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溶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使用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乳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开发和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通过乳液聚合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烯类单体共聚,以及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其他乳液通过共混和偶联进行复配,本文对这2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振猛  李志文  杨硕  陈栋阳 《精细化工》2020,37(6):1116-1124
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乳液具有合成简便和性能易调等优点,所得涂膜表面能低、耐污性能好、化学稳定性优异,因而在水性氟碳涂料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化学组成对乳液和涂膜性能影响很大。该文分类总结了含氟核心单体包括含氟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含氟杂原子(甲基)丙烯酸酯、含氟芳香(甲基)丙烯酸酯、含氟(甲基)丙烯酰胺和含氟磺酰胺(甲基)丙烯酸酯等的结构与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关系,然后对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和乳液的合成方法进行归纳,最后简要介绍含氟聚(甲基)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并对乳液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全氟辛基丙烯酸乙酯为主要单体,制备了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和激光粒度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纯棉织物进行了拒水拒油整理,研究了聚合方法、整理工艺对纯棉织物表面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对整理后织物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氟丙烯酸酯乳液作为织物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  相似文献   

4.
涂料用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除具备丙烯酸酯聚合物本身成膜性好等特点外,还表现出氟聚合物的优异性能,如高硬度和低表面能等,在要求特殊性能的涂料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有机氟树脂的结构特点和性能,介绍了氟碳树脂的制备改性方法及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涂料用含氟聚合物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氟聚合物乳液因具有优异的表面特性、耐候性和环境友好性,在高耐候涂料和特殊性能涂料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含氟聚合物乳液的制备用单体、乳化剂及制备方法。论述了含氟聚合物乳液涂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指出了含氟聚合物乳液的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水性含氟乳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全氟辛酸铵为复合乳化体系,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在室温下制备水性含氟乳液。系统地研究了单体配比和合成工艺如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单体总转化率、含氟量、乳液性状、黏度、粒径及稳定性等主要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GPC等手段对水性含氟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分类和合成方法,综述了含氟丙烯酸酯的各种聚合方法及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在涂料、材料保护、石油开采、皮革、纸张、织物整理、光学材料及防粘涂层等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氟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制备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氟单体、链转移剂和功能单体的含量对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并用于石材表面防护,对防护后石材表面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处理后石材表面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和耐沾污、耐酸碱性能。  相似文献   

9.
程德书  罗菊香 《广州化工》2020,48(6):20-23,26
众所周知,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的含氟聚合物具有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聚合物结构不易控制等缺点;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可以有效克服以上缺点,成为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设计与合成的重要工具。综述了近年来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RAFT聚合研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指出可见光诱导的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RAFT聚合以及聚合诱导的自组装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彩色可聚合染料,并与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得到了一种水性彩色氟碳乳液。与传统乳液相比,该彩色丙烯酸酯乳液具有黏结性强、成膜性好、机械性能好及耐高温性、耐紫外光、耐雨水冲刷等优异性能,具有很好的着色性和不褪色性。  相似文献   

11.
董桂兰  李志能 《广州化工》2012,40(11):79-80,86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Acty-flon-Go4)、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制备了壳层含氟的核壳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引发体系和聚合温度对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TEM)、FTIR、示差扫描量热(DSC)对共聚物乳胶粒径、形态及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可聚合乳化剂合成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及其性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和HFMA的用量对无皂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和涂膜耐水性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量热扫描仪及热重分析对氟丙乳液涂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乳液聚合得到的乳液及相应的涂膜相比,无皂乳液的耐电解质性能和涂膜的耐水性都有一定的提高,含氟单体有效地参与了聚合,涂膜的疏水性大大增强,耐热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马英子  肖新颜 《化工学报》2011,62(4):1143-1149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在可聚合阴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体系下,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的纳米SiO2、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等为核相组成,以MMA、BA及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为壳相单体,合成纳米SiO2/含氟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考察了纳...  相似文献   

