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192例SARS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SARS死亡患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SARS患个案病例数据,对死亡患的人间、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利用统计学有关知识进行检验,结合COX模型单变量分析患死亡的危险因素。数据处理应用了SPSS10.0软件。结果:从2002年12月29日至2003年5月1日止,共计192例死亡患,男性患111例,女性患81例,年龄范围为5~93岁,包括13种职业。SARS死亡患中55岁以上人员占47.40%,不同性别各年龄SARS患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到住院间隔时间,住院到死亡间隔时间是SARS死亡的两个危险因素。结论:SARS死亡患中以老年人居多,患发病急、症状重。发病到住院间隔时间、住院到死亡间隔时间越长.死亡的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43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初步探讨SARS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SARS患死亡报告资料汇总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自2003年1月2日发生首例SARS病例,至5月17日末例止,与SARS相关的死亡病例43例,病死率为4.04%(43/1065)。其中离退休人员病死率最高,为15.15%(20/132);医护人员病死率较低,为2.48%(7/282)。死年龄在5岁至89岁之间,以60岁以上为主,占50%。以1月份发病的病死率最高,为12.86%。死亡病例中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肿瘤等的占53.48%。结论SARS是可防可治的,广州市在疾病流行过程中探索出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死率。SARS患死亡的危险因数是年龄60岁以上,有基础疾病,有明确接触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一起SARS爆发流行的病例分布特点,了解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SARS的发生与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SARS局部爆发进行调查,利用Exce15.0软件和SPSS10.0软件分析该起SARS病例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特征。根据传播链分析传播关系。结果:由首发病例(指征病例)引起感染或继发感染病人79例,年龄分布在19~69岁,男性占51.89%,女性占48.11%。发病人群包括护士、医生、同期住院患、家属、其他人员人员,分别占36.71%、12.66%、7.59%、10.13%和32.99%。病例分布有四个时段,医护人员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第一、二个高峰时段,院内非医护人员和院外人员发病时间集中第三高峰,医务人员家属发病时间主要分布在第四个时段。密切接触是SARS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近距离接触病例获得感染的机会比较大,SARS病例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几个科室,结论:该起SARS流行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为典型的院内SARS爆发感染;医务人员应对飞沫和接触性传播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加强对该病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SARS感染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7例医务人员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非医务人员SARS患者比较。结果:37例医务人员SARS患者中,医生占32.4%,护士占62.2%,检验师占5.4%,聚集性发病占78.4%。其均有明确的直接或间接SARS病源接触史,97.3%的患者发病初期均有高热(≥38℃),伴淋巴细胞减少者占59.5%,X线胸片示双肺受累者占56.8%,伴不同程度的肝功、血糖、乳酸脱氢酶及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者占48.6%、32.4%、40.5%及24.3%,救治过程中使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者占16.2%,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者占94.6%,出现继发感染等合并症者占24.3%。结论:医务人员SARS具有聚集性特点,且病情较重、治疗难度较大,应引起特别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昆  王波  门可  徐德忠  闫永平 《医学争鸣》2004,25(24):2287-2289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恢复期患的传染性.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随访调查表,在《北京市SARS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数据库》中随机抽取300例2003-04/2003-05报告的SARS病例进行恢复期(出院后mo)电话随访调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随机抽取300例中,随访到133例(占44.3%)确诊SARS的恢复期患,失访167例(占55.7%),实际随访率为70.0%.133例SARS患中男女性别比为1:1.2,年龄在15—66yr之间.临床表现发热133例(100%),咳嗽96例(72.2%),X线胸片肺炎特征94例(70.7%),白细胞总数减少89例(66.9%),畏寒73例(54.9%),乏力47例(35.3%),头痛31例(23.3%),全身酸痛28例(21.1%),咳痰13例(9.8%).出院后进行隔离125例(94.0%),隔离时间为14d98例(78.4%).所采取的隔离措施可分为6种,措施组合共有11种.恢复期患的密切接触中被感染人数为0.结论:以卫生部颁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院参考标准》为准出院的SARS患在恢复期无论是否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均未发现有明显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海市恶性肿瘤患者终末期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控制住院费 用的相关政策建议。方法:选取2014—2015年上海市医疗机构收治的10 065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多 元线性回归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终末期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10 065例患者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43 d,年龄为 (70.73±12.87)岁;其中61.66%的住院患者为男性,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中位数为55 447.84元;住院费用的变化与 转归情况、医疗保险类型、医院级别、医院类型、肿瘤部位、住院天数、是否手术、年龄、距离死亡时间、性别存 在联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终末期住院费用存在接近死亡效应,应当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采取综合措施,合理 控制终末期住院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行非卧床持续性硬膜透析(CAPD)治疗后的影响及转归。方法:对该院17年间242例CAPD患的转归进行分析归纳。结果:171例患因各种原因终止腹透,其中65例患死亡,占退出CAPD患总数的38.0%,主要原因为全身衰竭和左心衰竭;63例患改做血液透析,占退出CAPD患总数的36.8%,主要原因为腹透感染。结论:CAPD主要影响因素为死亡、感染。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山西省24例SARS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及导致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3-03-07~2003-06-04山西省24例SARS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男13例(54.2%),女11例(45.8%);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畏寒、气促等。