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照明》2014,(6):73-73
本期为大家介绍的这组垂饰灯是日本照明设计师谷俊幸的作品,他毕业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产品设计专业,1999年在东京成立MODERN设计工作室,是专业的产品设计师,他设计的垂饰灯样式非常大胆,但造型很别致,很流畅。  相似文献   

2.
黄佳原  仇卫华  刘伟  康晓丽 《电池》2008,38(2):115-117
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应用于双草酸硼酸锂(LiBOB)基电解液的各种有机溶剂,对这些电解液的性能进行了阐述,评价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前景.对LiBOB基电解液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2008年,对于平板电视机行业来说,是一个快机速增长的年份。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将于8月8日在北京开幕。在奥运会开幕前,中国将会掀起一个平板电视机的销售高潮。  相似文献   

4.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汉旺生产基地遭受重创。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领导和各方支持力量给予了东汽高度重视、关怀和援助。东汽人从中获得了莫大的安慰、鼓舞和战胜灾难的勇气和力量,灾后仅12天,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东汽擦干眼泪和血迹,挺起顽强的胸膛,  相似文献   

5.
提起东芝,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其闻名于世的显像管电视机产品和技术,在CRT时代,消费者常常以拥有一台配有原装东芝显像管的东芝彩电为荣,当人们把耳熟能详的东芝电视广告语“Toshiba,Toshiba,大家的Toshiba”演绎成琅琅上口的“偷去吧,偷去吧,大家的东西”的时候,便足见其影响之大和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敷设电缆用桥架的设计准则和检验标准的确定已十分迫切。通过实验来论证电缆桥架的托盘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力学计算结果,并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可使钢制电缆桥架的设计制造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之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我们正在历史的新征程中开创前无古人的伟大创新事业。前行的脚步中,人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道路创新还是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学术创新,最终皆可还原为人才的创新。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首当其冲需要的是人才观念的创新,进而是这一基础上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本期杂志从强化人才意识即是一种创新意识出发,重点  相似文献   

8.
张彦斌 《家电科技》2009,(15):31-31
技术需要创新,营销模式也需要创新,"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即:订单式经营模式.将其应用到空调产品的营销上,也是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方式,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化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转化.整个翻译过程的实现以对承载文化词汇的理解和翻译为基础.通过先分析文化的差异对词的意义的影响,然后总结了词的翻译的基本原则.通过直译、意译以及音译等方法,解决词的翻译中的文化的因素,真正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发展史.企业这种现代经济组织,自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停止过创新.在21世纪,知识将由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转变为内生变量,并逐步取代资金、资源成为最重要、最积极的投入要素,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因而知识经济的时代亦即是创新的时代,全球经济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管理创新,即把新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列入企业管理系统,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和创新活动并创新效益,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移相全桥变换器双模块并联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移相全桥变换器双模块并联技术,该技术采用自主均流法实现双模块的电流均流,具有均流精度高,动态响应好,可以实现冗余技术等特点。为了实现双模块自主均流提出了电压环、均流环和限流环三环控制结构,电压环和限流环共用一个PI调节器,均流环使用一个PI控制器。文章分析了均流的整个控制过程,在设计时要考虑使电压环与限流环的动态响应速度较快,均流环的响应速度较慢,同时在整个负载范围内使系统有一定的幅值和相位稳定裕度。设计了一台单模块输入母线电压175~320V,额定输出电压220V,额定输出功率5.5kW,整机输出11kW的样机。实验结果表明,样机的均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逆变器数字多环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本文提出了一种逆变器数字多环控制技术,该方案在电流环和瞬时电压环之外附加了一个重复控制环。在实现输出电压解耦和扰动电流补偿后,根据无差拍原理设计的电流环和瞬时电压环控制器极大地改善了逆变器的动态性能,位于外层的重复控制器则提高了稳态精度。该方案在一台基于DSPTMS320F240控制系统的PWM逆变器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3.
电流模式变换器的完整小信号模型及环路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连续电感电流条件下的峰值电流模式PWM控制降压变换器的功率级和控制级的小信号模型,得到了它在1/2开关频率以内的包括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完整小信号模型。利用此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电流模式的优点,从电流内环环路增益的角度解释了斜坡补偿的必要性。通过推导电压外环环路增益表达式,提出了一种有意义的电压环路补偿方法,并给出它的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构网型并网逆变器作为新型电源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因具有更强的小信号稳定性而在新能源并网中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在大扰动下呈现与同步电机不同的暂态响应,容易产生暂态失稳。针对这一问题,以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大扰动模型为基础,采用相平面图的方法分析了大扰动下功率控制环、电压控制环对逆变器的暂态作用,给出了关键控制器参数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刻画了功角的暂态响应特性。同时,揭示了有功控制环、无功控制环和单电压环在暂态期间会改变功角超调量、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和变化率,进而影响并网逆变器的暂态稳定性。基于上述分析,给出了减小有功和无功下垂系数,增大电压积分系数和低通滤波器截止角频率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可增强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暂态稳定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分析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三相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广泛应用于PWM整流环节,而预测电流控制则是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的一种有效控制策略。这种控制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网侧电压电流相位校正的问题,以简单的电压环和电流环替代原有的复杂的功率环,既简化了算法程序,又节省了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资源。电压环采用PI调节器,可以稳定调节直流输出电压,电流环采用相位跟踪技术,可以使整流器获得较高的功率因数。此PWM整流器在网侧添加双向可控硅控制的软启动装置,使直流侧输出电压在装置上电瞬间平稳上升至稳态电压。  相似文献   