14.
李真  李文秀 《广东化工》2012,39(9):231-23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全氟烷基丙烯酸酯等为主要原料,丙二醇为分子量调节剂,采用非离子阴离子复合乳化剂、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超声微乳化技术,不同的加料方式制备出系列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并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胶膜进行了表征。采用接触角测定方法研究了含氟共聚乳液对织物整理后的表面性能变化,结果显示:乳液整理后的纯棉无纺布的拒水拒醇性大大提高,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27o左右,对醇的最大接触角达到112o。乳液整理后的PP无纺布拒醇性明显改善,接触角达到101o左右。但拒水性能未见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单体质量比m(MMA)∶m(BA)=45∶55,核壳单体质量比为6∶4,含氟单体质量分数为7%,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4%时,制备得到的含氟丙烯酸乳胶粒子具有软核/硬壳结构,粒径为120 nm,乳胶膜吸水率为7%。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乳液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含氟单体参与了有效聚合;差示量热扫描(DSC)和热重分析法(TG)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存在两个玻璃化温度(-10.2℃和58.4℃),且热分解温度比不含氟的聚合物提高了59℃;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当w(HFMA)≥7%时,乳胶膜正面与水的接触角为98.2,°说明所合成的核壳结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中有机氟富集于壳层,涂膜的耐热、疏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式,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原料制备了粒径分别为30nm、75nm、210nm左右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乳胶粒核壳结构设计与大小粒径乳液机械共混改性2种方法研究了如何在较少含氟单体用量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表面疏水性能。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动态光散射仪、接触角测定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共聚物膜的表面性能和共聚物乳液粒径的大小及分布,测试结果表明,核壳结构乳液成膜后壳层含氟量较高,膜表面接触角大于90,°疏水性能强;而大小粒径乳液共混物成膜后表面含氟量较低,却仍能得到90°以上的接触角,表明乳胶膜表面具有粗糙结构,具有一定的仿荷叶效应。  相似文献   

17.
水性含氟耐候防锈涂料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并加入磷酸酯功能单体(PAM-100),制备了氟单体用量为5%的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分析了含氟单体、乳化剂、磷酸酯功能单体等因素对乳液合成的影响。用合成的乳液配制了水性防锈涂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18.
周勤  金鹏  周火鹏  邱亮  朱传龙 《粘接》2010,31(4):47-50
在微波辐射下,以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乳化剂,2,2-偶氮2甲基丙基脒-二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将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O-4)以及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乳液聚合,成功制备了Zeta电位在315mV左右、粒径为55~75nm的阳离子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通过测定乳胶膜中氟元素含量,发现微波辐射能提高含氟单体共聚效率,使乳胶膜中氟元素含量增加。用固含量1%的阳离子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处理棉布织物,结果发现,棉布对水和正十六烷的接触角可分别达到111.3°、60.6°,表面自由能降至1581mJ/m2,棉布的静态吸水时间可以超过4h。  相似文献   

19.
纳米SiO2改性核壳型含羟基氟碳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纳米SiO2胶体、(甲基)丙烯酸及其酯、有机氟单体、反应性乳化剂、含羟基单体等合成了可常温交联的氟碳乳液,考察了超声波频率对纳米SiO2胶体分散效果的影响;纳米SiO2胶体添加量、单体加入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聚合工艺等因素对乳液合成的影响,并对乳液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聚偏氟乙烯-丙烯酸酯原位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 ,将聚偏氟乙烯 (PVDF)溶解于丙烯酸酯单体中 ,以碳氟表面活性剂 (FC- 80 ,氟醚 )和碳氢表面活性剂 (SLS、OP - 10 )为乳化剂 ,合成了PVDF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 ,乳液在六个月内无分层现象。并用偏光显微镜和示差量热扫描仪对涂膜的结晶行为和热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聚丙烯酸酯破坏了聚偏氟乙烯的结晶性使得改性后的胶膜透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