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CCU护理人员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分析,探索降低C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对策的有效性。对12位护理人员进行马斯勒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测评,然后进行干预措施,再次进行量表测评,比较干预后效果。职业倦怠率由65.3%下降到48.2%。无职业倦怠率由20.9%上升到48.4%,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专科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管理对策。方法我院注册的神经内外科8个病区中的四个病区中60名护士设为实验组与另外四个病区60名护士设为对照组对他们进行压力调查后设立护士心语书面园地与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工作效率及质量高,而对照组职业倦怠感明显,护理质量低于全院平均水平。结论及时发现护士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降低职业倦怠感,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济宁市5家级别不同医院的80名临床检验人员,采用中文版M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5.0%,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1),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医院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倦怠不容忽视,医院管理者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或消除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倦怠,更好地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王霞  陶新陆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232-2233
目的 了解某市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探讨引起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对某市4所综合医院的53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呈中等水平,其中情感耗竭处于中等水平,去人格化处于低度水平,个人无效感处于高度水平.工作满意度、医院等级和科室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长沙市护士群体职业倦怠状况,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干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产生寻找有效办法,同时探索在医学生中进行职业倦怠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选择不同级别医院进行人员的随机调查。结果:353份有效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发生职业倦怠和倦怠倾向的比例较高,达到62.32%。其中,医院等级越高,倦怠发生率越高;护理专业倦怠率高于医院内其他专业;工作年限在5~15年人员发生倦怠率高于其他人群;已婚者更易发生职业倦怠;不同职称人员倦怠发生率相似;男女性别出现倦怠的概率一致;不同性格人员发生职业倦怠的比例无统计差异。结论:医务工作者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并且倦怠率与医院等级正相关,护士、5~15工龄者和已婚人员为倦怠的高发群体。医疗机构应建立人文关怀体系,在医务人员群体中实施健康干预,在医学生教育中增加职业倦怠相关知识,引导个体正确评价自我,提高医务人员抗倦怠能力。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6,(2):137-140
目的:观察综合心理干预对骨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使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筛选出41例总得分在140.5分以上的护士,对其进行综合心理干预。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包括:职业认知疗法、职业规划和引导、心理支持疗法、行为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在综合心理干预后再对41名护士使用NBS进行评分,测量护士执业倦怠的情况。结果:综合心理干预前NBS总分、压力源、职业倦怠、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生理心理特征得分分别为(168.75±12.32)分,(44.63±4.50)分,(23.46±3.71)分,(33.63±4.03)分,(24.36±3.38)分和(42.65±4.34)分,综合心理干预后NBS总分、压力源、职业倦怠、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生理心理特征得分分别为(138.60±10.25)分,(38.95±4.63)分,(17.97±2.47)分,(27.46±3.55)分,(19.75±2.35)分和(34.46±3.96)分,干预后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分量表内工作量太大、大量非护理工作导致角色模糊、长期直面痛苦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人格解体方面干预前和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对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易产生职业压力、职业倦怠等各种健康问题.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个人健康,更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全文介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对促进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预防职业倦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体质的改革,医院在市场经济下管理理念的改革,护理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一旦压力源与压力应对能力出现不平衡,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Job Burnout)。护理职业倦怠不仅降低了护理工作质量,威胁着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严重的影响着整个护理队伍的稳定。自从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后,国内外关于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从未停止。本文仅对职业倦怠的概念、研究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干预对策的研究进行了如下综述,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救中心调度员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式,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南昌急救中心工作的32名急救调度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后对调度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对不良情绪状态评估和职业倦怠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调度员中存在焦虑情绪的共28人,其中轻度焦虑22人,中度焦虑5人,重度焦虑1人,轻度焦虑占多数;存在抑郁情绪的调度员20人,其中轻度抑郁17人,中度抑郁3人,轻度抑郁占多数;调度员干预12周的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无成就感得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干预4、8周的去人格化、个人无成就感得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不良情绪状态的调度员个人无成就感得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能调整调度员不良情绪状态,提高个人成就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红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29+131-129,13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急诊科护士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机制、影响,最后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选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8名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与90名其他科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两组的具体情况。