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陈韬  王美芬 《医学综述》2012,18(6):949-95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1709例HFMD患儿检测心肌酶,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均做常规床旁12导联心电图。结果心肌酶检查:心肌酶的异常主要在部分重型HFMD中,心肌酶升高以AST升高为主,同时伴有ALT、LDH、HBDH及CK升高,但升高的程度较轻,危重型HFMD患者心肌酶损害明显。心电图检查:半数患儿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少数重型HFMD患儿出现心律失常。结论 HFMD对心脏损害小,但部分重型手足口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临床上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升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本生产的OLYMPUS-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均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测,包括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进行记录心电图.结果 20例患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升高幅度顺序为CK>CK-MB>AST>LDH.但15例患者CK-MB/CK≤5%,无心电图异常改变,另5例患者CK-MB/CK>5%,且有心电图异常改变.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升高并不能真正代表心肌损伤,其CK、CK-MB升高主要是来源于骨骼肌损伤,若同时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或CK-MB/CK>5%,则应考虑中毒性心肌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升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本生产的OLYMPUS-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例中重度急性有机磷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均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测,包括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时进行记录心电图.结果 20例患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升高幅度顺序为CK>CK-MB>AST>LDH.但15例患者CK-MB/CK≤5%,无心电图异常改变,另5例患者CK-MB/CK>5%,且有心电图异常改变.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酶谱升高并不能真正代表心肌损伤,其CK、CK-MB升高主要是来源于骨骼肌损伤,若同时合并心电图异常改变或CK-MB/CK>5%,则应考虑中毒性心肌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4.
张均波 《当代医学》2012,18(22):30-31
目的 探讨心电图改变与心肌酶谱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HFMD)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04例确诊HFMD患儿的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4.04%的HFMD患儿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及ST-T改变等心电图异常;71.15%的HFMD患儿心肌酶谱升高,其中以乳酸脱氢酶(LDH) 、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异常为主.结论 早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测有助于对HFMD患儿心肌损伤的确诊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白利平  井淼 《宁夏医学杂志》2012,(10):1032-1033
目的研究儿童支原体肺炎(MP)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改变,了解支原体感染对心肌的损害。方法测定4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观察组)和48例普通小儿肺炎患者(对照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以及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结果观察组Hb低于对照组,ALT及心肌酶谱LDH、AST、CK、CK-MB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原体心肌损害发生较普通感染的肺炎重,血清CK-MB可作为MP心肌损害的主要指标之一,治疗时应注意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6.
单智勇 《中原医刊》2007,34(23):27-28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时心肌酶谱的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将47例急行毒鼠强中毒患者分为伴抽搐组和非抽搐组分别在入院即刻,12h、24h、48h、96h采血化验心肌酶谱和作床边心电图。结果伴抽搐组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酶(α—HBD)均明显增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增高不明显;非抽搐组,心肌酶谱各项增高均不明显。两组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心肌酶谱的改变主要是由于抽搐引起,而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呼吸衰竭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的变化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入院的10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电图类型,以及其血液心肌酶谱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呼吸衰竭14例(14%)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ALT)值、31例(31%)血清天门冬谷草氨酸转移酶(AST)值、20例(20%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值、35例(35%)血清羟丁酸脱氢酶(HBDH)值均高于正常值上限。结论血清心肌酶谱ALT、AST、CK、LDH、CK-MB、HBDH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心肌酶活力显著增高。呼吸衰竭时些项酶指标明显升高,心电图的异常率也明显增大,临床医师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及对患儿肝功能与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给予观察组热毒宁+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水平,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ALT、AST及LDH、α-HBDH、C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DH、α-HBDH、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改善患儿心肌功能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唐振华  高勇 《安徽医学》2001,22(5):30-31
目的 :为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谱 (CK、CK -MB、α -HBDH、LDH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液中的变化。方法 :cTnT用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 ,CK、CK -MB、α -HBDH、LDH均采用速率法测定。本文检测了 4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 14 6份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谱 (CK、CK -MB、α -HBDH、LDH)。结果 :①不同临床类型HFRS患者血清cTnT及心肌酶谱均显著升高 ;②cTnT、α -HBDH、LDH于HFRS发热期开始升高 ,各指标在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达峰值 ,多尿期开始下降 ;cTnT在恢复期仍有较高水平 ,其余指标达正常 ;③将cTnT与心肌酶谱比较 ,结果cTnT升高幅度最大 ,升高开始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 ;而心肌酶谱灵敏度虽高 ,但特异性稍差。结论 :联合检测cTnT及心肌酶谱对HFRS并发心肌损伤的诊断及病情转归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氟哌啶醇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氟哌啶醇)和观察组(齐拉西酮),各38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PANSS评分、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测结果(LDH、CK及CK-MB)。