实验室检查早期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下降。胸部X线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短期内病灶增多。7d内死亡3例(12.5%),7~14d死亡11例(45.8%),14d以上死亡10例(41.7%)。14例(58.3%)病人有基础疾病(共18例基础疾病),其中4例(22.2%)糖尿病,3例(16.7%)脑血管病,3例(16.7%)心血管病,6例(33.3%)高血压,1例(5.6%)表皮松懈症,1例(5.6%)精神分裂症;7例(38.9%)同时合并2种或2种以上疾病。24例SARS死亡患者中16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6.7%),ARDS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5例(20.8%),患者感染SARS后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导致死亡3例(1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50岁、缺乏心理治疗、早期淋巴细胞减少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50岁、早期淋巴细胞减少是SARS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心理治疗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肖学吕  叶志中 《广东医学》1997,18(7):467-468
本文对1991年7月至1996年6月70例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重点分析抢救成功病例和死亡病例,以期进一步提高SLE诊治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67例;年龄:10-65岁,其中17-50岁67例,占95.7%。户籍情况:本地居民15例,移居30例,暂住人口25例。全部病例符合1982年美国ARA制定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见附表。病情转归:缓解59例(其中20例为抢救成功病例)占84.2%,易地治疗4例.占5.7%;死亡7例,占10%。1.2抢救成功病例资料1.2.1本组病例有心、肾、肝、脑功能不全,经抢救恢复…  相似文献   

10.
49例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分析住院死亡病人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诊断、用药等资料。结果:49例死亡病例中,26例死于躯体疾病,占全部死亡病例的52.9%,17例死于猝死,占34.8%,3例死于自杀,3例死于药物副反应所致摔伤及窒息。对于全部死亡病例,单一用药及合并用药无显性差异,躯体疾病死亡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猝死组,男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女病人。结论:躯体疾病是住院精神病人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病(sever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VD)患者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分级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SCVD的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SCVD患者102例,对其进行EEG监测,包括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EEG监测,分析EEG分级与预后、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与SCVD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 随访7 d,102例入组患者共有48例生存,54例死亡;EEG分级为Ⅰ级患者51例,43例生存,8例死亡,Ⅱ级患者9例,5例生存,4例死亡,Ⅲ、Ⅳ、Ⅴ、Ⅵ级患者全部死亡,病死率均为100%,EEG分级预后共48例生存,54例死亡;通过GCS评分量表评估,发现102例患者中,评分<3分者60例,GCS评分为(2.63±0.32)分;评分>3分者42例,GCS评分为(5.98±0.86)分;EEG和GC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715,两者AU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VD预后与GCS评分、EEG分级相关。 结论 EEG监测及分级结果应用于临床能够更好地反映SCVD病情的严重程度,且能够较好的对预后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微创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建立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术后30d内预后的判别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微创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微创术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结果97例患者中,术后30d死亡27例(27.8%)。单因素分析表明:意识水平、出血量、出血半球、伴发缺血性心脏病和微创手术时间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意识水平P<0.001,余均P<0.05)。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仅有意识障碍、出血量2个危险因素可作为判别因子,应用建立的判别模型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显示判别模型方程准确度为75.3%。结论意识水平、出血量是影响脑出血患者微创术治疗预后的最重要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30d生存和死亡的判别模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预后的因素及改善预后的相关策略。方法 选取于该院行CABG 的糖尿病患者78 例。根据手术预 后将患者分为疗效不佳组和疗效良好组,详细记录每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评估患者术前中期血糖控制效果。同时,术中、术后3 d 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分别计算术中、术后患 者平均血糖水平以及血糖变异率。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评估手术效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 析此类患者CABG 术后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ROC 曲线研究糖尿病相关因素在预测CABG 术后的效能。 结果 78 例患者中有17 人CABG 术效果不佳,其中死亡2 人(2.56%)。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糖化血 红蛋白水平以及术中血糖水平变异率是影响CABG 术的危险因素,并且预测CABG 术后的ROC 曲线显示2 者的AUC 分别为0.866、0.752,2 者联用时AUC 为0.905,显示出了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 水平以及血糖水平变异率是糖尿病患者行CABG 术的危险因素,并且有潜力作为一种指标来预测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03年5月至6月收治的212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发病前合并的基础疾病与死亡及出院时胸片吸收情况的关系。发现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死率(20.7%)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4.5%,P=0.000);合并2种或者2种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及无基础疾病的患者(P值分别为0.008、0.000);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炎/肝硬化6种疾病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血管病、肝炎/肝硬化是SARS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0、0.001),糖尿病未明显增加SARS患者的病死率。治愈的SARS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组胸片遗留病变者(60.4%)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组(29.9%,P=0.001)。