成功率达91.3%。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较高,可做为肝移植实验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方法用120只健康SD大鼠,体重为(285±55)g,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每组60只.取供体大鼠肝脏左内叶、中叶、尾叶和右叶为移植物,占受体大鼠肝重的59.1%~64.3%.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吻合.观察受体大鼠术后存活率、死亡原因、移植物光镜和电镜下表现以及肝组织再生情况.结果24h存活率93.33%,7d存活率68.33%,光镜下发现肝细胞增生活跃,电镜下发现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7d后肝移植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重的88.53%.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原位部分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清  姚榛祥  贺强 《重庆医学》2003,32(2):135-136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技术与围手术期处理改进。方法 将”二袖套法”部分肝移植技术在袖套制作、肝叶切除、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吻合、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施行50%部分肝移植手术,观察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等因素对部分肝移植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5—8min,无肝期为11—15min,手术死亡率15.79%,术后24h存活率84.21%,1周存活率63.16%,7d后移植肝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脏的92.6%。结论 大鼠年龄、体重、术前状态、精细的术中操作、防止失血、防止术后低血糖的发生是决定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的许多改良能有效保障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模型。方法 :用 12 0只健康SD大鼠 ,体重为 (2 85± 5 5 ) g ,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 ,每组 6 0只。取供体大鼠肝脏左内叶、中叶、尾叶和右叶为移植物 ,占受体大鼠肝重的5 9.1%~ 6 4 .3%。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吻合。观察受体大鼠术后存活率、死亡原因、移植物光镜和电镜下表现以及肝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2 4h存活率 93.33% ,7d存活率 6 8.33% ,光镜下发现肝细胞增生活跃 ,电镜下发现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7d后肝移植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重的 88.5 3%。结论 :改进的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术操作简便 ,手术成功率高 ,重复性好 ,可用于原位部分肝移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50例大鼠肝移植模型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50只SD大鼠作供体,50只Wistar大鼠为受体,通过“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结果:24h存活率90%;周存活率82%。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与相关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并总结出相关手术技巧。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共建立16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采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平均供体手术时间46min,修整供肝时间24min,受体无肝期21min,肝上下腔静脉缝合时间13min,门静脉套管时间3min,肝下下腔静脉套管时间4min.胆管插管时间3min。术中和术后24h内主要死亡原因是气胸、麻醉意外、出血,手术成功率92.5%。存活超过24h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胆道梗阻以及移植肝功能失活。结论: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需要娴熟的显微外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改进的二袖套法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是建立该模型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模型技术的改进.方法采用远交系SD和远交系Wistar大鼠,用二袖套法(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正式实验60次.结果术中尾静脉建立输液通路,改进了供肝的修剪和受体肝上腔静脉的阻断与吻合方法,修肝平均时间8 min,受体无肝期平均21 min,手术成功率达85%.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较高,可做为肝移植实验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三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德盛  李开宗 《医学争鸣》1998,19(2):169-171
目的: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切除供体大鼠肝脏体积的68%后移植给受体大鼠,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结果:共施行减体积肝移植手术36例,术后24h存活率91.7%,7d存活率58.3%,7d移植肝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脏的78.7%,14d,21d分别达到101.6%与102.1%,结论:三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操作简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是一种理想的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用二袖套法建立稳定大鼠原位全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用二袖套法进行了50例原位大鼠全肝移植术。结果:受体无肝期时间平均为17min,术后24h存活率为90%,1周存活率为50%。结论:自制血管袖套和取肝修肝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两袖套法减体积大鼠肝移植手术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间活体供肝肝移植 (LivingDornorLiverTrans plantation ,LDLT)是解决供肝来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对最小有效供肝量确定仅限于临床推测[1,2 ] ,研究小肝移植物在受体的存活 ,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是肝移植实验研究的基础 ,建立小肝移植物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所在移植研究中心大鼠肝移植手术经验 ,就建立小肝移植物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技巧作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供体SD大鼠 6 0只 ,雌性 ,体重 2 5 0~ 2 80g ,术前常规清洁饲养 ,不禁食…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近交系大鼠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建立稳定的急性排斥模型。方法 DA大鼠做为供体,雄性Lewis大鼠做为受体,采用改良后的Kamada“二袖套管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存活情况,并对其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大鼠肝移植手术中,供体手术时间(30±8)min,修肝时间(15±2)min,受体手术时间(60±7)min,无肝期时间(21±3)min,手术成功率88.3%。术后4至5天开始出现黄疸,精神差,睁眼困难,反应迟钝,并于术后11天内全部死亡。结论 根据近交系大鼠自身结构特点,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A-Lewis为稳定、可靠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是研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张伯  钱海鑫  秦磊 《当代医学》2010,16(10):15-16