结果:急诊科护士在个人成就感降低、去人性化、情感枯竭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科室护士调查结果(P〈0.05)。结论:基层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令人堪忧,医院应该主动为其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培训、制定更有效的激励政策等,最大限度降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宜昌市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结合国内外最好的证据,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工作倦怠感量表对宜昌市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随机抽取部分护士,采用宜昌市精神科护士征求意见表征求意见和建议。结果:宜昌市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明显,中重度职业倦怠感占70.7%,影响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因素有性别、婚姻状况、独生情况、用工形式、倒班、心理咨询证等因素,80%的被调查护士希望改善社会地位,提高工资待遇。结论:宜昌市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明显,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上海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该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探讨缓解职业倦怠的措施.方法 :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采取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集中于中度倦怠水平.人口变量中,年龄、工龄、职称、性别、户籍对职业倦怠各维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压力源因素中,组织管理、职业兴趣、医患关系、人际关系对职业倦怠各维度有着不同的影响.结论 :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加强社会支持、降低工作负荷、优化管理体系、调节医患关系、完善职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措施,以缓解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周小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8):164-165,168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对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的4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23名和观察组(层级护理模式组)23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护理工作质量及职业倦怠感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优良率为100.00%,无倦怠感率为95.65%,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工作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职业倦怠是个体感觉自己在体力、情感和认识方面能量已被耗尽的一种情感状态,不仅护士的心身受到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现今,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干预护士执业倦怠是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1]。目前国内外有对护士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从个体的角度去干预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美沙酮门诊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探讨相应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马斯洛职业倦怠量表(MBI)对昆明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102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美沙酮门诊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倦怠率(各维度评分达到中度倦怠以上的人数>80%),2.正式编制职工在工作成就感维度得分明显低于聘用职工(P<0.05),聘用职工在去人格化维度得分明显高于正式职工(P<0.05)。结论:1美沙酮门诊职业倦怠问题比较严重,值得重视;2.正式编制职工与聘用职工职业倦怠倾向有所不同,需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3,(34):290-290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12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调查其职业倦怠程度,比较不同职业倦怠程度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结果120名护理人员中,高度倦怠40人,中度倦怠39人,低度倦怠41人;低度倦怠的护理质量(97.32±6.78)、患者满意度(95.24±7.32)、护士满意度(92.15±8.25)明显高于中度倦怠组和高度倦怠组,护理缺陷(2.12±0.85)明显低于中度倦怠和高度倦怠纽。结论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护理工作效率呈相关性,各级政府应尽早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1月的6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职业倦怠感量表进行评估,并比较其中不同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护理人员的评估结果。结果护龄6~10年者、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量表评估结果差于其他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的护理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龄、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的影响较大,应注意对护龄6~10年、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较低护理人员给予更多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鲁霞  陈世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710-2711
通过对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及个人成就感低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加强职业防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减轻工作压力及提高职业认同感等,以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重症监护病房又称为ICU病房,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救治危重病人的科室,也是医院承担巨大风险的科室,也是对护理人员责任心要求比较高的科室.ICU病人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护理技术高和比较劳累的工作.ICU病房中护理人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种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的负性的不良工作状态导致工作动力丧失,伴有消极和冷漠甚至愤怒的心情工作.一些ICU病房中护理人员没有成就感感以及自我评价显著降低也是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的主要原因.文献显示ICU护士主观幸福感比较低,这与其工作环境特殊,长期处于高压力、高风险、高负荷以及应急突发事件多等因素有关[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院ICU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有目的的认真分析评价,同时对相关管理者提出一些有效的干预意见,来降低ICU护士的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不同职业群体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应激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在护理人员的身上表现更加明显。关于职业倦怠有临床和社会心理学家两方面的观点:临床观点是工作强度过高,无视自己的工作需要所引起的疲倦不堪的状态;社会心理学观点则认为是情绪耗竭、性格解体、缺乏个人成就感、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护士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及相应对策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