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517、6.176,P=0.033、0.012);治疗4、8周后,观察组阴性及阳性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心动过速、T波改变、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L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对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因此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心脏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麻醉诱导后2 h,A组CK、CK-MB值、LDH及HBDH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B组CK和CK-MB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术后3 d,A、B两组CK值升高,与麻醉前和麻醉诱导后2 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AST值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且A、B两组相比较,A组的CK、LDH值升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P<0.05).C、D两组仅CK值在术后3 d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其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A、B两组的同时值(P<0.01),其余各项心肌酶的变化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A组在麻醉诱导后2 h CK、CK-MB、HBDH值升高(P<0.01),LDH值升高(P<0.05);在术后3 d CK值升高(P<0.01).与D组比较,B组CK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及术后3 d升高(P<0.01),CK-MB值在麻醉诱导后2 h升高(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能使心肌酶升高,但安氟醚所致的心肌酶升高幅度更明显;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地防止安氟醚和七氟醚麻醉时心肌酶的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功能及酶谱的变化。方法对6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于中毒后20h内抽取静脉血进行肝功能、酶谱及胆碱脂酶(ChE)检测,并与61例治愈组和6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乳酸脱氢酶(LDH)有明显升高而ChE有明显降低(P<0.001);中度中毒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LDH明显升高而总蛋白(TP)、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ChE明显降低(P<0.001);重度中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TBIL、DBIL、AST、LDH升高明显而TP、ALB、ALP、GGT、ChE降低明显(P均<0.001),ALT升高明显,而ALP、GGT非但不降低反而升高接近正常水平者,预后不佳。结论观察血清肝功能及酶谱的变化可以判断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中毒程度、预后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三大依据[1],虽然心电图是临床医生确诊AMI的重要依据,但也同时需要得到实验室检测结果的验证,患者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AMI患者胸痛发作时由于冠脉阻塞,心肌广泛而持久缺氧缺血,由此而导致的心肌损伤比心绞痛严重的多[1],AMI患者血清中心肌酶活力普遍升高,升高幅度也比心绞痛患者高得多.AMI患者胸痛发作早期,约3~6 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酶活性即开始上升[2].因此,CK及CK-MB是AMI早期诊断的重要酶学指标,而且对判断梗死扩展、再梗死、梗死后再灌注以及估计心肌梗死范围均有重要价值.本文报道54例患者胸痛发作48h内来我院就诊时急诊室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项目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CK、CK-MB、乳酸脱氢酶(LD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1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足月新生儿肺炎患儿其中重症肺炎组40例,单纯性肺炎组40例,对照组(正常足月新生儿)40例,肺炎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均行肘静脉穿刺采血做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及心电图检查。结果除AST、CK在单纯组急性期和对照组比较中P>0.05外,单纯组和重症组急性期心肌酶谱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单纯组与重症组急性期比较明显升高,心电图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肺炎组和重症肺炎组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炎组恢复期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恢复正常(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可发生心肌损害,早期心肌酶谱测定及心电图检查有助发现其心肌损害,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敏感指标,以求早期诊断。方法用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血清心肌酶谱及美国惠普公司M1772A型多导心电记录仪和HP77020AC型超声诊断仪等。对初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进行有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重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异常率77.8%,超声心电图检查均发现异常;轻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α-HBD升高100%,CK升高82.6%,LDH升高73.9%,AST升高65.2%,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42.9%异常;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缺氧和酸中毒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心肌酶谱变化的敏感性高,可用于新生儿室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性肠炎与心肌酶谱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RV性肠炎的患儿253例(观察组)与同期143例非RV性肠炎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a一羟丁酸脱氢酶(rHBDH)、ALT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肌酶谱结果异常者治疗后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婴幼儿RV感染常合并心肌及肝脏损害,心肌酶谱和ALT测定对婴幼儿RV的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廖淑珍 《右江医学》2001,29(4):324-324
目的 :探讨皮肌炎心肌酶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动力学法对 5 5例对照组和 49例皮肌炎的心肌酶乳酸脱氢酶 (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H 1)、羟丁酸脱氢酶 (HBD)、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结果 :皮肌炎心肌酶水平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结论 :心肌炎心肌酶测定对皮肌炎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心肌酶谱和血清肌钙蛋白的影响,同时记录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心肌损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按术中是否使用骨水泥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0例)术中使用骨水泥,Ⅱ组(30例)术中未使用骨水泥.分别于术前(T1)、术后4h(T2)、术后24h(T3)抽静脉血测定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同时观察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组患者的肌钙蛋白、CK在T2、T3时刻均高于Ⅱ组,且于T3持续升高.而Ⅰ组AST、LDH、HBDH在T2有所升高,在T3恢复;Ⅱ组AST、LDH、HBDH几乎无变化.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骨水泥可使心肌酶谱和血清肌钙蛋白一过性升高,提示其具有潜在的心肌损害作用,术中、术后应加强容量补充和循环监测,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手足口病(HFMD)患者心肌酶谱系列和全血细胞计数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本院2012年1—12月临床确诊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检测其血清心肌酶谱中天冬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a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和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筛选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全血细胞分析可见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数量增高,其它无明显变化;心肌酶谱检测LDH、CK、CK-MB及HBDH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尤其以HBDH变化更加显著。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全血细胞计数和心肌酶谱活性都有明显变化,且心肌酶谱检测在心肌损害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HIE按临床分度分轻、中、重3组,分别测定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心肌酶谱的变化与HIE的发生及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病情愈重心肌酶谱升高愈明显(P<0.05).结论:心肌酶谱的测定对HIE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