16.
在弱电网条件下,并网变换器的控制系统与电网阻抗相互耦合,导致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其中并网点电压扰动对锁相环和直流电压环的影响是导致并网变换器稳定性下降的关键因素。变换器阻抗模型是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因此,首先在dq坐标系下,建立了包含电流环、锁相环和直流电压环等环节的三相并网变换器小信号阻抗模型。由阻抗模型中各变量的传递关系,能够找出并网点电压对锁相环和直流电压环输出的扰动通道,推导出扰动分量对控制器输出影响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将锁相环和直流电压环输出扰动补偿项添加到d轴和q轴电流环控制器,进而提出了基于并网电压扰动补偿的控制方法。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弱电网条件下有效降低电网阻抗与控制器耦合的影响,提高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基于内模控制的新型双闭环控制策略。其中电流环基于内模解耦控制,实现了有功和无功电流的解耦,电压环基于功率守恒和二自由度内模抗扰控制,既实现了线性化的间接电压控制,又可实现直流侧电压的快速跟踪和优良抗扰特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对UPS 逆变器的控制设计中,本文采用了串级结构控制原理。整个系统控制分为电压环控制和电流环滑模控制。电压环控制采用自适应律来估计负载电阻,并利用输出电压的跟踪误差获得期望的电感电流;电流环滑模控制对电感电流进行调节。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该控制方案达到了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并联型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直流电容电压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电容独立的并联型H桥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电压内外环加电流环的3环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电压环的控制,即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平衡稳定控制策略,提出了将误差量化为正弦函数叠加于各H桥调制波上的电压移相控制方法,在跟踪输出补偿电流的同时,实现了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平衡与稳定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各H桥的直流电容电压稳定,各桥之间直流电压平衡,并联装置补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双闭环控制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PFC)中,电压外环可以调节输出直流电压,电流内环可以调节输入电流波形。提出基于电压平方外环的APFC直接功率控制策略,电流内环仍然采用PI调节器,从而使得单相APFC具有对输出功率变化快速响应的优点,但是在负载突变情况下,也带来了输入电流突变而引起过流的现象,需要对电压平方外环和直接功率控制环进行阻尼作用,在快速响应与稳定运行之间获得平衡。上述结论得到了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