目的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实验15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存活率。结果受体平均无肝期为13分钟,受体手术时间45分钟,24小时存活率97%,两周存活率为90%。结论改良二袖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供体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采用手缝合法进行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结果:大鼠原位肝移植52例,手术成功45例(86.5%),1周内存活43例(82.7%),1个月内存活36例(69.2%),供体手术时间(30.6±4.0)min,受体手术时间(46.0±5.5)min,无肝期为(20.0±2.5)min。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稳定可靠,可为肝移植提供理想的研究手段;良好的肝脏灌注,改进的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可以缩短无肝期,提高大鼠肝移植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的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 在Kam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360次,手术成功率为91.3%。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1周存活率为86.5%,3个月存活率达80.7%。结论 积极手术前准备,手术中熟悉步骤、主动配合、手术后耐心细致护理、密切观察、可以保证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动物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泡状棘球蚴感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50只BN大鼠作供体,50只泡状棘球蚴感染的Lewis大鼠为受体,通过"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对大鼠行原位肝移植,移植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进行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道采用支架法进行胆道重建。结果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共50例,术中未出现死亡,存活时间最短为5h,48h存活率为96%(48/50)。结论只有熟练地掌握手术技巧,细致耐心的操作,最大程度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得到良好的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6.
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改进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套管,供受体SD大鼠均取腹部横切口,受体无肝期前预置门静脉缝扎牵引线,肝上下腔静脉采用血管膜端端“三定点”吻合法,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采用袖套吻合法,用自制“小针沟”排气。结果 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96次,其中正式实验40次。改进后正式实验,供体手术时间29min,袖套准备时间10min,受体手术时间51min,无肝期17min;2d存活率95%(38/40),1周存活率92%(37/40)。结论 ①改进的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可在单人直视下进行,安全确切实用。②所有吻合均应无张力、保持原位,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是模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参考Kamada建立的"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并加以改良,统计手术各步骤时间以及受体的生存率情况。结果:共进行移植手术86例。供体手术时间为(29.0±0.8)min,受体手术时间为(42.0±0.7)min,无肝期为(15.0±0.3)min。受体术后24h、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生存率为分别94.2%、91.7%、88.3%、83.7%。结论:改良"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基础研究的稳定的动物模型,重视供体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术及其改进方法。方法在Kamada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取肝前应用经腹主动脉双灌注法,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受体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采用袖套吻合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结果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160次,供体手术时间35 min,受体手术时间45min,无肝期12 min;2天存活率97%,1周存活率95%。结论改良的双袖套法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无肝期短的优点,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外科手术技巧,为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配对后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Kamada“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结果改良Kamada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共52例,7d生存率88.5%,7例长期存活大于100d。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需要极度的耐心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研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免疫及器官保存。  相似文献   

20.
改良"二袖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核苷酸圈套技术抗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建立良好的技术平台。方法:实验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采用改良“二袖套管法”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统计受体大鼠术后生存时间,并常规病理检测术后移植肝病理变化。结果:共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82次。实验后期能稳定建立起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手术时间25~35min;供肝冷缺血时间40~55min;受体无肝期时间13~24min;受体手术时间45~65min;2周生存率为93%。移植肝组织在术后1周可见大量的单核淋巴细胞浸润,在门静脉周围的汇管区尤为明显;肝脏实质有点状坏死。术后2周细胞浸润增加,肝实质可见桥状坏死。术后1月移植肝组织内细胞浸润和坏死减少,且可见肝细胞和胆管增殖。结论:采用改良“二袖套管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高,稳定性好,是研究肝移植术后机体生化生理改变、免疫状态变化等的良好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