提示SARS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者病死率明显升高,随着合并的基础疾病的增多,病死率明显上升。肝炎/肝硬化及脑血管病是死亡的危险因素;基础疾病使SARS患者肺部损伤加重、恢复慢。糖尿病未明显增加SARS患者的病死率,提示糖尿病可能对患者避免SARS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短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瑞  蒲传强  田成林  杨飞 《西部医学》2010,22(5):826-828,830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患者的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36例CVT患者的短期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相关因素对CVT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36例CVT患者中治愈45例,好转62例,无效29例,其中死亡2例。单变量分析显示:颅内实质病变、多发脑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前颅内压≥400mm H2O、双侧横窦血栓以及直窦血栓是提示CVT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精神障碍和颅内深静脉系统血栓有提示预后不良的倾向。多变量分析显示: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mm 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拴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VT患者短期预后良好,急性期死亡率为1.5%,78.7%的患者可缓解。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治疗前颅压≥400mm H2O、直窦血栓是CVT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单发脑静脉血栓以及溶栓合并抗凝治疗是短期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SARS)-related deaths in Beijing.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among the confirmed SARS patients officially reported by Beijing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CDC), and information was also supplemented by a follow-up case survey, Chi-square test and multivariat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Old age (over 60 years)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ARS-related deaths in the univariate analysis. Also, history of contacting SARS patients within 2 weeks prior to the onset of illness, health occupation, and inferior hospital ranking as well as longer interval of clinic consulting (longer than 1 day) were the risk factors for SARS-related deaths. Multivariate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four risk factors for SARS-related deaths. Conclusion Old age (over 60 years) is the major risk factor for SARS-related deaths. Moreover, hospital health workers, the designated hospitals for SARS clinical services and the interval of consulting doctors (less than 1 day) ar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urviving from SA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单发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85例行夹闭手术的颅内单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过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术后的症状、体征、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复查情况、有无动脉瘤再出血等来评估开颅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285例患者出院时,预后良好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为83.5%,预后不良率为16.5%,死亡率为4.2%。196例中长期随访时(平均57.5个月),预后良好率为84.2%,预后不良率为15.8%,死亡率为3.6%。1例发生动脉瘤再出血,再出血率为0.5%。104例患者术后复查各类血管造影影像学检查,有1例患者动脉瘤复发,1例疑似复发,余未见异常。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破裂和迟发性缺血性障碍(delayed ischemic deficits,DID)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开颅手术夹闭作为一种预防颅内单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更适合于临床状态好(Hunt-Hess分级低)的患者。预防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避免DID及术中应用Doppler血管超声能够提高手术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胡佳  司洋  刘凌  慕洁 《西部医学》2012,24(1):71-72,75
目的观察新诊断癫痫患者经正规药物治疗1年的缓解率,探讨影响癫痫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1~6月在华西医院新诊断的321例癫痫患者的预后。建立癫痫患者数据库,应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癫痫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1年后本组患者的缓解率为51%。卡方检验分析显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在年龄,病程,发作次数,文化程度,离院距离,发作类型,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方面有统计学差异。根据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对发作次数,文化程度,离院距离,发作类型,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6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组前的发作次数大于5次,离院距离大于100km,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阳性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癫痫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将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住我院96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5例分为病死组(18例,出血30d内死亡)与存活组(67例),对比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特点,探讨近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病死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胃溃疡、血红蛋白、心律失常、胃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休克者比例较多(P〈0.05或P〈0.01),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胃癌、MODS、休克。提示胃癌、MODS、休克并存是≥60岁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